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回答
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厂确实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政策收紧: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2021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中断、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增长放缓。这导致消费需求减弱,企业营收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扩张意愿。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此前野蛮生长的互联网行业进行规范和引导,以防范系统性风险。
监管政策的收紧: 这是2021年互联网大厂裁员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之一。
反垄断监管: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了反垄断执法力度,对部分头部互联网公司处以巨额罚款。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并迫使企业调整商业模式,削弱了部分高增长业务的盈利能力。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企业的数据采集、使用、存储和跨境传输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合规要求,一些数据密集型、业务模式依赖大量用户数据的业务不得不进行调整甚至关停,导致相关人员的裁撤。
规范资本行为: 对于此前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快速扩张的互联网企业,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资本运作的审查,限制其无序扩张和垄断。
“清朗”专项行动: 针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展开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例如整治饭圈乱象、网红直播乱象等,这直接影响到部分以内容生产和流量变现为主的业务部门。
对游戏行业的监管: 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严格规定,以及对游戏内容、版号发放的收紧,对游戏公司造成了直接冲击,部分游戏公司进行了人员优化。
对教培行业的“双减”政策: 虽然不是互联网大厂的核心业务,但许多互联网公司也涉足了教育领域,如在线教育平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双减”政策直接导致了教育行业的“寒冬”,也波及了相关互联网公司的相关业务和人员。

二、互联网行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与模式弊端:

增长进入平台期: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基本触顶。用户增量空间有限,流量获取成本不断攀升。过去依靠规模扩张、烧钱补贴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模式。
泡沫挤压与模式回归: 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快速扩张中存在“模式泡沫”,例如过度追求概念和风口,但实际盈利能力不足。监管收紧客观上帮助挤压了这些泡沫,让行业回归理性。
效率低下与组织冗余: 在高速增长时期,互联网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会快速扩张团队,导致组织结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当外部环境变化,增长放缓时,优化组织效率、裁撤冗余人员就成为必然选择。
“996”工作制与高压文化的反噬: 过去互联网行业推行的“996”工作制虽然带来了高效产出,但也导致了员工身心俱疲,健康问题频发。在经济下行、裁员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企业也更倾向于优化管理,提高人均效率,而过度依赖加班的模式也面临挑战。
战略性收缩与聚焦: 在面临多重压力时,互联网大厂需要重新审视其业务战略。一些非核心、盈利能力较弱或风险较高的业务被剥离或关停,相应的人员也会被裁撤,以将资源集中到更有潜力的领域。

三、具体裁员现象的体现:

从高增长到精细化运营: 过去,互联网公司热衷于“烧钱换增长”,但现在则更注重“精细化运营”和“降本增效”。裁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业务调整与转型: 许多互联网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对业务进行调整。例如,一些公司从“ all in ”某一领域,转向更加谨慎和聚焦,这必然导致相关团队的变动。
头部效应减弱,多元化风险显现: 过去互联网巨头凭借垄断优势能够轻松实现多元化扩张,但监管收紧后,这种优势不再明显。一些多元化业务的亏损或不确定性也使得公司不得不进行人员优化。
人员成本的考量: 互联网公司雇佣了大量高薪的研发、运营、市场人员。在营收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高昂的人力成本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裁员是降低运营成本的直接方式。

总结来说,2021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是宏观经济下行、国内监管政策收紧,以及互联网行业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模式弊端显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告别了野蛮生长时代,进入了更加规范、理性、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裁员虽然对从业者带来了冲击,但也是行业洗牌、优化升级的必经过程。未来的互联网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合规经营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的大厂,已经庞大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当行业突然转向,重锤接连落下的时候,不发生大规模裁员,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记得两年多前,那时候还没发生疫情,在全球到处跑还是生活的标配。有一次在国外和朋友聊天,聊到我们公司有多少人。我说,10万多吧…… 我至今还记得一车的人,突然各个瞪大了眼睛,像看外星人似的望着我,那一副惊悚的表情。

转眼间,世界变了。没有10万人,都不好意思被称作大厂了。阿里、腾讯、字节、美团,各家大厂都在疯狂招人。办公室肉眼可见地不够用了,电梯越来越难挤了,食堂的队伍也越排越长。活动区没有了,茶水间取消了,会议室里也坐满了人。工位一次一次调整,变得越来越密集。灯火通明下一排排拥挤的长条桌,像极了Foxconn工厂里面流水线上的样子。

与此同时的是,开会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天不是在沟通,就是在沟通的路上。越来越多没有用的需求被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拍脑袋的项目无疾而终。一个小小的需求,会冒出三四个团队来抢。

市场空间很快就见顶了。没有突破性的技术,没有新的国民级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内部挖掘需求,搭建各式各样的 “内部提效” 系统。各种中台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都加班到老晚,996,007,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再也没有人提起,马云当年曾说过,“阿里做到102岁,也不应该超过5万员工。” 再也没有人提起,马化腾曾致信全员,“提醒克服大企业病、重塑小公司精神。”

大家的信条是,人才超配。就是竭尽所能,用特别高的要求和特别严格的标准,尽可能笼络到更多的人。每个人都变成了招聘官,疯狂在拉勾、Boss直聘等各个平台上寻找简历。我记得最疯狂的一年,经我手上做过二/三面的,就有 2000 多人。

