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有了。
不过他们的危机感跟中年基层的危机感,不太一样。
先讲俩小故事:
最近不是游戏行业收口紧了么,版号继续从严发放,这就导致游戏公司裁员潮到来。
我知道的俩公司,头一个是直接砍掉400人开发团队,另一个是董事长亲自拍板把一个项目的制作人连同整个项目全干掉了。
砍掉400人团队内个公司,基层的陆陆续续都找着工作了,大部分是直奔沪上,因为上海几家公司这两年起来了,招人声势浩大,就是累。
但打工人么,累点累点吧!累总比饿舒服。
领头的几个前中层,有的在家吃余粮躺尸,有的贷款压力大一直找,没找着合适的,微博上一气之下发了“XX厂一生黑”这样的话内涵了一下前东家不念旧情。
后者砍项目内个公司,领头的前中层,忽悠了几个核心跟他一起,跑到房租相对便宜的中原地区,几个人凑合开了个小公司。
然后做项目得拉投资啊,这个领头的就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投资人,也确实见了几个,但没一个有投资意向的,这帮资本方可不是傻子,败军之将,人家看不上。
紧接着,几个当初被忽悠的核心员工已经纷纷告辞,现在就剩下这前中层自己,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我说的这两个团队的中层,都是在35岁上下,以前也都风光过一时,现在他们的危机,可不仅仅是粮荒。
还包括尊严,未来,以及……梦想吧……
互联网行业在各行各业里头,勉强算得上个高知行业,这个行业里边各阶层的从业者面对危机,其实都早有预案。
基层员工相当于本身就在山脚下的一群人,这座山塌了,溜溜达达腿儿着走到别的山继续稳居山脚下,不就是干活么,给谁家滥竽不能充数?
以前赚20k,现在哪怕降到15k也无大碍。甚至同等级的公司找不着,凭着经验找个规模小点的初创公司也能对付过日子。
实在不成,头盔一戴,谁都不爱,爷送外卖去也!
没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事,饱肚子要紧。
总之,我见过基层跳小公司的,见过转行做外包的,见过开滴滴去的,也见过卖房回老家的。
这些人在日后交流中,都喊苦,但整体精神状态如常。
至于高层,更不怕所谓危机,人家早赚够了,甚至中年危机没来,都自己熄火降温,唯恐站在山巅太久,一个雷下来,他就得充当避雷针给劈了。
你看最近这一半年,pdd的黄铮卸任一把手了吧?字节张一鸣卸任了吧?京东的东哥也卸任了吧?
这都是明白事的主儿,人家中年出现危机,就直面危机;没有危机,就自己制造一个危机。
所以互联网高层们的急流勇退,反而是他们的抽身咒符。
只有这帮半山腰的中层,即没有基层的平常心,也没有高层的过墙梯,他们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是最差的一批人。
这里边当然也有个别的技术超强业内遐迩的高人,前脚老东家倒闭,后脚新东家八抬大轿给接走的。
但这个类型的,大部分都是技术流中层,而且都是荣升管理层以后,一直拿自己当个基层对待,偷摸的跟上技术革新,手上的玩意一点也没生疏。
或者是在业内有案例戳着,站得住脚。
再或者是有大厂光环在,二等厂商打算做企业品牌或者融资,借的上这些人的名头。比如前两天新闻,酷派手机打包了好几个小米的中高层,理论上就属此类。
而大部分凭着老黄牛精神在公司熬年头上来的中层,基本上就是半山腰跳崖的下场。
前些天互联网排名前三的某司,已经开始蔫嘎嘎的清退部分业务部门的中层了,被清理的都是35岁往上,能力一般但资历很深的老员工。
这事之所以没爆出来,就我掌握的信息,应该是赔偿金给的确实大方所致,但纸里包不住火,过些日子应该还是得抖出来。
这部分中层,出来就比较意难平了,让他们送外卖去?他们真怕哪天碰上的客户是自己以前的助理小孩。
让他们跳槽平推,对不起,互联网行业现在收缩的厉害,没几个公司缺管事的,甚至做事的都不怎么缺了。
这些人最大的指望,就是吃着之前年薪七位数的老本,了此残生罢了。
