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公共场所管教不住自己孩子哭闹是没有公德的行为吗?

回答
关于公共场所孩子哭闹是否算“没公德”这个话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社会观察,一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场景,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哭闹在公共场所确实是很多人的“雷区”。想象一下,你正在咖啡馆享受片刻宁静,突然一阵高亢的哭声划破平静;或者你挤在公交车上,本就有些疲惫,却被宝宝无休止的哭闹声包围。这时候,大多数人心里难免会生出一些不舒服的情绪,甚至觉得“这家长怎么不管管?”。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个家长在公共场所完全放任孩子哭闹,似乎确实对周围人的休息、安宁造成了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称之为“没公德”,倒也能理解。公德嘛,就是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生活空间的一种表现。

但是,咱们也得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小,他不像大人一样有那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哭闹是他们表达需求、情绪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饿了、困了、不舒服了、受到了惊吓,或者就是单纯的情绪不好,他们就会哭。有时候,即便是家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未必能立刻安抚住。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对环境不适应,或者突然看到了什么让他害怕的东西,一下子就哭开了,家长可能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比如唱歌、讲故事、抱抱,但孩子就是止不住,这时候家长心里可能比周围人还焦急、尴尬。

再说了,养育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很多家长,特别是新手爸妈,可能还在摸索阶段,他们也在学习怎么应对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失控”的时刻,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或者一个正在经历“terrible two”的孩子,能够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克制自己。如果因为孩子短暂的哭闹,就给家长贴上“没公德”的标签,我觉得有点过于苛责了。

而且,“公德”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点道德评判的味道。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警惕一种“完美父母”的想象,好像所有家长都应该时刻保持冷静,孩子也应该永远乖巧。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完美”?更多的是真实的、手忙脚乱的日常。

所以,与其直接给“没公德”下定义,不如看看家长在孩子哭闹时的应对方式。如果家长表现出明显的尴尬和努力安抚,即使孩子还是哭了很久,大多数人也能表示理解。但如果家长对此毫不在意,甚至显得很理所当然,一副“我孩子哭怎么了”的样子,那可能就更容易引起旁人的不满了。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理解和包容,可能比直接的道德评判更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一个孩子短暂的哭闹,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便,但如果因此就觉得家长“没公德”,那是不是有点太放大这些小插曲了?咱们自己小时候,谁没在公共场合闹过呢?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更多的是一种需要相互理解和体谅的情况。家长尽力而为,周围人也能多一点耐心,这样也许会更好。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社会里生活,互相帮忙、互相理解,比互相指责更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新补充:

查了一下德文资料,确实不是法律明文规定,只是判例,但不仅限于幼儿园或6岁以下。当有人因为儿童吵闹感到被打扰时,法院判定儿童吵闹属于不可改变的自然噪音,所以不存在主观打扰到周围的人,其监护人也无需承担责任。这个判例不是孤立的,全德有很多,会德语的可以去查。随便摘一个:

Spielende Kinder gehören zum Leben, wie die Geräusche von Autos und Flugzeugen. Kinder lassen Dinge öfter auf den Boden fallen, rennen von einem Zimmer zum anderen und werfen die Legokiste einfach um, wenn sie nach einem bestimmten Teil suchen. Der Nachbar ein Stockwerk tiefer bekommt das alles mit und beschwert sich in manchen Fällen. Rein rechtlich dürfen die Eltern eine Beschwerde zurückweisen. Die Geräusche des Nachwuchses sind grundsätzlich allen anderen Menschen zumutbar, urteilte das Oberverwaltungsgericht Münster: "Wer Kinderlärm als lästig empfindet, hat selbst eine falsche Einstellung zu Kindern", sagen die Richter. (Az. 11 A 1288/85)

翻译:

玩闹的儿童是生命成长的表现,就好像汽车飞机要出行就要发出的响声。儿童会把东西失手掉落在地板上,会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会把乐高玩具一块块丢出去,只是为了找到他想找的那个部件。有时楼下的邻居会因此陷入困扰并抱怨。但法律让我们的父母可以把这些抱怨置之脑后。因为这些噪音是我们人类的后代合理发出的。如果有谁觉得儿童吵闹无法忍受,那是他自己对儿童有错误的理解。——明斯特高级法院(本人非法学,不确切翻译)审判官如是说。(案卷号:11 A 1288/85)