人才超配本身是有好处的。最大的好处是,在业务快速发展,快速变化的时候,能够迅速从内部的人才库中拉出一支好用的队伍来。这支队伍熟悉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办公风格,熟悉内部的各种平台和支撑环境,面对快速变化的新业务,可以立刻上手。简单开一个 kickoff 会议,大家就开干了。

人才超配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在业务发展放缓的时候,大量的人才被浪费掉了。一个几天才会打开一次的内部工具开发岗上,放着海归硕士,放着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另一个问题是,为了给大家找活干,好端端的产品被拆得七零八碎,从管理到一线,人为增加了很多环节。这样在业务发生变化的时候,反倒特别的难以调头,常常需要协调好几个部门才能梳理出一条链路。

进入2021年了,各大企业的扩张仍然在继续,甚至一步步失去控制了。就像一个个吹到极致的大气球,只要一根针,爆掉是迟早的事情。

更严重的是,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整个行业就开始惨烈的厮杀。没有人有耐心去做出什么现象级产品,去创造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大厂开始不断侵入对方的领地,在存量市场里厮杀。

红了眼的厮杀中,大家的吃相越来越难看,底线被越拉越低了。直到有人触犯了天条,于是监管重锤轰然落下。

大家看到的是内卷,看不到的是人才的浪费,是越来越多人被裹挟到错误的位置上,去做那些市场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裁员并不是件坏事,对企业来说,是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是纠正错误后,轻装上阵。对个人来说,是及时止损,从无尽的内耗中解脱出来,去市场上寻找更需要的位置。

假如你是投资人,当裁员潮结束,利空出清后,那些真正有核心技术的公司,那些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的公司,往往蕴含着不错的机会。

假如你是从业者,从那些错误的、不赚钱的业务里及时抽身,未必是件坏事。时间不是金钱,不是那些可以失而复得的东西,而是你有限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需要学习、需要充电、需要照顾家庭和生活,需要多经历、多踩坑、去努力寻找那些更有价值的地方。

人生广阔,并非只有大厂。

user avatar

我之前说黄金时段结束了,接下来可能白银时代。这波裁员之后,我看是黄铜时代。

最主要的差异是,几年前各家公司都觉得很多赛道自己可以搏一把,在很多非核心赛道投入了大量钱和人,资本市场也愿意提供弹药。

2021年大家都看明白了,这些赛道除了烧钱也没啥机会了,果断断臂自救,非核心赛道大面积裁员。

很多中小互联网公司,未来可能会收缩到核心业务周围,核心业务能赚多少钱,就招多少人。这方面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可能会下降。

大厂对应届生的起薪应该不会变,甚至还可能继续涨。反正大厂只抢最拔尖的一批人,这批人在任何一年都是少数。表面上看,就是互联网逐渐投行化。

user avatar

因为互联网这个产业,已经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了

互联网企业能起来,跟各级政府的扶持有很大关系

一个表现就是他们税很少,以前通过各种减税,比如高新之类的,互联网企业的税收大概维持在10%以下,普遍是6%,7%酱紫

相比之下,制造业企业被认为是污染型企业,所以税赋很多在30%左右

那现在税收政策变了,互联网企业不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等企业,说白了,上头根本不认为这些企业有技术

