哈哈哈哈哈哈我婆婆是化学教授,跟她吃饭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爸,某双非大学边缘学科教授,号称其所在学院的学术天花板,一个人可以完成学院一半以上学术KPI那种。作为他闺女,我迄今的体验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 【存疑】-- 【祛魅】-- 【互踩】。
第一阶段(大学以及以前):崇拜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看我爸都自带有崇拜的星星眼。我妈,作为我爸的头号迷妹,在我长大的过程里,天天给我灌输“你爸真聪明”,“你爸思维敏捷”,“你爸做科研认真努力,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等等。我爸也是十分配合他的人设构建,比如我们三个去逛街,我和我妈进商场买衣服,我爸在商场外面找地方看书等我们(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努力感爆棚。就这样,在我妈数十年如一日的强势洗脑下,那些年我看我爸都自带滤镜:我爸怎么可以这么优秀这么努力,我以后也要成为他这样的科研学者!!!
第二阶段(读硕期间):存疑
大学毕业后,我来了美国读硕士。在我硕导的棍棒教育下,艰难开始学术入门。那两年我爸春风得意,文章发得顺,国家/省级社科基金拿在手,小作文还被发表在某某报上。我爸学校为此还为他专门发了通稿,内容大概就是,我校某教授的大作发表在某某报,是我校人文社科教授第一次获此殊荣之类。这个通稿在我们家微信群里广为流传,我不禁好奇,想瞻仰一下我爸的学术大作,就搜了某某报和他的名字。
八百字的小作文读下来,我的感受:这是啥???我是谁???我在哪里???可能是我政治文化素养不够,我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那段时间我硕士导师拿着棍子在后面追我写硕士论文,我也是真没时间纠结我爸到底写了个啥,只是在他的学术水平上打了个问号,就去写我的硕士论文去了,没有过多纠结。
第三阶段(读博期间):祛魅
硕士毕业去读博,遇到了神仙博导。我导师不仅学术做得好(一年大概发20几篇SSCI这样),而且还是学院里有名的模范老公,模范爸爸。读博的几年,导师手把手把我从学术小白培养成了学院的博士生research star,发了十几篇SSCI。临近毕业,我妈得知我发了十几篇SSCI,大惊失色,“你发的SSCI比你爸这些年发的CSSCI都多?“ 我更大惊失色:“敢情我爸这些年还没发十几篇CSSCI?”
这个事情之后,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我爸这些年的家庭和学术表现:
1. 作为我爸的头号迷妹,我妈一直觉得我爸科研辛苦,数十年如一日承包了家里80%的家务(剩下的20%我和我爸一人一半),晚上十点钟左右还准时去书房给我爸送宵夜。这样的待遇,你竟然还没发十几篇CSSCI?
2. 我和我妈去商场买衣服,你在商场外面看书等我们,就是不想跟我俩一起逛街呗!你手里那本《论语》,是能帮上你写论文,还是能帮你备课?
3. 我爸一天14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面,我妈觉得他科研辛苦,又是给他买护腰,又是给他买眼贴。但这14个小时,有多少有效科研时间呢?大概有三分之一时间在政治论坛灌水,三分之一玩联众游戏,剩下的一半时间在跟老同学唠嗑?
对我爸的家庭和学术表现再审核之后,我看我爸自带的滤镜基本碎了。这些年,他把我妈和我骗得好苦啊!
第四阶段(毕业至今):互踩
博士毕业后,我在美国找到了教职。虽然不是R1大学,但是tenure track;虽然跟知乎上很多大牛不能比,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自己的表现是很满意很骄傲的。我希望我最亲近的人,能理解我的努力,为我的进步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我爸,并没有。他极力反对我在美国工作,在听说我签了合同后,在家嚎啕大哭(我妈转述)。
毕业那个暑假,我回国,他没有说一句祝贺我博士毕业的话;甚至在亲戚朋友面前,刻意回避我毕业的话题。回国的第一天,我跟他开玩笑说,“爸,我现在跟你,是'PhD to PhD, Professor to Professor' (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我爸冷笑了一下,没有搭话。
第二天,回我奶奶家的途中,我爸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朝我发火,把车停在马路边,开始骂我:“还什么 'PhD to PhD, Professor to Professor',我昨天晚上就看不惯你了,你以为你在美国拿了个洋学历了不起啊,我跟你说,我不稀罕!“ 你看,你最亲近的人,不但不能一起和你庆祝你的成就,还要过来踩上一脚,说他不稀罕。
由此,我和我爸的关系,正式走向【学术互踩】。虽然我俩都是社科科研工作者,但是他接受的是批判派学术训练【暂且这么命名】,学术是看文献看文献看文献,写文章;我接受的是实证派学术训练,学术是看文献收数据分析数据,写文章。我觉得我爸拍脑袋写文章,天马行空,没有实证数据支持;我爸觉得我的文章看图说话,一个黄毛丫头没有阅历积淀,写出的东西肤浅没有厚度。
前段时间,我和我妈语音,我爸凑上来跟我说他的学术进展,说他一个月写了11篇文章,厚积薄发。幸亏是语音,他看不到我翻到天上去的白眼:一个月11篇,您错别字改了吗?
