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互联网大厂纷纷取消996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大厂相继调整或取消了“996”工作制,这一现象无疑释放了多重重要的信号,不仅对行业内部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整个社会劳动文化带来了新的启示。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 来自政策和法律层面的信号:

法律的强制性正在回归。 许多互联网公司过去奉行的“996”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但从法律层面看,它并不合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标准工时制和加班上限。今年以来,随着劳动监察力度的加强和相关政策的明确,大厂取消“996”最直接的原因是响应国家对超时加班的整治要求。这表明,法律的权威性正在得到进一步的彰显,过去在特定行业中“法不责众”的现象正在被打破。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升级。 国家层面持续释放出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提到的“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以及对平台经济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注。取消“996”是这种大背景下,企业主动或被动进行的合规调整,意味着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要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严格约束。
行业合规性成为关注焦点。 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的关注点已从早期单纯的“发展”转向了“规范发展”,涵盖了数据安全、垄断、算法公平,以及最重要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大厂调整工作制,也反映出它们在适应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将合规性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二、 来自企业自身经营和战略层面的信号:

效率与质量的再思考。 “996”曾被一些企业视为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手段。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性工作往往会导致员工疲劳、效率低下、创造力受损,甚至出现“无效加班”。大厂取消“996”可能意味着它们开始反思:单纯的时长堆砌能否真正带来高价值产出? 转而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工作模式,比如通过优化流程、提升工具智能化水平、鼓励专注工作而非时长来提高人均产效。
人才竞争的新维度:工作与生活平衡。 随着年轻一代劳动者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对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日益重视,过度加班已经成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负面因素。大厂取消“996”,也是在人才争夺战中寻求新的差异化优势。 提供更健康的工作环境,能够吸引那些更看重长期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顶尖人才。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重塑。 长时间以来,“996”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互联网行业一种独特的“狼性文化”的体现。但这种文化也饱受诟病,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的“内卷”和员工的倦怠感。取消“996”,是企业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和重塑企业文化,向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这也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需求相契合。
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增长放缓的适应。 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也催生了许多“烧钱”模式和对时效性的极致追求。然而,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部分互联网业务的成熟,过去那种野蛮生长的模式可能不再可持续。 企业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更注重员工的长期稳定性和生产力,而不是短期内的“拼命”。取消“996”可能也是对这种经济现实的一种适应。
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随着AI、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过去依赖大量人力进行低效重复工作的模式正在被改变。部分工作环节可以被技术替代,管理层也可能通过更精细化的项目管理、任务分解和激励机制,实现同样的甚至更高的产出,而无需员工长时间加班。 大厂取消“996”,也可能是它们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后的一种结果。

三、 来自劳动者和就业市场层面的信号:

劳动者话语权和集体意识的增强。 近年来,劳动者通过各种平台(如脉脉、知乎等)对恶劣工作环境的抱怨和讨论日益增多,也促使了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大厂取消“996”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劳动者集体声音的回应。 这也意味着,劳动者的权益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对“内卷”的反思和出路探索。 “996”是职场“内卷”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取消“996”或许能为缓解职场内卷提供一线希望,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内卷”是否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例如,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竞争是否会变得更激烈,或者对员工的能力和产出要求是否会更高?这需要持续观察。
就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如果大厂普遍缩短工时、改善工作环境,可能会吸引更多求职者,但同时也会对其他中小企业形成压力。 一方面,这对求职者是好事,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了人才向大厂集中的趋势,对中小企业的招聘带来挑战。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取消“996”可能意味着工作时间回归正常,让员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培训和个人发展中。这有助于劳动者进行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更扎实的专业技能,而非仅仅满足于“搬砖”式的工作。

四、 潜在的挑战与未来的趋势:

“996”是否真的消失? 取消“996”不等于完全消除加班。一些公司可能只是将加班的显性化(“996”)转为隐性化,例如通过项目截止日期、频繁的临时任务、鼓励奋斗文化等方式变相延长工作时间。真正的改变需要从制度、文化和管理上共同推进。
对项目进度和创新的影响。 一些观点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某些项目确实需要高强度投入才能快速迭代和取得突破。如何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保证项目的进度和创新能力,是企业需要平衡的难题。
“灵活工作”与“弹性工作”的区分。 部分公司可能会推行更灵活的工作模式,但需要明确的是,灵活并不等于不遵守劳动法规,更不等于无限制的加班。
其他行业的示范效应。 互联网大厂作为行业标杆,其工作模式的改变,很可能会对其他行业产生示范效应,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制度,推动整个社会的劳动文化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结来说,今年互联网大厂纷纷取消“996”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它不仅是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响应,也是企业在人才、效率、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战略调整。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正走向一个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种“不996”的理念落到实处,并形成一种普遍、健康的劳动文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行业整体的利润跟这个行业的人的努力程度其实关系不大。

这就像考大学,大学录取率是固定的,所有高中生都勤学苦读是 50%上大学,所有高中生都放学就去玩游戏也是50%的人上大学,没区别。如果个别高中生特别努力特别勤奋只是他自己的升学概率提高,也不过是挤占另一个人的名额,整体录取率不会有变化。

互联网行业也一样,阿里的人996不过是赚到了本来该京东拼多多赚到的一些钱,整个电商行业不会多出一毛钱利润。或者说整个电商行业996也不过是赚到了线下零售业该赚到的一些钱,全国零售业也不会多出一毛钱利润。收入才能创造消费,零售业再怎么努力也创造不出一毛钱多余的消费。只是在零售行业内部分配利润而已。

