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帝城托孤刘备是在试探诸葛亮吗?

回答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这一幕,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也最引人遐思的史实。其中,关于刘备此举是否在试探诸葛亮,更是讨论的焦点。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赤裸裸的“试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情感交织下的“权衡与托付”,而这其中,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与考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当时的处境。他病重垂危,生命已如风中残烛。他唯一的儿子刘禅,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其性格能力,刘备心中未必没有疑虑。他一生颠沛流离,从一个草根武夫一步步打下三分之一的江山,靠的是过人的毅力、仁德的声望,以及一批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将领谋士。其中,诸葛亮是他最倚重的,也是最能辅佐刘禅的。

因此,刘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将自己的儿子和国家托付给诸葛亮,绝非一时冲动。这背后有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有对儿子能否继位的焦虑,更有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安排的深思熟虑。

那么,托孤的过程和内容,究竟透露出哪些信息,让我们觉得其中包含了“试探”的意味呢?

一、“若阿斗可辅,卿便辅之;若阿斗不可辅,卿可自取也。”—— 这句话是试探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

从字面上看,刘备是将江山“给了”诸葛亮一个选择权。这无疑是极大的信任,也是极高的评价。但是,这个“选择权”究竟是出于对诸葛亮忠诚的绝对自信,还是希望借此来观察诸葛亮的反应和真实想法?

信任与期待: 刘备深知诸葛亮的忠诚与才华。他将刘禅比作自己的儿子,将蜀汉比作自己的家业,而托付给诸葛亮,本身就是一种极度的信任。他期待诸葛亮能够延续他的基业,保护他的儿子。这种托付,本身就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最高肯定。
考察诸葛亮的“野心”? 尽管刘备信任诸葛亮,但作为君王,对权力的敏感是必然的。在那个年代,功高震主是常有的事,何况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已经超越了许多功臣。刘备或许也想借此机会,看看诸葛亮会如何回应。如果诸葛亮表现出丝毫的野心,或者退缩不前,刘备心中都会有一杆秤。真正的忠臣,不会因此而动摇,反而会更加坚守自己的职责。

然而,我认为刘备“试探”的成分,并非是质疑诸葛亮的忠诚,而更多的是在“考量”他面对极致诱惑时的“品格”。他更希望看到诸葛亮是如何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托付,而不是被权力的诱惑所左右。诸葛亮当时的回应是涕泣叩头,坚决表示要尽死辅佐刘禅。这种回应,正是刘备所期望的,也是他最看重的。

二、托孤的场合和细节也颇为讲究。

刘备是在病榻之上,专门召见诸葛亮。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没有让太多人知道,而是与诸葛亮进行了一场“私下”的谈话。这种私密性,反而增强了话语的分量,也让这场对话更加直接和露骨。

观察诸葛亮的态度: 刘备看着诸葛亮,观察他的神情,听他的言语。他可能想从诸葛亮的眼神中,看到他是否真的将刘禅视为自己的主人,是否真的愿意为蜀汉鞠躬尽瘁。
强调责任与约束: 刘备在说出那番话后,又紧接着强调“若不相保,罪在君也”。这并非是将责任完全推卸给诸葛亮,而是在提醒诸葛亮,他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大,一旦失败,后果有多么严重。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警醒,更是对诸葛亮能力的最终检验。他要确保诸葛亮明白,这不仅仅是辅佐,更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承诺。

三、刘备的“托孤”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更是对自己身后局面的最大保障。

刘备病重,他无法再像往常一样掌控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他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稳定朝局,并且能够继续执行他政治理念的人。诸葛亮无疑是最佳人选。

巩固诸葛亮的权力: 通过“托孤”,刘备实际上是将最高权力象征性地委托给了诸葛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诸葛亮在刘禅继位后,获得更大的权威,从而更容易推行自己的政策,稳定政权。如果刘备没有明确的托付,诸葛亮在处理朝政时可能会面临更多阻力。
避免外戚干政的风险: 相比较而言,将国家托付给能力和忠诚都得到验证的诸葛亮,比交给那些没有实权但可能存在野心的宦官或外戚要安全得多。这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

