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明知故问。
第四季度出货量大跌的情况,其实是在9月15日芯片无法获得之后,就已经是可以知道的。
没有芯片,无法出货。
去年9月底的时候,从8月的数据就能看出来这个趋势,虽然当时华为依然在高速增长,但芯片的数量是确定的,无法获得新的芯片之后,肯定要开始为未来做规划的:
缺货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供不应求。
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必然要涨价,华为和荣耀手机官方渠道基本上都不降价了,P40系列发布近一年,官方依然原价,且时不时缺货,线下非官方渠道已经开始涨价,nova8系列发布即涨价。
华为不止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下跌,今年全年都会是下跌状态。
而且,下跌空间非常大,因为本身市场占有率很高。
由于缺货,很多地区华为手机无法购买,可以买些其他东西。
最近,有传言华为手机要出售,轮值CEO徐直军要去上海微电子,这些消息虽然不实,但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而且,没有芯片的华为手机会何去何从,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事情。
1月22日,任正非在心声社区发表了题为《星光不问赶路人》的文章,其中有些内容,或许对我们理解华为手机的未来有些帮助。
“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
由于遭受美国最严酷的制裁,华为正处于茫茫黑暗当中,而华为手机业务,则是处于最黑暗的境地。
然而,处于最黑暗地方的队伍,却不能坐以待毙,余承东以及他所带领的团队,还需要在茫茫黑暗中,继续前行。
华为手机业务不会就此放弃,只是在最黑暗中寻找微光。
”什么叫战略?就是能力要与目标匹配。我司历经三十几年的战略假设是:“依托全球化平台,聚焦一切力量,攻击一个‘城墙口’,实施战略突破。”而现实是我们的理想与我们的遭遇不一致,美国的制裁使我们全球化战略不能完全实施,我们可能依靠不了部分全球化平台,至少最先进的美国平台不支持我们。现在必须全面靠自己打造产品,这是我们的能力与战略极大的不匹配,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逼着我们从小学生做起,而且要快速跳级再跳级到博士,我们哪有这么大的弹跳能力。我们既不是巧媳妇,也没有米。
一个月前最冷的时候,水管上冻,没有水。
以前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发现没有水也无法做饭。
对于华为手机来说,失去了依托于美国的技术平台,华为手机的全球战略实施遭遇了重大挫折,能力不足与全球化战略产生了不小的冲突,这就导致华为要么放弃战略,要么提升能力,我认为华为会选择调整战略,同时不断提升能力,以待再次归来。
这点在下文有所体现:
时代证实了我们过去的战略是偏斜的,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的能力很不符合现实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活下来。
战略有偏斜,但并不是错误,战略偏斜了,就需要调整,以和自己的能力相符合,不再追求第一:
各产品线、各地区部不要盲目地争夺什么第一,我们更要关注夯实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现在我们没有长期争夺第一的基础条件。
实际上,华为在国内第一是很近的事情。
2018年,IDC统计的出货量数据,荣耀高于华为,华为仅排第四,华为国内排第一不过是19年和20年两年。
未来不过是重新进入蛰伏期,潜龙勿用。
未来能力提升之后,战略会继续进行调整,调整回来,重新回到全球化战略上,上演王者归来。
文章最后,读来鼻头发酸:
不要辜负了时代对你们的期望。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善败者不亡。青春泣血,生命绽放光芒。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同时又遭遇百年闻所未闻的风暴打击。翻滚的黑云,夹着电闪雷鸣、山崩地裂般地席卷我们。我们一时惊呆了,手足无措。当我们清醒过来,要像海燕一样,迎着雷电,迎着暴风雨嘶叫着飞翔,朝着一丝亮光,朝着希望,用尽全身力量搏击,奋斗,前进,再奋斗,再前进,嘶喊着胜利。岁月不负有心人。
本来没啥可看待的,华为出货量大跌的原因众所周知,就是芯片代工问题。
但是现有不少回答, 确实是令人心寒。
有的回答嘲讽“爱国营销遭报应”,完全忘了菊厂被制裁前海外营收占比近半,欧洲市场一路增长逼近三星;
有的回答理客中“私企罪有应得”,完全不顾高端手机和麒麟芯片带来的工作岗位以及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
有的回答讽刺“伪自研原形毕露”,也不想想菊厂遭遇的制裁换全球任何企业,有几个敢说能抗住不死?
华为蒸蒸日上的时候,已经有不少PTSD如丧考妣;
现在菊厂因制裁出货大跌,这些人跟过节一样高兴。
这些言论固然令人愤慨,但没办法,物质决定意识。
我当然希望菊厂失去的份额都能被OVM拿走,但说实话国内友商高端建设还是有差距。
而且,麒麟芯片失去的份额暂时也没法靠OVM拿回来。
菊厂旗舰因芯片代工问题严重缺货,iPhone国内销售迅猛增长,苹果和高通最新一季财报营收都是暴增。
我之前反复说过,2021~2024年是最艰难的时期,现在才刚刚开始。
如果2022年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都无法拿出全国产化的芯片,那才是最痛苦的时候。
以我个人的观点,全国产化的产品迅速迈入先进制程并不现实,但关键是要有。
只有量产产品并参与市场竞争,才有可能逐步走上良性循环。
毕竟,可穿戴、车机等各个领域都在向先进制程迈进,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我来知乎创作的第一篇万字长文,就是分析国内的产业升级,当时我提到:
更重要的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开始迈入市场竞争,这是最关键的突破!
龙芯在北斗导航与通信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芯国际已经能量产28nm的制程,正在攻关14nm;长江存储已经准备于2019年量产32层3D NAND闪存颗粒……
假如未来站在世界之巅的我国半导体产业是一艘帆船,那它的桅杆已经露出海平面了。
现在看来,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是美国两党高层的共识。
所以我始终认为,拜登上台后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裁并不全是坏事:
美国如果彻底切断国内的半导体供应,长远来看反倒是帮助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以前是“好不好”的问题,现在变成“有没有”了;
以前是国产价格高,品质低,所以没人用,现在可能要变成不用国产就没得用,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扛住短期冲击,坚定发展国内产业链的决心,就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凭借国内的庞大市场,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郭德纲说得好,“说相声盼着死同行”。
从回答趋势来看,手机圈也是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