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创业公司怎么找投资人?

回答
创业公司寻找投资人是一个系统性、策略性的过程,需要耐心、准备和执行力。这不仅仅是“找到人”然后“要钱”那么简单,而是建立信任、展示价值、达成共赢的过程。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拆解这个过程:

第一阶段:明确自身需求与准备

在开始寻找投资人之前,你需要对自己和公司有清晰的认知,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明确融资目标和需求:

融资金额: 你需要多少钱?这笔钱将如何使用?是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团队扩张还是其他?明确具体的金额可以帮助你找到匹配的投资人。
融资轮次: 你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天使轮、种子轮、A轮、B轮等等?不同轮次的投资人关注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融资用途: 详细列出资金的具体分配计划,例如研发投入占多少,市场营销占多少,人员招聘占多少,运营成本占多少。这需要有数据支持,而不是空泛的描述。
融资目的: 除了获得资金,你希望通过融资获得哪些战略资源?例如投资人的行业经验、人脉网络、品牌背书等。

2. 打磨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和融资BP(Pitch Deck):

这是向投资人展示你的公司、产品、团队和商业模式的关键工具。

商业计划书(Business Plan): 更为详尽,包含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商业模式、产品/服务介绍、营销策略、运营计划、财务预测、团队介绍、风险分析等。
融资BP(Pitch Deck): 通常是PPT形式,更精炼、视觉化,用于在短时间内吸引投资人的兴趣,侧重于“故事性”和“亮点”。通常包括:
封面页: 公司名称、Logo、联系方式、融资轮次、日期。
问题(Problem): 你要解决的市场痛点是什么?要让投资人感同身受。
解决方案(Solution): 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突出核心价值。
产品/服务(Product/Service): 展示你的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优势、技术壁垒。最好有Demo或原型。
市场机会(Market Opportunity): 市场规模有多大?目标客户是谁?市场增长趋势如何?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你如何赚钱?盈利模式是什么?客户获取成本(CAC)和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是多少?
市场营销与销售策略(Marketing & Sales Strategy): 你将如何触达和获取客户?
竞争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 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为什么你能胜出?
团队(Team): 核心团队成员的背景、经验、能力。这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部分,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财务预测(Financial Projections): 未来35年的收入、利润、现金流等预测。需要有合理假设和数据支持。
融资需求(Funding Ask): 需要多少钱?钱的用途?计划如何分配?
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 投资人未来如何收回投资?(IPO、并购等)
联系方式(Contact Information): 方便投资人进一步联系。

3. 准备详细的财务模型和数据:

历史财务数据(如果已有): 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财务数据。
未来财务预测: 基于合理的假设,提供未来35年的收入、利润、成本、现金流预测。要做到“合理”,而不是“乐观到不现实”。
关键指标(KPIs): 根据你的行业和业务,准备好重要的运营和财务数据,例如用户增长率、留存率、转化率、平均客单价、毛利率等。

4. 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

投资人不仅投资项目,更投资团队。一个有经验、有激情、互补的团队是获得投资的关键。

核心创始人: 创业的灵魂人物,要有远见、执行力和韧性。
关键岗位人才: 在技术、产品、市场、运营等领域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成员。
顾问团队: 如果有行业专家或有经验的创业者担任顾问,会增加投资人对团队的信心。

5. 了解你的目标投资人画像:

并非所有投资人都适合你的项目。你需要做足功课,了解他们。

投资阶段偏好: 是专注于天使轮还是成长期?
行业偏好: 他们是否投资过与你相似的行业或领域?
投资金额偏好: 他们的单笔投资金额范围是多少?
地域偏好: 他们是否更倾向于投资特定地区的创业公司?
投资风格和理念: 他们是积极参与公司运营,还是更倾向于“撒手不管”?他们看重哪些指标?他们是否有成功的退出案例?