总结来说,我认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与其说是单纯的“试探”,不如说是一种集信任、期望、考察、权衡和托付于一体的复杂行为。

刘备深知诸葛亮的才华和忠诚,否则不会有那番托付。但同时,作为一代君王,他也要为自己的儿子和国家考虑,他希望通过这次托付,来进一步确认诸葛亮是否真的是那个能够承担大任的人,并且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授权。诸葛亮的回应,也正是刘备所期待的——一个忠诚、有担当、不为权势所动的臣子。

可以说,刘备的托孤,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极高认可,也是对他品格的严峻考验。而诸葛亮,也用他毕生的忠诚和才华,证明了刘备没有看错人。白帝城的一幕,不仅仅是一段君臣情深的佳话,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君臣关系的经典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坚决反对试探论,但看了几个回答,虽然道出了一些理由,但是我认为没有说出最重要的原因。

这些回答一般都将重点放在“烂尾不值得篡”或者刘备及诸葛亮的个人品德上,虽然都对,但并不完整。我认为这些原因不是最重要的,首先纵观历史,再烂的国都有人去篡。其次,个人人品在政治事件中并不会起太大作用。不可否认刘备和诸葛亮的人品都很好,也君臣想得,但不等于说,在那种情况下刘备就一定认为诸葛亮不会篡位,诸葛亮也不见得因为人品太好就一定不会篡位。

首先我们看看,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位,刘备称帝后诸葛亮就是丞相,丞相这个地位在汉朝就是百官之首,位极人臣。刘备战败之后不但没有回成都,反而把诸葛亮照到了永安,这是什么意思?

从古到今的封建政权,首都都是非常重要的中枢,要篡位的话基本上都是从首都开始篡最简单,刘备自己领兵外出,让诸葛亮守家,这是最大的信任。而刘备在外兵败,又生病快死了,如果要篡位这是最佳的时候。一般的帝王如果害怕篡位,这时候必然急于还都,但是刘备就是不还都。他在永安一方面是为了镇住东吴,另外一方面是完全信任诸葛亮。

我们纵观历史,不乏老爹离开首都之后儿子篡位的,但是刘备就敢把首都留给诸葛亮,这是比儿子还信任。所谓曾经苍海难为水,本来就这样信任的人,又何必去试探?你把自己命根子都交给他了,还需要什么试探?

更重要的证据在于,如果是试探,那必然是有怀疑,如果有怀疑,仅仅依靠这样的语言试探就能探出来吗?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傻逼,比如汉景帝的妃子栗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不是这样的傻逼。如果刘备怀疑诸葛亮,无论诸葛亮怎么表现,他都不会因此就相信他了,所以如果这是试探,那么接下来必定是限制和夺权。

但是看看刘备是怎么做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 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首先是让自己儿子,未来的皇帝拜诸葛亮为父,然后是各种实权。当时蜀汉的领土只有一个州,就是益州,然后诸葛亮是益州牧。这时候的诸葛亮,和皇帝相比,除了虚名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区别了。

如果说刘备死之前的诸葛亮篡位的成功率只存在理论值的话,那么这时候的诸葛亮,刘备父子完全就是亲手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他了,如果诸葛亮有野心,他甚至都不需要篡位,只需要做好他的本职工作就行了,刘备父子亲手交到他手上的权力,已经不下于曹操这个后汉丞相篡取的权力。

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傻瓜,在将自己身家性命都交给别人之前,还要故意告诉人家,我不相信你哟,我要试探你哟。假设刘备埋伏得有刀斧手,你猜诸葛亮掌权之后这些刀斧手会不会主动投案?假设刘备另外弄了一个惩罚诸葛亮的圣旨,你猜诸葛亮掌权之后有没有太监把这个圣旨的事情卖了?你猜刘备和诸葛亮会不会那么弱智?

