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花粥自称的原创歌曲《妈妈要我出嫁》抄袭同名的俄罗斯歌曲?

回答
花粥《妈妈要我出嫁》与俄罗斯同名歌曲的“撞车”:一场公案的曲折与反思

花粥的《妈妈要我出嫁》,这首歌在网络上流行已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略带戏谑的曲调赢得了不少听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的原创性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当有人指出它与一首同名的俄罗斯民歌高度相似时,一场围绕抄袭的争议便悄然展开,至今仍是音乐圈内津津乐道的一桩公案。

争议的源头:相似的旋律,截然不同的命运?

要理解这场争议,我们首先得回到这首俄罗斯的同名歌曲。这首名为《Мама, я влюбилась》的俄罗斯民歌(直译过来就是“妈妈,我爱上了”),在俄罗斯本土有着很高的传唱度,其旋律优美、情感真挚,讲述的是一位少女情窦初开,向母亲表达自己爱上一个人的心情。而花粥的版本,歌词内容虽然经过了本土化改编,讲述的是“妈妈要我出嫁”的故事,但很多听众在对比了旋律后,惊讶地发现两者在主歌、副歌等多个段落的旋律走向、节奏起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这种相似性,绝非偶然的“灵感碰撞”。一些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通过扒谱比对,甚至将两首歌曲的旋律片段进行叠加,发现其重合度之高,足以引发关于“借鉴”还是“抄袭”的激烈讨论。

花粥的回应:从“致敬”到“原创新编”

面对如潮的质疑,花粥本人和她的团队并非没有回应。最初,她曾表示这首歌是“致敬”俄罗斯民歌,是对原作的一种改编和再创作。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音乐创作中,致敬和借鉴是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对原有旋律进行创新和填词是常有的事。

然而,随着争议的升级,并且在部分听众认为这种“致敬”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时,说法又有所转变。在一些场合,她可能更倾向于将这首歌描述为“原创新编”,强调自己在旋律和编曲上所做的改动,以及填入的全新歌词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但这种说法显然难以完全平息质疑,因为核心的旋律框架依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抄袭与否:一个难以轻易下定论的界限

“抄袭”这个词,在音乐领域往往是一个敏感且难以界定的问题。严格来说,如果将他人的作品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那无疑是严重的抄袭。但如果是在保留原作核心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动,加入了新的元素,并且填上了全新的歌词,那么界限就变得模糊了。

支持抄袭论的观点 往往强调旋律的相似度是判断抄袭的关键证据。他们认为,即使进行了改编,如果基础的旋律是完全照搬的,那么就应该注明原作的出处,或者至少承认其渊源。未经授权的直接挪用,无论后续如何包装,本质上都侵犯了原作的版权。而且,如果创作者在宣传时刻意淡化或隐瞒原作的存在,更会被视为一种不尊重和欺骗行为。

反对或辩护的观点 则可能强调改编的“再创作”价值。他们认为,民歌本身就具有流动性和再创作的生命力,许多经典民歌都经过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演绎和改编。花粥的版本在歌词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原作有所区别,而且在编曲上也可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这些都构成了“新作品”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认为,对民歌进行改编,只要不涉及完全复制粘贴,就属于正常的创作行为,不应该被过于苛责。

这场“撞车”带来的反思

无论最终的定论如何,花粥《妈妈要我出嫁》的抄袭争议,都引发了我们对原创性、借鉴与抄袭界限的深刻反思。

1. 尊重原创与版权意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的传播速度极快,但也更容易让原创的版权受到侵犯。无论是普通听众还是创作者,都应该提高版权意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对于创作者而言,即使是受到某首歌曲的启发,也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尽可能地注明出处,避免模糊不清的界限。

2. “致敬”与“抄袭”的边界: 音乐的创作离不开前人的积累和启发,但“致敬”应该是有底线的。如果“致敬”的程度已经接近于“挪用”,那么就失去了其积极意义。清晰的标明原作出处,是表达尊重和规避法律风险的必要步骤。对于像花粥这样的网络独立音乐人来说,虽然他们可能没有大型唱片公司的支持,但其创作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