以上是2021.12.14的原回答,2022.1.05更新:
关于我爸的学术水平:虽然我很看不上我爸发在某某报上的八百字小作文,但是我觉得我爸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还是有点东西的。他拿过两个国家社科基金(PI),没有任何暗箱操作。虽然我和我爸的研究范式很不一样,但我相信他在他的领域里是有建树的,我相信国家社科的评审专家。
关于我爸对我的支持:虽然我现在和我爸的关系是互踩,但是三件事情我要感谢他:1)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家里打造了刻苦钻研的科研人设,因此我也走上了科研道路;2)虽然他没有接受实证派学术训练,但他一度是欣赏并且遗憾自己没有接受实证学术训练(not now)。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他跟我说,有机会一定要接受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这个非常重要。因此,我很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在美国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研究方法;3)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力排众议,支持我去美国读书。
关于我和我爸的互踩:大家火眼金睛,我和我爸的学术互踩,其实更多的是生活冲突的延伸。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和我爸都有诸多的缺点;在我和我爸的衬托下,我妈接近完美。她非常能理解共情他人,没有她的支持,我和我爸都不可能走到今天。我希望我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妈。
今天是我爸生日 ,生日快乐,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增进理解,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一个女生成为科学家,需要突破哪些「不容易」?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090091/answer/2382247929
如何看待一教授称「非升即走」是文化,体现合同契约、愿赌服输、热爱流动精神? - 山楂evergre
en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4057866/answer/1931273721
在北美大学取得教职(assistant professor)是怎样的体验?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http
s://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238389/answer/1903522494
在你研究生涯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导师是如何对你进行科研入门训练的,有哪些令你觉得收益匪浅的?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218516/answer/240417128
儿子啊,我给你讲,感情这东西最不讲逻辑了,浪费精力的很,我劝你三十后再谈。
谢谢老爸,我现在三十七了,还是单身狗
感谢
@葫芦屯儿酱婶儿,文章题目是: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
--------------我会加分割线了--------------
以下是原答
父母都是理工科的科研工作者。
有一次和老妈一起看电视,换台换到一个那种无聊家庭伦理剧。女主和她妈说相亲认识的男生,男生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女主她妈说“那一定很穷”。
就是这种感觉!现在电视剧真是了不得啊……
老爸老妈是典型的旧社会科学家。之前老妈看到读者一个文章感慨颇深,作者写的他爸,研究生态?的老科学家。具体记不住了,就两个故事印象特别深。一个是三峡大坝建成后,他爸帮鱼洄游,每年自己提水桶把鱼一桶一桶提过去,直到去世。另一个是他爸去世后系里要办追悼会,但系主任拿系里的钱偷偷炒股去了,最后大家自己凑钱办的追悼会。后来我专门找了这个文章,看完后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我爸妈一人提着一桶鱼的画面...(文章名字想不起来了,有人知道的话还麻烦告诉我)
看了知乎其他答案,感觉我和别人画风不同啊...我爸妈就是做科研做到跟社会脱节的人。我也经常听到其他教授说自己的孩子在国外“大不了青千回来”。但是我爸妈都不做生物,但坚持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让我做生物。但是我的科研能力不行,没什么兴趣,他们和我专业不同也帮不上我。而且我爸妈也不会搞社交,有成果没地位,帮忙解决工作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我想对科研的真爱就是希望自己子子孙孙都做科研,靠自己努力为人类做贡献。我境界就没有这么高,考虑我们家情况和房价,我就想赚钱。
我不求父母买房买车,也不求给我找导师写文章。只求我爸每天不问我:实验做怎么样啊?什么时候写论文啊?,像正常人一样问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嫁人...
FYI 老爸的偶像是颜宁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