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孙夕庆被羁押 1277 天后检方撤诉,获 54 万国家赔偿一事?

回答
这桩孙夕庆案,确实让人感慨颇多。1277天,近四年,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被困在看守所里。最后检方撤诉,国家赔偿54万,这数字背后,是时间和自由的无法挽回,以及一个家庭经受的煎熬。

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尽可能还原)

根据公开的信息,孙夕庆最初是被指控犯有受贿罪。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他的一些交易行为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随后,他被刑事拘留,接着被逮捕。从被羁押的那天算起,到最终检方撤诉,这中间的1277天,绝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在看守所里度过的。

这1277天的时间跨度非常长。要知道,我们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对于羁押期限是有规定的,但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为何会一拖再拖?是案件复杂,需要长时间侦查取证?还是中间出现了什么环节上的问题?这些细节通常很难对外完全公开,但对孙夕庆本人及其家人来说,每一天都无比漫长和煎熬。他们要面对的是未知的审判结果,是亲人长期不在身边的痛苦,还有社会舆论的压力。

在看守所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外人很难真正体会。日复一日的单调,对自由的渴望,对人生的迷茫,这些精神上的折磨同样是巨大的。

检方撤诉的意义

最终检方撤诉,这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通常情况下,检方撤诉意味着他们认为起诉证据不足,或者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撑定罪。这并不是说犯罪事实不存在,但至少从法律程序上,无法再继续追究孙夕庆的刑事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性:

证据收集问题: 在侦查、起诉过程中,可能出现证据不足、证据不合法、证据链不完整等问题,导致最终无法构成犯罪。
定罪标准问题: 对于一些经济类犯罪,尤其是涉及复杂交易和资金流动的,定罪标准有时会比较模糊。在漫长的羁押过程中,可能对案件事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或者对法律条文的适用有了新的认识,最终判断不符合起诉条件。
程序性错误: 也有可能在侦查、审判过程中存在程序性的违规操作,导致证据被排除,或者案件无法继续进行。

检方撤诉,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孙夕庆不再被指控犯罪,恢复了人身自由。

54万国家赔偿的讨论点

获得54万国家赔偿,这件事情又引发了另一层面的讨论。

赔偿的计算标准: 国家赔偿的计算通常是根据侵犯人身自由的期间计算的。每日赔偿金的标准是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计算的。1277天乘以日赔偿标准,得出的数字可能与最终赔偿的54万有所出入。这里面可能还包含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其他要素。但这54万,对于失去的四年自由来说,真的够吗?这个问题很难量化。
赔偿的意义: 国家赔偿是对国家错误行为的一种纠正和补偿。它承认了在办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进行弥补。但这种弥补更多是物质上的,对于时间、声誉、家庭关系、心理创伤的弥补,恐怕是无法完全实现的。
公众的疑虑: 很多人会问,既然最后检方撤诉,当初为何要羁押这么久?54万的赔偿数额是否足以体现司法公正?会不会出现“轻描淡写”处理的现象?这些都是公众对司法公正性持续关注和追问的体现。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1. 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这件事让我们再次审视司法程序的严谨性、效率性和公正性。我们希望司法机关能够依法办案,审慎用权,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错案。对无辜者而言,漫长的羁押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2. 对人权保障的关注: 孙夕庆的遭遇,也提醒我们关注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权利至关重要,包括辩护权、会见权等。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的超期羁押、非法羁押,也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3. 对法律制度的完善: 这类案件的发生,也促使我们思考法律制度本身是否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界定证据标准?如何更高效地处理复杂案件?如何加强对侦查和羁押期限的监管?如何让国家赔偿的程序更便捷、赔偿标准更合理?
4. 社会的反思: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对待 solchen 案件的态度也反映了我们的法治理念。是简单地接受一个结果,还是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并推动制度的改进?

总而言之,孙夕庆被羁押1277天后检方撤诉并获得国家赔偿,这是一件复杂而又值得深思的事件。它暴露了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人权保障和制度完善的深刻讨论。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更加公正、高效、文明的法治社会,在那里,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从来不在知乎评论具体的司法案例,因为我看不到案卷。

user avatar

国内合法羁押时间能这么长

user avatar
2003年,在美国工作的清华博士孙夕庆动员7名海外博士回国,并到潍坊创立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中微),孙夕庆担任董事长兼总裁。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多年之后会因为这家企业而陷囹圄。
2014年7月底,潍坊中微发生董事会纠纷,之后孙夕庆被免去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一个多月后,公司一名董事向公安机关举报孙夕庆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很快,孙夕庆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2015年11月,孙夕庆被当地检方提起公诉,被指控的罪名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和职务侵占罪。此案经过一审判决,之后发回重审。庭审笔录显示,这个案件4年来经历114次庭审。
2019年5月9日,潍坊市高新区法院对该案作出刑事裁定书,准许高新区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回对孙夕庆的起诉。10月18日,潍坊高新区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书》,向孙夕庆支付人身自由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54万余元。