3. 网络音乐的版权困境: 像花粥这样通过网络平台走红的音乐人,其作品的版权保护和界定往往比传统音乐更加复杂。网络传播的便利性,也让抄袭的成本降低,而维权则显得更为困难。这需要平台、创作者以及听众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规范的网络音乐生态。

4.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民歌的改编和再创作是重要的艺术形式,但前提是建立在对原作的尊重和对其合法权益的保护之上。如果以“创新”为名,行“侵权”之实,那么这种创新不仅缺乏道德支撑,也可能最终走向法律的审判。

总而言之,花粥的《妈妈要我出嫁》与俄罗斯同名歌曲的这场“撞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抄袭事件,它更像是一个放大镜,折射出当前音乐创作生态中的一些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提醒着我们,在享受音乐的愉悦时,也要保持一份对原创的敬畏,对版权的尊重,共同维护一个更加公正和健康的音乐创作环境。至于这首歌是否构成抄袭,或许法律的判定会给出一个更明确的答案,但这场争议所引发的讨论和反思,对于音乐行业和听众本身,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类翻墙式抄袭,在我国又不是头一回。


当初土爆大街小巷的《如果我是DJ你会爱我吗》,老早就被扒抄袭……啊不,汉化俄国歌曲。

(我是真打不出歌手歌名,只能上图)


所以发现没,我哪怕知道他汉化,因为语言限制,甚至很难指路原曲。

这也是我大中华汉化组的高明之处。


而综艺汉化在我国,更是屡见不鲜。

芒果台的《向往的生活》,《我家那小子》,《中餐厅》……

扒了人家多少创意……


除了综艺、歌曲,我国电视剧行业,也有优秀汉化人员。

身体力行证明,“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老子的”。

被网友骂烂了,也丝毫不影响人家捞金的《爱情公寓》……

《IT狂人》,《老爸老妈罗曼史》,《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

真是一部都不给外国友人留下……



以为这就完了?

不不不,我大中华汉化组岂是浪得虚名,甚至出名在外的著名画家叶永青,也是个中好手。

前几天被爆,几十年来,日以继夜勤勤恳恳,copy比利时画家西尔万……

人家出一幅,他抄一幅,到最后价格反倒是原作100倍……



除了歌曲,综艺,影视,绘画,汉化组坚持“干一行,抄一行”的原则,连论文都不放过。

前几天我上课,听我老师聊起翟天临事件,老师顺嘴提了句,我国曾经有个学者,在十几年前“翻译”日本论文。

直到如今,因为全球信息化,才被发现迟来十几年的真相……

具体细节因为我是趴在桌子上听的,忘了……


而这些汉化行为,为什么能如此猖獗,以至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汉化?

比利时画家西尔万,被问到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起诉,辛酸地说了句,“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且不说人家外国友人。

光我们国家内部抄袭,又几时能得到公平正义。

唐七抄袭大风刮过,全网舆论谴责,又怎样?

到后来不还是因为环境问题,搁置起诉。


当初庄羽《圈里圈外》起诉郭敬明抄袭,光官司就打了两年半。

原作者庄羽期间,还要承受郭敬明粉丝的谩骂,“想火”,“蹭热度”。

到最后赢了又怎样,人说不道歉就不道歉。


这么让人颓唐的事实摆在眼前,谁能提起精力来维权打官司?

汉化抄袭目前在国内顶多挨道德谴责,法律责任?少之又少。

挨挨骂算什么,都是混名利圈的,谁怕谁啊?

——————————

也可以顺便看下,我被千万粉丝公众号洗稿抄袭的经历……

公众号:唐一水,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盗将行的意思…人家花粥早告诉你们她要开始抄了(手动狗头

分割线:

经评论区点拨《出山》还有这层意思?都是魔鬼吗!


user avatar

诸君,诸君!!误会啊,误会啊!