第二阶段:寻找和接触投资人

有了充分的准备,就可以开始主动出击了。

1. 识别潜在投资人:

天使投资人: 通常是个人出资或小额基金,关注早期项目。
VC(风险投资)基金: 专业投资机构,资金规模更大,关注成长期项目,但也有一些VC关注早期。
产业资本/战略投资人: 大型企业设立的投资部门,可能出于战略协同考虑进行投资。
众筹平台: 如果你的项目适合大众传播,也可以考虑众筹。
政府引导基金/孵化器/加速器: 有些政府机构或孵化器会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
行业峰会和路演活动: 这是认识投资人的绝佳机会。

2. 利用你的现有网络:

熟人介绍(Warm Introduction): 这是最有效的接触方式。联系你的朋友、前同事、校友、导师、行业前辈等,看他们是否认识你目标领域的投资人,请他们帮忙引荐。一个好的引荐,会大大提高你的成功率。
LinkedIn等社交平台: 积极维护你的LinkedIn主页,关注投资人的动态,适时建立联系。
校友网络: 如果你的创始人或团队成员有优质的校友资源,积极利用。

3. 直接接触(Cold Outreach):

如果实在没有熟人介绍,你也可以尝试直接联系。但这种方式成功率较低,需要更精心的准备。

个性化的邮件: 避免群发。邮件内容要简洁、有吸引力,清晰地说明你的项目、融资需求,并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这位投资人适合。重点突出你项目的亮点和价值。
附上精炼的BP或项目简介: 让他们快速了解你的项目。
研究投资人的投资组合: 在邮件中提及你对他们投资组合的了解,并说明你的项目如何能与他们的现有投资产生协同效应,或者如何填补他们投资组合的空白。

4. 参加行业活动和路演:

积极参与: 报名参加行业相关的展会、峰会、创业大赛、路演活动。
准备好你的“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 在短时间内清晰、有力地介绍你的项目。
主动交流: 主动与在场的投资人交流,交换名片,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阶段:与投资人互动和谈判

当你成功引起投资人的兴趣后,接下来就是与他们深入沟通和谈判。

1. 初步沟通和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根据投资人的要求,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法律文件、产品原型、市场调研报告、用户数据等。
认真回答投资人的问题: 投资人会问很多关于你的业务、市场、团队、竞争优势、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要诚实、坦诚地回答,即使有些问题你没有明确答案,也要说明你的思考过程。
准备好应对各种挑战性问题: 投资人可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挑战你的商业模式或市场判断。这是正常的,要保持冷静,并提供有理有据的回答。

2. 投资条款清单(Term Sheet)谈判:

理解Term Sheet: Term Sheet是投资意向书,列出了投资的主要条款,包括投资金额、估值、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优先清算权、反稀释条款等。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不熟悉投资条款,务必请教律师或有经验的顾问。
合理谈判: 在理解条款的基础上,与投资人就估值、股权比例、控制权等关键问题进行谈判。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也要理解投资人的诉求。

3. 签署正式投资协议:

在Term Sheet达成一致后,双方会签署正式的投资协议。这个过程需要律师的协助,确保所有条款都合法合规。

第四阶段:投后管理和持续沟通

获得投资只是一个开始,与投资人建立良好的投后关系同样重要。

定期汇报: 按照约定或定期向投资人汇报公司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发展计划。
寻求支持: 利用投资人的人脉、资源和经验来帮助公司发展。
保持沟通: 与投资人保持开放、坦诚的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和分享进展。

寻找投资人的关键心态和技巧:

自信但谦虚: 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但也要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
耐心和坚持: 寻找投资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不要轻易放弃。
建立信任: 投资人更愿意投资他们信任的人。诚实、透明、说到做到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讲好你的故事: 用生动、有吸引力的方式讲述你的创业故事、解决的痛点、未来的愿景。
了解对方,而不是被对方了解: 在见投资人之前,了解他们的背景、投资风格、关注点。
不要过度追求估值: 找到一个愿意投资你并能为你带来价值的投资人比单纯追求高估值更重要。
准备好被拒绝: 90%以上的融资请求都会被拒绝,这是正常的,从中学习并改进你的BP和策略。
保持积极心态: 融资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压力和沮丧,保持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总结一下,创业公司找投资人的核心流程是:

