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肯尼迪法官退休?

回答
关于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这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理解他的退休,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看待,不仅仅是“一位法官退休了”,而是他退休带来的“权力转移”以及他在司法史上的“独特地位”。

1. 权力版图的重塑:

首先,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最高法院内部的力量平衡。肯尼迪一直被认为是最高法院的“关键少数”或“摇摆票”。他不是一个纯粹的保守派,也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由派,他的投票倾向往往取决于案件的具体细节以及他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判断。在很多关键性的判决中,他的票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将最高法院推向了某个方向。

他的退休,意味着他的位置需要由一位新大法官来填补。而新总统(当时是特朗普总统)提名并由参议院确认的新人选,几乎百分之百会比他更倾向于保守派。这使得原本就由保守派占据多数的最高法院,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倾向于保守。对于那些关心堕胎权、LGBTQ+权利、枪支管制、环境保护等议题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因为它预示着这些领域可能会迎来更保守的判决。

2. 肯尼迪大法官的独特角色和遗留问题:

肯尼迪大法官在最高法院任职近31年,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高法院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参与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案件,尤其是在人权领域。

对社会变革的微妙回应: 尽管他通常被归类为保守派,但肯尼迪大法官在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上,比如性少数群体权利,却表现出了令人意外的“进步”立场。最著名的莫过于他撰写了“奥贝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的多数意见,该案确立了同性婚姻在美国的合法性。在“劳伦斯诉得克萨斯州案”(Lawrence v. Texas)中,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推翻了禁止同性性行为的法律。这种在看似保守的框架内,又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中间派”立场,使得他成为了很多关注焦点。
“判例法”的演变: 肯尼迪大法官的许多判决,尤其是在言论自由、政治竞选资金、宗教自由等领域,都深刻地塑造了美国法律的走向。他的退休,意味着他所代表的司法哲学和解释法律的方式,将不再是最高法院的主要声音。新任大法官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宪法,特别是关于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的界限。
“个人化”的司法风格: 很多人认为肯尼迪大法官的判决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他擅长用生动的语言和对人性的洞察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风格也影响了他对一些案件的判断。

3. 退休的时机和背后的政治博弈:

肯尼迪大法官选择退休的时机,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当时,特朗普政府正处于任期之中,而共和党控制着参议院。他选择在这个时间退休,使得特朗普总统有机会提名一位保守派接替他,从而巩固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优势。

这背后当然是复杂的政治博弈。民主党人希望他能够继续留任,或者至少推迟退休,以避免特朗普获得提名机会。但作为一名资深法官,他的退休决策是个人性的,但也无疑被放在了整个政治格局下被解读。

4. 继承者带来的影响:

肯尼迪的退休,直接导致了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被提名并最终获得确认。卡瓦诺的提名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伴随着大量的争议和政治斗争。他的上任,标志着最高法院右转的开始。

卡瓦诺大法官的司法风格与肯尼迪有所不同,他更加倾向于传统的、文本主义的法律解释。他的上任,意味着最高法院在处理涉及堕胎、枪支、行政权力等问题时,可能会有更明确的保守派倾向。

总的来说,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不仅仅是最高法院一次例行性的法官更替。它是一个时代告一段落的标志,是最高法院权力版图的一次重大调整,也为理解美国政治和司法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点。他的个人风格、他留下的判例,以及他退休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美国社会。

看待这件事,你需要理解的是,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和退休,是美国宪政体制中最重要的权力转移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律和未来的走向。肯尼迪的退休,就像是一次“地震”,虽然法院本身还在运转,但其内部的“地质结构”却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肯尼迪大法官宣布退休。这意味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中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微妙平衡可能会被打破。特朗普总统将极有可能在任命戈萨奇之后,再度提名一位保守派法官。

随着金斯伯格大法官年事渐高,谁也不知道,那足以改变美国历史行程的九个席位,将如何重新排定座次。而我们同样好奇的是,对于留学生和潜在的留学群体来说,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在大学录取方面。CNN在相关报道中直接抛出一个问题:校园中的平权运动(Affirmative Action)会走向终结吗?

