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事情本身是好事,但是我个人不希望游戏以及文化产业过度捆绑“寓教于乐”或者强迫文化产品捆绑严肃历史和知识,这样反而不利于文化传播,这个思路是无法实现很多人期待的“文化输出”的,让“娱乐的归娱乐,历史的归历史”才是正道,至于是不是“真香”我真的不关心,我也觉得不是很重要,但是现在游戏业出于各种原因和考虑(不明说了),不得不在游戏中寻找教学、历史甚至和严肃的学术沾边,标榜这些,真的不是长远之计,不仅限于游戏业。
郭德纲在表演中曾经经常说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听相声就是图一乐,买了票哈哈笑一晚上,从我这里学不到什么人生启迪。而事实上,先前由于过度捆绑所谓的“教育意义”,“电视相声”最终各种受限走进死胡同,反而是当年“没有什么包袱”的郭德纲,引领了相声回归剧场的潮流,相声到现在“起死回生”。固然其个人有些许争议,对一个艺人,能够给行业带来的变化而言,好像没法要求更多了。
文化产业是一家,游戏也是这样,游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娱乐”,能学到知识挺好的,学不到也没关系,游戏是从来不该标榜“学术”和“知识”这些内容的,好玩是硬道理,然而近期由于种种原因,游戏开始各种披上“寓教于乐”的外皮对自身进行“掩护”,这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先前有人指责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知道日本战国大名“织田信长”,原因很简单,他们接触的《信长之野望》之类的游戏、小说、文化产品很多,一方面游戏真的好玩,另一方面他们输出的都是娱乐化的历史,当下年轻人很能接受,而不是严肃历史形象,反而让一部分文化向大众传播。
这些年轻人接触的“织田信长”就是严肃意义上历史的“织田信长”吗?显然不是,光荣没有四处标榜严肃历史顾问“把关”,而是基本是“游戏史学”,娱乐化之后的人物形象:
织田信长是“魔王”、“尾张大傻瓜”,但是不拘一格,十分逆反,不按照套路出牌,甚至将其与“革新”绑定,认为如能假以时日,会引领日本近代化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娱乐化的形象和概念,但是这样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国叛逆期的青少年,形象深入人心;
诸如此类案例极多,几乎所有历史人物、事件都在游戏中有娱乐化标签,德川家康被刻画为“忍者”,老而不死且极为隐忍,靠寿命夺取天下;上杉谦信动辄就是“信义”,甚至部分剧本中变成女人(来源于日本野史);武田信玄就一个带着诹访法性头盔的“骑兵大队长”,胡子拉碴孙子兵法霸道代言人;长筱之战是织田-德川联军拿着机关枪一样的火力躲在栅栏后面扫射大喊“万岁”冲锋的赤备骑兵……
日本文化之所以输出到全世界,并不靠严谨的学术把关,而是精彩的原创娱乐化元素,后者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动力,实际上大多数民众,都是从接触娱乐开始逐步转向严肃地了解特定文化的,不限于任何国家、民族,基本是普世规律。
黑泽明导演,大家都知道,可以算是“电影大师”之一,影响了好莱坞甚至中国的导演,日本电影输出到世界,他有不小功劳,算是“严肃”的“艺术家”了吧,其实他的很多电影(比如《影武者》)都是采纳野史、戏说甚至娱乐原创内容的。
如果真的把游戏等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历史知识本身是不应该成为限制因素的。将注意力集中于娱乐性本身,努力做好产品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有专业人士当做学术顾问,自然是大好事,但是侧面影射出来现在文化产业上面非要给“娱乐”找一个消遣和快乐本身之外的“意义”,这个想法挺可怕的,游戏就是游戏,文化产品就是文化产品,消遣就是消遣,千万别给自己背上各种“包袱”,不限于游戏领域,只是可怕的地方在于部分观众、玩家已经开始接纳这种“娱乐必须有意义”的概念,包括但是不限于要求在虚构故事中还原真实的历史:
《走向共和》是国产电视剧“巅峰”之一,单纯作为“电视剧”本身,除了海战部分电脑模拟有点五毛特效之外,几乎无可挑剔,上到身经百战的老戏骨,下到初出茅庐的小鲜肉,演技全都在线,剧本逻辑和叙事安排得当,台词近乎完美,娱乐性和严肃主旨并存,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配音极其带感。
