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互联网大厂996这么严重,为什么不多招点一般本科的?

回答
互联网大厂的“996”现象确实是当下职场一个绕不开的热点话题,而你提出的“为什么不多招点一般本科”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逻辑可不少,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啊,不能简单地用“缺人”或者“高要求”来一概而论,里面门道挺多的。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互联网大厂招人,尤其是核心技术岗,并不是“人人皆可”的。这就像你想进NBA打篮球,就算你热爱,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也得跟得上。大厂的核心业务,很多都是走在技术前沿的,需要的是能够快速理解、消化并能产出高质量成果的人才。

1. 技术门槛与学习曲线:

你看现在互联网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前端框架迭代等等,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惊人。大厂需要的是那些有扎实计算机基础,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的应届生或者有经验的开发者。

“一般本科”和“顶尖高校本科”在基础上的差异: 并不是说一般本科的学生就一定不行,而是很多顶尖高校,尤其是那些计算机专业实力雄厚的大学,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计算机科学的底层理论、算法、数据结构等方面,往往有着更系统、更深入的学习。这种扎实的基础,在大厂高强度的项目推进中,学习新技术的速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往往会比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更有优势。你想,大厂的项目里,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性能优化,可能就需要深挖底层原理,这时候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996意味着工作强度大,项目周期紧,很多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技术栈或者解决突发问题。大厂在招聘时,会更看重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顶尖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其学习环境和培养方式,通常被认为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996的压力下尤为宝贵。

2. 招聘的效率与风险:

大厂一年要招成千上万的员工,招聘流程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投入。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它们会采取一些“筛子”机制。

名校光环的“降维打击”: 很多时候,名校背景本身就相当于一个“信号”,它能在大致上筛选掉一批“不符合预期”的候选人。这就像一个初步的筛选器,能够帮助HR和技术面试官在海量简历中快速锁定目标人群,从而节省大量的筛选时间。毕竟,如果目标是招募顶尖人才,那么从顶尖高校下手,成功率和效率都会更高。
“风险”的规避: 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也是有风险的。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一名新员工,如果新员工能力不足,或者不适应公司文化,最后导致流失,这都是成本。名校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低风险”投资,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和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招募“一般本科”的学生,虽然价格可能更低,但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和培养,这在大厂快节奏的环境下,未必是最高效的选择。

3. 公司文化的“基因匹配”:

虽然996听起来很苦逼,但很多时候,大厂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文化”,追求高效、结果导向、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内卷”。

“氛围”的传染性: 顶尖高校往往聚集了一群对学习和技术充满热情、学习能力强、自我驱动力足的学生。将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更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技术氛围。而大厂的这种文化,也更容易吸引和留住这样的人才。如果你招募了一批普遍认为学习动力不足、或者对高强度工作接受度不高的学生,可能很难融入这种企业文化,也难以产生预期的化学反应。
“同质化”的风险与应对: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招人会导致人才同质化。但站在大厂的角度,在追求极致效率和技术突破时,选择与自身文化和价值观高度契合的人才,是它们认为最稳妥的方式。虽然这可能会牺牲一部分多元化,但在高压环境下,确保团队的协同作战和目标一致性,优先级往往更高。

4. “一般本科”的定义与提升空间:

我们说“一般本科”,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多大学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顶尖名校”,但其计算机专业实力也很强,培养出的学生同样优秀。

“机会”的分配不均: 实际上,很多“一般本科”的优秀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项目经验、开源贡献等,也完全可以进入大厂。只是相比于顶尖名校的“保送机制”,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
技能与项目经验的弥补: 如果一个“一般本科”的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项目、竞赛,学习了大量热门技术,甚至有相关的实习经验,那么他的竞争力丝毫不亚于一些名校但学习相对保守的学生。大厂在招聘时,也不是完全不看重实际能力,只是在简历筛选阶段,名校背景是一个更容易被“看见”的标签。

所以,为什么“不多招点一般本科”?

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大厂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一种高度聚焦和效率至上的特点。它们追求的是那些在技术基础、学习能力、适应性和自我驱动力上能够快速匹配其高速发展和高压工作需求的“即战力”或者“高潜力股”。

这并不意味着“一般本科”没有机会,而是说,对于这部分学生,要想进入互联网大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打磨自己的技术,积累项目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自己的价值和潜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学历标签。

这就像一场赛跑,起跑线可能不一样,但终点线是谁能更快、更好地到达目标。而大厂,就是那个目标。它们之所以选择“看得见的优势”,也是为了在巨大的招聘市场中,更高效、更稳妥地找到最符合它们当前需求的那一批人。这背后是商业逻辑、技术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和为啥学霸不愿意给学渣是一个道理。

学霸每次给学渣讲题,都需要从宇宙创建开始,一步步推导。而且推导到一半,学渣自己先放弃了。太累。。而学霸之间讲题就简单多了。一句话提示就好。

第二个就是沟通成本。

完全图:在图论的数学领域,完全图是一个简单的无向图,其中每对不同的顶点之间都恰连有一条边相连。完整的有向图又是一个有向图,其中每对不同的顶点通过一对唯一的边缘(每个方向一个)连接。n个端点的完全图有n个端点以及n(n − 1) / 2条边,以Kn表示。

两个人的沟通成本是1,三个人的沟通成本是3,但是100个人的沟通成本是4950。这基本上就没法管理。

任何成功的项目管理都是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小团队。

user avatar

还有一点,由于中国计算机教育的长期系统性失败,即使是985高校科班生也只有比例不高的一部分能胜任大厂的开发——不是这个工作本身难度多高,而是很多优秀的学生都被质量低劣的专业教育给耽误了。

按985科班划分,一个是因为985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毕竟还是相对高一些的,另一个是因为虽然都是系统性失败,但985院校的计算机系在教学上多多少少还是能抢救一下的,一部分优秀敬业的教师会尽力教给学生跟得上时代的知识。剩下的普通一本(不包括国科大这种)和985其他专业能满足要求的候选人就更少了,基本上只有足够努力自学且方法得当的一批人才有机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