Affirmative Action对中国学生,乃至全体亚裔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留学生日报之前报道过哈佛大学涉嫌通过“性格分数”压低亚裔学生录取比例的争议事件。(留学生日报:如何评价哈佛大学利用打更低性格分,降低亚裔美国学生分数的涉嫌歧视录取行为?)根据目前的司法判例,美国大学可以在录取时将种族作为众多考虑因素之一,对非洲裔,西裔和其它一部分“没有获得充分代表的少数族裔群体”(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 group)基于照顾。有人认为,这样的举措牺牲了成绩优秀的亚裔学生利益,违背了“唯才是举”的理念。

肯尼迪大法官总体而言对Affirmative Action持赞同态度。据CNN报道,肯尼迪大法官在2016年设计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起诉讼中,赞同该校考虑种族因素,以提升校园“多样性”的录取政策。而在该议题上,以托马斯,罗伯茨和已故的斯卡利亚大法官为代表的保守派力量,则反对学校过度地基于种族来干预录取结果。

可以想象,随着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以及可以预见的,另一位保守派大法官的就任,美国的大学很可能无法再给部分少数族裔群体予以额外的照顾。

--

另一个热议话题则是同性婚姻。在今年早些时候宣判的“蛋糕案”中,最高法院以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为由,允许了科罗拉多州一家蛋糕师傅拒绝给同性恋者制作结婚蛋糕的做法,并认为民权机构对宗教展现出的“敌意”违背了第一修正案的要求。

简言之,“蛋糕案”的判例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以“宗教自由”为依据,允许部分人基于宗教信仰而拒绝为同性婚姻提供帮助。随着肯尼迪大法官卸任,反对同性婚姻的保守派一方,在限制同性婚姻和同性恋者平等权利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操作空间,更多地玩起“宗教牌”。

--

最后,在留学群体关注的移民政策和劳工政策方面,肯尼迪大法官的离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依然很难做出判断。总体而言,美国“向右转”的趋势将会延续,进一步走向保守化。