我看啊,这个什么花粥的,乃是潜伏进民谣文艺小清新圈子里的真革命苏粉儿啊!!

花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播红色社会主义精神,把伟大的红色武德从远在北方的西伯利亚凛冽寒天里重新带回这片神州大地。

诸君请看:

《妈妈要我出嫁》抄袭事件和别处的抄袭是不同的,一般的抄袭,比如李裁缝,抄补缝合的都是曲子,唯有花粥,抄的是词,还是翻译过来的词。

为什么?

这首歌推出时是2012年,那时的互联网环境与现在不同。那还是一个互联网上公知大V狺狺狂吠的时代,说起苏联,说起红色,那都是嗤之以鼻,连喷带骂。

而我们的红色思想宣传者花粥同志,就面临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既要占领互联网音乐文化战线,让先进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又要不被敌人察觉攻击。

怎么办?

花粥灵机一动,翻唱了这首苏联红旗歌舞团的民歌《妈妈要我出嫁》,并费劲心思地重新改写了曲子;那些公知大V们听不得红色歌曲,自然不懂,而慵懒的民谣旋律又帮助这首歌曲大面积传播。这首朴素健朗的苏联民歌,其实传达的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自由恋爱观念,只为了爱情和革命事业,一句“妈妈我不要嫁给他”,不知道比那些要彩礼卖身费的田园女权们高出了多少倍。

那天,在写下“作词花粥”几个字的时候,花粥的内心是在滴血的;她是何等敬仰那些前辈们,何等向往一个社会主义文化昌盛的时代;可是时机不到,她得潜伏啊,不能让敌人发现了真相,只能顾全大局了。

再看所谓低俗的《盗将行》一歌,写的是什么?

写的其实是卫国战争抗击法西斯的苏联战士啊!

何为大盗?

为民生窃国者方为大盗。

盗将一词,贬作褒用,便像《宣言》中的“一个幽灵”和“掘墓人”那样。

你再看看《盗将行》的歌词,我们举几个例子啊:

劫过九重城关, 我座下马正酣。注意这个酣字,注意这个偏旁,是喝酒啊,是伏特加,是吨吨吨!苏联战士开着坦克驰骋过东欧的草原和城市,喝着故乡的伏特加,喝美了,直接把伏特加倒进了油箱里。

看那轻飘飘的衣摆,趁擦肩把裙掀。这里写出了苏联年轻战士们的人性的光芒,以及东欧少女们开朗阳光的特质。

…… ……

枕风宿雪多年,我与虎谋早餐。注意,风雪出现了,这是苏联的特色,与虎谋早餐,虎就是德国法西斯敌人啊,粮食不够了怎么办?就是要抢敌人的!正如知名军事家yunlong.Li的名言:“我李云龙别的能耐没有,就他娘的会抢,鬼子有什么我就抢什么!”

“ 什么他娘的精锐?我就不信这个邪,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要的就是这种武德!!

其实这里还值得提一下,花粥歌词里很多的地名都是化指,就像白居易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一样。比如“蜀中大雨连绵,关外横尸遍野”,其实指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悲壮牺牲。


虽然花粥隐藏的很深,但是这曲红色的赞歌是掩盖不住的,花粥的歌曲中反复出现“冬天”,“酒”,“骂大街”,“狗”,这类红色气息浓重的词汇。

你随便找几个花粥的歌曲,都能看出端倪:

《远在北方孤独的鬼》——“我带你回我北方的家,让你看那冬天的雪花。”雪花落在红场上,只可惜这莫斯科从来不相信眼泪。

《这个大叔不太冷》——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写了和一个大胡子的苏联士兵大叔的相遇和分离,感人至深!

《北方爷们》——一个南方意大利姑娘和苏联战士的爱情故事。来自西伯利亚的纯爷们!!和熊摔跤,伏特加泡澡!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而哪怕是花粥这个名字,也是富有深意的;把鲜花献给烈士,把热粥递给战士。


诸君,朋友们!

