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央提出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将会有哪些措施?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中央提出治理婚嫁陋习和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这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对当前社会深层矛盾的回应,旨在构建更健康、更公平、更人道的婚姻家庭关系。这项治理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多个层面,其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 治理措施将如何展开?

要有效地解决婚嫁陋习和天价彩礼问题,中央预计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形成一套组合拳:

1.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修订《婚姻法》或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明确界定“彩礼”的性质,区分赠与和借贷,为彩礼返还设定清晰的法律界限,防止其演变为变相的买卖婚姻。可能会引入“婚前财产约定”的强制性提示,鼓励新人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加大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打击力度: 现有法律已经禁止这些行为,但治理需要更细化的操作性规定,明确举报机制、处罚措施,确保法律条文能够落地。
加强对婚托、婚介的监管: 规范婚介服务行为,打击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诈的婚托和不法婚介机构,严惩借婚嫁之名敛财的行为。

2. 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
倡导理性消费,推行婚俗改革: 通过出台指导性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婚俗改革试点,推广简约文明的婚礼模式,例如低彩礼、无彩礼婚姻的表彰和宣传。
提供婚恋支持服务: 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开展婚恋咨询、心理辅导、联谊活动等,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健康、自然的婚恋交友平台。
加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支持: 天价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农村地区男多女少、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中央可能会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鼓励就近就地就业,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婚嫁难题。
完善婚姻登记服务: 简化婚姻登记流程,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服务,营造庄重、神圣的婚姻登记氛围,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婚姻。

3. 深化宣传教育,改变观念: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以及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科学婚恋观、家庭观,揭露婚嫁陋习的危害,分享文明婚俗的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教育的渗透: 在学校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性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价值观。
村规民约的修订: 鼓励各地村委会、居委会修订村规民约,将反对婚嫁陋习、倡导文明婚俗纳入其中,通过社区力量进行约束和引导。
典型案例的曝光与警示: 对于一些因天价彩礼引发的家庭悲剧、社会案件,进行适当的公开报道和案例分析,起到警示作用。

4. 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基层组织先行示范: 鼓励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治理主体,率先垂范,倡导简朴文明的婚事新办。
党员干部带头抵制: 要求党员干部在婚嫁中带头抵制高额彩礼和婚嫁陋习,以自身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

二、 这些措施将带来哪些影响?

这些治理措施的推行,必将对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转变,也可能伴随一些挑战。

积极影响:

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促进婚姻的自由选择: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天价彩礼往往给男方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因婚致贫、因婚返贫。治理的深入将有助于年轻人摆脱经济羁绊,更自由地选择伴侣,实现基于感情的婚姻,而非经济的联姻。
回归婚姻的本质,重塑家庭价值观: 当彩礼不再是衡量婚姻价值的标尺时,人们将更加关注爱情、忠诚、共同生活等婚姻的真正内涵。这将有助于重塑健康的家庭价值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和互相扶持。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婚嫁陋习和天价彩礼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在婚姻领域的体现,也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甚至社会冲突。治理的推进有助于缓解这些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女性地位,尊重女性价值: “买卖婚姻”式的彩礼支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女性物化的一种表现。治理此现象,将有助于提升女性在婚姻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反对将女性视为商品。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引导农村地区移风易俗,有助于将原本用于支付彩礼的资金,转向更有利于家庭发展和个人提升的方面,如教育、创业、改善生活等,间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文明新风: 婚嫁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嫁风气的改善,将对整个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引导人们形成更加理性、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能伴随的挑战与需要注意的方面:

观念转变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婚嫁陋习是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即使有政策引导,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也需要时间来改变,可能在一些地区或群体中仍然会存在反复。
地方差异与执行的难度: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差异巨大。如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治理,同时兼顾地方的实际情况,保证政策的有效落地,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变通”与“隐性化”的可能性: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某些行为被禁止时,人们往往会寻找变通的方式。例如,彩礼可能以其他名义(如装修费、购车款等)出现,或者以更隐秘的方式进行,这需要治理措施更加精细化和具有前瞻性。
如何平衡情感表达与经济馈赠的界限: 彩礼在某些传统观念中,也被视为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对新生活的承诺。如何在治理陋习的同时,不否定正常的、表达心意的赠与行为,需要精细的把握。
加强对年轻人的引导: 在倡导简朴婚礼的同时,也要关注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和对婚礼的美好憧憬,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提供多样化的文明婚俗选择。
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对于彩礼的界定和返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如何操作,需要更细致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来支撑,以避免新的争议。

