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种问题?是不懂还是装不懂,是引战还是引人笑话
但凡阅读过完整的间战期间的历史和二战战史也不会提出这种问题啊
因为他们没有十年脑血栓。
题主如果不是在钓鱼,那一定是这些东西看多了:
……这个问题……感觉并不真的“傻”,或者说,还挺有意思。
历史本身不容易被篡改,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地改造和转换价值观,引导人看历史的角度和背后的利益取向,从而达到事实上“篡改”的作用。
就像这个问题。原本战后当时的人是有主观感受和定论的,但越到后世,争议反而越来越大。
毕竟,二战时同盟国这边最大的“兵工厂”和“财神爷”(奶妈)是美国,开发核武打垮日本的海空军并登陆日本的是美国,开辟西线反攻打进欧洲大陆,军队爆兵到一千多万,舰队下饺子的还是美国。那么牺牲和贡献最大的是美国?
毕竟,二战时同盟国参战时间最长的是中国,从未真正妥协的是中国,牺牲人力物力资源最多的还是中国,如果没有中国拖住日本大量的人力物力,美苏也不会打得很轻松,甚至在战争初期会顾此失彼。那么牺牲和贡献最大的是中国?
毕竟,二战时同盟国单独抗住德国时间最长的是英国,一度以一敌三的也是英国,打到家底基本都掏空,打到帝国解体和国际地位大滑坡了的还是英国,那么牺牲和贡献最大的是英国?
想要强调自己的贡献,总会有个合适的角度去吹的。
就算是法国,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我的诈降,助长了纳粹和意呆们的狼子野心,让它们越来越飘,逐渐失去了理智,最后我还提供了登陆场地,让百万盟军得以成功反扑的啊~
历史记录本身在那里,但辅以各种断章取义,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的篇幅调整进行误导;通过各种404和“不宜讨论”,人为设置一定的讨论禁区,强化“篡改”的效果,是可以有不同观感的。
所以,相对于篡改“史实”,更重要的,是塑造读历史的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和立场的人,看完全相同的历史事实,观点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近70年来,对曾国藩、李鸿章、刘备、诸葛亮等等原本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评价那样,史实本身并没有变,但解读史实的角度变了,立场变了,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真相只有一个,我们无法改变,但如何解读真相,是我们和后世的责任,就是这种感觉吧。
提个这个问题都要匿名
说明题主的内心虚到什么地步了……
题主是那种只吃第三个包子就饱了了的人吗?
那有什么苏联。众所周知, 的首都在莫斯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