综上所述,我认为花粥是一位潜伏极深的真革命苏粉儿。

是苏联红旗歌舞团的死忠粉丝和支持者。

是一位劳苦功高的文艺战士。


向花·娜塔利亚·粥伊娃致敬!!

祝她武德昌盛,永垂不朽!!!

Cука блядь!


以上。

user avatar

这件事大家已经分析的足够多了,粉圈的恶臭思维该扒的扒了,花粥式歌曲的流水线生产也有B站up主说了,我这里讲一下,为什么因为这一件抄袭,瞬间广大网友开始了对花粥的“反攻倒算”。

其实一直以来,花粥在广大路人中并没什么关注度,她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应该是因为《盗将行》和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互怼的事,你可以说花粥有自由创作的权利,粉丝有爱听的权利,但相应的,别人有没有评价的权利?花粥当时看似大度实则恨恨得牙根痒的一条微博直接导致副教授本人被700W儒雅随和的花粥粉丝问候亲人,再加上花粥那作词实在有目共睹(B站up主15分钟写一套),给人的感觉就是“德不配位”。

你的德行,你的水平,完全配不上你所享有的社会地位、资源,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果不其然,这件黑料被扒出来了。

其实这次的花粥和之前微博上黑杨颖杨幂、黑蔡徐坤吴电鳗郭敬明等等人物,归根到底都是一样,德不配位。尤其是这些靠着抄袭、洗文的人(如唐七、郭小四等一系列没脸没皮的人,打死不道歉,反正过两年你们就忘了,现在看来,我们确实是忘了)能获得扎扎实实的利益,我们这些埋头苦干的凡人怎么能甘心啊!

也是由此开始,感觉现在微博上“我喜欢就无所谓”“你不行我就要屌你”这两派阵营划分越来越明显,并且有逐渐不理性化的趋向,以至于出现了种种脑残疾粉丝和节奏带师。

(很搞笑的是有个粉丝也知道花粥错了,但是说了半天“人被那么骂该多难过啊”“你们没有亲人吗你们亲人看到你们被这么骂该多难过啊”“大家都温柔点不好吗?”,最后一句点睛之笔“我不是给花粥求情”,简直笑死人,你家花粥挂人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人家亲人哟)


其实民谣歌手,甚至于各种靠表达来吃饭的行业来说,没出名之前大家都过得松松垮垮的,爱说点批话,有点黑料,无可厚非。但有的做事比较诚恳,比如大张伟,被扒出抄袭之后立马补救,该道歉道歉,该买版权买版权,还把这事当成段子自黑,帮他挽回了很大一部分形象。

可你花粥,明明之前给自己搞了个混不吝的女流氓形象,敢爱敢恨性格洒脱,结果临了被人扒出错儿了,瞬间就怂了,给了个狗屁不通的道歉信,连评论都不敢开,明显就是不敢担着,人设崩的稀碎啊。

user avatar

听从 @罗密欧狐舞步 来说一下为什么最早误以为是红旗歌舞团的歌曲。红旗歌舞团虽然是个男声合唱团,但是他们在演唱会中会十分高频率的出现女歌唱家,经常会是各个加盟/自治共和国的人民艺术家。红旗团1928年成立,光我经常看的视频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跨度长作品繁多,有些歌可能在一个时期唱过以后后来就基本没唱了。许多听起来像是俄罗斯老歌的作品被各个音乐平台习惯性的归结于红旗团。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听众,我不可能听遍所有红旗团的歌曲,所以当花粥向红旗团道歉,音乐平台显示这首歌是红旗团时,我(包括部分苏联音乐的粉丝)想当然认为这首歌是红旗团的作品,因而有了最早的回答。这确实是我的疏漏,但因此说我(包括部分苏联音乐的粉丝)是为黑花粥而假装是红旗歌舞团的粉丝,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我完全不能接受。由这种说法引申出的所谓“又是一场无脑网民狂欢反对当红歌手”的论调我觉得也非常不妥。