总而言之,中央对婚嫁陋习和天价彩礼的治理,是一项顺应民意、着眼长远的重大举措。它不仅关乎婚姻家庭的幸福美满,更事关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整体的和谐发展。虽然挑战犹存,但通过系统性的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婚嫁文化将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回归其应有的真挚与纯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了这么多回答多少人都在阴阳怪气的,我就说自己的观点啊,我们个人能改变得了什么风气吗?不能。这样的风气人民累吗?累。普通人想改吗?看性别,男生支持多点。中央政府有没有引导社会风气的义务?有。我们真正质疑的是政府对这种风气的干预能力。对政府没信心,分析房价高,结婚难,压力大,整的像社会学报告似的。

我也是男的,无论我会不会被女人骂,我这样的普通人还是想彩礼能够降下来的。你们学问高说彩礼是怎么合理,男人应该给女人生育补偿的我听了都觉得有道理,可是我也是就是同是儒家文化圈的日韩越,也没像中国这样吧。我们的前辈是一群共产主义者,我们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了零彩礼,共产党人也视彩礼为陋习。过去也确实有过收受彩礼而违纪处罚的党员。我们曾经做到过。

政府当然想给低生育率解绑,彩礼只是小头,彩礼也只是杯水车薪对生育率来说。但你要看成和民国剪辫子禁裹脚,开国后的扫黄禁毒,禁止一夫多妻制,取消彩礼一样的整风行动,其实没那么新鲜。当年不少查封的妓院,他们也喊着她们的生意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妓女也不愿意从良。在这些女人眼里这些“大兵”不是来救自己,是来砸自己生意的,她们也觉得几千年管天管地管他们这样好好做生意的人。那些拿着彩礼的人何尝不是骂政府多管闲事,甚至现在有些人都觉得中国该像国外一样开放色情业,因为中国男人太多了没处找乐子。别找那些是非大事丢了底线,我当然知道这是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

有人的回答有说把随男姓和孝顺父母也当陋习给废了,这是混淆概念,那民国还强制剪辫子呢,辫子处了难看点,碍着谁了,怎么也算陋习了人民就没有发型自由了吗? 至于孝顺父母这都是属于社会公序良俗啊,你先和你父母讨论一下是不是吧

我归纳自己的观点,我当然支持政府扫陋习整风气,能力有限也没什么法子,我在知乎说声反对天价彩礼不会有人喷我吧,我相信我们是共产主义者,彩礼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我当然愿意信他们能实现

user avatar

整治天价彩礼早就有了,我了解的情况,从2018年起,在西北回族聚居区就开始了一系列“整治高价彩礼,反对婚礼、葬礼大操大办”的移风易俗运动,并且要求阿訇配合官府,结合伊斯兰教义,对回族群众宣讲反对天价彩礼的卧尔兹(演讲)。

西北回族的彩礼,在河湟地区(甘肃临夏、青海东部)十几万很常见,二三十万也存在,考虑到临夏州人均GDP只有3万左右,十几万的彩礼也称得上是天价了。在当地,阿訇是重要的统战力量,需要在扫黑除恶、禁毒、防疫、光盘行动等方面配合官府要求,宣传政策。

回教对麦合尔(彩礼)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阿訇大部分是结合政策及回族传统风俗习惯,对这些内容进行阐述的:

a.承认彩礼的正当性,认为男方应该给彩礼,这属于瓦直布(当然)。如胡大在古兰所说:“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

b.彩礼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一双鞋、一副铠甲、一些银币,也可以是知识、皈依、承诺等等。

比如,白尼弗札勒族的一妇女,所得的彩礼只是一双鞋。穆罕默德(PBUH)得知后便问她:“终身大事送你一双鞋做彩礼,你满意吗?”她回答:“满意”,穆罕默德(PBUH)便准许了这种婚姻。(阿米尔_热比尔的传述)

