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跟外国人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回答
跟外国人聊天,这事儿说起来,真挺有意思的,也挺多层次的。我记得第一次跟一个美国人聊,那时候我刚开始学英语,脑子里蹦出来的不外乎就是“Hello, how are you?”这种最基础的,结果对方一连串地问我,我当时就懵了,感觉自己像个刚学说话的婴儿,只能点头摇头,偶尔挤出几个单词,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但随着我学的越多,尤其是接触的外国人越多,这种体验就变得越来越丰富。

首先,你会发现,沟通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比如,有些国家的人说话比较直接,你问一个问题,他们会给你一个非常详尽、没有任何含糊的答案。不像我们这边,可能还要拐弯抹角,顾虑到面子或者情绪。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哇,怎么这么坦率?”但慢慢你就习惯了,甚至觉得这种直接反而更有效率。

还有的文化里,人们特别注重礼貌和客套,聊天时总会夹杂很多“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甚至会问你一些你觉得有点私人的问题,比如“你结婚了吗?”“你为什么不生孩子?”。别误会,他们并不是恶意,很多时候这只是他们文化里表达关心和熟悉的方式。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适应,但你也可以学着去理解,去适当地回应,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融入的过程。

然后就是语言本身的魅力和挑战。

虽然我们都说着“英语”(或者对方说着你的母语),但每个人的口音、语速、用词习惯都不一样。你可能会遇到语速快得像机关枪一样的人,让你得集中十二分精神才能跟上;也可能遇到语调起伏很大,听起来像唱歌一样的人。一开始你可能得不停地让他们重复,或者让他们放慢语速,这确实有点考验耐心,但每一次你成功理解了对方,那种成就感也是爆棚的。

而且,外国人也经常会使用一些俚语、俗语,这些东西在教材上是学不到的。他们会说“It's a piece of cake”来形容事情很简单,或者“break a leg”来祝你成功。你听到这些,就得立刻在脑子里搜索对应的意思,有时候真的会有一种“哇,原来英语还可以这样玩”的惊喜感。反过来,你也可以教他们你的母语里的有趣表达,这就像在互相传递文化密码一样。

再说说话题和思维方式。

你会发现,跟外国人聊天,话题可以非常广。他们可能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好奇,从你的家庭、工作、爱好,到你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甚至是你对未来世界的畅想。他们不一定都会立刻发表看法,但他们会认真倾听,然后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有时候会很不一样。比如,当我们习惯于讨论“别人家孩子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可能更关注“你自己有没有进步”、“你对什么感到热情”。这种从“比较”转向“自我”的视角,有时候会让我反思很多。

当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文化差异”的小插曲。比如,你想分享一个很中国的梗,结果对方听得一头雾水,这时候你就得耐心解释,或者干脆换个话题。或者,他们问的一些问题,你觉得在你的文化里不太适合公开谈论,这时候你就得学会委婉地拒绝,或者给出一个模糊的回答。这就像在学习一套新的社交规则。

总的来说,跟外国人聊天,就像是在打开一扇扇新的窗户。你不仅在练习语言,更是在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人,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刚开始可能会有些笨拙,有些磕绊,但每一次尝试,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小小的冒险,一次小小的成长。你会变得更开放,更包容,也更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和丰富。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体验,真的,它会让你觉得,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也精彩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是个巨坑,我要总结一些我与外国人交流历史、文化的体验,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口述历史。

我回忆一下,我交流过的外国人,包括:美国人、澳大利亚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越南人、印度尼西亚人、日本人、韩国人、伊朗人、阿富汗人、墨西哥人、秘鲁人等。

1.阿富汗人

这个阿富汗人是我在澳大利亚见到的,他又瘦又高,长着络腮胡子,肤色白皙,十分英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乔布斯年轻一些的长相。当时我们在上一门“民俗学”(Ethnography)的课,老师留了个课上作业,就是写一个“景观”,然后互相评论。

