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司法部起诉众多富豪行贿送子女进名校,美国大学招生舞弊事件会被如何处理?

回答
美国司法部起诉富豪子女入学舞弊案,可以说是给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的“洗礼”,也暴露出了这个体系中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波澜,原因很多,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

为什么这件事会震动美国社会?

首先,这次被曝光的“大学招生舞弊案”涉及的金额之大、人物之广,让很多人感到震惊。这不仅仅是几个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大学,而是背后牵扯着多位富豪家庭,他们花费巨额资金,通过贿赂、伪造、欺诈等多种手段,为自己的孩子铺就“名校之路”。这让普通家庭的孩子情何以堪?他们辛辛苦苦学习,成绩优异,但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或者仅仅是因为缺乏“捷径”,而无法进入那些顶尖学府。这种“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现象,直接挑战了社会公平的底线。

其次,这件事情也揭示了美国教育体系中一个潜在的“特权阶层”。美国的大学,尤其是那些享有盛誉的常春藤盟校,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殿堂,是社会精英的摇篮。然而,这次事件表明,在这些象牙塔里,也存在着权力和金钱的腐蚀。那些本应以学术能力和品德来选拔人才的机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不仅损害了大学的声誉,也让整个社会的向上流动性蒙上了阴影。

再来说说,美国司法部为何会如此“大动干戈”?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点:

法律的底线不容挑战: 贿赂、欺诈、伪造等行为,在美国都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司法部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必须对这些犯罪行为进行追究,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秩序。
公众舆论的压力: 这类事件一旦曝光,必然会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和关注。民众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声是巨大的,司法部也需要回应这种民意,展现其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
“榜样”的力量: 很多富豪家庭的孩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被其他家庭效仿。如果不对这种不正当行为予以严惩,可能会导致更多人铤而走险,对整个教育生态造成更坏的影响。

美国大学招生舞弊事件将会如何处理?

这次舞弊案的处理,我们可以预见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 刑事起诉与审判:
主要目标: 司法部起诉的核心目标是追究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
行贿者(富豪家长): 他们将被指控犯有贿赂罪、共谋罪等。
“中介”(招生顾问、教练等): 他们是关键的“操盘手”,将被指控收取贿赂、诈骗、共谋等罪名。
大学内部人员(教练、招生官等): 如果有大学内部人员参与其中,他们也将面临严重的刑事指控。
审判过程: 案件会进入漫长的司法程序。被告人可能会选择认罪协商,也可能会抗辩。一旦进入审判,证据的搜集、证人的证词都将是关键。最终的判决可能包括巨额罚款、社区服务,甚至牢狱之灾。
对大学的影响: 即使大学本身没有直接参与,如果其内部人员有参与,大学也可能面临监管审查,甚至承担连带责任。

2. 大学内部的处理:
开除学生: 对于那些已经通过舞弊手段进入大学的学生,一旦被查实,几乎都会面临被开除的命运。这是最直接、最迅速的处理方式。
审查招生流程: 涉案的大学需要对自己的招生流程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这可能包括:
加强背景审查: 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更严格的核查,例如对体育特长生的资格进行二次确认,对捐赠金额与招生录取的关联性进行审查。
提高透明度: 增加招生过程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反思“特长生”招生: 尤其是那些被“包装”出来的体育、艺术特长生,需要更严格的审查标准。
内部调查与问责: 大学可能会进行内部调查,追究相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涉案的大学可能需要公开调查结果,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声誉修复: 对于声誉受损的大学来说,修复品牌形象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3. 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
提高警惕性: 这起事件无疑给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推动招生改革: 可能会引发一场关于大学招生方式的广泛讨论,甚至推动一些改革,比如减少对“特长生”和“捐赠生”的过度依赖,更加注重申请人的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公平的反思: 这也迫使人们反思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如何为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
法律法规的完善: 可能会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以更有效地打击招生舞弊行为。

长远来看,这次事件会带来什么?