再如,穆罕默德(PBUH)把女儿法图麦嫁给阿里,但阿里说自己一无所有,穆罕默德(PBUH)说:“你的那件胡托米制的铠甲呢?”阿里回答:“还在”,于是阿里就把铠甲当作彩礼交给了法图麦。(伊本_阿巴斯传述)

再如,艾布_塔里哈向温姆_苏莱姆(圣人姨母)求婚,她说:“像您这样的人求婚,本不应拒绝,可是你我信仰不同,我不能嫁给你。如果你愿信奉伊斯兰的话,那便是对我的彩礼,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于是艾布_塔里哈皈依了伊斯兰,把皈依做为对她的彩礼。”(艾奈斯传述)

c.彩礼归属于女人,由女人支配,经女人许可,可以交给男方保管或使用。如胡大在古兰所说“如果她们心甘情愿地把一部分彩礼让给你们,那么,你们可以乐意地接受并使用。”

d.没有规定彩礼的具体金额。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具体的数目,因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而且人有穷富,富人自然能出大量彩礼,穷人则很困难。不过传统上,哈乃非派的麦兹海布(教法主张)认为彩礼至少得10个银币,马利克派主张至少3个银币,必要时可经女方同意后减免。

e.女人少要彩礼是一种嘉行(穆斯台罕卜),少要彩礼的婚姻有拜尔开提(吉庆)。 如阿伊莎的传述:“圣人说,婚礼的费用越少,婚姻越吉庆。又说,女人的幸运体现在她性格好、彩礼少、婚姻顺利。”

f.富裕家庭愿意出高价彩礼,也是受允许的。

如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曾在演讲台上说:“女人的彩礼不得超过四百银币。”他走下演讲台后,一个古莱氏妇女拦住问他,难道你没听见胡大说,“即使你们已给过前妻黄金千两,你们也不要取回分毫……”欧麦尔说,“胡大啊!求你原谅我,大家都比我懂教法。”他又登上讲台,说:“我刚禁止你们,彩礼不得超过四百银币,现在谁愿意送多少,就送多少。”(阿卜杜拉传述)

g.一些学者主张,攀比彩礼或出嫁女儿索取大量彩礼以致阻碍婚姻的行为属于比达尔提(异端新生)

这些内容属于显性彩礼的范畴,至于像婚房、婚车、婚宴费用等隐性彩礼的规定,就不论述了。当然,男人对女人有义务,女人对男人也有义务,她们应享合理的权利,也应尽合理的义务(古兰),伊斯兰不支持男女平等,但支持男女公平,认为夫妻应该互相爱悦。“他(胡大)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和她们共同生活,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古兰)

除进行宣传外,一些回族聚居区还规定了彩礼数额,比如说宁夏中卫的一些乡村规定,彩礼应该在8万以下,超过这个数目,不能给新人念尼卡哈(回族传统婚礼仪式)。我朋友圈流传着一个告示,当地的一个阿訇因违规给高价彩礼的结婚新人念尼卡哈,被吊销了阿訇证。

至于整治高价彩礼的效果,我收到的反馈是,确实降低了不少。西北回族相对虔诚,特别是中老年人(索取和给予彩礼的主力军)教门好些,所以从宗教上进行劝诫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我了解到的情况不多,这种粗糙的调查不具备“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至于是不是表面把彩礼降低了,暗地里通过实物方式(房、车、金银首饰等)补上去了,显性彩礼转化为隐性彩礼,就不清楚了。

————————————————分割线————————————————————

这是西北回族聚居区在宗教领域内整治天价彩礼的一些措施和效果。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治理天价彩礼,塑造良好婚俗,首先要知道彩礼不断走高的成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I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自然能支付得起水涨船高的彩礼。

以前的婚姻,彩礼仅仅是一袋麦子、一床棉被、甚至是一本古兰,但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彩礼也水涨船高,现在的北方农村,比较流行的彩礼风俗是“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5元+一千张100元+六百张50元)和“一动不动”(车、房)。

李永萍的调查研究也认为,北方农村的彩礼是2006年后,打工经济兴起后逐渐攀升的。她调查的豫北农村,“在20世纪90年代及2000年初期,当地的彩礼金额并没有大幅度上涨,而是保持相对比较平稳的水平。具体而言,在1990-2000年间,彩礼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超过2000元的极少;在2000-2005年之间,彩礼维持在3000-4000元左右,超过5000元的极少。而从2006年开始,当地的彩礼数额一路飙升,至笔者调研的2016年,当地彩礼已经涨至10万元以上。”

