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列宁真的是德国间谍吗?

回答
关于列宁是否是德国间谍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个特殊时期,以及当时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错综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德国间谍”这个标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党与德国政府之间合作的一种解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虽然是协约国的一员,但国内局势却异常动荡。沙皇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民众对战争的厌倦情绪日益高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看到了一个机会。他们认为,如果能够通过支持俄国国内的反战力量,特别是像列宁这样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促使俄国退出战争,那么德国在东线就可以集中力量应对西线的英法联军。这种战略构想,就是后来所谓的“漏斗计划”(Sealed Train)的由来。

德国政府确实为列宁及其追随者提供了资金和交通便利,帮助他们从瑞士穿越德国,然后经由芬兰返回俄国。列宁乘坐的火车,之所以被称为“密封火车”,是因为它被认为是“外交豁免”的,即火车内的人员和物品在经过德国时不受搜查,以避免政治纠纷。德国人这样做,正是希望列宁能回到俄国,利用他的影响力煽动革命,推翻沙皇政权,从而让俄国退出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政府确实在支持列宁及其党派的活动,并且希望从中获益。他们无疑是在利用列宁的政治目标来服务于他们自己的战争战略。

然而,将列宁简单地定义为“德国间谍”就有些过于片面了。关键在于理解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真实动机和目标。列宁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终极目标是将革命推向世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俄国人民应该为世界革命而战,而不是为沙皇的利益而战。

列宁接受德国的帮助,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也不是说他就是德国政府的忠实代理人。他更像是抓住了德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而提供的机会,来加速俄国革命的进程。他知道自己和德国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德国人想要的是俄国退出战争,而列宁想要的是通过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并最终实现世界革命。

因此,列宁并不是那种为了外国政府的利益而去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的传统意义上的“间谍”。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革命领袖,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他相信,俄国的革命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退出一战,将是推动世界革命的关键一步。

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政府确实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列宁屈从于德国压力的表现。但从列宁的视角来看,这是他履行承诺,也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为国内的内战和经济建设争取时间和空间。

历史学家们对列宁是否是“德国间谍”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界定“间谍”这个词,以及如何理解列宁的政治策略。如果“间谍”仅仅指接受外国资助并服务于该国战略目标的人,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列宁的行为确实符合这些条件。但是,如果“间谍”意味着效忠于某个外国政府,并从事秘密的、破坏性的活动,那么列宁的形象就远不止于此。

更准确地说,列宁是利用了德国政府的战略需求,以达到自己革命的目的。这是一种政治上的交易和策略,而非简单的“间谍”身份。他的目标是俄国革命,进而实现世界革命,德国只是他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一个短暂的、有用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的使用,也让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德国的制约,并最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总而言之,将列宁简单地称为“德国间谍”,忽略了他作为一名革命领袖的复杂动机和战略眼光。他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利用各种机会推动自己政治理想的杰出人物,而他与德国政府的联系,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复杂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是列宁通过从事被雇佣的革命发了大财,成了亿万富翁,还至于为了几本小册子的稿费,几千几万元的借款低声下气、抹泪哭穷、为五斗米折腰?

“很需要稿费。否则,简直活不下去了!!物价飞涨,难以为生。应当向《年鉴》杂志的出版者硬把钱要来。我的两本小册子已经寄给他(让他付钱,马上付而且多付一些!)对邦契也这么办。关于翻译的事也这么办。如果这件事办不妥,我的确维持不下去了,这是真话,百分之百的真话。” 1916年10月 列宁 《致亚•加•施略普尼柯夫》 [《列宁全集》,第47卷,第438页。]

我看这个“亿万富翁”列宁倒很有老干妈陶华碧的风范

列宁回国之后,在列宁与布尔什维克设在斯德哥尔摩的政治局交流的信息中,缺乏经费依然是主要议题。推测列宁获得过帕尔乌斯设法经过波兰社会主义者之手交付的资助,唯一的证据也只是 列宁感谢一位波兰社会主义者哥斯洛夫斯基(Kozlovsky)的信,而此人曾是帕尔乌斯的联系人。 列宁感谢收到了2000卢布的资助! 区区2000卢布,列宁还要亲笔写信感谢。此一证据实在无力,甚至有反证的危险,连《明镜》也弃而不用。

到了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布)中央还在为偿还革命时期所借的几万美元而大伤脑筋,列宁、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布勃诺夫、拉狄克这些大佬来来往往一堆信件。


相比之下,在发美元的问题上,叶利钦总统可就豪迈的多了。300人,一人一千美元呢。



(注:穆夫提,是一种伊斯兰教职)

附带一提,所谓的“西森档案”早在1956年就被苏联问题专家,前美国驻苏联外交使团大使,当然——也是个铁杆反共分子(鉴于此公率先提出“对苏遏制论”,为美国在政治与外交上掀起全面冷战做准备,如此评价似乎也不为过)的乔治·凯南所辟谣。