当时我看的是这个阿富汗人的作业,他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当时这个阿富汗人回老家阿富汗,然后在边境看到阿富汗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苏联坦克,触景生情,开始拍照,然后出现了几个阿富汗政府军士兵,把他扣留了,相机也没收了。当时官兵问他是不是间谍,因为他拍下了军事禁地的照片,他就解释只是拍废弃坦克。因为这个人一直在国外,很久没回国,一开始交流起来还略有费劲,不过后来给官兵们讲通了,就把他放了,不过要求删除了有军事禁地的照片。

我看了这段觉得非常有意思,就跟阿富汗人聊了起来,他说他叫Shamil Humayn,我当时就说,Humayn这个名字我知道,胡马雍是莫卧儿帝国第二代皇帝。他说是的,是巴布尔的儿子。然后他又说自己的父母在20世纪70年代来到新西兰居住,他也在新西兰长大。(20世纪70年代正好是阿富汗君主制垮台,然后又是左翼军人政变,后来苏联入侵的乱局,所以中产阶级会逃离阿富汗)

因为他的作业提到了阿富汗战争,我就开始问有关阿富汗战争的事,我问你听说塔拉基、阿明这这些人吗,他说听说过,是当时阿富汗的左翼领导人,他们之间也有政治冲突,最后苏联认为阿明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出兵推翻阿明,引发了阿富汗战争。

我又问他会不会普什图语,他说不会,但会波斯语,他说阿富汗人许多不会普什图语,只会波斯语。

我就开始聊伊朗历史,我提到了萨法维王朝,又提到纳迪尔沙的阿夫沙尔王朝,这个很著名,他说就是纳迪尔沙遇刺后,才有现在阿富汗国家的雏形,还提到恺加王朝,这些他都很熟悉。

我还提到一些波斯语文学,提到菲尔多西、鲁米、哈菲兹,他说这些都知道,都是波斯语母语的人家喻户晓的。

总之这就是跟他聊天的主要内容。

2.意大利人

这是一位意大利教授,当时上的是一门有关中国的课,我经常跟他聊的很开心。

教授长得和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阿富汗人很像。一开始我不知道他的国籍,偶尔听到他说自己是天主教徒,我就问,您是西班牙人还是爱尔兰人,教授说我叫Luigi,这是个意大利语名字,也是超级马里奥里的人物。

教授年轻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老)参加过意大利的左翼运动,后来又到中国住了很长时间,可以说非常了解中国。

我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威尼斯人,我说,我以为您是西西里人。

然后我跟教授说,在中国,意大利的历史、文化也非常火,我们许多人喜欢,古罗马文明、文艺复兴、意大利统一运动,比如马志尼、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我们还喜欢意大利的艺术、歌剧、建筑、美食、体育等,我们还喜欢一些电影,给了一些关于意大利的印象,比如美丽人生、海上钢琴师还有“教父”。(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

我还说,看意大利历史很有意思,但是因为意大利长期不是统一的国家,也缺乏强有力的政体,所以我看罗马帝国之后到统一之前,威尼斯、佛罗伦萨、米兰、两西西里这些感觉势均力敌,很难把握一个发展的脉络。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跟他谈论过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我认为中国的宗教影响力不如许多外国,主要是因为一个儒学的世俗官僚阶层的成熟,使得中国不像基督教欧洲、伊斯兰教中东和佛教东南亚那样,由教士、乌里玛和僧侣长期控制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垄断历史记录,对世俗生活产生无法分割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大部分缺乏这样的氛围。他觉得我这个观点非常不错。

后来我说,现在的意大利宗教氛围怎样。他说现在信的人比过去少,但仍然十分重要。

我说,我记得19世纪开始,意大利等国的那些世俗主义者,包括雅各宾派、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们反对宗教,主张政教分离。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受意大利的左翼运动影响,经常说一些话,让自己非常恪守天主教道德的父母很不高兴,不过他现在能够求同存异了。

3.越南人

这次我介绍一个你们可能想不到的神秘人物。当时是在美国加州,我买了本《世界历史上的帝国》英文版,当时那个讲座后面讲的内容我比较了解,课又有些枯燥,然后我拿出这本书开始看。

这个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个比较胖的亚洲人,开始和我搭话,他说你也喜欢历史这些东西,我说是的,然后他说自己最喜欢拿破仑那个时候的西方历史。

