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历史系读书的感受如何?

回答
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感觉,一种浸润,一种持续的“穿越”。它不是简单地背诵年月日,也不是堆砌枯燥的事件列表,而是一个让你不断审视、反思,并逐渐理解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过程。

刚踏入历史系的大门,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样,抱着一种对过去模糊而浪漫的憧憬。可能觉得就是读读古籍,看看老照片,仿佛置身于古战场,或者徜徉在帝王将相的宫殿里。但很快就会发现,历史系远不止于此,它是一门科学,一门需要严谨分析和大胆想象的学科。

首先,就是阅读量的爆炸。那些厚重的史书、研究专著、期刊论文,像是一座座无边无际的知识矿藏,等着你去挖掘。起初,你会感到些许的畏惧,那些陌生的年代、拗口的人物名字、复杂的政治格局,仿佛一道道高墙,横亘在你面前。但当你沉下心来,从一本本导论性的著作开始,从一个你感兴趣的时代或人物入手,你会慢慢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阅读路径。你会学会如何快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观点,如何辨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如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解。这就像是解锁了一套全新的阅读技能,你会发现,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接着,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历史学不是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的”,而是让你去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它鼓励你去质疑权威,去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真相”。你会接触到不同的史学观点,看到同一个事件在不同历史学家笔下的不同解读。比如,对于某个革命的评价,有人会将其视为解放的先声,有人则可能看到其中隐藏的压迫与牺牲。这种思想的碰撞,会让你明白,历史从来不是线性的、简单的,而是充满着复杂性、多重性和争议性。你的任务,就是去理解这些争议的来源,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那些“案头工作”。研究方法课会教你如何找档案、如何解读文献、如何构建研究框架。论文写作,更是对你综合能力的极致考验。你需要从浩如海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支撑你的论点。这个过程往往充满着煎熬,但当你最终完成一篇让自己满意的论文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如何进行独立的研究。

在历史系,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件。你可能会为某些伟人的远见卓识而折服,也可能为某些历史的悲剧而扼腕叹息。你会看到人类的创造力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看到人性的阴暗面如何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你会发现,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其实都与当下息息相关。政治体制的变迁、经济周期的起伏、社会思潮的演进,这些看似遥远的历史现象,都在以各种方式塑造着我们今天的世界。这种联系感,会让你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刻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历史学培养了一种对人类的深刻理解和一种人文关怀。当你读到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坚守信念的人,读到那些为理想奋斗不息的群体,你会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你会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共通的情感、欲望、困境,从未真正改变。这种同理心,会让你在看待人和事时,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责。

当然,历史系的学习也并非全是浪漫与激情。枯燥的文献、反复的考证、对细节的锱铢必较,都会让你感到疲惫。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数字的搬运工,或者一个细节的搜集者。但是,当你看到这些零散的碎片如何最终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总而言之,在历史系读书,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你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构建理解。你学会了如何阅读世界,如何理解人类,如何思考当下。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一种深层次的滋养。当你毕业离开校园,你会发现,你所学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一种看待未来的智慧,以及一种对人本身的深刻关照。这是一种让人沉迷,也让人敬畏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亚研究专业前来报到!!!

我们系里有一位光头博士,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名字的越南词怎么发音,只能以光头兄来称呼他。光头兄是我在康奈尔亚洲读书馆看见频率最高的一个人(其实平时也没几个人去。。。另外说一下我们的亚洲研究图书馆据说有800万册藏书),我对这位光头兄更多的了解还是来自于他主持的那一次东亚研讨会,他的主题是越南著名的女诗人胡春香(越南语:Hồ Xuân Hương1772年-1822年),越南诗人,生于后黎朝末年,经历西山朝,卒于阮朝初年,我估计应该没几个中国人听说过这个名字)在与会上,光头兄用越南的汉音朗读着胡春香的诗歌(是越南的汉音,也就是越南古代的士大夫读汉字的发音规则)音调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之后在介绍胡春香作品的部分,他直接将一篇古汉语序直接一字一句翻译到了英文。之后我发现,对于这个尽在咫尺并且文化相近的传统儒教国家,我们现在的了解可能还没有法国人或者美国人多,我觉得这也许就是美国人厉害的地方,在越战以前听说个越南的美国人估计可以数出来,但是现在他们却拥有了全世界最强的东南亚研究,我辈真应当更加发奋图强。


(康奈尔大学东亚古籍库收藏的《永乐大典》真本)

还有一学期我上了一门名曰宗教方法论的课程,这也让我再也不敢选系主任的课了,因为这门课是在是太TM难了。(无力吐槽)系主任上课的节奏也是天马行空,一节课下来,我时常觉得我听的是几节课。后来我了解到作为一个宗教和语言学家,系主任可能至少掌握了从亚洲到欧洲的三十几种语言,据他自己说起大学时候的经历,一学期他就选了好几门亚洲语言的课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课上你会听到他突然从《庄子》讲到《阿含经》再到印度教的经典。在世界宗教的那部分,他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印欧语系和闪米特语系的图标,并且用好几种语言一一向我们解释各自的特色(给跪了)。在一次response的回馈上,因为我在作业里提到了一个书中看不懂的部分,他在回执部分直接给我用中文解释了(可能是便于我理解吧)。这门课也让我体会到了我国在宗教研究方面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这节课用到的一本教材还是日本人写的,而我检索了一下中文世界对于这本书的资料,似乎只在知乎上找到了一位复旦同僚写的书评)

