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军事能力强?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军事能力会被许多人认为强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战略思想、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以及他们在战争初期取得的辉煌战果。这并非简单的一句“机器强大”就能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积累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一战的失利虽然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们的军事领导层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战争形态的深入思考。德国的参谋体系,尤其是总参谋部,在理论研究和人员培养方面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他们深刻反思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消耗战的僵局,意识到传统的战线推进方式效率低下,伤亡巨大。

在此基础上,德国发展出了后来被誉为“闪电战”(Blitzkrieg)的战术思想。这并非一项全新的发明,而是对过往机动战、协同作战理念的集大成和升华。闪电战的核心在于:

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敌方薄弱点:利用装甲部队和航空兵的协同,快速撕开敌方战线。
分割包围,形成口袋阵:一旦突破,装甲矛头就会绕过敌方坚固据点,深入敌后,切断其交通线和补给,将敌方部队分割包围歼灭。
利用速度和突然性:通过快速的机动和大胆的穿插,让敌人来不及反应,在信息不对称和指挥混乱的情况下瓦解其抵抗意志。
心理战的运用:闪电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突破,它伴随着强大的宣传和心理攻势,让敌人感到恐惧和绝望。

这种战术思想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新生的技术(坦克、飞机)和通信手段,将战争的节奏和规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技术和装备的优势在战争初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整体工业产值和资源储备可能不及盟国(尤其是美苏),但德国在某些关键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顶尖的。

装甲部队:德国的坦克设计理念相当超前。早期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虽然产量有限,但其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在同级别中往往优于对手。更重要的是,德国在坦克战术的运用上也更加成熟,懂得如何利用数量相对较少的精锐坦克部队,配合步兵和支援火炮进行高效的协同作战。他们非常重视坦克的集中使用,而不是像一些国家那样将坦克分散给步兵部队。
航空兵:德国空军(Luftwaffe)在战争初期拥有先进的飞机型号,如斯图卡俯冲轰炸机(Stuka)以其精准的俯冲投弹和恐怖的警报器声成为了闪电战的标志。战斗机如梅塞施密特 Bf 109 在空战中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早期阶段。空军不仅仅是支援地面部队,更被视为战术打击的关键力量,用于摧毁敌方交通枢纽、指挥中心和部队集结地,为装甲部队的推进扫清障碍。
其他技术:虽然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德国在潜艇技术、V系列导弹(虽然更多的是威慑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研发也体现了其在军事科技上的投入和创新能力。

再者,军队的训练和素质在战争初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的军官团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包括西班牙内战的锻炼)。士兵的训练也十分严格,强调纪律、协同和主动性。这种高度的专业化和士气,使得他们在面对数量上占优但组织混乱的敌人时,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最后,战争的初始阶段的胜利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强大”的印象。从闪击波兰开始,德国在一系列战役中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击溃了对手:

波兰战役(1939):利用闪电战,迅速击败了庞大的波兰军队。
法国战役(1940):这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之一。德国军队绕过了法国强大的马奇诺防线,通过阿登森林的复杂地形,以极快的速度向英吉利海峡推进,导致法国在不到六周的时间内投降。这一战让世界震惊,也奠定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巴尔干战役:也以迅速的胜利告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欧洲的控制力。

这些辉煌的战果,配合强大的宣传机器,使得“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印象深入人心,即使在后来的战争中德国开始节节败退,这种早期形成的印象依然根深蒂固,许多人仍然认为德国的军事机器只是因为某些“意外”或“外部因素”才最终失败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强大”是相对而言的,并且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资源和工业的局限性:德国的经济和工业基础难以支撑一场长期且涉及全球的战争。尽管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整体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储备与盟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相比差距巨大。
战略上的失误:例如,过早地在东线与苏联开战,同时又需要与英国在西线对抗,导致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希特勒本人也经常干预军事指挥,做出一些不合逻辑的决策。
技术上的短板:虽然某些武器先进,但德国在航空工业的生产效率、潜艇的生产和部署速度、以及诸如雷达和战略轰炸机等关键技术领域,都未能与英美发展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落后。