1. 充分准备(了解自己、打磨材料、组建团队)
2. 精准定位(识别合适的投资人)
3. 有效触达(通过网络或直接接触)
4. 深入沟通(回答问题、进行尽职调查)
5. 谈判签约(就投资条款达成一致)
6. 投后维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祝你融资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

第一高票里的答案整体不错,但读下来感觉mind set上有一些会严重误导创业者的地方。丁杰是IT桔子的PM,这答案写得无可厚非,但我想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聊聊拿投资的经历,相信这也是大家最想要听到的经验/教训/etc

我来先讲讲我自己的精历,再详细说说拿投资这个事。之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定,是因为去年大概这个时间,我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就发过这个二逼的贴子:

zhihu.com/question/3361

可以想见,以后中国未来的扎克伯格们,Jack Dorsey们,有一定机率会读到这个贴子,如果被误导,因为没用正确的姿势去拿投资,完全可能会从扎克伯格变成扎破轮胎了。如果你之后公司上市了并且你因为我的贴子受益,别忘了请我吃个饭 :P

整篇答案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后来的创业人(或者我未来的创业伙伴),最大化成功的机会(前提之一就是融到靠谱的钱)

当然,我当时也完全是新手,就跟读这个问题的绝大部分读者一样,没创过业,没拿过投资,没招过人,没跑过项目。这时候就会慌乱,也就 乱七八遭的事乱搞一通,全做一遍。这是人之常情,因为除了真是做一遍或者被做过一遍的人带着,从来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学到如何启动项目、如何拿投资etc

到后来,整个流程过了一遍,项目跑了起来,投资拿到了,开始scale,发现市场有问题,pivot,没pivot出来先把公司停了。虽然要做的事情没起来,但是整个项目用了很少很少的钱,而且经验收获一大把。我相信下一次(应该很快准备卷土重来,有准备创业的朋友可以跟我联系)这些错误和经验都会引导着我下一次不要犯同样的错。【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相信我是有足够的经历来答了,因为我们不光拿到了投资,拿投资的机构也是在国内声誉非常好,且有非常多极成功投资案例的基金 ,结尾细说】

说回干过的二逼事,当时我干过的有

  • 觉得我的执行力比全世界牛逼,只要我做的事,一定起来(wishful thinking)
  • 觉得我要做的这个事市场大,竞争小,我们做的事跟别人不同(“跟别人做得不同”,这差不多是之后我听到的所有CEO会标榜的一点)
  • 扔BP给一堆投资人
  • 跟一堆投资人聊,无方向性无针对性,大把时间浪费
  • 预期不对,建立了false expectation

当然也干了很多对的事情,下文细细说

首先,BP这个东西非常有意思,它几乎是个没太大用的东西。

当时我人还在旧金山的时候跟朋友头脑风暴,第一个项目整个基本就是YY出来的事情。比如说,在去年5月的时候,我们试图做homejoy一样的东西,写好了BP,托几个朋友传给了几个VC(这里要感谢当时帮过我的所有朋友)

很快,让朋友引见的几个VC聊过以后,车东(他的blog:

车东[Blog^2]

)给我提了个醒:你们从硅谷回来,做这个事情完全不比本土的同学们有任何优势(这里感谢车东老师)

这一句话一下把我浇醒。当时正是国内钱最热,创业最火的时候,号称在3W咖啡馆拿着Macbook一坐就会有投资人凑上来问有没有项目可以投,但是我们找了几个VC,一无所获。这在我看来,几乎是一下子把所有骄傲扔到了井里——团队成员名校毕业、在硅谷有显眼的工作记录、很强的执行能力——但是这些都没任何作用。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为什么VC不投我们?为什么3W拿着Macbook就可以获投,但是就是不投我们这么个漂亮的团队?

