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复辽,聊慰圣心”,
在当时,后金连年饥荒,粮食卖毒品价,经济要这么恶化下去,“五年复辽”是有可能实现的,早在天启年,不仅毛文龙就已经提出“二年复辽”,孙承宗、袁可立等人也主张发动进攻。
所以,“五年复辽”其实不算欺骗皇帝。
但是,袁崇焕打着“五年平辽”的旗号,议和;以各种借口多次切断东江镇的粮食供应,之后干脆谋杀毛文龙,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再次断粮;借口“买马”挪用明廷和察哈尔部的“‘进贡’马匹换取‘抚赏’”的贸易,导致察哈尔实力严重受损被迫西迁,这等于将钳制后金的两路人马全部弄残。
也就是说,“五年复辽,聊慰圣心”不符合袁崇焕的所作所为,袁崇焕是打着“五年复辽”的旗号骗取巨大权力,然后议和,而议和是皇帝绝对不会答应的,然后袁崇焕就用手里的权力把后金放出来,让后金在明王朝统治区制造巨大的破坏,他和后金都以为只要制造的破坏足够大,皇帝和诸大臣就会被打痛,就会妥协。
根据这个设定,袁崇焕肯定是主和派,他谋杀毛文龙,性质和秦桧杀岳飞类似,有人说毛文龙不配和岳飞比,但是他们无法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明王朝的主战派文武官员不配和岳飞相比,袁崇焕是不是可以践踏国家法律随便杀?
在现代人看来,主和派已经够缺德,够恶心,
但是,幕后操纵袁崇焕的黑手,比主和派更缺德,更恶心:
他们布了个更大的局,主和派和主战派都是他们操纵的棋子:
首先,是主战派出场,限制后金,使得后金经济崩溃,必须通过议和缓过一口气;
然后,主和派出场,做若干坏事,将袁可立、孙承宗等人陆续弄倒,变相经济制裁察哈尔的林丹汗……剩个毛文龙赶不走,就将其谋杀,将后金放出来。
然后,后金制造了巨大的破坏后,主战派再次出场,大明朝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无论打了多大的败仗,无论后金制造了多大的破坏,老朱家朝廷就是不议和!!!
很简单,要是议和成功,后金能够合法地“进贡”人参貂皮乌拉草换取皇帝的“抚赏”,我辛辛苦苦走私各种货物卖给谁?
更重要的是,辽东的经济总量就那么大,无论弩尔哈齐还是黄台吉,都不是经济学家,事实上,他们把辽东的经济搞得一团糟,粮食卖毒品价,一帮强盗哪来的购买力?他们就算把辽东地皮挖下去三尺,也凑不出多少钱到张家口高价买我走私给他们的货物。
——后金的购买力,来自他们在明王朝统治区的抢劫。
只有让后金不断地抢,后金才有钱源源不断地把我走私给他们的货物买走。
这个时候,后金在明王朝抢了大量的粮食、物资、人口、金银硬通货,却无法通过议和,获得合法的身份,进而获得“进贡”人参貂皮乌拉草之类的辽东特产换取明王朝粮食布匹茶叶之类“抚赏”的资格。
这个时候,后金要想获得粮食布匹茶叶之类的物资,就只能到张家口,找幕后黑手操纵的晋商,从他们那里购买晋商走私给他们的各种货物。
再然后,袁崇焕做了那么多坏事——尽管他不是主谋,
但是,议和——是袁崇焕带头的;
林丹汗——是被袁崇焕经济制裁的;
毛文龙——是袁崇焕谋杀的;
蓟镇的兵——是袁崇焕一手“经制”裁员的;
蓟州潜越——是袁崇焕一手操办的;
各路援军——是袁崇焕遣散的;
……
几乎所有的坏事,都是袁崇焕做的,幕后黑手片叶不沾身!!!
于是,袁崇焕被幕后黑手当成替死鬼抛弃,担下所有的罪名,被愤怒的崇祯撕成碎片。
再然后,又有一个叫陈新甲的,谋划和后金议和;
为了议和,卢象升战死、洪承畴被俘、后金多次破关劫掠关内……
然后,议和失败,陈新甲被杀;
后金只能继续到张家口从晋商那里购买走私给他们的货物……
假如,孙承宗、袁可立、王之臣、毕自肃之类的主战派真正掌握权力,后金早就饿死了;
假如,袁崇焕、陈新甲之类的主和派真正掌握权力,明王朝或许会签订若干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明王朝绝对不会崩溃。
遗憾的是,主战派和主和派都是棋子。
所以,最终明王朝被玩坏了。
列宁讽刺说:只要我能捞一把,哪管他寸草不生。
天意如刀,人心难测,
即便在秩序彻底崩溃的明末,依旧有因果在裁判所有的人,
袁崇焕、陈新甲之流,自以为聪明绝顶,最终依旧死于非命;
而幕后的黑手,最终也没几个逃脱历史的审判。
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至于在今天依旧在为袁崇焕遮丑洗地的那些朋友,
还请他们看看袁崇焕可怜又可恨的一生:
袁崇焕不是一进官场就被撕成碎片的,
一开始,他在朝堂上放卫星:“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从吹牛上位,到恶贯满盈,满打满算,不过八年时间;
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
只希望某些人,别重蹈袁崇焕的覆辙。
我知道的关于袁崇焕谣言至少有以下几个,有空再补充
谣言一.宁远之战一炮打死努尔哈赤
实际上努尔哈赤宁远之战后还活蹦乱跳的过了半年多,还去亲征蒙古
谣言二.袁崇焕早在天启年间就提醒后金可能从蓟州方向破口
天启年三月,“惟有从宁锦之后溢出以西,此为我之虚怯”,“然臣早已虑及此,故约西虏虎酋遣其领兵台吉桑昂寨将十万,于四月初一启行”。
这其实是对别人提醒后金可能绕路的回复,并且他认为有蒙古在,不用担心。
天启六年六月十七日,辽东巡抚袁崇焕疏言:“而说者俱虑其席卷西虏,遂越辽而攻山海、喜峰诸处。人虑臣初亦虑之。然按其起兵至今日,非万全不举。彼岂不知有此奇道可乘哉?然奇道亦险道也。奴酋宁得而不守,无守而复失,此酋之稳处下着,臣最苦之。然料其断不越关外而他攻”
天启六年六月他又上疏认为后金不会绕路。
真正在提醒后金绕路的是毛文龙,七八年来至少十几次提醒后金绕路的可能性。
谣言三.宁远大捷是大捷
比较下双方的损失和成绩,后金方的:
1.后金损失几百人
二日攻城,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
2.没能打下宁远(共攻城两天)
3.大量歼灭明朝有生力量,获得大量资源
明朝的.