而其最大的争议点在于电视剧中“洋务派”被拔高,不符合历史事实,甚至遭到很多人说“导演编剧恰烂钱洗白李鸿章”的评价,令人哭笑不得。将电视剧内容当做历史,固然是无知的,拿历史否定电视剧,自然也是无聊的,就像很多人喷《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历史上不存在,就质疑这不是历史剧的逻辑一样令人费解。
就现阶段而言,中国文化产业需要少一点“包袱”,尤其是严肃科普、历史等包袱,把注意力放在文化产品本身的素质上,“娱乐的回归娱乐本身”才是“文化输出”最好的方式。
说回《王者荣耀》本身,我个人毫不怀疑凭借葛剑雄先生的学术实力和腾讯的体量,可以打造出宏大而严谨的游戏世界观,甚至能让不少尬黑的人闭嘴,本身绝对是好事,但是这种模式如果成为业界常态,恐怕很多厂商要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游戏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复制或者承担的:
无论怎么黑,论影响力和商业业绩,腾讯毫无疑问是国内游戏界“龙头企业”之一,《王者荣耀》毫无疑问是手游界的“领头羊”之一,其很多行为和模式都是同行业的“榜样”,这样的“行业标杆”带头搞“游戏+学术”,以回避可能的风险,会不会让其他创作者和厂商背上包袱,就难说了。
价值判断要有,寓教于乐固然更好,但是不应该成为“标配”。游戏哪怕戏说、恶搞甚至原创一部分内容,都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游戏首先作为本体要有娱乐性和游戏性,这才是应该关注的核心,为了这些牺牲一部分严肃性,在所难免,这才是初衷。也不违背葛老自己原先文章的原意,总在强调严肃历史与游戏结合,反而会给游戏行业带上更多枷锁,并不利于长远发展。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葛剑雄老师在微博里明确回复了,他只是担任顾问,不是代言,也不是站台:
而且他还说了,期待自己对以后的王者荣耀能起到作用。
报料吧 在微博里引用瞭望智库的文章,只截了个标题——“葛剑雄:谁会傻到通过《王者荣耀》学历史?”让没看过文章的以为葛剑雄老师两年前的这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是“王者荣耀是垃圾,通过王者荣耀学历史的是傻逼。”
但其实如果去读读全文,会发现葛剑雄老师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他对戏说历史、游戏改编历史持有非常宽容的态度,以下是原文:
如果多多少少接触过葛剑雄老师,或者哪怕认真听过葛剑雄老师的课程,很难不被他在学术上的精深造诣、为人方面的豁达通透所折服,你很难想象一位天天和历史打交道的学者居然思想可以那么开明,所以你根本不可能相信他会为因为贪图王者荣耀给的顾问费而昧着良心去恰烂钱——况且以他的身份和复旦的待遇,王者荣耀即使给他钱,恐怕只能算是零花。
只有那些对他没有丁点儿了解,只知道他的名头的人,才总想着抓热点搞大新闻,以为搞臭名人自己也能成为名人,于是不惜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地抹黑人家,他们的行为概括成三个字,就是“蹭热点”。
葛剑雄老师说得很明确,他之所以愿意担任王者荣耀的顾问,是想“能对今后起作用”。作为一个以历史为背景的游戏,如葛剑雄老师两年前所言,对历史负责不是游戏应尽的责任。
如果承认这个前提,那我们可以说,若是未来王者荣耀能多花点心思,听听葛剑雄老师这种历史学家的建议,在历史价值观引导、情节故事、细节设置、场景元素方面加入更多经得起推敲的历史观和历史细节,这便是王者荣耀的精益求精,值得鼓励和肯定,这也是葛剑雄老师能发挥价值的方面,并无任何道德瑕疵。
更何况,葛剑雄老师生于1945年,今年已经74岁,很多人到了这样的年纪,不说身体,思想早已僵化到不行,他们连王者荣耀是什么都没兴趣了解,听说是网络游戏更是嗤之以鼻,更别提像葛剑雄老师这样,自己不玩游戏,却愿意打破一般学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了解游戏,并且走进游戏里去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真的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在游戏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和人生的一部分的时代,葛剑雄老师的努力让人敬佩。
我坚定地相信葛剑雄老师,所以愿意为他站台。
Ps:葛剑雄老师在采访中正式回应了:担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不是代言,没有决定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