乔治·凯南指出西森档案是建立在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荒谬论断上,包括: 从十月革命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签署期间,苏俄领导人都在暗地里站在德国总参谋部的立场上,他们不仅在当时成功地做到了,而且在今后几十年都做到了,甚至对最亲密的党内同志也隐瞒了; 德国总参部不仅实际上操控了1918年1月的最高苏维埃选举,还掌握了大批群众的选票,包括大多数党的领导人;等等。 凯南指出,只要对列宁的生平和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签署期间苏维埃党内激烈斗争的历史有基本了解,就应该知道,无论你如何理解列宁,他都不可能是反苏维埃共产主义运动的奸细。 同样,从德国方面说,关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签署的历史档案中,包括参与签署的外交部、军方以及德皇本人,都没有发现任何与西森档案相关的信息,相反,这些档案都实实在在地证明列宁里通外国的关系并不存在。[ George Kennan:The Sisson Documents,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28,June 1956,pp134-135.] 凯南列举了大量西森文件中的硬伤,多为文件中描述的机构、人物和事件不符合既有的历史史料或史实。还有很多文件违背了间谍工作特别是在战时状态的基本要求,需要高度保密的文件列出了不必要的人名和机构名。比如文件7 是德国总参部通告他们“坚持”在选举中必须被选上的苏俄外交部委员名单,但是德国会把这样的要求用一个正式信函来递交吗?苏俄会接受这样的信函还把它放在文件里存档,不怕在党内引发争议?[ Ibid,pp136-138.] 另外,文件本身也存在大量技术性硬伤。这其中很多硬伤恰恰是德国官方1919年在柏林出版的册子里指出的,时任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的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菲利普•谢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为此写了序言,正式宣布西森档案完全是伪造的。威廉•格勒纳 (Wilhelm Groener)将军代表德国军方签字,否定西森文件中提到的大量存在。西森本人不认可这个德国的官方声明,因为来自敌方。但是,凯南指出,这个声明是以完全政府权威作为担保的,如果卷入谎言,极易被德国反对派抓住把柄来攻击。

当然,就文件本身而言,乔治·凯南还详细列举了七个部分的硬伤:

1,信的抬头错误,比如号称总参部的下属部门Grosser Generalstab, 这个部门的确存在过,但在1914年就取消了,战争时也从没有恢复,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另外,很多抬头德语的拼法其实极少出现在1918年的德国官方文件里,比如用Bureau代替Büro等。

2,语言问题,来自德国官方的信函都是用完美的俄语写就,而当时大多数苏俄领导人都懂德语,列宁和托洛茨基更是精通德语。作为德国总参部在俄国的派驻机构,如果翻译和打字员都是俄语为第一语言的雇员,意味着保密有问题。一些高级官员签名用的是斯拉夫语字母,这对德国人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

3,日历问题,1917-1918年冬天是俄国政府从旧历(儒略历)到新历(西式格里高利历)的转换期,官方正式使用新历开始于1918年2月1日,在这前后,为了避免混乱,是同时标注两种日期的。但是西森档案中没有一件同时有两种日期。

