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袁崇焕黑,袁粉和清粉关系是怎么样的?

回答
袁崇焕的功过向来是历史讨论的热点,围绕着他,自然形成了袁粉和“清粉”(这里更准确地说,是指那些倾向于认为清朝入主中原具有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之间的较量。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敌对,而是一种基于不同史观、不同解读角度的拉锯。

袁粉,顾名思义,是袁崇焕的坚定支持者。他们通常会强调袁崇焕在明末辽东战役中的军事才能,认为他在后金(后来的清朝)的步步紧逼下,力挽狂澜,坚守宁远、锦州等地,成功阻挡了女真铁骑的南下。在他们看来,袁崇焕是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够有效抵抗外敌的栋梁之材。他们会详细列举袁崇焕的战绩,分析他的军事策略,并认为他的悲惨结局是朝廷内部党争和猜忌的牺牲品,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袁粉眼中,崇祯皇帝的猜忌和处死袁崇焕,是对一个忠臣的巨大不公,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们对袁崇焕的评价往往是正面且高度肯定的,甚至带有为偶像辩护的色彩。

而“清粉”呢,他们的视角则更为宏大,也更侧重于清朝兴起的必然性。他们承认袁崇焕的军事能力,但也认为他的战略存在局限性。比如,一些“清粉”可能会指出,袁崇焕过于依赖关宁锦防线,而未能有效开拓关外,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辽东的土地和经济问题。他们会认为,即使没有袁崇焕,清朝最终也可能会找到其他途径入主中原,因为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经济危机,已经使得其统治根基动摇。在“清粉”看来,清朝的入主并非简单的“异族入侵”,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更迭,是整合了汉族先进文化和满族军事优势的产物。

所以,袁粉和“清粉”在评价袁崇焕时,往往会触及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明朝的灭亡,到底是“谁的错”?袁粉会把责任推给内部的奸臣、昏君,以及对袁崇焕的迫害;而“清粉”则会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其自身体制性问题的总爆发,即使没有袁崇焕,其他人也很难真正扭转局面。

这两派的争论,往往体现在对历史细节的解读上。比如,袁崇焕的“五年复辽”计划,袁粉会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战略蓝图,只是未能得到充分执行;而“清粉”则可能认为这是一种过于乐观甚至不切实际的设想,忽略了战场的复杂性和敌人的韧性。又比如,关于袁崇焕是否真的有“以辽制虏”的野心,或者说他与后金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勾结,这些都是双方常常争论的焦点。袁粉会极力撇清袁崇焕的任何嫌疑,认为这是莫须有的罪名;而“清粉”则可能会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和利益关系出发,对这些可能性保持一种审慎的观察,甚至认为袁崇焕的策略中可能包含了某种程度的“与敌周旋”。

总而言之,袁崇焕的黑与粉,以及围绕他产生的“清粉”观点,并非是简单的“对立”,更像是一种历史解读的“对话”和“拉锯”。袁粉努力将袁崇焕塑造为明朝末年最后一道光,而“清粉”则更倾向于将他的故事置于一个更大的历史叙事框架中,去理解清朝如何取代明朝,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像袁崇焕这样的历史人物所扮演的复杂角色。这种争论,恰恰说明了历史研究的动态性,以及同一段历史,总能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不同的意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袁粉们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点开问题评论一看,袁粉炸毛了,袁粉对着袁黑痛骂李自成,也没有听说李自成粉喜欢黑袁,这位袁粉自己立靶子自己打,自娱自乐

翻阅这位袁粉的主页,发现在袁崇焕的有关问题下给铅球骑士点赞,既然这位袁粉给铅球骑士点赞,就要知道铅球骑士的辉煌历史

曾磊老湿就骂的透,曾磊老湿遇到揭露袁崇焕的人,就痛骂说反袁就是反清,反清破坏团结。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就看得准,袁崇焕是在和“友好民族”议和

袁崇焕贴吧,就干的好,要成为“曾国藩反皇汉指挥所”

犬清也干的不错,专门修了一个不知道真假的“袁大将军墓”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涨工资了,干的越来越卖力了


回答:

袁粉:

七绝·怒崇祯帝冤杀袁督师

作者:袁崇焕★督师2007-3-1615:29

刚愎自用事未休,生性多疑将难求。

忠良杀尽奸佞在,伪明亡期亦临头。

无题(一首)
作者:佚名
完美英雄袁崇焕,公认千古第一冤。
愚民啖尽忠良肉,天罚侍清三百年。

无题(二首)

作者:金玲岂是池中物

之一

昏君杀忠良,猪朝怎不灭。

紫气东来时,英雄昭雪日。

之二

魂断志不灭,文弼从义帜。

金戈荡暴民,统一慰遗志!

