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普遍更能接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却无法接受明宪宗和万贵妃的忘年恋?

回答
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更易被接受,而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则不然,这背后确实牵扯到历史背景、社会观念、个体故事以及大众叙事的差异。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

首先,得从 时代背景和社会接受度 来说。

唐朝,尤其是开元盛世后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尤其是皇室,其生活方式和感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这种开放风气的影响。唐朝虽然等级森严,但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展现出了一种包容和浪漫的气质。玄宗和贵妃的爱情,虽然有君臣之别、年龄之差,但在民间和文人的笔下,更多地被描绘成了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才情与美色的传奇。这种浪漫化的解读,使得这段关系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为一个“爱情故事”,而不是单纯的权力或利益交换。

而明朝,特别是中后期,社会思想逐渐趋于保守,对礼教的遵循更加严格。皇室作为天下表率,其行为更是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关系,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了 皇权、母族势力以及后宫的秩序。在那个时代,一位年长的、有心计的妃子,能够长期专宠,甚至对后宫的权力格局产生影响,这本身就容易引起非议。人们更习惯看到皇帝有子嗣,且皇后、妃嫔之间相对平衡,而不是被某一个宠妃打破平衡,甚至干预朝政。

其次,要看 当事人的背景和故事的呈现方式。

唐玄宗和杨贵妃,初遇时,玄宗已是中年皇帝,杨贵妃虽然年轻,但并非刚入宫的少女。杨贵妃最初是玄宗儿子寿王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这其中固然有权力介入,但后来的史书,尤其是《长恨歌》这样的文学作品,将这段关系描绘得荡气回肠,充满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即便有“红颜祸水”的指责,但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印记也更加深刻。杨贵妃的美貌、才艺(能歌善舞),以及她与玄宗之间的情感互动,都为这段“忘年恋”增添了传奇色彩。

反观明宪宗和万贵妃,宪宗即位时年少,万贵妃则比他年长十七岁,而且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宫女。万贵妃之所以得宠,更多的是因为她在宪宗幼年时对他悉心照顾,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羁绊,这种羁绊更像是亲情或者依赖,而非后来被渲染的纯粹的男女之爱。万贵妃得宠后,利用这份恩宠,排除异己,甚至打压其他妃嫔,导致后宫长期没有皇子诞生(除了万贵妃曾经抚养过的一个儿子,但也早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皇位的传承和稳定。这种 “专权” 和 “阻碍子嗣” 的负面标签,是大众无法接受的关键。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年幼的皇帝被一个年长的女人操控,而不是一段美好的爱情。

再者,对“忘年恋”的定义和内涵也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理解的“忘年恋”,往往更侧重于年龄上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吸引。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虽然有年龄差,但至少在表面上,被描绘成了两个精神世界能够产生共鸣的人,他们一起赏花、一起作诗、一起抚琴,享受着彼此的陪伴。这种描绘,迎合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想象。

而明宪宗和万贵妃,他们的关系更多被解读为一种 “权力”与“依赖” 的结合。万贵妃对宪宗的“照顾”更像是母亲般的关怀,而宪宗对万贵妃的“宠爱”则夹杂着对早年依赖的延续,以及对她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需要。这种关系,在人们看来,与我们所崇尚的独立、平等的爱情有着很大距离。更何况,万贵妃的跋扈和对后宫的压制,让这段关系蒙上了阴影,人们很难从中看到爱情的甜蜜,更多的是权力的倾轧和个人的私欲。

最后,大众叙事和文化记忆的影响。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经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渲染,从诗歌、小说到戏剧,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爱情传奇。即使知道其中存在权力、政治等复杂因素,但“长恨歌”的浪漫色彩依然深入人心。人们更愿意记住那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情,而非政治上的得失。