我认为,这次事件的意义远不止于惩罚几个不法之徒。它是一次对美国社会价值观的检验,也是一次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启示。

对“成功”定义的拷问: 当金钱可以轻易购买到“名校敲门砖”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真正的成功是什么?仅仅是进入一所名校,还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重塑信任: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这次事件无疑动摇了人们对大学招生公平性的信任。如何重新赢回公众的信任,是所有大学面临的挑战。
警示作用: 这起案件的严惩不贷,将起到极强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明白,法律的红线不可触碰,教育的公平性不容玷污。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大学的招生流程非常复杂,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学术成绩、课外活动、推荐信、个人陈述、面试等等。这次事件虽然暴露了某些“捷径”的存在,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正当途径进入名校的。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舞弊行为,就全盘否定整个体系。

总而言之,这次美国大学招生舞弊案,是一场关于公平、特权与法律的较量。司法部的起诉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处理方式,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育改革,将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场“地震”,必将让那些试图利用金钱和权力操纵教育的人付出代价,也希望能够净化教育环境,让更多有才华、有梦想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走后门上学本来是个基操勿6的事……

为啥被查?是因为本该交给学校的钱被这帮作弊的老师、教练给截胡了!

朕想出来的捞钱的法子,反倒叫他们赚去了

朕的钱!朕分100万!难道朕还要感谢他们吗?!

DoJ,FBI,去把他们的宅子围了

经典剧之所以经典……是有原因的……

user avatar

大家可能有疑虑:咦?为什么大家老说美国名校走后门制度化,怎么也可以被查呢?在这里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看了一下报道,是家长①出钱给SAT/ACT来透答案,②出钱给大学体育教练来确保录特长生。那为什么会被查呢?因为很有趣的是,这种行为恰好回避了美国大学的合法走后门方式。

传统上美国大学合法的“氪金走后门入学”,分为几种:

  1. 直接砸几千万刀盖楼成立基金会(学生本身素质无所谓了,孩子是条狗都能进)
  2. 家长和学校高层有直接关系,可以直接左右录取。(孩子是条狗都能进,但是家长需要本身有足够的社会关系。这种家长一般是政客和世代校友)
  3. 捐几十万刀,得到一个类似“资助委员会成员”之类的头衔,这种情况下,孩子材料会被优先审核优先考虑(只是先审,录不录还要看孩子成绩,起码要达到或者接近录取水平。更类似于“保险”,而不是“保送”)
  4. 砸特长砸实习砸补习班。运用资源让孩子学马术、高尔夫之类的小众运动。去非洲当志愿者,或者在父母的公司or政府机关实习。(这个本质上是完全正常的申请准备)

以上几种模式,似乎已经算是业界默认了,也都是合法的。实际上,目前顶级私立学校入学的大部分学生家长,走的是③+④的路线。从小重点培养孩子,一步步准备,再申请时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和个人经历(水分多少暂且不论),付出的金钱也是精英中产家庭(医生律师之类)就能承担的。至于①和②,川普一家就是这种类型,但说实话,每年恰好高三上大学的权贵子女的数量,比起每年各大学动辄几千几万的录取人数,算得上微乎其微了。

然而大家可能会发现,①②和③④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①②需要父母极其顶尖的资产和社会关系,③④则需要家长对孩子很早就开始准备,还需要孩子本身不能太差,也就是要“肝”和“天分”不能太差。但是,对于那些资产千万级别,或是影响力局限于家乡的部分小富豪、名流、顶尖技术人员这个阶层,就是很尴尬的存在了。有钱但没有钱到砸几千万给孩子上学,忙于事业又忽视了对孩子提早的培养,等到发现就来不及了。于是他们只能另辟蹊径,使出了这次事件中的两个并不合法的方法。