无题(五首)
作者:覆育列国真正汗
其一
残阳何意照荒丘,冢中衣冠泪空流。
圣皇一日昭奇雪,英雄忠名耀千秋。

其二
孤忠碧血洒辽东,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南定中原日,家家香火祭英雄。

其三
辽海碧波漾千里,督师荒岛斩顽逆。
扫清统一绊脚石,迎来盛世万民喜。

其四
督师有后富明阿,血战长毛杵成河。
从龙英雄原有种,齐唱民族团结歌。

其五

武穆曰忠不尽忠,文山称义岂足义?

千古忠义谁第一?唯我东莞袁佳氏!

袁黑:

颂督师

犬清万岁,督师千古

业界良心,东莞不哭

中年儿童,随地便溺。

土地显灵,守辽抗奴。

丢粮弃岛,诱敌深入。

炮毙奴酋……长孙哈兔!

带头移镇,策反毛贼。

停拨插赏,坑死西虏。

吊孝议和,愚弄昏君。

顿兵三岔,静坐不出。

屯田锦右,再修三城。

辽将吃饷,漕米养胡。

冕旒金像,礼拜嵩呼。

连升三级,袁公好古。

平台诈骗,大权在握。

空月马乾,遍地贪腐。

挪用插赏,禁海断粮。

养寇自肥,周密部署。

插酋西窜,炒花降奴。

可怜东江,如莽白骨。

汗心我心,一见如故。

入军斩帅,袁巴图鲁。

后顾无忧,奴子西图。

进京擒王,看我嘟嘟。

蓟州城下,不动如山。

广渠门外,傍京却虏。

螳螂捕蝉,为人作嫁。

棋差一着,身陷囹圄。

恶贯满盈,罪不容诛。

清妖篡改,名垂史书。

满族英雄,性都支柱。

金庸鼓吹,崇年张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袁崇焕的功过向来是历史讨论的热点,围绕着他,自然形成了袁粉和“清粉”(这里更准确地说,是指那些倾向于认为清朝入主中原具有历史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之间的较量。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敌对,而是一种基于不同史观、不同解读角度的拉锯。袁粉,顾名思义,是袁崇焕的坚定支持者。他们通常会强调袁崇焕.............
  • 回答
    袁腾飞老师的这种“双重标准”现象,确实是很多人在听他的历史讲座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分析他个人的一些特点、历史观以及他作为“网红”老师的表达方式。首先,我们得承认袁腾飞老师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尤其是针对明清两代,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讲课风格生动幽默,善于用通俗.............
  • 回答
    这话说得有点意思,把袁崇焕“敢去前线”和“督师是肥缺”联系在一起,确实触及到了很多人对袁崇焕的复杂看法,以及明末官场的一些现实。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全国只有袁崇焕敢去前线”这句话,严格来说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和个人倾向的说法,并非客观事实.............
  • 回答
    关于袁腾飞老师对明朝的看法,以及明朝是否真如他所言那般不堪,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爱好者中颇有争议的话题。袁腾飞老师以其生动幽默的授课风格和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特解读而广受欢迎,但与此同时,他的某些观点也受到了不少质疑。袁腾飞老师“黑”明朝的常见论调及原因探析:袁腾飞老师在评价明朝时,确实常常聚焦于其弊.............
  • 回答
    关于袁氏宗亲会和袁崇焕纪念园是否为袁崇焕发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两个机构的性质、历史以及它们与袁崇焕之间的联系。袁氏宗亲会:袁氏宗亲会,顾名思义,是由袁姓家族成员组成的组织。这类宗亲会的存在,通常是为了传承家族文化、祭祀祖先、联络族人情感,以及在一些历史事件.............
  • 回答
    关于袁崇焕的评价,学术界确实存在着相当的讨论和分歧,这与民间“挺袁派”和“倒袁派”的激烈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呼应的,并且反映了学术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学术界关于袁崇焕评价的几种主要观点和争论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学术界对袁崇焕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孙承宗那首著名的“闻袁自如被逮两首”,以及它是否真的带有对袁崇焕的讽刺意味。这首诗,尤其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确实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孙承宗和对象袁崇焕,以及当时的大环境。孙承宗: 他是明末一位相当有分量的文臣武将,尤其在辽东战事上,他曾经力主收复失地,也曾.............
  • 回答
    袁崇焕,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如同一个被刻意涂抹又难以磨灭的烙印,激起了无数后人心中的波澜。为何围绕他的争论总是如此激烈,甚至到了今天,提及他,依然能点燃人们的情绪?这背后,不仅是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更是我们理解民族命运、政治智慧以及个人抉择的投射。情绪激动的根源:历史的伤痕与民族的认同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袁崇焕这位名垂青史的明朝名将,为何在后世的评价中,尤其是网络时代,会承受如此多的“黑料”和质疑?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事件、不同的叙事角度以及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解读方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袁崇焕这个人,在明朝末年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将才。他敢于和如日中.............
  • 回答