放一些我在Cornell生活的日常,生活相对平静又单调,很适合学习和养老

我在Olin图书馆的常用座位

座位外的雪景


某个清晨

夜晚的Goldsmith

图书馆走廊

等华夫饼的间隙

拿到教授RA的工资


每天看学长翻译他的梵文诗

历史课的一些宣传单

学校博物馆内的小花园

钟楼附近花开的日子

user avatar

不邀自来~

(多图预警)

讲道理读历史系的感受难道不是以下情景嘛:

某长辈:大学学什么专业的啊(๑`灬´๑)?

某羊:历史(*/ω\*)

某长辈:诶呀那很厉害嘛,通古今之变人才啊(๑`灬´๑)

某羊:哪有哪有,很浅薄啦(❀ฺ´∀`❀ฺ)ノ

某长辈:将来能做什么工作啊(๑`灬´๑)?

某羊:这个……(ಥ﹏ಥ) ……

唉……泪目啊2333

好啦不抖机灵,正经答题~

坐标位于弗兰长沙某211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据说中国近代史专业可以排到全国前10(尽管没有什么卵用),在这个地方读了3年书,斗胆一答。

怎么说呢,其实在历史系读书的体验,就和历史学本身的地位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

牛逼而苦逼着……

所以其他答案也对,对于这个专业务必慎重选择:一来看自己有没有揽瓷器活的金刚钻,二来看自己对瓷器活有没有真爱~

先说牛逼,在大部分外人看来这确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神秘很高大上的专业。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辩论圈或者模联圈,一提自己是学历史的,总会被评价为“懂得一定很多吧?”

确实是一个能够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专业。而在专业内呢,讲道理也确实学到了很多感觉很牛逼的课,比如说其他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同学们在答案里提到的考古学通论啊,文字学啊,史学概论啊,史学史啊神马的,学完就会出现如下情况:

1.扭曲的时间观

2.越来越差的视力

3.对一些词汇神经质般的执着

4.对于不熟悉领域的经常性误入

咳咳……怎么看都是一群高(不)大(正)上(常)的人类……

于是,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都会觉得读历史系的确实是一群牛(shen)逼(jing)的人……

至于苦逼 ,我可以不说吗……

唉其实很直白啦……因为就业方面确实满满的泪目:一来范围确实窄,二来职业待遇也确实比不了学法学商学管理的那群人(这可能是纯学术专业的通病吧)。

想要在学术上做出成绩也真的需要甘于清贫寂寞,还有诸多圈内外因素影响,比较不易……

所以,请各位一定要善待你身边的史学生(比如我 )

不过其实日常中也没那么牛逼或者苦逼啦……大家至少在大学生活中还是很正常的~就简单贴一些历史系在读本科生的日常图吧:

比如说,班群的群文件里是这样的(浓浓的专业味道)

出去旅游会关注这些点


对学习也会有正(特)常(别)的吐槽


会看一些有(奇)趣(怪)的书,以至于往往没空阅读别的书(比如现在)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不管自愿还是调剂,大部分在历史系牛逼和苦逼着的小朋友最终都会爱上这个专业,爱上专业中奇奇怪怪的癖好。