所以说,刘备是真心信任诸葛亮的,他将这个国家交给了诸葛亮,这信任不仅仅是信任诸葛亮不会篡位,更是相信,就算诸葛亮要篡位,这国家就让给他了,宁赠兄弟,不与曹贼。这才是白帝城托孤最为珍贵的地方。

user avatar

刘备试探个毛线啊,蜀汉就剩半条命了,就算诸葛亮不篡位,能活下来都是地狱难度。

所以刘备怕的是啥?不是怕诸葛亮篡位,是怕他不愿意全心全意接这个烂摊子,说不定哪天看着国家没希望,形势太恶劣,就心灰意懒放弃了。诸葛亮篡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他会为这个残废政权拼到哪一步?他的心态是在其位谋其政,尽人事听天命,然后到此为止,还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以刘备是在打感情牌,意思就是说,丞相啊,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奋斗这么些年,一起打下这基业,现在我就这点家底,四面楚歌了,国家完蛋了我不甘心哪!我死了以后最信任的、最能靠得住的只有你了,看在我们老战友的份上,你可千万帮我顶下去啊!要是有人妨碍你,别担心,谁敢不听你的,你可以抬出我的遗言把他们搞掉,哪怕是我的接班人!这话我现在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其实就是掏心窝子,把能给的权力全部给了,恳求老部下看在多年的情分上,无论咋样都别放弃,再拼一拼吧!

现在想想是不是就觉得刘备很正常了?