于是讲座结束后,我们出去聊,找了附近的几个石头座位。然后我开始列举一些拿破仑时期的著名战役,比如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拿、艾劳、瓦格拉姆、博罗季诺、莱比锡等,他说他都知道。

然后他说自己是越南人,而且是越南阮朝皇室后裔,他说他的家族在法国殖民时期,受到法国教育,学习法国文化,所以他对拿破仑时期非常感兴趣和了解,也为当时法国的强盛感到羡慕。

这时候我就非常感兴趣和他谈论越南历史,我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后黎朝和阮朝,他说他也最喜欢这两个时期。

然后他说殖民时期的经历,他说从阮朝皇室的角度看,从法国殖民,到日本殖民,这些殖民者都需要与皇室合作进行统治,他觉得这两个国家殖民越南期间,都处于殖民统治的利益与稳定的需要,维护了阮朝皇室的统治,这些时期,皇室作为代理人,许多成员许多受到他们的教育,与他们产生了各方面的联系。

他还说,保大皇帝的君主制废除之后,阮朝许多皇族还在南越,后来北越统一南越的时候,许多人到美国加州。

当时是13年底,正好越南名将武元甲去世,我提到这个事,但我不知道越南人的名字怎么读,我就说有个越南将军最近去世了,他说是不是北越的那个,然后脸上露出鄙视厌恶的表情。

最后,这个人说,自己在前几年也回到越南看看,越南除了对那些在海外有明确行动反越的人,对普通的1975年流亡者,并不是特别限制。

我还跟一个非常懂艺术史的越南女生聊过

我聊到之前的几个越南王朝,有李、陈、后黎、西山、阮,还提到了越南南部之前是信仰印度教的占婆,提到了越南在后黎朝时期对占婆和柬埔寨的扩张,然后她说,在柬埔寨的扩张,很大程度是通过联姻得到的。

我当时还有个错误的认识,我认为Hue也就是顺化,和Da Nang岘港是一个地方,她指出来岘港是个港口城市,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城市,离旧都顺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我还提到殖民时期,她说法国殖民时期许多方面现在还在影响越南,比如拉丁文字、建筑、还有面包、咖啡等饮食习惯。