透露SAT和ACT答案本身比较严重,就不多讨论了,但值得关注的是贿赂大学教练这一项。在这里说点诛心之论,教练的行为,直接侵害了大学,和走④的家长的利益。本来一方面,精英家庭家长砸钱培养小众运动,就是为了走捷径的,结果没想到被一群小富豪出钱内定截胡了。一方面,本来氪金是要氪给大学的,结果自己的员工私下接“私活”,把本应给大学的钱私吞了,这也是大学不能忍的。于是,这件事被爆出来了。大学本身愤怒,精英中产家庭也愤怒。

按照中国古代打比方:这次事件,就好比皇帝和老牌世家豪门出于本身的利益,在士子和乡绅的支持下,杀了部分科场舞弊的中层官员,看似酣畅淋漓。但是你要问他们,要不要兴办学校给贫穷家庭读书的机会,要不要取消给官员子弟的世袭荫职,他们会反对的比今天“杀官员”更激烈。

user avatar

我知道这个答案不是知乎的政治正确,但是每年去了藤校的学生到底什么水平我们各校老师内部还是清楚的。我自己的学生为什么能被名校录取我也非常清楚。几乎都是小提琴钢琴全美第一,竞赛国家级前几名,自己有专利发明这个级别的大学霸。

我们系主任曾经说,被斯坦福录取的本科生是knock my socks off.

全世界的大佬在硅谷的那么多,随便几千万刀捐个楼为了孩子上学的,从来没训练过的造假体育特长生我还真没见过几个。倒是我自己给很多名人明星富豪的孩子成绩写了B。

哪个行业没有黑幕?那是主流和行业标准吗?我自己的学生们苦行僧一样熬了四年,一句黑幕就抹杀了他们的努力,不好吧。

我的视角也许有限,我上知乎就是练笔。没打广告也没收赞赏还是老被骂。你再找个硅谷私立老师态度挺好的愿意跟你聊天的也挺难。其一我们真忙,其二我们挺贵。


原答案:

我作为参与过硅谷私立高中(算是私立大学的缩影吧)自主招生的美国教育者,负责任的说几句,这不是美国名校招生的正常操作。我们今天所有老师都在骂,贿赂、造假、无知、炫富等违法和傻叉行为肯定会被唾弃的。

我想对大学招生流程里关键的几步解释一下,我们高中也有各种硅谷富豪大佬的孩子,我自己学生9-12年级都有,要写推荐信,我自己也是面试官,暑期学校招生负责人,AP老师,外语系分级考试出题面试阅卷老师等等,对美国大学招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1. 体育特长

体育很重要,确实。不仅是大学,在高中入学就已经非常重要了。这个是公开的事实。每年大球类的特长生也是各个私立争取的对象,这个是学校的门面。但是优异的特长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学术成绩依然非常非常重要,不然为什么要有入学考试呢?

体育特长如果造假的话实在是太明显了。因为体育项目每天都要训练,到了春季更是频繁比赛。比如最近我上课班上从来没有全到过,最少的一次一半的学生都去参加水球、高尔夫、田径、游泳、橄榄球、曲棍球、体操、网球等等比赛了。每个人做什么项目,什么水平,同学和老师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要提前保送到藤校的都是加州冠军、全美前几名这种级别的全校知名人物。而且各个大学的教练也会提前来考察,这些操作都挺透明的。

2月5号的时候,学校就公布了提前录取的体育生。斯坦福要了一个橄榄球特长,哥大要了一个击剑特长。其它学校也有。学校还举行了一个全校公开的仪式,鼓励这些体育生到了大学继续他们的体育生涯。

Please join us as we honor the following student-athletes listed below in a brief lunch time ceremony acknowledging their commitment to continue their athletic career next year in college.
A- Columbia University (Fencing)
B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Football)
C-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Football)
D-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Track)
E- Stanford University (Football)
We have asked that family and friends of the athletes attending check in at the main office on Wednesday before proceeding to the XXX Event Center, Athletic Office.

