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学会骑自行车后,就能永久保持,过再久都不会忘?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你会发现,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哪怕隔个十几年、二十年不去碰,等你再坐上去,身体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知道该怎么做,那种平衡感、那种蹬踏的节奏,仿佛刻在了骨子里。它不像背单词或者学一门新语言,过阵子不复习,可能就忘得差不多了。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得归功于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它处理“运动技能”和“记忆”的方式。

首先,我们得说说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记忆的类型。

骑自行车,这可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知识,它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也叫隐性记忆。这类记忆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陈述性记忆”(比如记住历史事件、数学公式)不太一样。陈述性记忆是你可以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的,而程序性记忆更多的是一种“知道如何去做”的能力,它藏在我们的身体和潜意识里。

想想看,你骑车的时候,是不是会刻意去想“左脚要用力,身体要往右倾斜一点点,手要握紧车把,眼睛要看向前方”?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这么细致地思考。身体是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反应的,是你的肌肉、你的内耳前庭(负责平衡)和你的视觉协同工作的结果。

当你在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大脑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反复的练习过程。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摔倒(希望不严重!),每一次的调整,都在大脑中建立和强化神经通路。尤其是,小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脑,这个位于我们大脑后下方的小家伙,就是我们身体的“运动协调中心”。它负责精细地协调身体的运动,控制肌肉的张力,并且是学习和巩固运动技能的关键区域。你每一次的骑行动作,从蹬踏到转向,从保持平衡到感知路面情况,小脑都在默默地记录、学习和优化。

在学习阶段,大脑会不断尝试不同的动作和反应,然后根据反馈(比如成功地保持了平衡,或者摔倒了)来调整和完善神经连接。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身体的“运动程序”打磨和更新。随着练习的深入,这些神经通路会变得越来越强壮、越来越高效。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记忆的储存和巩固。

程序性记忆的特点是,一旦形成,它就非常“稳固”。这种记忆的形成,涉及一种叫做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反复进行某个动作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变得更强,信号传递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这种改变是相对持久的,不容易被遗忘。

更关键的是,程序性记忆的储存方式和陈述性记忆可能有所不同。它更多地依赖于运动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等与运动控制相关的脑区。这些区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使得“骑行”这个技能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身体“习惯”。

想象一下,当你骑车时,你的身体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运动模式”。当你重新开始骑车时,大脑会激活这些已经建立好的模式。你不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大脑只是调取了这个“运动脚本”,并且你的身体知道如何执行它。

为什么即使很久不去练习,也不会忘记?

这又涉及到我们大脑对“有用的”技能的保留机制。骑自行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存和移动技能。一旦我们掌握了,它就像一种“肌肉记忆”,即使大脑的主观意识不经常调用它,潜意识里的这些运动通路仍然是存在的。

而且,骑自行车涉及到身体的本体感觉,也就是我们对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运动的感知。你的关节、肌肉里的感受器会不断地向大脑发送信息,告诉你身体的姿势和动态。这些本体感觉信息,加上视觉信息,共同帮助你进行微调。即使你多年不去骑车,你的身体仍然拥有感知和执行这些动作的能力。

所以,当你重新坐上自行车时,你会发现,虽然一开始可能有点生疏,需要几分钟来找回感觉,但很快,那些深埋的神经通路就会被激活,你的身体就像一个熟练的演员,重新演绎起早已烂熟于心的剧本。