于是他们中就分出来俩派系。
持有现金多的人,怕通胀。
手里有500万,按照现在购买力过两辈子都富余,怕只怕输入性通胀一登陆,500万当50万花,立马傻。
而把这笔钱投资钱生钱,现在似乎也没啥稳健的项目可投。
持有房产多的人,怕通缩。
手里一线城市有几套房,按理说告老还乡,靠吃房租也能过的不错。
他们尤其盼着通胀,因为老规矩,一通胀都是涨在房价里,房租也就水涨船高,而生活物资涨幅有限。
所以通胀对他们来说相当于加薪。
而通缩到来,房价骤降,租客减少,二手房想出手都难。
他们就只能靠吃水泥过日子了,因为大量资产投入房产的人,手里现金流未必丰沛。
所以
不同于互联网基层的危机是赶紧找饭碗,也不同于互联网顶层的危机是退居二线垂帘听政。
互联网大厂中层的危机是很割裂的,一部分人盼着钱变值钱,另一部分盼着钱变不值钱。
像极了中层们供职时,不知道该替手下向老板邀功,还是该替老板打压下属的割裂场面。
所以中产阶级,或者说中等收入人群之苦,与其说是物质层面的,不如说更多是在精神层面迷失了方向。
人呐,站在地面上,踏实;而飞升成仙,则透彻。
只有在升天进行时的人,才像爬升中的飞机似的:
周遭全都是看不清搞懂的一层层云山雾罩……
程序员的35岁危机并不是说正儿八经的到35岁就裁了你,就像预期寿命80岁也不是刚好到80岁就死。
到了35岁以后,程序员换同等收入工作难度大大上升。这种情况下精神压力剧增,如果公司不是很稳定或者喜欢搞末位淘汰,就会非常焦虑,影响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
你知道什么叫危机吧?就是很有可能倒霉但不是一定会倒霉的一种情况。
当然,很多人说35岁很多牛人已经财富自由不用工作,没有35岁危机。这话也对也不对。马斯克也财富自由了不一样在工作。
财富自由以后没有工作和选择不工作是2回事。
网上对所谓的35岁危机有着明显的误读,好像人一到了35岁就会被公司开掉一样。
35岁危机说穿了是把年纪作为开掉你的一个权重考量。比如公司要开掉两个人这两个人各方面都相当的情况下,到底开掉哪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年纪更长的那个人会被优先开掉,这才是年龄危机的本质。而不是说你只要到了年纪我就开掉你,如果哪个公司这样做的话,那他怎么能招到人呢?因为无论你进公司的时候是什么年纪,每个人都终究会老。
而事实上导致你被开一定是有别的原因,在别的原因是诱因的情况下,年纪更长的人更容易被开掉,这才是真正的本质。
比如公司眼下经营困难,要开掉一部分员工来降低成本压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开什么人呢,很明显一个25岁刚进公司的人你开掉他也省不出几个钱来,但是一个35岁大几十万年薪的人你开掉他给公司省出来的成本空间就很大,所以公司在这种时候采取的做法是把35岁的人开掉,但是年轻的人我更加去提拔他,但问题是开掉你的原因不是因为你35岁,而是一方面公司想节省成本,而另一方面你的成本过高开掉你来解锁成本更有效。
而事实上你去看大部分公司的中高层,相当比例的人都是35岁及其以上的。
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失心疯到仅因为年纪就把一个员工开掉。当你的绩效或者成长空间和你的资历不匹配,和你的年龄所对应的薪水不匹配的时候,你当然更容易被开掉,这其实在哪个年龄段都差不多。
能感觉到危机的人,往往是还没到35岁,这个时候还是受职场欢迎的,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等到身处危机当中,发现已经过了35岁,要改变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陆,这个时候已经没了叫累的力气,有力气宁愿多休息一会儿。
这就是生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