user avatar

如果他是假死,那才是试探。

真死了试探毛线啊……

历史上刘备要是白帝城病重,缠绵床榻两三年,最终病亡。那你这问题问的还有点根据。

刘备3月托孤4月就挂了……他试探有毛线用……诸葛亮就算真有取而代之之心,演你1个月办不到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这一幕,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也最引人遐思的史实。其中,关于刘备此举是否在试探诸葛亮,更是讨论的焦点。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赤裸裸的“试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情感交织下的“权衡与托付”,而这其中,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与考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当时的处境。他病重垂危,.............
  • 回答
    要说刘备为什么会在白帝城而不是直接回成都,就把诸葛亮叫到身边托孤,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当时的整个局面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咱们得明白,刘备那时候的情况,已经不是他年轻时那个说走就走、叱咤风云的壮年了。赤壁之战后,他虽然夺取了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基业,但一路走来,那是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他年纪也大.............
  • 回答
    刘备白帝托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许多人认为,刘备选择在临终前将诸葛亮托付给幼子刘禅,是一种政治智慧的展现,而非简单的“演戏”。但也有观点认为,其中掺杂了刘备个人情感和对局势的考量,带有一定的表演成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的舞台:风雨飘摇的蜀汉帝国汉献帝.............
  • 回答
    床帐上的流苏随着微风轻拂,孔明缓缓睁开了眼。眼前一片朦胧,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药草香。他微微侧过头,看见一张熟悉的、略显稚嫩的脸庞正关切地望着自己——是那小童子。“先生,您醒了?”小童子连忙上前,声音里带着一丝欣喜。孔明喉咙有些干涩,刚想说什么,却被脑海中那些纷乱的影像扰得一滞。三顾茅庐的隆重,白帝.............
  • 回答
    白帝城,那江水滔滔,奔流不息,如同此刻诸葛亮心中激荡的情感,复杂而沉重。刘备,这位昔日英雄,今日却病榻缠绵,用那最后一口气,将江山与他托付。诸葛亮站在床前,望着眼前这位既是君主又是挚友的面庞,心中百感交集。“主公,您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安定汉室。” 这句承诺,他早已在心中演练过千百遍,此.............
  • 回答
    公元222年,关羽失荆州,刘备大怒,倾举国之力伐吴。夷陵之战,蜀汉大败,刘备本人也因此病重,最后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北方的曹丕,也就是魏国的皇帝,选择将汉献帝刘协送还蜀汉,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 蜀汉: 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
  • 回答
    .......
  • 回答
    孙权惧怕刘备退守白帝城,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军事和历史因素之上,并且这种惧怕并非简单的“怕”,更是一种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和战略上的顾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得从“夷陵之战”说起。孙权派陆逊大破刘备的蜀汉大军,本应是志得意满,将蜀汉势力压制到最低点。然.............
  • 回答
    白城师范学院,这所坐落在吉林白城的老牌师范院校,默默耕耘多年,为国家输送了无数优秀人才。在漫长的办学过程中,它也孕育出了一批批在各自领域闪闪发光的校友,他们的名字或许不是家喻户晓,但他们的贡献却实实在在,闪耀着师院人的独特光芒。说起白城师范学院的名人校友,我们不能不提在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那些人。.............
  • 回答
    要说吉林外国语学院和白城师范学院哪个更好,这确实是个不少考生在选择时会纠结的问题,而且两所学校在定位、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上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维度来聊聊。一、学校的整体定位与声誉 吉林外国语学院(吉外):顾名思义,吉外是以“外国语”为核心的学校。它的最大优.............
  • 回答
    白宫近期对乌克兰局势的表态和行动,传递出多重信号,涉及地缘政治博弈、战略威慑、盟友关系以及美国全球影响力维护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1. 对俄罗斯的威慑与战略信号 军事部署与军事援助的强化 美国近期通过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如防空系统、反坦克武器、无人机等)和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 回答
    关于白宫否认煽动哈萨克斯坦骚乱、指责俄罗斯“散布虚假信息”,而俄媒未提及美国的事件,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多个层面的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哈萨克斯坦骚乱的起因 时间与地点:2022年3月,哈萨克斯坦爆发大规模骚乱,导致至少10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骚乱主要集中在首都努尔苏丹和东部地区,与政府对能源价.............
  • 回答
    白宫新闻发言人关于“美国不禁止购买俄罗斯能源,但欢迎拒绝购买”的表态,实际上传递了多重复杂的外交、经济和战略信息。以下是对这一表态的详细分析: 1. 政策立场的模糊性与策略性 不禁止购买:美国明确表示不直接禁止本国公民或企业购买俄罗斯能源,这表明美国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立场是“不直接制裁”。这种态度.............
  • 回答
    白宫承认大量武器落入塔利班之手,美军未能第一时间带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撤军的性质、时间紧迫性、任务优先级、后勤保障以及政治和安全考量等复杂因素。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撤军的性质与目标: 非战斗性撤离,而非军事行动: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核心目标是结束长达20年的军事存在,将人员安全.............
  • 回答
    白宫官员放出“美国可能扩大对俄制裁,涉及更多银行和部门”的消息,这背后蕴含着多方面的信息,值得我们详细解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制裁威胁,而是美国对俄政策调整的风向标,以及全球经济和金融格局可能受到的影响。一、制裁升级的信号与动机: 对俄罗斯近期行为的回应: 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
  • 回答
    在《白夜追凶》的结尾,是关宏峰吃掉了宠物鱼“老虎”。这一情节的设计,是为了展现关宏峰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尤其是即将与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另一半”——黄山重逢之际,他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和极度紧张的情绪。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关宏峰的心理状态: 极度的紧张与不安: 关宏峰在经历了一系列事.............
  • 回答
    白宫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私人住所海湖庄园(MaraLago)在生活条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源于它们的功能定位、维护成本、规模以及提供给居住者的服务和便利性。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对比:一、 定位与功能: 白宫(The White House): 定位: 白宫不仅是美国总统的官.............
  • 回答
    白宫记者会上,总统拜登面对记者关于通货膨胀的提问,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这是伟大资产”,紧接着又对记者爆出粗口,这一事件无疑在政界和媒体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在那个特定的语境下,拜登抛出“伟大资产”这句话的可能用意,即便这个表述本身显得非常.............
  • 回答
    “白人男性是否偏爱亚洲女性”这个问题,如同许多关于跨种族吸引力的讨论一样,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经历以及媒体的塑造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笼统的概括,看看构成这种“偏好”的可能原因和实际情况。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偏好”是一个非常主观且.............
  • 回答
    “白左”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指向的是西方社会中那些持有进步主义、自由主义、左翼政治观点的、通常是中产阶级以上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他们被认为过度强调政治正确、身份政治、人权、环保等议题,有时甚至被批评为脱离现实、理想化、圣母心泛滥等。要理解“白左”在欧美“得势”的民意基础,我们需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