由于博弈的囚徒困境,各个厂商在没有协商的情况下,都会纷纷采用最极端的加班策略996,希望能从同行手里抢夺利润,但是多轮博弈的结果就是全行业996,利润一毛钱都没多出来。如果站在国家整体的角度,不但没多出利润,国民幸福感还下降了。

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失效的时候,看得见的手就要出动了,于是国家行动起来制止了996,大厂们不上道就要挨揍的。

今年被治理的教培行业也是一个道理,全体学生补课等于都没补课。干脆都别补课了。

user avatar

其实我建议大家别再关心这个问题了。

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细节问题。

疫情的时候,譬如美国,我们还是说美国安全,大家都知道美国爆发疫情可是惨多了,时间也长。然后呢,他们Work From Home的时间也长。再然后,老板们和员工们都同时发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老板们发现,咦你们Work From Home好像我的贸易公司也正常工作嘛。员工也发现了,咦我不去办公室好像也能工作嘛……

然后引申出了两个没有回答的疑问。

第一个疑问:反正远程办公也能正常工作,老板为什么不把美国的公司关掉,去东亚开公司呢?

关于这个疑问,欧洲那边的确关停了很多贸易公司,开到人力和运营成本便宜多了的东亚的。

譬如送我一船绞车的一个老船厂,在南京开了个公司,运营成本帕一下就没了。

第二个疑问:反正远程办公也能正常工作,员工为啥不去生活更惬意的地方上班,拿纽约的工资呢?

关于这个疑问,美国谷歌的很多员工就特么是这样干的。后来今年老板们回过味儿来了,削减了远程工作的工资,来平抑远程办公套利空间。

以上是基本道理。

引申一下,就是,

如果全中国突然醒悟发现很多工作岗位取消了996以后,太阳还是照常升起会怎么办……

老板们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你们平时每天12个小时在办公室,到底摸了多久的鱼?

我是码农,码农能摸多久的鱼,我再清楚也不过了,现在,很有可能老板们也清楚了。

甚至会不会有老板异想天开,

如果只给员工一半的工资,

让他们每天上4个小时班……

那他的公司是不是还是可以照常运转?

办法总比困难多啊……

不是吗……

太精彩了-_-

好了,你们继续关注吵闹,只会让他们更快意识到这个事情……

=======================

你再表演一下那个。

哪个啊?

就是那个。

哦,我来了。

“不给加班费了KPI和KOR又没有下降”。

哈哈哈哈哈。

反正公司的利润不会降,你KPI和KOR啥的是咋回事,我也不太懂。

user avatar

很多大佬小佬和胡诌的分析看了看。

有不少同学们提到了一个问题,好,我六点下班了,晚上八点钉钉发任务了,起会议了,你接不接?明天这份材料要提交,今晚不用加班,明早八点发我,做不做?我不是小年轻,我上有老下有小,小城市换坑成本大,做不做?

这样想来钉钉和企业微信就他妈万恶之源的载体啊?

强烈建议钉钉和企业微信开放防沉迷功能。下班时间不能登录,一天在线时长不能超过多少小时。

有在非法时间违规的,企业封号。

要加班,有特殊情况,没问题,全部都去单位现场,必须算加班费。

企业不向政府报备,长期有加班行为的(有人在公司就强制算),按照扫黄打非,扫黑除恶,抓赌抓嫖抓教培同等处理。

这样是否可以把非法加班打击掉一些。

以上胡言乱语,请大家热烈讨论

user avatar

事实上慧眼如炬的李建秋老师粉丝已经看出大厂取消996的根本原因了。

对,就是因为美帝煽动小布尔乔亚们造成的。人民富豪马云的996言论就是被这帮人误读了,更恐怖的是社会舆论被这群小布尔乔亚操控了,他们在用舆论割裂社会。


李建秋老师早就看出来在大厂996是改变命运的好方法,很多人总是认不清现实。虽然996违法,虽然996影响人的学习与发展,但是不996怎么能实现阶级跃迁?那些想要每天只工作8小时就获得足够工资享受幸福生活的懒汉当然要被大家唾弃。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警惕拜登打______

user avatar

取消加班费而已,账面965,工作量997,kpi okr在那里,完不成就下岗。

大部分码农除了写码,没啥生存力,不敢失业,可以压榨到最后一口气的

user avatar

啥信号也没释放,有人后面打了招呼了,释放了他们都挺听话的信号

user avatar

15年前,台湾打击加班,执法部门派出巡查队在办公区巡逻,各路公司都培训员工快速关灯以免被抓,还有员工专门盯梢的轮班制。

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

不过我们的很多年轻人嘴上反资本家的意志很强,身体却非常诚实,甚至于自发的检举早回家的同事。

这些人放到80年代,未必不能成一番事业,但在当下的环境里,身处他们当下的角色,那就是生存力顽强的鲶鱼。

因为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一个化粪池,化粪池里的鲶鱼长再大,也是一身去不掉的臭味,因为吃到最有营养的东西,就是____

前两天还有某著名珠宝品牌董事长,作为代表提议通过调休增加三天假期呢。

增加三天假期,远的地方去不了,促进最直接的就是商业,尤其是珠宝、快消品牌。

这种提议不就是骑在人民头上拉屎吗?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各界都有发声的权力。但凡事总该有度吧?

就好比你走在户外,也有可能有鸟屎掉在头上,但是几率毕竟很小。

如果有屎不间断的掉在你头上,那你多半在粪坑里。

只要人民群众没有真正代表自己利益的一线工作者可以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任何政策我都不看好。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