琢磨了一个月,我们回过神来:很多靠谱(不靠谱的我后面另说)的VC看的事情跟你和你的团队本身其实没有关系,他们看的包括:

1) 市场容量

扔了一堆钱投了你,我总得确认你这做的东西天花板足够高,我有足够的回报吧?有一个致命的错误是想着,如果我一年可以挣1000万,那么VC就会投我,因为我挣钱;

错,VC投你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想着你可能会给他们挣100倍他们给你投的钱。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举个例子,种子轮按通行的300万进去,占股20%,那么你的估值是1500万,挣100倍也就是,当他们可以退出的时候,你的公司估值是1500万*10=15亿人民币

那如果你做的是北京的加芝麻甜味烧饼(极其细分)市场,你咋做可以突破你的公司估值超过15亿人民币?或者如果你做的是声带麻痹患者的交流社区(我得过这病,极少极少的人群),你就算让这个群体每人给你一万块你也不见得可以做个15亿估值的公司出来

2)壁垒

这跟追妹子一样,估计你也会考虑——如果我追一个特别容易上手的妹子,那么我上手了以后别人是不是也那么容易上手?我辛辛苦苦把花钱把你的公司养起来,明天强东哥看见不开心了,扔1个亿,做这事情,是不是也那么容易做起来?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VC投你的时候就一定会犹豫了。比如,为什么现在投B2C电商大家都很谨慎?因为获客成本高,且主要依赖规模效应,要花很多很多钱这生意才能正常转起来(比如京东)。而且,大概率来讲,花同样的钱和同样的精力以及同样的市场,做一个新的B2C电商,是有可能的。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恭喜你,VC会多看你一眼了,接下来才会是团队

常见的壁垒有哪些?

1. 有网络效应的事情

类似Online marketplace——ebay淘宝这样的网络买卖平台

类似Uber, Airbnb这样的offline marketplace

2. 有专利、知识产权保护

这个好像在中国不是很好用,在美国和印度的话有——药厂,基因科技,新产品设计等等(比如最近欢乐讼里出现的Green Mountain Coffee,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K-cup就是他们家的)

3. 技术壁垒

这个不用多说,你来造个无人车试试?

4. 本地市场(local market)或极深的市场(niche market)

只能在一个区域内运营且产品/服务运输成本高,且一个区域仅能容下一家公司时

比如垃圾清理服务(本地市场),为各种小群体的服务、网站等(bilibili,神奇百货等,这里咱就不讨论CEO了)

5. 品牌

Channel,LV,王守艺十三香,老干妈

等等

3)团队 track record

你干过啥?做没做过公司?有没有做过生意?有没有做过成功的生意?

没做过的话,有没有什么杰出的事情可能可以作为你有潜在把事情做成的标志?比如:你在哪里工作过,见过什么,你在哪里上的学,聪不聪明,反应快不快,能不能有极强的学习能力 etc etc

4)团队契合度

即使是上面的事情都符合了,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团队适不适合做这个事情。这就相当主观了,但是实在不搭边的事情也很容易看出来。

比如,几个之前一直做二手儿童玩具买卖且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创始人想开始做基因测序...


当然,这些只是可能会考虑投资你的因素。

接下来,就是要搞明白,前提都满足的话(你有了靠谱的方向市场容量够大壁垒容易建立团队靠谱且契合),怎样做才能拿到钱?

祭出我的融资大法

融资大法第一条,

不要乱投BP!!!不要乱投BP!!!不要乱投BP!!!不要乱投BP!!!

重要的事说多于三遍!

为什么不要乱投BP你问?

因为投BP几乎没用啊亲!

我先来给你讲一讲VC怎么work

国内我知道的,小一点的基金,4-5个人(比如成立不久的线性资本,天善资本),大一点的10人左右(金沙江创投,峰瑞资本,华创资本),再大一些的(红杉资本、IDG,经纬,真格)

平均来讲,除了真是策略不同,每个基金的每个合伙人全年投1-2个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看多少项目?