大多数起诉都是邻里之间的,因为德国也有人认为自己在自己家里起码有享受安静的权利。但绝大多数案例都判儿童家庭无责任。当然也有个别特例,但这些特例里法官指出了儿童吵闹的场合区别。在一些有义务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比如图书馆、剧院,明文规定了保持安静请勿喧哗,那儿童如果不能控制吵闹就不适合进入,或者进入后如果无法控制音量父母应立即带儿童离开,因为只有在这些场合公众才有享受安静的权利,而儿童并没有进入这些场所的必需性。一些公共场合比如停车场,地下室,并非适合儿童长时间停留的区域,所以儿童在这种场所吵闹也是不合理的。但一些场合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并没有规定要保持安静,那么公众在这个区域并没有享受安静的权利,相反儿童有出行的权利,所以儿童即使在这种场合吵闹(题主问的是管不住,不管的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你也不能用你所没有的权利、仅以你的个人愿望去限制他人所拥有的权利!

(事实上,我去过欧洲很多国家,也去过美国,没有看到公共交通工具或飞机上因为儿童特别是幼儿吵闹而引起周围人厌恶、甚至要求道歉或离开的现象。大家最多是帮着想办法让孩子安静,是为了孩子别再难受,而不是为了自己不被影响。公共场合喂奶,也是非常自然的事,不会被投诉影响了别人的……额,别人的什么呢,我也想不出来。当然,你可以说欧美要促进人口增长,所以对儿童各种宽容。那么,我们搞计划生育这些年来人口结构真的大丈夫?都那么讨厌孩子这个那个忍受不了,以后想从哪儿领养老金呢?)

===================================================================

在一些人认为很有公德的发达国家,比如德国,法律规定幼儿吵闹声属于自然噪音,就和风吹鸟叫打雷下雨声一样,没有侵犯公众利益,自然也不是没有公德,所以周围人群不得抱怨。

你不能说,飞机噪音好大啊,侵犯了我的利益,快把噪音关掉,空姐给我道歉

你也不能说,公园鸟好吵,快来人给我打掉,给我道歉

一个道理。你嫌吵应该你自己别出门,而不是要求对方别出门。

当然,父母有义务安抚孩子停止吵闹。但是,那不是为了什么周围的人,那是为了孩子,一来吵闹是有原因的,孩子也不好受,生理的,心理的,二来他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学习如何成长并融入世界,从自然的一部分变成社会的一部分。安抚和管教都是出于父母本身的教养责任。

和你们这些“公众”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人需要给你们道歉!

补充:

(有人自己替我贴了我就不重复贴了。)