Thanks,

在这个全民体育的国家,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我们班加州高尔夫冠军的学生,6岁开始训练,每天3-4个小时的训练强度,一周6天,春季大大小小的比赛,成绩也很好。不容易啊~

2. 捐款

私立捐款再正常不过了。哪怕你去Charter School,也要捐款。每年公开的募捐就要有四五次。每个私立都像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公司,筹款方式也不同。有要求学生捐款的,也有要求家长,亲友,校友的。老师有时候也要捐款。如果我带的班捐款没有达标,我自己都有压力。

公开的拍卖活动也有,有拍卖物品,也有拍卖服务的,比如观看学生演出的VIP座位。

你去参观美国校园,不管是公立私立,小到每一个长椅,公园,大到一整栋楼几乎都是靠校友捐款命名的。

3. 推荐信

很多人对推荐信有很深的误解。以为大佬说一句话你就能被录取,或者自己父母是校友也能写推荐信。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斯坦福学区的高中就不会有学生每年自杀了,爸妈都是斯坦福教授为啥压力还那么大?

如果你认识的大佬不了解你,或者不是招生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我觉得都没什么鸟用。斯坦福的教职工有多少?真正说话有分量能影响某个系自主招生的我相信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就比如我们私立高中,并不是每个老师的子女都能免费入学。我们有推荐名额,但是有没有用,学费收多少这些都非常复杂。每个学校都像是一个小社会,教职工的是正式全职员工?半职?临时?12个月的合同?10个月的合同?为学校服务过多少年等等都是考虑的因素。真正能影响录取的人很少。

绝大多数的推荐信都是教了你一年以上的老师写的,很多是教了你三四年的老师。这才能写出好的推荐信。不然为什么连英语老师提到推荐信都很头疼呢?因为真的很难写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每个老师每年,从9年级学生开始,各个年级都要给3个学生写推荐信作为数据保存着,等到12年级的时候再写就有材料了。

4. 面试

私立的自主招生很多都有面试。我作为面试官,我只负责给我面过的学生排名写出建议。具体谁能被录取,还要看招生委员会的意见。招生委员会有谁?每年应该都有变动。但是好的学生漏掉的可能性不大。每个私立有自己的标准,可能A校没有要你,B校会要你,我们优先选择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也不能怪学生。比如某一年某校想扩大Robotics,某校想加强足球队,某校想默默关闭一个沉浸式的项目,这个优先级就会改变。

不能说的秘密呀~

最后还是想强调一下,私立名校也很珍惜自己的羽毛,学术成绩永远都很重要。虽然成年人的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但是希望一直都有。好老师永远支持好学生。

再次鄙视一下行贿造假作弊的违法行为。

我的其他回答~

user avatar

有一位搞人力资源的前辈告诉我,现在招聘,不只是看你毕业于哪个大学,甚至要调查你来自于哪个中学,哪个小学,哪家幼儿园,因为现在的企业招人,不只是需要高智商劳动力,更需要了解你的阶层、你的资源和人脉,这些比你的本事更值钱。

我回想自己的出身,没上过幼儿园,农村小学、农村中学出身,居然可以跌跌撞撞混到今天,可谓是万幸。我们80后这一代,确实是有机会靠努力改变命运的。而从今往后,人们已经开始看出身,看家庭,看圈子了。

所以,这就催生了一个精英教育产业,从小到大,所有人都要挤破头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名校,十万块一年的学费?那都是毛毛雨,我的孩子,得和某世界五百强企业CEO、某领导的子女,上一家幼儿园,将来,他们都是校友。

其实,在教育产业化的美国,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穷人的孩子上公立学校,富豪权贵的子女上精英私立学校。但是到了大学阶段,想要上常青藤盟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是简简单单花钱就能上的,如果你瞎花钱给孩子买学上,那就是坏了业内的规矩,是要遭到惩罚的。

美国高校招生丑闻被曝光,是因为好莱坞明星洛莉·路格林家的小女儿,开直播当网红,在直播中口无遮拦大放厥词,说:“南加州大学真是辣鸡,上学真TM没意思,无聊得很,浪费时间,耽误老娘进军演艺圈。”

美国网友们一听气炸了,心想南加州大学再辣鸡,也是美国西海岸最牛逼的私立大学,世界顶尖学术研究型大学。在2018年U.S.News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上排第21位,其2018年的本科录取率仅为13%,是全美本科入学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你他妈生在福中不知福,得了便宜还卖乖,上了名校还装逼,老子们拼尽全力也进不去,你在这儿“何不食肉糜”?