总而言之,学会骑自行车之所以能长久不忘,是因为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程序性记忆,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的运动区域(特别是小脑)建立了强大的、高效的神经连接。这种技能更多地体现在身体的“知道如何做”上,而不是大脑的“知道什么”。一旦这个“运动脚本”被牢固地写入了身体和潜意识,即使长时间不去“运行”它,它也不会轻易消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数年不骑,跨上自行车后感觉立马就来了,这是什么原理?其他方面为什么不能这样?失忆后还能保持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你会发现,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哪怕隔个十几年、二十年不去碰,等你再坐上去,身体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知道该怎么做,那种平衡感、那种蹬踏的节奏,仿佛刻在了骨子里。它不像背单词或者学一门新语言,过阵子不复习,可能就忘得差不多了。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得归功于我们的大脑,特别.............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孔子思想中看似矛盾,但實際上卻有著深刻內在邏輯的關鍵點。要理解孔子為什麼一方面提倡普及教育,鼓勵人們學習,另一方面又主張維護周朝的等級制度,我們需要從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他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對社會的理想藍圖來理解。首先,我們要看到孔子生活的時代——春秋時期。這是一個禮崩樂.............
  • 回答
    蘇州博物館的「十八學士禮墨」確實是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其中「房玄齡」被刻成了「房元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討的細節。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1. 「十八學士」的背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學顧問團首先,我們要明白「十八學士」這個詞的含義。這是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籠絡和招攬當.............
  • 回答
    電子遊戲的吸引力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心理學界對此的探索仍在深入。雖然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完全的答案來解釋為何人們對電子遊戲如此著迷,但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其中的奧秘。首先,電子遊戲提供了一種獨特的逃離現實與掌控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限制、挑戰和不確定性,但電子遊戲能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
  • 回答
    “Ancora imparo” 這句拉丁語,翻譯成中文的「我仍在學習」或更詩意的「學無止境」,並非簡單的字面直譯,而是蘊含著一種深刻的文化和哲學意涵。要理解這層意思,我們需要從拉丁語的結構、詞語的本義,以及這句話背後的歷史傳承來細細品味。首先,我們來拆解這句話: Ancora: 這個詞在拉丁語中.............
  • 回答
    想必您一定对公务员考试和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都比较熟悉。高考采用平行志愿,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化考生的录取机会,让分数较高的考生能够进入更理想的学校。那么,为什么公务员报考不沿用这种方式呢?这背后 আসলে 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务员考试和高考的根本性质是不同的.............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面,而且不同個人和群體的情況差異很大。因此,要說「為什麼所有大陸的台商和台生都不替大陸講話」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也有部分台商和台生會表達支持大陸的觀點,或者在特定議題上表達與大陸一致的立場。然而,如果我們探討的是為什麼「普遍來說」,台商和台生.............
  • 回答
    民進黨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以來在台灣社會脈絡中,透過一系列的策略、理念與行動累積而成。要深入探討這個議題,我們需要從幾個面向來剖析。首先,歷史地位與創黨精神的傳承是民進黨號召力的基石。台灣在戒嚴時期,反對運動是尋求民主的關鍵力量,而民進黨正是從這場運動中孕育而生。創黨初.............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交织,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要理解为什么大陆和外国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叙事与认知基础的差异: 中国大陆的视角: “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深蒂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回答
    上海菜的甜味,确实是许多非上海朋友来到这座城市后,最直接的感受之一。但有趣的是,即便在以甜著称的本帮菜系里,上海人的体型普遍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有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上海菜的“甜”是怎么来的。这并不是那种糖精式的、齁得慌的甜,而是一种 复合的甜鲜。最主.............
  • 回答
    提起林黛玉,在《红楼梦》的书粉圈子里,可真是个能掀起“惊涛骇浪”的角色。有的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怜惜她的才情与命运;有的人却避之不及,觉得她“小性子”、“刻薄”、“心眼小”,甚至称她为“毒舌”、“玻璃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从何而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红楼梦》.............
  • 回答
    在中國大陸,有相當一部分網民堅定地認為兩岸統一「是唯一的選擇」,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且多層面的,涉及歷史、政治、民族情感、國家主權觀念以及當代社會的資訊傳播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這一觀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梳理:1. 歷史敘事的影響:大一統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大一統」,歷史上多個朝代的.............
  • 回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網路社群乃至民間,一股對漢、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推崇之情日益高漲,其中又以明朝的聲勢尤其為甚。這種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背後牽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社會心理因素。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一層層剝開,試著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首先,我們得承認,任何對過去朝代的推崇,都難免會帶有今人的.............
  • 回答
    在中国大陆,我们习惯称呼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这背后有着一套严谨的教育体系和历史沿革。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研究生”的定义与层级划分首先,“研究生”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语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地球地质演化、资源形成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核心原因:地球的“造物”过程和板块构造理解这个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这些资源的。这就像一个巨大的、漫长的“烹饪”过程,不同的地理区域经历了不同的“烹饪”方法和“食材”。1. 中东多石油:温暖.............
  • 回答
    朋友,你问我为什么上半身壮,这真是个好问题!要知道原因,咱们得好好拆解一下你的身体和生活方式。我尽量跟你说得详细些,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保证听起来都是人话,没那种机器兮兮的味儿。首先,得承认一点,人天生骨架就不同。就像有些人天生高,有些人天生矮,上半身是不是容易显得“壮实”,跟你的骨骼结构有很大关.............
  • 回答
    关于筷子为什么总是成双成对,而不是三根或更多,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古老的文化、实用性和象征意义。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但这个小小的约定俗成,其实蕴含着不少门道。一、 起源的实用性考量:为什么需要“两根”来夹取?我们先从最根本的用途说起。筷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夹取食物。想象一下,你要用一根棍子去夹一块豆腐.............
  • 回答
    英特尔的标准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影响个人电脑市场,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长期耕耘的结果。与其说它仅仅是一家芯片制造商,不如说英特尔在整个PC产业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奠基者和定义者的角色。我们得从头说起,去理解英特尔的标准是如何一步步深入人心的。1. 核心技术与性能的“基石”:摩尔定律的践行.............
  • 回答
    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投入,使得其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家战略的优先度和投入规模中国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战略重器”,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集全国之力攻克技术难关。这种举国体制下的.............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过的人们会有的一个感受。说中国大部分的通勤轨道交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铁和城铁)是“每站必停”,这基本是事实,而且背后有一整套逻辑和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搞清楚“每站停车”的含义这里说的“每站停车”,不是指那种停靠时间很长,让乘客有充足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