II更重要的原因是结婚圈内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收入高并不一定会导致彩礼高,比如,重庆的人均GDP目前排第8名,但彩礼却很低甚至不要彩礼。因为过去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及农村广泛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等造成的性别选择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女婴流产),目前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女性平均寿命高也是一个原因),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此外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农民外出打工就业,女性因为经济压力低(传统上认为买房买车是男人的事)更容易留在城市,女性大量流出农村,这进一步导致农村婚恋圈的性别失衡,因此农村男性需要用高额彩礼来吸引女方入嫁。

但我觉得,“性别失衡”对西北回族彩礼不断攀升的现实解释力不足。西北回族因过去可以生二胎、传统文化很反对堕女胎、内婚制等多种原因,性别失衡现象比汉族轻,但彩礼并没有比汉族低多少(彩礼是否比汉族低都是一个问号)。因此还需要更多原因才能解释。

III.父母对子代的责任感,父辈的传宗接代思想。

只凭打工人几年的工作积蓄,攒下彩礼、房、车的钱普遍不可能,因此需要借助男方父母的老本。像山东、河南等一些省份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有影响力,父母把儿子的结婚大事视为自己的重大责任,同时存在强烈的传宗接代思想,为了让儿子顺利结婚,只能掏空老本置办彩礼。从经验来看,越是父权(父责)制和传宗接代思想浓厚的地方,彩礼越高。

IV.攀比

一方面是女性的攀比,女性认为彩礼越高、自己越有价值、越有面子、越被男方看重;另一方面是男性的攀比,认为出得起高价彩礼是地位和身价的象征。

这一点是初期资本体系(Primitive-Capitalism)的弊端,资本体系把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第一要素,越是初期资本化的地方,越有拜金思想。但随着资本的深入发展,物质的富足,可能会减轻这种拜金主义。

V子代合谋对父辈的剥夺

现在很多地方的彩礼,并不是由男方父母家庭转移到女方父母家庭(这种情况彩礼也被称为育儿钱),而是转移到儿媳手中,同时女方父母补进一份嫁妆,共同作为小家庭的启动基金。在这种彩礼模式下,子代往往选择一结婚就分家,为了小家庭生活更充裕,儿子也有动力向父辈索取高额彩礼。另外,调查发现,越是兄弟比较多的家庭,出的彩礼反而越高,因为某个儿子要的彩礼少了,父辈的剩余财产就有可能被其他兄弟分走,结婚新人往往合谋透支男方父辈的财富潜力。

——————————————分割线—————————————————————————

从上面对彩礼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彩礼的飙升,是传统社会向现代(Capitalism)社会转型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还是老话,“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比如说重男轻女思想,一是农业和工业时代,男性的体力占优,男性是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二是传统社会基层治理水平低,存在很大程度的丛林法则,男性也是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重男轻女思想。但随着经济的服务业化和智能化、城市化、治理水平的提高,男女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重男轻女思想也逐渐没有了根基。

此外随着家庭结构的缩小,子女自主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父辈对子代的责任感(干涉)和依赖都在减少,传宗接代的思想也在衰减。

不过,发展毕竟是漫长的过程,思想的转变更是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快这一进程或者缓解目前的高价彩礼压力。我不认为应该采取中卫农村之类的一刀切政策,这样做负面效应很大,可能会降低结婚率,也可能显性彩礼隐性化。

一是逐步放开生育管制,当然这条已经在做了,此外应该对堕胎行为保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批判堕女胎的思想,树立保护生命的观念,这方面西北回族就做的很好。

二是加快放开户籍管理制度,男人进城打工,可以直接在所在城市结婚,不必返乡娶亲,这可以减缓农村的彩礼压力。像房价、医疗、教育、分配之类的话题就不必多说了。

三是宣传,宣传不能治本,但至少能减少攀比之风,宣传要贴近老百姓,特别是要贴近中年人(中年人是索要和给予彩礼的主力军),像西北回族这种借助宗教力量转变观念的方式就很好。

四是吸引外来女性人口。比如说东部和南方地区,可以吸引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之类黄皮肤、低收入、儒家文化圈的女性,西北地区可以吸引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国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收入低、世俗化程度高的女性。相似的文化背景,管理成本低,也不会造成大的文化冲突和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

[1]金眉.论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重建[J].政法论坛,2019,37(05):149-158.