于是,愤怒的网友一定要研究一下,这小姑娘到底怎么上的南加州大学,一查才发现,原来是走的体育特长生路线,她妈妈洛莉.路格林通过一个叫做威廉.辛格的教育专家,支付给南加州大学50万美金,好让自己的两位女儿以划船队体育特长生的名义保证入学。

这个辛格是教育界权威、人脉很广、手眼通天。为了证明路格林的两个女儿是体育天才,他不但贿赂南加州大学的体育教练,还找了另外一位著名体育专家——奥巴马女儿的教练恩斯特,为这两个孩子开具体育特长的证明。据说,南加州大学不过得了50万美刀,开证明的南加州大学教练也就得了5万美刀,但这位辛格先生,私下收了650万美刀的天价报酬。

这事儿被美国网友一闹腾,纸包不住火了,FBI介入调查,一大群明星、富豪、高管政要的子女纷纷被挖了出来,几个著名大学也纷纷被曝光了受贿的丑闻。涉案名校8所,包括世界排名第2的斯坦福、排名第15的耶鲁。还有被誉为“政治家与外交家摇篮”乔治城大学,知名校友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涉案家长30多人,其中有身家百亿的金融界大佬,也有红遍全球的好莱坞巨星。

在这场风波中,哈佛大学没有摊上事儿,但涉案的家长中,好几个都是哈佛校友,导致哈佛内部也对此议论纷纷,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德修维茨直接说:“这种事情,只是冰山一角,这些人行贿被抓,是因为他们行贿的方法不对......他们太穷,可能没有足够的钱去捐大楼......"

这位德修维茨教授可谓尽说大实话,这次高校招生丑闻被曝光,不是因为这些人行贿,而是因为他们行贿的方法不对,属于”野蛮行贿“,破坏了行规,破坏了高校学术的体面,斯文扫地,所以必须遭到惩罚。因为明明有正规的捐钱上学途渠道,你可以捐大楼啊。

没有足够的钱捐大楼,就得走偏门。

这次高校贿赂事件的操盘手威廉.辛格先生,是个了不起的牛人,表面上是个著书立说的教育专家,私下里是个为富人精英家庭服务的掮客。他的目标很明确——“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全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孩子送进大学。

辛格自述道:“有一种途径叫‘走正门’,也就是你自己考进去;还有一种叫‘走后门’,就是给学校捐款。但捐款的话得出比现在多10倍的钱,有时候需要捐一栋楼,而我创造了一种叫‘走偏门’的途径。

走偏门具体的做法就是辛格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表面上是向大学捐款,其实是向大学教授、主管官员、体育教练行贿,让富人的孩子可以通过伪造体育特长生身份、考试作弊等手法进入名校,辛格说,这种方法,其实是在替富人们省钱,而且成功率更高。但是大学并没有收到钱……这位辛格先生这几年一共赚了2500万美元,现在东窗事发,可能会面临65年的监禁。

所以,这个所谓的FBI彻查”高校招生行贿大案“的故事,并不是个什么大快人心的故事,讲白了,就是这群家长,没有走”正式的行贿路径“,破坏了顶级学府招生的潜规则,他们买通了高校内的工作者,并没有让高校获利,那么官家就看不下去了。他妈的,我们制定了正规受贿的制度,你们居然敢不按规矩来,偷偷走偏门,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怪不得高校收的钱一年比一年少了,原来养肥了你们这群严嵩严世藩!我大美利坚的高校,倒像是给你们修的了!

这叫个什么事儿?钱没有进学校的账户,却被那些混账无耻的高校教师截胡了,这能忍得下去?这是朕的钱,朕的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