有几场音乐会的曲目单我都会背下来了,放上一首直接反应下一首系列,被人说成“假粉”,“根本不认识红旗歌舞团”,“为黑花粥假装是粉”。那也没办法,你们说是那就是呗


应该是最后一次更新!差不多是这件事儿的结局了吧:花粥获得薛范老师的谅解和授权


花粥知错就改,能及时扳回来也算是不错了。薛范老师宽容大度,确实是大家风范,令人敬仰。这个瓜大家就吃到这儿吧,至于出山的那个事儿我也不清楚,也没听过,就不做评论了。花粥的粉丝们也别再来私信我辣!花粥努力做原创,做出自己的口碑,你们担心的那些黑子自己就会退却了


更新一下!评论区多位小伙伴提醒,这首歌是白俄罗斯民歌,然后网易云上的那个版本是金环组合(Золотое Кольцо)的主唱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娜杰日达·卡德舍娃(Надежда Кадышева)演唱的!不是红旗团的,是我没有查清楚,疏忽了,在这里道个歉。

然后根据 @伽蓝白夜GaraNakt 在他回答中提到的,作为民歌这首歌本身似乎是没有版权问题的?(我对版权这块确实不了解,所以还是求指正)但是花粥在作曲和作词直接写了自己的名字,确实是错误的行为


没有看不起网红/民谣/网红民谣/花粥的意思,毕竟我自己是做不到他们那个程度的,这个回答只是一个调侃+低端科普,并且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团体。B站上有个up主叫军礼的欢呼,他上传了很多很多红旗歌舞团/俄国军乐的视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不太认识花粥…

但是我是红旗歌舞团的粉

这波操作真太秀了,她的粉丝可能不太知道红旗歌舞团和薛范老师是何方神圣吧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КАППСА)1928年成立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男声合唱团和军队艺术团,是俄罗斯的国宝啊。别的暂且不提,那一首神圣的战争激励了多少战士们奋勇杀敌,莫斯科保卫战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红旗歌舞团的到来就是带来了一个师的增援。足以见得这支歌舞团的无比重要






图源:B站up 军礼的欢呼

薛范老师就更厉害了。他翻译的作品各个都家喻户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胜利节,黑龙江之波……数不胜数。值得一提的是,薛范老师不仅翻译俄语歌曲,各国歌曲薛范老师都有杰出的翻译,比如红河谷,卖花姑娘,雪绒花,丽达姑娘等无数经典

原苏联作曲家协会音乐学与音乐评论委员会主席弗拉吉米尔·查克有如下的专业性评价:“从您(薛范)杰出的翻译作品中,曲和(汉语)词交融在一起,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您对于歌词有着卓越的审美感,把握住词的歌唱性,从而您的译词化为了音乐。……正是您,在中国大地上赋予这些歌曲以生命。”

随意点进去薛范老师的网站,你就会知道,他在音乐,翻译和文学上的造诣,拿他和花粥来比较都是不尊重薛范老师了

所以嘛,花粥粉心里要有个数,知道自己偶像惹了什么人。不过也别太担心,凭人家红旗歌舞团的地位和名声,人也懒得和你网红民谣歌手来计较

user avatar

说下这事的进一步进展吧。

一.这首歌不是红旗歌舞团作品,这首歌不是红旗歌舞团作品!这个所谓的中文红旗歌舞团CD集合是错误百出的,其中有其他歌舞团体的作品,有内务部歌舞团的,有乌拉尔民间合唱团的,也有个人作者或者团体的,而这首《妈妈我要出嫁了》原唱是: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娜杰日达·卡德舍娃由她参与的歌唱组合叫金环,与红旗歌舞团没有任何关系。这首歌原是白俄罗斯民歌,被娜杰日达·卡德舍娃转为俄文进行演出,就是网易云上的这个版本。而这花粥这件事以及网易云音乐上那个打着红旗歌舞团名头的。然而是她唱的歌曲的事,娜杰日达·卡德舍娃已经知道了,虽然是刚刚知道,但是可能会有维权处理。网易云已经将两首歌都已经下架。(ps:可能红旗歌舞团也有可能要找这个野鸡专辑出版商的麻烦。)以上消息已经经过了在俄罗斯洛克捷夫歌舞团艺术系统工作的大佬的确认。