[2]杨华.代际责任、通婚圈与农村“天价彩礼”——对农村彩礼机制的理解[J].北京社会科学,2019(03):91-100.

[3]李永萍.北方农村高额彩礼的动力机制——基于“婚姻市场”的实践分析[J].青年研究,2018(02):24-34+94-95.

[4]韦艳,姜全保.代内剥削与代际剥削?——基于九省百村调查的中国农村彩礼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7(05):57-69.

user avatar

解决这个问题,湿有一计!建议政府把收彩礼的权利收归国有再招拍挂,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防止单身狗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防止丈母娘漫天要价。

具体可以参考集体土地征收,农民集体土地不能自行建房出售,必须被政府征收转为国有用地。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支付农民一部分补偿,然后再把这批土地拿到市场上招拍挂。

彩礼征收的方案具体如下,家里有想要结婚的女儿的丈母娘,必须先向政府报备。由政府按照统一指导价一次性发放彩礼征收补偿。

比如本市经济发达,彩礼征收价格可以定在10万元。每个丈母娘都是10万块钱,就不存在攀比的问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有的丈母娘不愿意被政府征收彩礼权,而自行收取彩礼怎么办?

这种好办,一方面政府可以要求丈母娘签署承诺书,保证在出嫁女儿的时候不不收取彩礼。如果丈母娘非要私自收取彩礼,民政部门可以拒绝给这种婚姻进行登记。这种婚姻,民间俗称小产权婚。

政府征收以后,再向市场进行招拍挂。当然了,在此之前政府会先成立国有的婚姻投资公司。

招拍挂的原则是价高者得。婚姻投资公司拿到拍得的彩礼权以后,再向市场上的单身狗出售与姑娘结婚的资格。

只有获得这个资格的单身狗才能登记结婚。但是并不是拿到结婚资格,就有权利娶某个姑娘。丈母娘把彩礼权出让以后,这个资格就不再与某个姑娘对应,而是一种抽象的资质。

有这个资质,你可以与心爱的姑娘登记结婚,没有这个资质,你们的婚姻就是小产权婚。

当然由于婚姻投资公司,在拿权、开发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所以政府也允许他们加价销售。

为了防止这个资格被炒到天上去,贯彻婚结不炒的原则,对于某一个区域内的结婚资格,政府实行价格指导。

如果有的单身狗没有钱购买这个资格怎么办?政府推出惠狗(单身狗)政策,联合银行推出首付计划。单身狗只要提供收入证明,就可以三成首付购买结婚资格。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彩礼收取的主体,从丈母娘变成了婚姻投资公司。丈母娘拿到的永远是10万块钱。他们再也不是背锅的对象。

而政府呢,只是居中征收协调管理,他们也没赚什么差价。如果说单身狗要找一个背锅对象的话,那绝对是婚姻投资公司。

当然婚姻投资公司他们也很无辜。一方面他们拿权需要成本。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利润,他们是商业公司。

如果婚姻投资公司把结婚资格,炒得过高。老湿我还有一计,第一是限购。非本市户籍的单身狗,不能购买本市的结婚资格。

第二是限制持有年限。购买结婚资格三年内未结婚的单身狗,将被政府无偿收回资格。这项资格再由政府进行招拍挂。

第三是限售。购买了结婚资格的人,只能自己结婚使用,不能出售给其他单身狗。

如果以上三招还是不能压制炒作的虚火,建议政府扩大供给。怎么扩大呢?本市只要生育女儿的家庭,即使女儿未满结婚年龄,政府可以提前征收彩礼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说按照现在年轻人躺平的倾向,万一他们不愿意购买结婚资格怎么办?这个其实简单,把结婚资格跟学区跟户口挂钩起来。再雇佣专家和媒体,把购买结婚资格吹嘘为刚需。。。

总之一句话,一管就灵,一放就死。国有化绝对是妙招。相信有这些组合拳以后,天价彩礼的现象可以很快得到遏制。

望采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