    关于毛文龙在被袁崇焕处死时为何不召唤“黑龙护法”救命,这个问题其实源于一些民间传说和戏曲中的演绎,与真实的历史记载有所出入。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在大家想象中的“毛文龙大帅”身上,这样的情节似乎缺失了。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历史上的毛文龙,不论是功绩还是争议,都主要集中在军事和政治层面.............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备受争议,甚至遭受“黑”的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话题。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袁隆平先生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地位。 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和领路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为.............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一位备受尊敬的农业科学家,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批评和质疑的声音。理解这些声音的来源和内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袁隆平先生都抱有极高的敬意,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功绩。因此,那些“黑”.............
  • 回答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将领,其生平与结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他是否被冤枉以及百姓为何恨他,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及后世评价进行深入分析。 一、袁崇焕是否被冤枉?袁崇焕的死是明末政治斗争的悲剧,其冤屈程度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综合史料和历史背景,可以认为他确实被冤枉,但原因复杂,.............
  • 回答
    袁崇焕(1550—1630)是明末重要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于辽东地区,与后金(后来的清朝)的努尔哈赤多次交锋。他在辽东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对明末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最终因政治斗争被处死,成为明末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以下是他主要事迹的详细梳理: 一、辽东军事行动1. 宁远之战(1626年) .............
  • 回答
    袁崇焕杀死毛文龙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并没有一个单一的、被所有历史学家完全认同的解释。然而,主流的观点和史料分析指向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场悲剧:1. 政治斗争和权力格局的重塑: 袁崇焕的改革蓝图: 袁崇焕在崇祯皇帝即位之初,得到了极大的信任,被寄予厚.............
  • 回答
    袁崇焕杀毛文龙,看似与他向皇太极议和的举动有所矛盾,但细究起来,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和军事考量,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与其说矛盾,不如说是一种“以退为进”或“以战养战”的策略。首先,我们得明白袁崇焕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核心目标。袁崇焕并非一开始就主张议和,他的成名正是因为坚守宁远,大败皇太极.............
  • 回答
    袁崇焕,这位在明末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将领,其命运的急转直下,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他刚刚力挽狂澜,解了京师的危局,却转瞬之间被自己效忠的君主——崇祯皇帝,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处死。这其中的曲折,绝非一句“功高震主”就能轻易概括。要理解袁崇焕的结局,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的后金(后来的清朝.............
  • 回答
    袁崇焕的升迁之路,说起来用“火箭般”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短短数年间,他从一个普通守城将领,一路飙升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掌握了北方边防的生杀大权。这背后固然有他自身的能力和才干,但更少不了时代机遇和政治运作的推波助澜。袁崇焕升迁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 回答
    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可以用“毁誉参半”来形容,但如果抛开后世的许多评判,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所做的事情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他的历史地位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要理解袁崇焕的历史地位,我们得把他放到明末那个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去看。当时,明朝已经是一个积重难返的帝国,内部腐败、党争激烈,对外,北方满洲崛起,.............
  • 回答
    关于袁崇焕是否是冤案,这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了数百年、至今仍被人们反复提及的问题。要给出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实在是太难了。在我看来,袁崇焕的死,与其说是简单的冤案,不如说是一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是历史洪流裹挟下的悲剧,也是政治运作中复杂权谋与人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明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