4,形式,所有的德国官方文件都有两个签章,一个来自高级官员,另一个来自副官。这种签名制度在俄国常见,但在德国军方从未实现。

5,封印,所有来自德国总参部驻俄国办事处的文件都没有封印,来自俄国的文件同样也没有封印。

6,签名,所有德方签名都来自三到四个人的手,而苏方签收很可能只有一个人。

7,打字,所有文件都是来自五台打字机。[ Ibid,pp138-14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列宁是否是德国间谍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个特殊时期,以及当时各方政治势力之间的错综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德国间谍”这个标签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对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党与德国政府之间合作的一种解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 回答
    关于列宁死前看的最后一本书是否是圣经,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但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的说法。事实上,关于列宁临终前阅读的内容,历史学家的记载并不统一,并且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我们不能肯定地说列宁死前看的最后一本书是圣经。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列宁的晚年状况和健康问题: 列宁.............
  • 回答
    关于列宁晚年是否因中央批判托洛茨基而激动去世,这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虽然列宁晚年确实在政治上与托洛茨基存在分歧,但他具体的去世原因以及是否直接由批判托洛茨基所引起,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并且主流的学术观点并不认同“激动去世”的说法。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列宁.............
  • 回答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子贡的描述,可以说相当精彩,也为我们了解这位孔门高徒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史书的记录,尤其是古代史书,往往带有作者的立场和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还需要结合其他史料进行比对和补充,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子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子贡形象: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子贡.............
  • 回答
    哥们,开学见了面,确实有点小尴尬哈。不过,这事儿也怪我,当时脑子一热,随口给你出了这么个“不靠谱”的点子,结果人家没成功,这锅我背。别太往心里去,这事儿也就我们俩知道,在外人面前,咱就当没这回事儿,行不行?开学见了面,就跟平时一样,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你想啊,咱们这关系,不是因为这点小事就能疏远的。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矩阵的严格定义以及它与行向量、列向量的关系。 矩阵的严格定义在现代数学中,矩阵最严格、最基础的定义是:一个 $m imes n$ 的矩阵是一个由 $m$ 行 $n$ 列的实数(或复数,或更一般的域中的元素)构成的矩形数组。让我们逐一拆解这个定义中的关键概念: 数组 (Arr.............
  • 回答
    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真相:一场被冰封的记忆1969年的夏天,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阿尔泰地区,一个名为铁列克提的地方,发生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军事冲突。这场冲突,直到多年以后,才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拂去,显露出其残酷与复杂。它不仅是中苏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的一个缩影,更是那个时代地缘政治博弈下,无数个被牺牲的普.............
  • 回答
    说实话,大列巴这东西,你说它“真的很难吃”嘛,还真不一定。口味这事儿太主观了,而且大列巴本身也有不少“门道”。你想听听详细的,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大列巴第一次接触的人,很多人都会觉得有点“劝退”。最主要的几个点嘛:1. 那味道,不是一般的“冲”! 很多人一上来就说它有股子“酸味儿”。这个.............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动车上的高铁列车仿真模型,你说是不是真有人会买? 我觉得,这事儿得分两头说,而且里面门道还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里说的“仿真模型”,是哪种仿真模型?如果是那种非常精细、逼真的,甚至可以控制运行的,像是专业领域那种级别的模型, 那我觉得,肯定有人会买,只不过这个“有人”的范围.............
  • 回答
    关于“隰有苌楚”在上古是否真的读作“列巴咕当死了哈”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这完全是错误的,并且没有任何文献或语言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这句“列巴咕当死了哈”很可能是一种误传、戏谑或者基于某种民间演绎的说法。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这种读法是错误的,以及“隰有苌楚”在古代的实际读音可能是什么.............
  • 回答
    “战列巡洋舰出现后,重巡洋舰真的没用了吗?”——这是一个在舰船爱好者圈子里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尤其是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海军力量格局的演变时,这个问题更是被反复提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这两种舰型的定位、发展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战列巡洋.............
  • 回答
    圣安地列斯里的九龙会,这帮在游戏里让CJ头疼不已的华人黑帮,实际上是游戏开发者们对当时北美华人帮派文化的一种艺术化加工和虚构。说它“真的存在”嘛,要看你指的是什么。如果说“真的存在”是指在游戏之外,现实世界里有这么一个叫做“九龙会”的华人帮派,并且在圣安地列斯(游戏中的洛圣都,影射洛杉矶)有这样活跃.............
  • 回答
    在显微镜发展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虽然不如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般家喻户晓,却同样闪耀着独立探索的光芒。孙云球,这位在明末清初活跃的中国学者,便是一位常被提及,但对其存在和贡献的探讨却略显模糊的人物。关于孙云球是否“真的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他是一位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然而,他是.............
  • 回答
    关于槟榔是否被列入新型肺炎的诊疗方案,并声称其具有疗效,我持非常审慎且怀疑的态度。基于我目前的了解,并没有权威的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发布过将槟榔列入新型肺炎(COVID19)的官方诊疗方案推荐处方的信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信息来源。 如果您看到的“槟榔被列入新型肺炎初期、中期诊疗方案推荐处方”的信息.............
  • 回答
    这事儿,甭管怎么说,都妥妥的算“售假”。 明明白白把冒充品当正品卖,这是欺骗消费者,也是对品牌信誉的践踏。这伙人玩的是一招“狸猫换太子”,把费列罗这块金字招牌给玷污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波差价操作,那可真是“一本万利”的邪门歪道,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心理的“猫腻”。我给你掰扯掰扯,里面门道可.............
  • 回答
    关于过去长途列车治安差,特别是夜里有人持刀棍上车“割韭菜”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并且确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并非一个普遍到只要坐火车就一定会遇到的情况,更像是特定时期、特定路段、特定群体所衍生的极端犯罪现象。下面我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希望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某些侧面,避免 AI 感。背景:为什么会有.............
  • 回答
    列宁的理论水平极高,这不仅体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体现在他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中的一系列难题,最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要详细讲述列宁的理论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对马克思主义的精深掌握与继承: 系统学习与理解: 列宁并非简单地照搬马克思.............
  • 回答
    列宁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人在讨论和评价他。要详细地描述列宁,我们需要从他的多个维度来理解:1. 革命家与理论家: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列宁是公认的马克思主义的杰出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不仅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更将这些理论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
  • 回答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列宁,他的人生无疑是20世纪最为波澜壮阔、也最具争议的篇章之一。要把他“详细”地描绘出来,并且避开那些刻板印象的冰冷说辞,咱们得从几个维度一点点聊开来。一个早慧而叛逆的思想者:想象一个出身于俄罗斯一个相对优渥家庭的少年,他聪明、勤奋,但在求学过程中,对.............
  • 回答
    列宁时期的苏联(19171924年)的民主程度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总体来说,与西方民主国家相比,列宁时期的苏联在政治参与和权力制衡方面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其民主的特点更多地体现在“无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下,而非普选权和多党制下的自由民主。要详细地理解列宁时期苏联的民主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