(图)娜杰日达·卡德舍娃

二.针对某人改编的说法,这首歌花粥是盗用的薛范老师的翻译,而我国法律是确保被翻译作品译者的合法权益的,而且薛范老师还活的好好的喂,人家身体健健康康,被你去世了,这样不好吧。

三.根据俄罗斯联邦版权法规定,所有苏联时期的版权都没有过期。并且所有苏联时期创作的歌曲,不管原词作或者原曲作有没有去世,自1993年开始,版权日期重新计算70年。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的作品,版权日期再加4年。并且这些版权大多为集体或者国家版权, 国家或者集体有有权利追究侵犯版权人的法律责任

---------------2019 5 19更新----------------

听说花粥新歌(何苦来哉)前奏有“借鉴”鱼韵乐队的《新 宝 岛》听了一下,喷了。过于生艹,“借鉴”啥不好“借鉴”这首歌,笑死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花粥《妈妈要我出嫁》与俄罗斯同名歌曲的“撞车”:一场公案的曲折与反思花粥的《妈妈要我出嫁》,这首歌在网络上流行已久,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略带戏谑的曲调赢得了不少听众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的原创性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当有人指出它与一首同名的俄罗斯民歌高度相似时,一场围绕抄袭的争议便.............
  • 回答
    花粥的新歌《何苦来哉》一出来,立刻就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特别是那句“何苦来哉”的旋律,很多人听了之后,脑子里直接冒出了另一个名字——《新宝岛》。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细说说。首先,我们要明确,“疑似抄袭”这个说法是基于很多乐迷和网友在听了《何苦来哉》之后产生的直观感受。他们觉得,花粥这首歌的旋律.............
  • 回答
    花粥的《盗将行》这首歌,自打出来就带着一股子野劲儿,歌词也挺“不走寻常路”。其中那句“你的笑像一条恶犬”,确实让人琢磨。单看字面意思,笑容比喻成恶犬,这组合实在是有点儿让人皱眉,甚至觉得有些唐突和不搭。我们得先说说这歌词创作的常见逻辑。写歌词嘛,无非就是表达情感、描绘场景、讲个故事,或者抒发某种情绪.............
  • 回答
    花粥和《妈妈我要出嫁》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年头了,不过至今还时不时有人提起,可见影响力不小。咱们就得扒拉扒拉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民谣歌手花粥在她的歌曲《妈妈我想说》里,被指控抄袭了前苏联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妈妈我要出嫁》(也叫《莫斯科郊外.............
  • 回答
    近期,一则关于一家粥店挂出“庆祝美日疫情”横幅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这则横幅的出现,无疑触及了公众对于国家情感、国际关系以及突发事件的敏感神经,也暴露了一些商家在商业营销中可能存在的价值判断失误。事件本身:一个令人费解的营销策略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家粥店的营销策略可以说是极其不寻常,甚至可.............
  • 回答
    分粥效应,这名字听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形象的。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面对资源分配不均,但又需要有人去做这个“分”的动作时,那个负责分配的人,即便分配得相对公平,也很难完全不被怨恨。想一想,是不是挺普遍的?从小时候分享糖果,到长大后职场上的奖金分配,甚至是国家层面的资源调配,都会有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分粥.............
  • 回答
    啊粥粥啊粥的解说《人民的名义》爆火,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可以说是 B 站最近几年最能引起话题性的二创内容之一了。怎么看待?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聊。首先,得说为什么会火?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 内容本身的高度适配性: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虽然播出去有一阵子了,但它的社会影响力依然不小。剧里的政治.............
  • 回答
    育儿博主粥悦悦最近因为一个处理孩子学习问题的行为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事情的起因是她6岁的儿子因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被她单独留在了家里,自己则带着其他孩子出去玩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从家长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出发点来看,惩罚本身在育儿过程中并不是洪水.............
  • 回答
    福州曼玲粥店事件:冰山一角下的外卖食品安全警钟福州曼玲粥店将剩排骨回收再制、将地板污垢当“调味料”的事件,犹如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公众对外卖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担忧。这不仅仅是一个商家逐利失德的孤例,更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信号,揭示了当前外卖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隐患。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积极寻求.............