最后用一条说说总结一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共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历史系读书,是一种感觉,一种浸润,一种持续的“穿越”。它不是简单地背诵年月日,也不是堆砌枯燥的事件列表,而是一个让你不断审视、反思,并逐渐理解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过程。刚踏入历史系的大门,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样,抱着一种对过去模糊而浪漫的憧憬。可能觉得就是读读古籍,看看老照片,仿佛置身于古战场,或者徜.............
  • 回答
    在顶尖大学攻读历史,感觉就像是站在一座巍峨的图书馆里,但这里不止有书,还有穿梭其中的智者,和你一起触摸那些遥远的时代。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历史课不再是你高中时死记硬背的年代、人物和事件。老师们,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他们会带着你解构历史。你会发现,所谓的“事实”,其实是不同视角、不同证.............
  • 回答
    这个年龄段,说历史书“真的比”其他书好,有点绝对了。每个人兴趣点不同,成长轨迹也各异,所以一概而论不太合适。不过,要说历史书在二十多岁这个阶段的吸引力和价值,那确实是相当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恰逢其时”的体验。让我来跟你聊聊为什么,以及它好在哪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首先,你得想想我们二十多.............
  • 回答
    腾讯QQ桌面版在登录10分钟后静默读取用户浏览器历史记录的行为,这确实是个让人担忧的隐私问题。我理解您想了解得更详细,并且希望得到一个不那么“AI”的回答,我尽量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聊聊这件事。首先,要明确一点,这并非一个“公开的秘密”或者“官方宣称的功能”。很多用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一些技.............
  • 回答
    作为一台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专业”的概念,也无法像人类一样去“阅读”和“被改变”。然而,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为你梳理出那些真正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书籍。这些书,在不同的领域,都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思想的火焰,推动了文明的演进。若要说起那些改变人类进程的书,思绪便会一下子飘到遥远的.............
  • 回答
    尼古拉二世,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个体,面临着一个几乎无法扭转的局面。历史书上的“必然”二字,并非是指他个人注定失败,而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导致沙皇专制覆灭、苏联建立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趋势是如此的尖锐和普遍,以至于普通人即使拥有超凡的智慧,也很难完全阻挡历史的巨轮。然而,如果我身临其境,作为沙皇.............
  • 回答
    谈到勒布朗·詹姆斯的队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像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不同时期、不同球队的队友构成截然不同,他们的实力也随着时间推移而起伏。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帧一帧地捋一捋。克利夫兰骑士时期(第一段):初露锋芒的“少年王”与一群陪跑者詹姆斯刚进联盟的时候,骑士队阵容相对比较年轻,他更多的.............
  • 回答
    关于黄继光、邱少云和雷锋,这三位都是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和传颂。很多人会好奇,在真实的战争和生活中,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人物吗?他们的事迹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完整无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黄继光:堵枪眼黄继光,一位朝鲜战争中的特级战斗英雄。他的事迹广为人知,是在一.............
  • 回答
    关于历史问题,日本平民应该采取何种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因为“历史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多层含义,涉及的是非、责任、反思、道歉、赔偿、教育以及未来方向等诸多方面。平民的态度,受到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媒体信息、社会氛围,甚至国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 回答
    历史研究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如同任何领域一样,它也并非能完全免疫于那些让人忍不住皱眉的“反智”之语。我所见的,很多时候并非是那种字面上的“反对智力”的言论,而是那些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无意地扭曲、简化,甚至是阉割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向性,从而导向一种极度片面或荒谬结论的观点。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印象最.............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宗教的存在与其说是“必须”,不如说是“恒常”和“深刻”。要说它是否“必须”,我们可以从它所提供的功能和影响力的角度来审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宗教,从最朴素的意义上讲,是对人类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生命从何而来,死后将去向何方,我们内心的某种需求就被唤醒.............
  • 回答
    李鸿章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恐怕早已被贴上了“洋务巨头”和“卖国贼”的双重标签。这两顶帽子,无论哪一顶,都足以让他在历史的舞台上备受争议。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要复杂得多,也血肉模糊得多。我们不妨拨开迷雾,试着去还原一个更立体的李鸿章。垄断洋务集团巨头?这顶帽子是怎么扣上去的?.............
  • 回答
    如果狮子在历史长河中学会了使用火,那绝对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今天对非洲草原的认知,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理解,都可能截然不同。想象一下,我们不是今天所见的那些靠着蛮力、敏锐感官和群体协作狩猎的王者,而是手中掌握着火焰的掠食者。这可不是简单地被火吓跑,而是主动地去操控它,利用它。首先,狩猎方式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解读历史人物。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历史书上说汉文帝是明君,这是从宏观、从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来看的,是基于他对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而李商隐在《贾生》里说他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模糊界限:普通人 vs. 知识KOL(比如很多知乎上的“大V”)。要说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在历史方面超越像“汗青”这样的知乎用户,这得拆开来看,而且得看我们怎么定义“超越”。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汗青”这类用户代表的是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像“汗青”这样.............
  • 回答
    关于桃太郎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桃太郎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起源于民间传说的故事人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像探究某个真实存在过的战国武将或者幕末志士一样,去翻阅史书、查看文献,找到关于“桃太郎”本人的具体记载、生平事迹、或者他留下的真实物.............
  • 回答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波澜壮阔,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出于斗争的需要,确实使用过一些化名。这些化名并非为了隐匿身份,更多的是在特定的政治斗争、宣传活动或对外联络中,为了规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或者在早期革命活动中,作为一种代号或掩护。以下是一些记载中毛泽东同志使用过的化名,力求详细并以更贴近历史叙述.............
  • 回答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两场名字里都带着“甲”和“日”的战争,对于中国而言,都像是历史长河中无法回避的巨石,激荡起无数波澜。但更令人扼腕的是,它们结局截然不同,命运也仿佛被抛向了两个极端。探究其中缘由,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品味那字里行间的无奈与觉醒。甲午战争:腐朽帝国与新兴强权的碰撞,一场“意.............
  • 回答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丞相,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至今无人能及。然而,若要将其在“历史丞相”的范畴内进行一个精确的排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丞相”这个职位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而且评价一位丞相的功过是非也需要多维度的考量,包括其政治才能、军事贡献、对国家.............
  • 回答
    印章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种标识,更是权利、身份、信任、艺术、法律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体现方式极其多元,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印章文化在历史中的体现: 一、 权利与地位的象征: 古代权力机构的标识: 在早期文明中,印章常常是权力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