1.觉华岛被屠戮一空,保守估计上万军民,水师被毁
经略高第报称:“奴酋于二十四五日连攻宁城,共扎七营以缀我军不知其渡海也。二十六日晌午见龙宫寺一阵黄雾弥天,始知觉华岛被焚矣。窃谓觉华隔水且闻凿沟为壕,不虞新雪频飞,冻口复合,夷兵阑干入乱斫,阵脚遂乱,虏骑既至,逢人立碎。可怜七八千之将卒,七八千之商民,无一不颠越靡烂者。王鳌新到之将,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榇俱经剖割,囤积粮料实已尽焚,二十九日蒙宪遣王廷臣领兵往探,今尚未相闻,俟勘核照申以备查考。
2.除了宁远一座孤城,全被攻破,军民被大量屠杀
3.损失至少三十万石以上的粮草
宁前兵备袁崇焕揭:据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呈照锦、右、大凌河三城皆前锋要冲,倘收兵退守,既安之百姓,复罹播迁,已复之封疆反归夷虏,榆关内外更堪几次退守耶。呈详到道,据此为照。兵法有进无退,锦、右一带既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脱一动移示敌以弱,非但东奴即西虏亦轻中国。”——《大明熹宗实录》
4.共计斩首二百六十九级俘虏一十七人。
5.守住了宁远
这大捷,有点牵强。
谣言四.因为崇祯禁止卖米才导致蒙古投向后金,袁崇焕的卖米策略正确
1.
宁远搃兵满桂塘报束伯二部三十六家俱归于大清
崇祯元年6月,明廷就知道苏不地部落和后金的关系。
2.袁崇焕承认蒙古卖物资给后金,不过只承认布,不承认米
业责其无与奴通,各夷共谓,室如悬罄,不市卖一二布帛于东,何繇藉其利以餬口?
3.三月份崇祯并没有要求停止卖米,要求的是计口卖米
奉圣旨:“西夷通奴,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卖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果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寡,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及夹带禁物。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疎违以通夷论罪,该部知道。钦此!”
4.卖米并没有在计口卖米后就停止,至少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还在卖,并且坚决不停,并且原本支持卖米抚赏苏不地部落的兵部尚书王恰都上了禁米驳款的题本
6.六月,苏不地又去了皇太极的地方,当时卖米应该还在继续
六月,苏布地及图嚕巴图尔孙色稜等率属来归,诏还旧牧
谣言五.谋款斩帅的罪名是因为反间计
实际上,谋款斩帅的开端是高捷的题本,高捷是根据王恰和袁崇焕的私人通信提出的谋款斩帅,,这个和反间计毫无关系
且臣又闻崇焕与罪枢王洽私书,言屡欲求款,庙堂之上主张已有其人。文龙倘能恊心一言,自当无嫌无猜。不知崇焕所欲文龙恊者何心?一者何意耶?崇焕劾提刀之力,龙锡发推辨之谋,应手而办,莫逆于心
谣言六:己巳之变袁崇焕没有责任,因为后金是从蓟辽总督刘策防区突破的
1.袁崇焕是蓟辽督师,职责是平辽,并不是守宁锦,按道理后金的所有行动,都和他有关
2.蓟州潜越事件,他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责任人
谣言七.袁崇焕不结交魏忠贤,被宦官嫉恨
1.
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辽东巡抚袁崇焕疏为元勋功翼覆载事,奉圣旨:这本说厂臣心专筹虏,力援危疆,设险设备,屹立金汤,其懋功朕所鉴悉,合谋建祠,舆论允协,着如议行,其祠名曰元功,该部知道。”(《明熹宗都察院实录》1553页)
2.天启六年辽东巡抚袁崇焕疏:
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边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从以上来看,他对魏忠贤是有巴结讨好的态度在的。
最大的谣言是一炮轰死了努尔哈赤。
五年平辽到五环!
“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
实际上2年后,皇太极北京7个月自助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