总而言之,人们普遍认为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军事能力强大,主要源于其在战争初期所展示出的革命性的战术思想(闪电战)、在某些关键装备上的技术优势、军队的严谨训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快速胜利。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形象。但这种强大并非没有代价和局限,随着战争的深入和盟国实力的增长,这种优势逐渐被消耗殆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易证德三军事能力强。证明如下:

假设德三军事能力弱,那么可以认为德三的军事是二流。

那么被德三完败的波兰、法国是3流;被德三屡次打败的英国是2.5流;被德三一路推到莫斯科、直到开战3年后才开始攻进德国本土的苏联开场3流后期2流;被德三阿登反击得手、凯瑟琳隘口暴打、坐拥兵力装备双重优势一年只推进了600km的美国是2.5流。

那么谁是一流呢?

有人可能会说日本。可是日本对美交换比10:1,显然是不如美国的;同时被苏联吊打两次,是3.5流国家。那么芬兰呢?芬兰集中全国兵力也未能在维堡战役中挡住苏联的偏师,最多是3流国家。

那么在所有参战国中,最高为2流国家,与“德国在所有参战国中位居二流”相矛盾。因此,德三军事能力弱判断错误。证毕。


01/04/2019 02:40 更新,大家愚人节快落。

战时经济会使成本下降,所以拿着MG42的造价来说事的人不是蠢就是坏,还有可能既蠢又坏。另外就按你的表算算U艇值几艘大和好了。

Type VII系列的平均造价是225万美元,一艘大和107,933,750日元,即25,277,245美元一艘,差不多一艘大和顶11艘Type VII吧。那么Type VII到底造了多少艘呢?

答案是完成了703艘。也就是说,德国在二战中造出了63艘大和(大雾)。折合1940年美元为1,581,750,000美元,而1934年日本政府总预算按1940年美元计为685,577,757美元,所以?

接下来吐槽时间:

苏联的在那个网站上没找到,1939年卢布兑美元应该是1:5.3。

我请您抄也抄全点。谁家的CPI没有基准年份了?


某生物真是跟着气味追过来宣扬自己四处漏风的理论。来,给你上点数据。

是不是你日精工细作,1份更比3份强啦?