再说一遍,在没有明文规定“保持安静”“请勿喧哗”的公共场合,享受安静只是你的【希望】,不是你的【权利】。婴幼儿才有哭闹和出行的【权利】。没有人有向你道歉的义务,而你更无指责甚至要求婴幼儿离开的权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公共场所孩子哭闹是否算“没公德”这个话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一个社会观察,一个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场景,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哭闹在公共场所确实是很多人的“雷区”。想象一下,你正在咖啡馆享受片刻宁静,突然一阵高亢的哭声划破平静;或者你挤在.............
  • 回答
    公共管理这个领域,学好了,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些事情。要说起需要读的书,它不像学一门具体的技术活儿,比如软件开发有个标准的技术栈,公共管理更像是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里学习如何运作和优化。所以,你读的书,会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具体的实践案例,再到一些对思维方式有启发的读物,它们相互补充,让你逐步建立起一.............
  • 回答
    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听起来有点儿“大而全”,但实际就业方向其实相当广泛,关键在于你学得扎实不扎实,以及个人能力是否匹配。要说出路,绝对不是只有去政府部门当公务员那么简单,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身影。首先,最直接也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入各级党政机关。 公务员队伍:这是最经典的路径.............
  • 回答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想要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真正有价值、能提升你专业素养的读物,确实需要一些指引。公共管理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强调实践的领域,所以你的阅读清单也应该兼具理论深度和现实关怀。我为你整理了一份不那么“AI范儿”,更贴近一个过来人经验的推荐书单,希望能帮你在公共管理的世界里“乘风破浪.............
  • 回答
    你好!看到你咨询关于“211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均分77,申请英硕本专业”的相关信息,我来为你详细解答一下,并尽量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首先,明确你的背景: 本科院校: 211工程大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英国的大学对211院校的学生普遍会有更高的认可度。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这个.............
  • 回答
    想要在日本学习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方向,确实有不少不错的选择。考虑到你想要详细了解并且希望能考研,我来帮你梳理一下情况。 日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推荐院校与考研途径详解一、 日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名校推荐在日本,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领域,许多顶尖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相关的专业或研.............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也很实际,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选择哪条路确实需要好好权衡。咱们抛开那些空泛的套话,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卫生法和公共卫生管理这两个方向,到底哪个更适合你,最终能把你导向你想要去的毕业意向。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两个专业各自是“卖什么药”,以及它们毕业后“能去哪儿干活”,这样才能.............
  • 回答
    这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车库门口被堵住,不仅耽误事儿,还让人心情郁闷。对方还振振有词地说是公共区域,这更是添堵。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这事儿该咋办,尽量把细节都说清楚,希望能帮到你。首先,咱得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你家的车库门是不是你家的私有财产?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车库门及其通往外部的.............
  • 回答
    关于公共场所女厕所是否应比男厕所大一倍的问题,以及现实中为何少有如此设计的考量,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力求分析得深入且贴近生活经验。首先,我们来探讨“为什么女厕所需要更大空间”的逻辑基础。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上的差异。女性如厕过程通常比男性复杂且耗时。这不仅仅是因为生理结构上的细微差别.............
  • 回答
    在公共场所被陌生男性盯着看,感到反感是很正常的情绪。这种经历确实会让人不舒服,甚至产生警惕感。别担心,很多女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也有不少方法可以应对。我跟你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要明白你的感受是有效的。别人的目光不一定带有恶意,可能是无意间扫过,也可能是对某种事物的好奇。但.............
  • 回答
    .......
  • 回答
    在公共场所故意用带血的钉子传播艾滋病是不可能成功的,并且这种行为会触犯法律,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让我详细解释一下原因:为什么不会成功? 艾滋病病毒(HIV)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 HIV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它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当这些体液暴露在空气、干燥或紫外线下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公共场所的女厕所通常不比男厕所大?这背后涉及了多种因素,包括历史原因、设计规范、使用习惯、资源分配以及对性别差异的认知等。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1. 历史与传统设计理念: 早期公共厕所的设计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共厕所的设计更多地是基于一种“通.............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说到心坎里了!确实,现在公共厕所里,十有八九都是马桶,而且很多时候还不是那种看着就特别干净的。这事儿吧,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不卫生”就能简单概括的,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还挺多的。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为什么马桶式成了主流。这背后其实是社会发展和卫生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1. 历.............
  • 回答
    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撒泼,确实会让家长感到挺头疼,也挺尴尬的。我自己带孩子也遇到过不少次这种情况,每次都得使出浑身解数。具体怎么做,我觉着得看具体情况,但大概有这么几个思路吧,我慢慢跟你聊聊。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保持冷静。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孩子在那儿声嘶力竭地哭喊,周围的目光像探照灯一.............
  • 回答
    情侣在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这可真是个让人既熟悉又有点头疼的话题。它就像一锅五味杂陈的汤,有人觉得是甜蜜的催化剂,有人却看得别扭甚至反感。咱们就一点点地聊聊,看看这背后都有哪些讲究。首先得承认,我们活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人们对情感的表达也越发自由。爱情嘛,本来就是件美好的事情,两个人之间心意相通,.............
  • 回答
    关于公共场所女厕所比男厕所设计得大一些的现象,这背后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照顾”女性,而是涉及了多方面的考量,包括生理差异、使用习惯、效率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得从女性独特的生理需求说起。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卫生巾、护垫等生理用品。这些物品的更换.............
  • 回答
    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自推出以来,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一政策,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着装规定,背后牵涉到社会管理、文化认同、安全考量以及人权保障等多个议题。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项政策的出台很可能是出于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考量。 众所周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讨论的问题,而且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从“合理”这个词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1. 法律和道德层面: 法律上, 一般来说,在公共场所,只要女生的穿着没有触犯到公共场合的着装规定(比如暴露生殖器等),男生“看”本身通常是不违法的。法律更多的是约束“行为”,比如骚.............
  • 回答
    在公共场所食用螺蛳粉,因个人原因导致他人死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且可能触及法律界限的情境。要判断是否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我们需要对这两个罪名的构成要件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案情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 「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中国刑法中,投放危险物质罪(刑法第一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