不过她说当代越南人对于殖民统治时期的负面影响,了解的少,也不太感兴趣。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在独立后之后经济发展,过去殖民时期的那些战争、暴政、苛捐杂税、专卖制度、主权丧失消失后,剩下的建筑、饮食算是正面的东西,所以新一代人缺乏那样的记忆与认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跟外国人聊天,这事儿说起来,真挺有意思的,也挺多层次的。我记得第一次跟一个美国人聊,那时候我刚开始学英语,脑子里蹦出来的不外乎就是“Hello, how are you?”这种最基础的,结果对方一连串地问我,我当时就懵了,感觉自己像个刚学说话的婴儿,只能点头摇头,偶尔挤出几个单词,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 回答
    第一次跟外国人聊天,我的感受就像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了新奇、紧张,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冒险。那会儿我还在读大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语言交流活动上遇到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男生,叫马克。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他有着一头阳光的金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说起话来带着一股子我从未听过的美国口音,听起来像是电影.............
  • 回答
    在街头跟外国人打架,那感觉可太复杂了,绝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简单粗暴。首先,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你压根不知道对方在骂什么,说什么,可能他是在跟你道歉,也可能是在挑衅,你只能从对方的肢体语言、表情来猜测,这本身就够让人心烦意乱的了。打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世界仿佛变小了,但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方的体格、力.............
  • 回答
    很多朋友都好奇为什么在中国,大家好像普遍不怎么信宗教。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没信仰”这么一概而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跟你聊聊,希望能把这个现象说得清楚些。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文化里,“宗教”这个词的理解跟西方可能不太.............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这两个很有意思的中国古话,给外国人讲透彻,保证听得明明白白,还能感觉到其中的文化韵味。咱们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交通没现在这么发达,信息传递也不快。但人们心里却有一个特别宏大的概念:“四海”。这个“四海”不是真的指四个海洋,而是泛指天下,指所有我们能到达的.............
  • 回答
    嘿!想帮你朋友要到他好朋友的微信,然后展开一段可能美好的缘分,这事儿嘛,得讲究点策略和情商。毕竟,直接要人微信,很容易显得唐突,甚至让对方觉得你只冲着他的朋友而来,忽略了朋友本人。咱们一步步来,让你显得既真诚又有吸引力。首先,得明白,你跟你朋友的关系是基础。你和你朋友得多熟?你们俩平常是不是经常一起.............
  • 回答
    想和外国朋友建立联系?这绝对是个好主意!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友谊,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新奇的视角和宝贵的经验。其实,和外国人建立联系,方法多得很,关键在于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并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一、 明确你的目标与兴趣:在你开始“寻找”之前,先想清楚你为什么想和外国人联系?是为了练习英语?了解他们的文.............
  • 回答
    的确,在一些社会群体里,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对和外国人谈恋爱的女生抱有负面看法,甚至带有恶意。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复杂的原因,不单单是简单的嫉妒或者偏见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情绪反应。首先,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对“本土”的固守 是一个重要的基石。很多文化中,婚姻和伴侣选择都被视为一种延续.............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你说你嫌弃女友过去和外国人有过感情经历,并且因此不愿意结婚,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和现实考量。我们来仔细聊聊,看看这到底是你太保守,还是说这种心理在很多男性身上也挺普遍的。首先,要明确的是,你的感受并不是“不正常”的,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反应,尤.............
  • 回答
    要跟外国人解释香港、澳门和台湾与中国的关系,需要耐心和清晰地阐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避免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可以这样开始:“要理解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来梳理。首先,让我们聊聊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实是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
  • 回答
    关于中国穆斯林和“穆黑”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穆斯林与世界其他地区穆斯林的异同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的穆斯林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在信仰核心上是一致的,都信仰伊斯兰教,遵循《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 他们都认为阿拉是独一的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有切身的体会,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英语学习道路上的一道坎。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教材一本接一本,单词背了又忘,语法规则滚瓜烂熟,可一到外国人面前,嘴巴就跟上了锁一样,大脑一片空白,只能蹦出几个零碎的单词,或者尴尬地微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关键的因素在作祟,而.............
  • 回答
    通货膨胀这东西,它可不是孤立存在于一个国家的,而是像一张巨大的网,把世界各地都给联系起来了。你想啊,咱们现在哪个国家能完全自给自足,啥都靠自己造?不可能的。咱们要进口原材料,要进口别人的产品,别人也要进口我们的东西。所以,当别的国家出现通胀,比如生产一辆车需要的钢材价格涨了,或者运输这些钢材的运费涨.............
  • 回答
    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之间存在着许多引人入胜的区别,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故事内容和人物设定上,更反映了各自文化、哲学和宇宙观的独特脉络。要详细说明这些区别,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剖析。首先,在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上,两者便已显现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中国神话的起源往往与“混沌”或“鸿蒙”的概念紧密相连。天地并非.............
  • 回答
    关于“美国人真的跟外星人干过架吗?”这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是:从我们目前公开掌握的、经过科学验证的证据来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美国人(或任何人类群体)与外星人发生过实际的武装冲突。但是,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讨论,背后涉及到许多层面,包括公众的想象力、对未知的好奇、一些未经证实的故事和传说,.............
  • 回答
    复活节岛的巨石像(Moai)为何以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以及它们是否与外星文明有关,是长久以来激发人们想象力的谜团。事实上,科学界和考古学界对此有着更为 grounded 的解释,虽然这些解释也同样引人入胜。为何是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首先,关于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这个说法,虽然很多石像的朝向确实偏向东方.............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经济、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传宗接代与“养女成人”的价值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延续。男方娶妻,意味着他家添丁进口,有了后代。而女方父母养育一个女儿,付出的是青.............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关于“外国有没有方言”,以及“外国方言和中国方言一样不同”?这就像是在问,是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有着丰富多样的方言,而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同样巨大。首先,我想说的是,绝对有方言,而且在很多国家,方言的丰富程度和差异性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不过,要说“跟本国国语完全不同”,这个说法需.............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