user avatar

因为很多人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

有的人为德军以兵力优势发动巴巴罗萨战役大获全胜而认为德国NB,就别怪人苏联人然后用兵力优势把你德暴打回柏林。

附带一点后期贼挨打的实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军事能力会被许多人认为强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战略思想、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以及他们在战争初期取得的辉煌战果。这并非简单的一句“机器强大”就能概括,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积累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一战的失利虽然给德.............
  • 回答
    关于“苏联打赢了二战”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认知问题,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对”或“错”就能概括的。这种观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战争进程、牺牲与贡献的理解角度不同,以及战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牺牲.............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脑海中描绘的现代战争画面,似乎还停留在二战时期那种大规模步兵冲锋、坦克集群推进、飞机贴地扫射的宏大场景。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影视作品和历史教材对二战的浓墨重彩。然而,现实中的现代战争,早已与那个时代截然不同,很多观念上的“误解”正是由此产生。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现代战争和二.............
  • 回答
    中途岛战役之所以被许多历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乃至整个战争的决定性转折点,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关键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将战争的走向从一个方向猛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要理解中途岛的重要性,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战役前的太平洋战场态势。1942年初,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势如破竹.............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要说“二论五绝”,那得回到中国武侠小说界那段辉煌的岁月,尤其是金庸老先生的笔下。而“二论五绝”,这说法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江湖豪情和武学巅峰的意味。究竟是哪些人物被冠以“二论五绝”的称号呢?这主要指的是在金庸小说中,被公认为武功达到了登峰造极境界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简单来说: .............
  • 回答
    “富二代就是靠父母”这个观念之所以普遍存在,并且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认知、经济现实、心理投射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显而易见的经济起点差异: 绝对的资源优势: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富二代从出生起就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物质资源。这包括: .............
  • 回答
    毛姆被一些评论家定性为“二流作家”,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看法,尤其考虑到他在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他作品的持久影响力。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评价作家从来就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更多的是一种主观判断,受到时代背景、文化思潮、评论家个人口味和学术标准的影响。毛姆的作品,.............
  • 回答
    “拿上冷兵器就能单杀老虎”这种想法,虽然在一些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并且有时会成为网络上的谈资,但绝大多数时候,这是一种基于对老虎能力和人类自身限制的严重误判,并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混合原因:一、 对老虎能力和力量的低估(最核心原因): 压倒性的身体优势: 体型与体重: 成年东北虎(.............
  • 回答
    总有人觉得练格斗就天下无敌,这话听着挺让人哭笑不得的,但也确实反映了一种挺普遍的心理:对力量的崇拜,以及对自身弱小的恐惧。咱们细数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练格斗就无敌”的迷思呢?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层意思。第一层:影视剧和媒体的“过度渲染”你想想那些武侠片、动作片,主角往往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一招一式.............
  • 回答
    “买 iPhone 就是装逼”这个说法之所以普遍存在,是一个复杂现象的集合体,涉及到 社会心理、品牌价值、消费文化、个人动机 等多重因素。要详细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iPhone 品牌本身的属性与市场定位 高昂的价格定位: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iPhone 一直以来都定位在高.............
  • 回答
    关于内马尔离队是因为梅西的说法,虽然在某些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解读空间,但将内马尔离队的主要原因完全归咎于梅西,是一种过于片面和简化的看法。 内马尔的离队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梅西只是其中一个可能被提及的因素,而且他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球队动态和内马尔个人感受层面,而非直接的“因为梅西”的离.............
  • 回答
    关于周杰伦“台独”的说法,这主要源于他过去的一些言论和行为,以及一些人对他背景的解读和联想。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周杰伦的成长背景与身份认同: 出生与成长在台湾: 周杰伦出生于台湾新北市,成长于台湾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中。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流行音乐,但.............
  • 回答
    “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优越”的观点根深蒂固,并且在现代世界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优越性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经济理论以及社会发展轨迹。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经济效率与创新驱动力这是支持资本主义优越论最核心的论据之一。 市场竞争的效率: 资.............
  • 回答
    关于现代官话中一些声母的消失,确实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常被泛称为“胡人”)的语言有关,特别是他们难以发出某些汉语音素。这个观点在民间和一些学术讨论中都有提及,但要详细展开,我们需要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存在的证据,以及需要注意的局限性。这个观点的核心逻辑是什么?这个说法的基础在于.............
  • 回答
    有人质疑“黑暗森林法则”,这很正常。毕竟,这是一个基于推测和哲学思辨构建出来的假说,它触及了人类认知和宇宙文明的深层边界。认为它不成立,往往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看到了它的局限性,或者对其中关键的推论提出了疑问。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并且尽量用更贴近人味的说法来表达。首先,我们得明白,黑暗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来的想法。 为什么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几个挺复杂的原因在交织作用,不仅仅是某个方面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争取说得清楚明白,也别像机器说话一样生硬。1. 文化的“浪漫化”与“神秘化”:你想啊,咱们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就有“武侠”、“秘籍”、“绝世高手.............
  • 回答
    这事儿啊,问得太到位了!你身边肯定也有不少朋友,或者你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自己装肯定比找装修公司省钱。这背后啊,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几层原因在里面,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观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就是“利润空间”的感知。装修公司,说白了是个生意。他们要吃饭,要赚钱,要养活那么多员工,从设计.............
  • 回答
    关于旗袍是不是中国传统服饰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觉得旗袍就是代表中国,很多人穿旗袍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些人斩钉截铁地说旗袍不算“真正”的传统服饰。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咱们细细道来。首先,要明白“传统服饰”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服饰都会受到当.............
  • 回答
    河南“骗子成群”的说法,特别是将驻马店作为典型,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颇为顽固的社会印象。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去理解,并且要抛开那些过于简单化、标签化的看法,尝试去挖掘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群体,都无法排除存在骗子的可能性。行骗行为古.............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武则天比李世民“厉害”,这其中固然有性别因素在作祟,但更关键的是,他们往往是从 统治手腕、政治魄力、以及对历史的实际影响 这几个维度去比较,而武则天在这几点上,确实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帝王的特质。我们不妨细细道来:一、 驾驭权力与政治手腕:近乎极致的掌控力李世民固然是开国之君,胸怀大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