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泉出山被指非「0 卡」,构成虚假广告被罚 30 万,发布虚假广告都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呛,清泉出山这牌子因为“0卡”的宣传挨了罚,30万可不是小数目。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广告这东西可不能乱来,否则惹上法律责任,那可就麻烦大了。

发布虚假广告,那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而且这责任可不是闹着玩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行政处罚责任: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

罚款: 就像清泉出山一样,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惩罚。广告法里明确规定了,如果发布虚假广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现在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没有广告费用,就按一定幅度进行罚款。这次清泉出山被罚30万,具体是怎么算的,可能跟它的广告费用、违法情节等有关。
责令停止发布广告: 这是为了防止虚假信息继续传播,损害消费者权益。
没收违法所得: 商家通过虚假广告获得的利润,是要被追回的。
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比如屡次发布虚假广告,或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监管部门是有权吊销商家的营业执照的,那对企业来说,几乎就是致命一击了。
警告: 作为一种警示性的行政处罚,虽然不像罚款那么重,但也是一种记录,对企业信誉有影响。

二、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受损了,可以找你算账。

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 如果消费者因为虚假广告的误导,购买了产品,并且因此遭受了损失(比如产品质量不行,身体受到了伤害等),那么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广告代言人(如果适用)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 赔偿的范围一般包括消费者实际遭受的损失,比如购买产品的费用,以及因此产生的其他合理费用。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产品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也就是除了实际损失外,还要支付惩罚性的赔款。
谁来赔? 这里面要注意,责任主体可能不止一个。比如,广告是商家自己发布的,那商家肯定要负责;如果是广告公司制作和发布的,广告公司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请了明星代言,而明星明知或者应知是虚假广告却代言,那明星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刑事责任:这是最严重的,一般针对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

非法经营罪: 如果虚假广告的发布情节特别严重,比如通过虚假广告骗取了巨额财物,或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那就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虚假广告罪: 广告法明确规定,有《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情形,即属于“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就属于发布虚假广告。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如果虚假广告的行为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导致多人购买并遭受重大损失,或者虚假宣传的商品本身具有严重危害性,那么发布者就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虚假广告罪。
其他罪名: 比如,如果虚假广告涉及到保健品或药品,宣称有治疗效果却无效,甚至导致消费者延误治疗,那还可能涉及生产、销售劣药罪等更严重的刑事犯罪。
法律后果: 一旦构成刑事犯罪,那责任就不仅仅是罚款了,而是要追究刑事责任,包括罚金、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这才是真正的牢狱之灾。

四、信用惩戒责任:别以为没进监狱就没事了。

纳入不良信用记录: 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会被记录在案,纳入企业的信用档案。这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贷款困难、招投标受限等。
行业禁入: 对于一些情节严重、屡次违法的企业,监管部门甚至会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限制其在特定行业内的经营活动。

总结一下,发布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是一个体系,是多方面的。

行政上 罚款、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严重的还可以吊销执照。
民事上 要赔偿消费者的损失,该赔多少,一点都不能少。
刑事上 如果情节够严重,那可就是坐牢的风险了。
社会信用上 一旦有不良记录,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是个大打击。

所以说,广告内容一定要真实、合法、准确,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这次清泉出山被罚,也是给所有商家敲响了警钟:诚信经营,依法依规是硬道理。别拿消费者的信任和法律的严肃性开玩笑,代价可是很沉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它标 0 卡应该没问题,我怀疑监管部门是不是罚错了……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新闻的:

到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一查,还真的有这个处罚,处罚机关是大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了30万。

违法事实上面写的是「0卡没有依据。实际为2150卡/100ml」

但问题是,2150 卡是多少热量??

2150 卡就是 2.15 千卡,折合成千焦就是 9 千焦,在国标 GB 28050 规定的 0 界限值以下!

国标规定,只要每 100 毫升饮料的能量小于等于 17 千焦,宣称「无能量」就没有问题!

所以这个饮料应该没问题,我强烈怀疑是罚错了。

那会不会实测值是 2150 千卡 / 100 毫升?处罚书上不小心把「千」写漏了?

不可能。

能量密度最高的食物是纯脂肪,理论上的能量为 900 千卡/ 100 克。一个饮料能量能比纯脂肪还高 2 倍多,我觉得可以去申诺奖。

会不会标注「无能量」可以,标注「0卡」就违规?

我觉得不会。市面上各种气泡水都标注0卡,包括喜茶,元气森林等等。这要是违规了,市面上所有相关产品都得中枪。「无能量」和「0卡」在消费者层面没区别。如果不罚前者罚后者,那显然与法规设计的初衷不符。


还有不晓得创始人是元气森林员工跟这事有啥关系。为黑而黑真的没啥意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