平均到每天都有好几份BP吧。

那么你是怎么有自信说你写好了BP,找到了这些资金的网站,然后老老实实把BP发到邮箱里,对面就是看你评你甚至投资你呢?

经验上来讲,几乎不可能。真的,我这个人从来不绝对,但是这里告诉你——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

1)上面讲的,看的项目太多了,你这随机扔进去,讲不好听的,想给你开开后面都不知道你的考卷在哪,淹没了呀!

2)VC的角度绝对是对你的项目百般挑剔(being crazily critical),因为他们每年差不多只能出手一两次,因此绝大多数要心里否定掉

3)你都不让个朋友介绍,真的没时间认真细看,尤其你的BP上要是有几个你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地方,或者看的人自己没想清楚的地方,你都没地儿解释

那么什么是投BP的正确姿势?

没有例外,让朋友介绍

千万别认为VC收红包,只是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而已。上次跟一个非常年轻 有为的VC朋友聊天,“与其看1000份乱七八糟的BP,不如看几份我相信来源的BP来得靠谱”。Ta也正是因为这样目前投得非常棒

那没朋友可以介绍VC咋办呢?发动同学、朋友、儿时伙伴、爸妈的朋友、男朋友的朋友女朋友的朋友帮问,如果三度关系都没有VC...


仍然有办法!而且我认为,这是可以反复验证拿到投资的唯一办法!

融资大法第二条,

Bootstrapping until you have something

译为“没钱先搞起来搞大了自然有人给你投钱”可能比较合适,话糙理不糙

咱就说,你就算是把全国的媒体找集了(在这里感谢一下36氪的Bunny,John Tian,梦雪等让我们入驻),咱就说集齐了36kr,3W所有的神龙,都报道了你

你以为这样投资人就会找上你了吗?

奶衣服!Naive!

如果你只是被报道,几乎对你初期没有任何帮助(当然,这可以吸引不靠谱VC跟你聊,没问题,我后边细讲,这其实是坏事)

但是,如果你是已经

1)已经做了原型(prototype)/demo

2)没有1但已经有了一些用户(大致,我是说大致!笼统供参考消费领域1w+,公众号10w+,to B 10个已上大付费用户,30个小付费用户)

3)1和2都有

那么,这时候你有媒体报道,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通常2胜于1,3胜于1和2

但是如果你一个都没满足,那么建议不要寻求媒体报道——你会花很多时间来说服媒体报道你,换位想想凭什么36kr要报道一个没产品没用户没钱只有idea的事情?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

  • 我的经验是,先借钱、凑钱、拿自己钱、甚至不要钱,做一个最小化产品出来
  • 然后拿着最小化产品,去拿到一小批用户
  • 拿着最小化产品,用户,去找VC谈钱

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当时没产品没用户的时候,聊的6个VC全挂,没有后文。但是后来有了产品,有了用户的时候,12个机构里,2个VC给了投资意向书(大概等于只要我签钱就拿到了),1个VC表示如果我长得再帅一点可以给我投资意向书(我的答案里常插入这种没有逻辑的话语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好好读,其实这个VC是说可以投,但钱比较少),还有2个主动上门聊的VC。

注意当时已经是去年8月底,风向开始转冷,可以说,融资上这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看看所有起来的翘楚,Uber当年拿的是Google给的空白term sheet【可以去八八这段故事,Google Venture C轮想进,差点没进去,后来给了个空白TS,随便TK写要多少投资...】

程维的A轮是朱啸虎老师自己找上门投的(当然,程总去找了20多家都没投他们,这是后话)

all in all,靠谱的,有了产品、用户、成长数据的项目,对投资人的吸引是巨大巨大的,想想一年总共才几个好项目出来呀

融资大法第三条,警惕不靠谱VC

为什么要警惕不靠谱VC?