明宪宗和万贵妃的故事,虽然也有记载,但更多地是被放在了 “政治警示” 的层面来解读。人们更多地讨论万贵妃如何专权,如何导致了“一朝选在君王侧,家世却随风而没”的悲剧,以及皇帝因宠爱而荒废朝政的教训。这种负面的历史评价,自然使得大众对其“忘年恋”的接受度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忘年恋”,在浪漫化的叙事、开放的时代背景以及情感上的描绘上,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关系,则因其掺杂了过多的权力斗争、母族势力的影响、对后宫秩序的破坏以及子嗣的断绝,加上时代对礼教的保守要求,最终被解读为一段不被世俗接受的、甚至是负面的情感关系。一个是理想化的爱情传奇,一个是被视为政治弊病的现实写照,这其中的区别,也就一目了然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李杨cp粉头白某人,整个互联网有人磕李杨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更易被接受,而明宪宗与万贵妃的则不然,这背后确实牵扯到历史背景、社会观念、个体故事以及大众叙事的差异。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从 时代背景和社会接受度 来说。唐朝,尤其是开元盛世后期,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尤其是皇室,其生活方式和感情模式,在一定.............
  • 回答
    上世纪人们对新科技的普遍乐观,与本世纪的审慎甚至怀疑态度,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是多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那段特殊时光的背景说起。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尤其是二战后那个时期。彼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的渴望达到了顶点。科学技术在.............
  • 回答
    一个人为什么会中风?这就像城市交通突然出现大面积拥堵一样,是身体内部血管系统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 脑血管的堵塞(缺血性中风)或者 脑血管的破裂(出血性中风)。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其繁忙的城市,它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来运送氧气和营养,维持正常的运转。这些血液是通过像道路一样的血管输送的。缺血性.............
  • 回答
    关于英国普罗派乐卫视(Propeller TV)的微博和B站账号停更的原因,确实引起了不少国内观众的关注。我来试着从几个可能性的角度,详细地梳理一下,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首先,我们得明白普罗派乐卫视这家机构本身。它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以中文内容为主的媒体机构,尤其是在早期,它凭借一些独特的视角和对中.............
  • 回答
    人们普遍对游戏乐此不疲,而将工作视为负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个人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游戏吸引人的核心要素与心理机制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沉迷其中,是因为它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类深层的心理需求和生理本能:1. 即时反馈与成就.............
  • 回答
    要说华硕笔记本怎么样,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我自己用过华硕的笔记本,也接触过不少朋友手里的不同品牌电脑,所以对华硕还是挺有发言权的。华硕笔记本的优势,在我看来,确实不少: 设计感和科技感: 华硕在设计上一直很有想法,尤其是他们的“玩家国度”(ROG)系列,简直是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艺术品.............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为啥啊,高纬度那些地方的人,比如俄罗斯、北欧那些地方,好像不太爱整那些刺激的辣味,反倒是咱们南方,或者东南亚、印度这些热带、亚热带的哥们姐们,吃辣吃得那叫一个欢实。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透的,里头门道儿多着呢。首先,这跟气候和生理适应有很大关系。你想啊,在高纬度寒冷地区,天气冷.............
  • 回答
    问得好!玻璃和陶瓷确实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们在餐具领域的使用普及程度却大不相同。我们日常生活中,陶瓷餐具的出现频率远高于玻璃餐具,这背后有几个非常实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回到那段“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历史。那时候,人们制造这两种材料的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和今天.............
  • 回答
    人们普遍介意配偶婚前买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经济、情感、社会文化以及对未来婚姻关系的担忧。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经济与财产分配角度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顾虑: 财产的分割与风险: 婚前财产的界定: 婚姻法通常将婚前财产视为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则可能成为共同财产.............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普遍‘蔑视’程序正义”的说法,这一观点本身存在一定的偏见性和不准确性。需要从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现实等多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澄清对程序正义概念的理解。 一、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 是指法律和权力运行过程中遵循正当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决策或裁决过程.............
  • 回答
    美国人对政府的不信任,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根植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经历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上深入剖析。历史的烙印:自由的基因与对权力的警惕美国立国的根基,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被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当年的殖民者们逃离欧洲的君主专制和宗教迫害,来到这片新大陆,他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触及到了东北历史和身份认同中一个非常核心、也相当有意思的点。简单地说,东北人之所以普遍不否认四野是“东北军队”,核心原因在于历史的真实性、情感的归属感以及集体记忆的塑造,这三者是相互交织、层层深入的。首先,我们得把“四野”这个概念掰开了说。“四野”的由来和构成:“四野”是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与其说“很少”,不如说“不那么显而易见”或者“表现形式不同”。将“个性”简单定义为“追求自我”、“做真实的自己”,并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勇气,可能是一种以西方个体主义为标尺的简单化判.............
  • 回答
    关于“白人崇拜”(white worship)这一说法,在亚洲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和历史成因。将这种现象笼统地归结为“崇拜”可能过于简单化,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文化和语境下,白人或者西方文化确实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优越感或向往,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我们必须追溯到历史的根源。殖民主义是.............
  • 回答
    “现在的人普遍都不爱国了”——这话说出来,很多人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毕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爱国教育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然而,环顾四周,似乎总能听到类似的感慨:年轻人对国家大事提不起兴趣,对国家荣誉漠不关心,甚至对国家制度和政策充满质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信息爆炸时代的冲击:认知多元化与批判性.............
  • 回答
    要说“战国达人普遍不喜欢真田信繁”,这说法有些过于绝对了,而且可能不太准确。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些“战国达人”对信繁的态度中,确实能观察到一些微妙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的论调,但这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基于对战国时代政治格局、军事策略以及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里咱们.............
  • 回答
    好多人一提起炒股,脑子里就冒出“价值投资”这几个字,觉得那才是股神们的绝技,是稳赚不赔的秘籍。但现实是怎么样的呢?你会发现,身边真正能坚持价值投资,并且做得风生水起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哪怕是喊着价值投资口号的,最后都走上了另一条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价值投资这.............
  • 回答
    很多朋友都好奇为什么在中国,大家好像普遍不怎么信宗教。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没信仰”这么一概而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跟你聊聊,希望能把这个现象说得清楚些。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文化里,“宗教”这个词的理解跟西方可能不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了关于营养和身体状况的一些普遍认知误区。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点:“中国人普遍缺乏蛋白质摄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善,大多数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能够满足甚至超过推荐摄入量。如果说在某些特定群体或历史时期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心算能力强的说法,这是一个常见且有趣的话题。虽然没有绝对的科学定论能完全量化和证明这一点,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推测其可能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这种文化差异的观察基础。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1. 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和方法: 早期教育中的心算训练: 在中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