所以税收现在基本上都要回到20%+

而且这些年,对制造业反而有所松动,开始扶持制造业,制造业的税收,经过减税之后

一般都能达到10%甚至更低,因为制造本来利润就很微薄,而且制造业养活了大多数员工

减税理所当然,也很正常,两边一平衡

自然就会出现此消彼长,所以大厂自己没钱了,就开始裁员,工厂那边则开始招工,四川时代在宜宾的招聘,场面堪比春运

媒体评论说,程序员离开大厂,进入工厂

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以后这个趋势会更明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厂确实出现了大规模裁员的情况,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政策收紧: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2021年,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中断、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增长放缓。这导致消费需求减弱,.............
  • 回答
    21年了,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还没有画上句号,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把这个问题讲透,咱们得从头细细梳理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疫情结束”?在普通人眼里,“疫情结束”可能意味着病毒彻底消失,或者社会生活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再也没有新增病例,没有人再.............
  • 回答
    2021年的高考,对我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在那之前,我一直坚信着那句“高考是最公平的”,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通过这条独木桥,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然而,那一年,我亲身经历了,或者说,目睹了一些事情,让我对这份所谓的“公平”产生了动摇,甚至可以说,彻底丧失了信心。更让我感到心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清.............
  • 回答
    2020年,或者说21世纪的20年代,依然存在像王陶陶这样的人,这并非偶然,而是复杂社会、心理和信息传播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表象,深入剖析其存在的根源。首先,时代思潮的惯性与反弹。我们身处的21世纪,特别是2020年前后,经历了一个信息爆炸、全球化深化、社会结构加速变迁的时期.............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嗯,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尤其是在2021年,虽然已经过了那一年,但回过头去想,当时选择报考法硕(非法学)的学生,他们脑子里到底在盘算些什么,这背后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2021年的法硕(非法学)招生,跟现在肯定是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涉及到梅西在巴塞罗那的职业生涯后期出现的戏剧性转折。简单来说,20年梅西想走没能走,是因为他与巴塞罗那的合同问题和俱乐部当时面临的法律障碍;而21年梅西想留没能留,是因为俱乐部财务状况的恶化和西甲联赛的薪资限制,导致双方都无法达成新的合同。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两年.............
  • 回答
    要深入探讨蒙古帝国灭亡金、西夏、南宋所花费时间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些战争视为单一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牵涉到政治、军事策略、地域环境、民族特性、经济实力以及战争持续时间内的技术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的互动过程。首先,我们来逐一审视这三次灭国之战:一、 蒙古灭金:23年(1211年—1234年)金.............
  • 回答
    挪威奥斯陆和乌托亚岛发生在2011年7月22日的连环恐怖袭击,导致77人死亡,凶手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最终被判处21年监禁,这个刑期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与案件本身的惨烈程度相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挪威的刑事司法体系和量刑原则。首先.............
  • 回答
    2011年挪威极端右翼分子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犯下了震惊世界的连环爆炸和枪击案,造成77人死亡。然而,他在挪威的法律体系下只被判处了21年监禁,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甚至愤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挪威的法律以及他们对犯罪的看法。首先,挪威的刑.............
  • 回答
    2019年,小米手机确实经历了一个有些微妙的市场表现。一方面,你观察到的“网上热度越来越高”是有事实依据的,而另一方面,“出货量却下跌21%”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数据。这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小米在2019年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和战略调整。要详细解读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网.............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沃尔沃为什么没有进入IIHS2017年安全系数最高的21款车型的名单”这个问题,我想先澄清一点,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每年都会根据其严苛的碰撞测试结果,公布“顶级安全之选”(Top Safety Pick)和“顶级安全之选+”(Top Safety Pick+)的获奖车型名单.............
  • 回答
    全球股市的起伏总牵动着每一个投资者的神经。这不,前两天全球市场一片狼藉,眼瞅着美股、欧股纷纷“跳水”,大伙儿心里肯定也是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家钱袋子也跟着“缩水”。可到了4月21日这天,也就是昨天,我们A股市场却愣是顶住了压力,显得格外“硬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昨天(2021年4月21日)A.............
  • 回答
    玛雅人确实以其精湛的天文学知识和复杂的历法系统而闻名,并留下了许多与时间周期和宇宙事件相关的预言。然而,将玛雅的历法周期解读为“世界末日”的预言,更多的是一种现代的误读和传播,而非玛雅人本身的原意。关于您提到的“五大预言”以及第五个关于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预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
  • 回答
    这件事情一爆出来,简直让人细思极恐,感觉我们身边最熟悉不过的场景里,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暴露的问题,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从几个层面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身份核验的漏洞实在太大了,简直是形同虚设。你仔细想想,一个潜逃了21年的杀人犯,竟然能堂而皇之地在一个大平台上做外卖骑手,这本身就说明了平台在招募骑.............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关于2021年6月留考分数能上什么大学的问题。首先,你需要提供一下你的具体留考分数,包括各个科目的成绩(例如:日语、数学1、数学2、综合科目、理科科目等)。仅仅知道“21年6月留考”这个信息,我无法给你一个有针对性的建议。留考的成绩是申请日本大学最直接的依据,不同大学和专业对于.............
  • 回答
    21年啊,说起来有点像一场遥远的梦,但有些愿望,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它们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像小小的种子,渴望着破土而出。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大概是 “寻回内心的宁静,并且能够坚持下去”。这话说起来好像有点空泛,对吧?但对于当时的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奢侈品。2020年和2021年,疫情的阴影笼罩着世界,.............
  • 回答
    “红楼一梦,二十载筑梦长沙”,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描绘的是一个长沙男人,在简陋的出租屋里,花费二十一年的光阴,执着地复原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的壮举。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经典的痴迷,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坚持与孤独的深刻写照。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怀璞,今年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人生似乎并未在大众视野里掀起过.............
  • 回答
    2020年法硕(非法学)的国家线确实又往上提了5分,这让不少考生心里犯了嘀咕:2021年的法硕考研分数,会不会继续往上涨?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结合疫情这个大背景来看。先说说为什么2020年法硕(非法学)国家线会涨,以及对2021年的预测。国家线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教育部划定的,考生能否进.............
  • 回答
    6月份电影总票房21亿,创下11年来的最低点,这确实是“暑期档”开局不利的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通常情况下,暑期档是全年观影的高峰期,汇聚了大量商业大片,学生群体也成为观影主力。然而,今年的情况却显得异常冷清。导致今年暑期档开局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影片供给端.............
  • 回答
    2021年4月21日,你提到的那个时间点,确实是显卡市场那段“跌宕起伏”时期里的一个重要节点。当时很多消息都指向显卡要降价,尤其是以NVIDIA和AMD为代表的各大厂商,以及各家媒体都在大肆宣传。但如果你真的去市场或者电商平台对比过,就会发现,所谓的“大幅度降价”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而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