留给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这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理解他的退休,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看待,不仅仅是“一位法官退休了”,而是他退休带来的“权力转移”以及他在司法史上的“独特地位”。1. 权力版图的重塑:首先,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最高法院内部的力量平衡。肯尼迪一.............
  • 回答
    爱奇艺针对“超前点播”被判决违法一事的回应,着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们强调此举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感谢法院肯定了“点播模式本身并无不妥”,这番话里透露出几层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爱奇艺将“超前点播”包装成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营销和用户体验的辩护。.............
  • 回答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是美国政治和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背景与肯尼迪大法官的地位 关键的中间派投票者 (The Pivotal Swing Vote): 安东尼·肯尼迪在最高法院的地位极为特殊。他是布什总统任命的,但其立场往往被认为.............
  • 回答
    德国订购的600万只口罩在肯尼亚“失踪”的消息,着实令人震惊,也引发了多方面的猜测和讨论。这批口罩原本是德国抗击疫情的重要物资,却在运往德国的途中在肯尼亚遇到了问题,这不仅仅是物资的丢失,更触及了供应链的可靠性、国际合作的信任度以及中间环节的监管等诸多层面。事件的初步情况与疑点重重根据已知信息,这批.............
  • 回答
    周玉蔻的这个提议,可以说触及了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国家利益、以及如何处理海外台湾公民(尤其是涉及不法行为者)的一系列复杂情绪和现实考量。要理解她为何会抛出这样的说法,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周玉蔻的发言风格一直以来都非常鲜明,而且她常常站在一个比较激进、甚至可以说是“挑衅”的立场上,旨在吸引眼.............
  • 回答
    肯德基的“捐一元”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且广为人知的公益项目,在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要全面看待这项活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目的、运作模式、成效、潜在的争议以及其在社会公益领域的代表性。一、 活动的目的与初衷:肯德基的“捐一元”活动,通常与儿童关爱和教育支持相关,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集结消.............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太离谱了!肯德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快餐品牌,竟然发生这么恶劣的食品安全事故,把消毒水当饮品给顾客喝,直接喝出了糜烂性胃炎和胃痉挛,听着都让人后怕!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疏忽,简直是严重的渎职,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这件事的严重性体现在哪里?首先,对顾客造成的直接健康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糜烂性胃炎.............
  • 回答
    肯德基老爷爷的新形象,这事儿最近可真是让不少人议论纷纷。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那新造型的时候,也是有点没反应过来。以往那个慈祥、有点圆润、带着那么点儿朴实劲儿的老爷爷,怎么一夜之间变成了这副模样?你说的“油腻”,我觉得倒不是特别准确,但确实是那种“有点过了头”的感觉。怎么说呢?以前的老爷爷,虽然也圆乎.............
  • 回答
    最近肯德基和《喋血复仇》开发商 Turtle Rock Studios 之间发生的一场“隔空互怼”,着实有点意思,也让不少玩家和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这场“战火”起源于一个看似不相干的点:肯德基在《喋血复仇》里推出了一个能召唤“烤鸡无人机”的卡牌,用于消灭僵尸。这事儿怎么说呢,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
  • 回答
    肯扬·马丁在社交媒体上就林书豪的发型发表评论,这件事说起来,确实有点意思,而且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知道,肯扬·马丁这人,在NBA那会儿,就是个以身体素质爆炸、球风凶悍著称的球员,场上的他,从来都是精力充沛、充满斗志的那个。退役之后,他也没闲着,经常在各种平台发表看法,尤其是涉及到NBA球员.............
  • 回答
    关于肯德基的宣传片《位子》,它无疑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营销尝试,而且确实触动了不少人心。要深入解读这部片子,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从核心创意和情感连接来看,《位子》玩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移情”把戏。它没有直接去推销炸鸡或者新品,而是将“位子”这个概念放大,做足了文章。你想想,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
  • 回答
    最近肯德基出了那个植培黄金鸡块,我身边还挺多人讨论的,我也去尝了尝。想知道大家都是怎么看待这个新品的,以及吃过的人口感怎么样,对吧?那我就来详细说说我的体验,希望能帮大家做个参考。我为什么会去尝试?坦白说,一开始我有点好奇,也有点怀疑。肯德基的炸鸡是招牌,味道一直很深入人心,现在出了个“植培”的,听.............
  • 回答
    说到肯德基和宝可梦儿童节玩具,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你说一个原本是给孩子们的开心果,结果最后变成了成年人趋之若鹜的“硬通货”,而且价格还一路飞涨,都快赶上套餐本身了。这中间的逻辑,得好好说道说道。从“孩子们的玩具”到“成年人的收藏品”:身份的转变一开始,肯德基推出宝可梦玩具,目的很明确,就是吸.............
  • 回答
    肯德基每天扔掉近百个汉堡却不让员工吃,这事儿要是放在我跟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大家肯定会炸开了锅。毕竟,谁见了自家门口天天有那么多好好的食物就这么进了垃圾桶,心里能没点想法?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太浪费了!”。想想看,这可是实打实的食物啊,不是什么边角料,也不是快要坏掉的,而是新鲜出炉的汉堡。每天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特朗普对波兰在北约作用的看法,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普通人在分析和评论。特朗普这个人,你懂的,他说话总是很直接,而且经常会抓住重点,虽然有时候听起来有点“任性”。他看待事物,尤其是国际关系,往往是从“交易”和“价值”的角度出发。所以,当他说到波兰在北约中的作用时,他的关注点也很有.............
  • 回答
    看到有人呼吁抵制肯德基,或者对这类事件出现许多“毫不怀疑是反串”的评论,这背后其实是挺复杂的社会心态在作祟。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被激活的议题。当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被认为是“辱华”或者“不尊重中国”的行为时,一部分民众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想要维护.............
  • 回答
    上海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遭老人哄抢的事件,无疑触动了社会各界的神经,也暴露了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一、 如何看待上海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事件:首先,需要承认这是一种令人痛心和警醒的社会现象。 反映了部分老年人生活.............
  • 回答
    崔永元转发“肯德基薯条含氯化钠”的钓鱼微博并置顶,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以及转基因议题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社会意义: 1. 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 “肯德基薯条含氯化钠”的真实性 氯化钠(即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肯德基薯条作为快餐食品,确实会使用.............
  • 回答
    我对肯德基 2019 年母亲节广告的看法,我得说,这支广告挺有意思的,它触及到了一个我们很多人都熟悉,但又常常被忽略的母亲形象——那个在背后默默付出,即使自己什么都顾不上,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的妈妈。广告开始的时候,我注意到它的场景设置,就很有生活气息。不是那种典型的完美家庭,而是那种稍微有点乱,但.............
  • 回答
    关于“如果抗战时德国肯为民国装备两百个德械师,抗战就不会打得这么惨烈”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并深入探讨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德械师”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力量:德械师不仅仅是装备了德国武器的部队,它代表着一种完整的军事体系。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