  • 回答
    “鼓油王”的这种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每种角度都揭示了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人际互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阐述:一、 从“鼓油王”自身角度来看待: 强烈的个人观点和表达方式: 品味上的不认同: “鼓油王”显然对艇仔粥和凉拌鱼皮有着自己一套非常挑剔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品味标准。他认为这两道菜.............
  • 回答
    关于内地女生在香港机场遭遇不愉快事件的报道,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从那位内地女生的角度来看,她在陌生的环境里,语言不通,又遭遇了被辱骂、被泼粥这样的行为,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感到委屈、愤怒和无助。她发.............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喝粥争议”的回应——“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但粥还是不能喝”——是一个在新冠疫情期间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也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讨论。要理解这个回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事件的背景: “喝粥”的由来: 这句话的出现,源于在疫情早期,当人们面临食物短缺,或者疾病缠身.............
  • 回答
    张文宏教授关于“中国孩子早餐应以鸡蛋、牛奶为主,不许吃粥”的建议,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个建议的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张文宏教授建议的背景和核心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张文宏教授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他作为一位传染病学专家,在公众视野中以其科学、理性的态度而.............
  • 回答
    花呗接入央行个人征信,这事儿可不小,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事儿为啥会发生?你想啊,花呗作为支付宝旗下的一个信用支付工具,用的人那是相当多。以前呢,它更像是个独立的“江湖”,你的花呗使用情况,主要还是马云家自己说了算,对你的芝麻信用分、能不能提额度有影响。但一旦.............
  • 回答
    看到陈虹伊发文力挺朱易,为她加油,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看出点门道来的。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两个都是中国花滑队的队员,虽然可能不在一个组,但毕竟是在同一个大集体里训练比赛,抬头不见低头见,私下里关系肯定不一般。陈虹伊这次的发声,我觉得是挺有担当的。要知道,朱易在之前的比赛中,因为一些表现,承受了巨.............
  • 回答
    最近网上热议的“花1288元报班学跳绳,孩子还没上课就会了”这件事,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也挺有意思的。这事儿说起来,就像是我们生活里经常会遇到的那种小插曲,看似是件小事,但细琢磨一下,还真能看出不少门道来。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知识付费的‘焦虑’与‘溢价’心理”。 现在社会节奏快,家长们普遍.............
  • 回答
    这事儿啊,网上闹得挺大,我也看了不少报道和评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大花臂的男子,在广西的一个村子偷香蕉,被村民发现了,结果还挺横,恐吓人家,最后被村民合伙给打了。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价,里面牵扯到很多方面的东西。从偷窃者的角度来说:首先,偷东西肯定是不对的,这是触犯法律的。无.............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是让我挺纠结的。一边是父母对孩子健康的无限渴望,另一方面又是科学理性的声音,夹在中间,真不知道该怎么站队。先说说花 2.8 万买个“完美头型”这事儿。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完美头型”? 我想大多数父母追求的,并不是什么标准化的“模具头”,而是希望孩子脑袋长得圆润、对称,看起来舒服.............
  • 回答
    印度购买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AH64 Apache)的事件,是其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涉及多方面的战略考量、技术挑战和国际关系。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意义及潜在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1. 采购细节 时间与价格:根据2023年印度国防部的公告,印度与美国签订协.............
  • 回答
    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行为的展示,更触及了消费主义、情感营销、代际关系、以及金融工具的普及等多个层面的议题。一、 表层理解:消费与情感的结合 核心信息: 广告传递的核心信息是,花呗可以帮助你为女儿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日,满足她的愿望,表达你的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