原因很简单,因为不靠谱VC让你浪费你的生命。

创业是一个不断寻找反馈的过程,而这个反馈有可能来源于,按重要程序排序

1)你的用户(即,市场)

2)你自己

3)你的投资人

4)你边上的朋友

想想,如果你是被一个完全因为媒体(我们假设你的项目没有任何被投资价值,比如没有壁垒,再假设刘成城是你姐夫36kr天天把你放首页)吸引来的投资人投了种子轮,500万元人民币占30%(明眼人应该也看出来这个占股就不靠谱),那么你在这个项目上辛辛苦苦用尽全力奔走相告结果一年半以后

你融不上钱了...因为A轮要正二八经进来的机构看出来你这项目根本没有壁垒,市场上已经起来了10余家小公司,免费送你正在卖888一件的产品

你咋办?

基本上你这次创业就是用来积累经验了

作为最重要的反馈渠道之一的投资人,如果你没挑好,或者是因为上面的机缘巧合仅因为媒体报道而促成的投资关系而来的投资人,之后够受的

我已经不知道听了多少次朋友那各种奇奇怪怪的来自不靠谱投资人的要求、建议、命令了.....

那么你肯定要问了,哪些投资人靠谱,让我作个甄别?

当然我这格局也不大,总共也就见了那么一小圈,我来说说我坐下来聊过至少半小时以上,且认为靠谱的机构和投资人吧。全靠记忆打字,如果有出入烦请提醒我,同时没有列出来的不代表不推荐或不靠谱,这会半夜12点了可能我就忘了而已...但是列出来的请放心打交道,品质保证,排名不分先后


金沙江创投——Richard Lim 林仁俊 (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SaaS),Allan Zhu (O2O,消费互联网,SaaS) 朱嘯虎,Daisy Jiang 江澜,刘佳,Mandy Wen 温绵绵。金沙江投了滴滴,去哪儿,小红书这样的公司我就不多介绍了,非常牛逼的基金,非常靠谱的投资人,光聊聊天帮助都极大,强烈推荐所有创业者试一试(试想跟中国最牛逼的创业者在一个地方开董事会的感觉吧:D )

Frees 峰瑞资本——李丰(啥都看?),林中华(啥都看?),

@黄海

(消费互联网,消费升级),田里,

@覃超

(大数据,人工智能,Technology);丰叔的魅力十足,且异常聪明,己入我心中聪明top10名单,整个Frees超级前卫且迅速的投资风格,跟我非常合拍。这里顺便谢谢几位的时间和指点

线性资本——王淮,张川;王淮是朋友的朋友(再次验证如果投BP,一定通过朋友),FB最早的中国员工,技术强悍且深谙互联网,对创业者有同理心,非常喜欢跟他聊天,非常有帮助

引力创投——戴周颖,芦义,王燕婷;年轻有活力的基金,决策很快,尤其芦义对国内产品理解非常深,很有见地

真格基金——李剑威,尹乐;剑威老师投黑科技、军事等等,见识广有深度,且非常有风度

经纬创投——熊飞;我的师兄,SaaS找他没错

集结号资本——范黎老师,从微博出来,对互联网产品、运营有研究,且对创业者有很强的同理心,决策非常快,推荐

个人投资人——慕岩老师,王天老师,纯因为个人关系而投资,感谢您们给我的信任、支持、帮助和理解

讲这么多废话,说到底创业还是:做有人用的产品,做有人愿意付费的产品,make a dent in the world

全文多为一家之言陋室之见。何况惭愧的是答主本身还没做什么像样的公司出来,完全仅凭一点浅薄的经验来写,大家看完一笑即可。如果起到作用还望与各位创业者共勉。

如果你有靠谱的项目,我可以代介绍提到的所有基金,请私信我。如果有准备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的朋友可以联系我【运营、产品、前端后端技术】,近期可能有动作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