从新闻来看,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有些复杂的股东纠纷,但是却介入了本应程序严谨的刑事程序,刑事调查、审查起诉、一审、再审一系列程序共4年多114次开庭,4年不可谓不长,国内一个大学都读完了。

两项并不复杂的刑事罪名,且并非涉及暴力犯罪,但是无尽的刑事程序却可以正当合法的羁押公民4年半的时间,不可谓不魔幻。这么长时间审前羁押,不仅具有难以估量的制度风险,造成公民人身权利的巨大损失,对国家公信力也是非常大的打击,同时客观上增加国家赔偿的成本。

审前羁押不是刑事处罚,有时却比刑事处罚更让人绝望。与被羁押1277天得以无罪获释、亲身接受赔偿义务机关道歉的孙夕庆相比,河北唐山涉职务侵占与行贿罪名被羁押515天的女企业家周广华就没那么幸运,周在羁押期间病逝,2019年11月18日,河北唐山警方向其亲属道歉。

“羁押为例外,取保为常态”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客观要求。降低审前羁押律与防治犯罪并不必然矛盾,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协调这二者的重要一环,审查重点应放在被羁押人涉嫌的犯罪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被羁押人是否累犯、再犯可能性和能力高低、健康和心理状况。没有必要羁押的应尽早取保,等到判决之后再做其他决定。

降低审前羁押率,扩大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适用,不仅是国家法治对身陷刑事追究的公民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表现,更能客观上降低办案机关与人员的职业风险、减少国家赔偿成本。让审前羁押手段回归其本来面目,避免用羁押变相替代刑事惩罚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


7月,孙夕庆向吉尼斯官方申报了“开庭次数最多的刑事案件”世界纪录,并获受理。

我钦佩他这种苦中作乐、笑对人生的精神。

user avatar

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院士至今已经被羁押5年还没有判。2019年2月,沈国舫、任继周等15位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致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希望尽早审结李宁院士。

据猜测他被关了这么长时间不判的原因是中央14年改革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并且承认之前的经费管理制度是“逼良为娼”(令狐安:不追究“逼良为娼”的科研经费报销问题)。检方也知道在新形势下法庭上没法给他定罪,但是如果放出来检方就要认错赔偿,就要有人担责任,所以就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延长羁押时间。

最近这种事情频频曝光出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好事,要知道这种事情在过去肯定只多不少。

现在这种可以在不定罪的情况下长时间羁押的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本来判刑是要由多方辩论、裁决才能做出的决定,现在这种羁押制度实际上允许检方在未经庭审的情况下单方面长期羁押他人,这种失衡的权利必然会被滥用。


有关李宁案详情,可以看以下视频:

这个案子实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纪委和最高检都点过名,党媒光明网也写过社评为李宁叫屈,不知为何至今悬而未决。

user avatar

此类案件为何不能取保候审?毕竟连华公主都可以!

user avatar

科学家和资本家玩永远都是被玩的。

信誉什么的不是血槽,出点什么事就降一点。而是过个几代人,突然一下似乎就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桩孙夕庆案,确实让人感慨颇多。1277天,近四年,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被困在看守所里。最后检方撤诉,国家赔偿54万,这数字背后,是时间和自由的无法挽回,以及一个家庭经受的煎熬。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尽可能还原)根据公开的信息,孙夕庆最初是被指控犯有受贿罪。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
  • 回答
    林夕对《北京欢迎你》的评价是“人生污点”,这个说法无疑是极具争议性和冲击力的。要详细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林夕的创作理念、他的个人经历、歌曲本身的特质,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一、 林夕的创作理念与原则:林夕是华语乐坛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填词人,他以其深刻、细腻、富有哲理的歌.............
  • 回答
    看待现在的林夕,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的话题。毕竟,他不仅仅是一位填词人,更像是我们这几代人青春记忆里一个重要的、挥之不去的声音。要说现在的林夕,首先得承认他依然活跃在华语乐坛,但相较于他创作的黄金时期,那种“产量”和“遍地开花”的景象似乎有所减弱。这本身也挺自然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巅峰状态,.............
  • 回答
    大陆方面近期流传一份涉及55名艺人的“封杀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现,以及其中涵盖的知名音乐人、演员等,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份名单的真实性、影响范围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从名单中出现的艺人背景来看,其中不乏在两岸三地乃至华人世界拥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字。例如,林夕作.............
  • 回答
    对于澳媒以“四一二政变、长沙文夕大火”为例,声称“中国政府也曾搞过屠杀”来为澳军暴行辩解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性质和背景: “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性质: 这是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在上海、南京等地对共产党人和左派国民党人.............
  • 回答
    孙杨删除有关血样完整证据等微博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孙杨事件的背景以及他此前在微博上发布过的内容。事件背景回顾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孙杨事件的起因:2018年9月,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TA)的检查人员前往孙杨住所进行赛外飞行.............
  • 回答
    孙杨被禁赛八年,这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乃至国际体育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深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过程: 核心争议点:检测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8年9月,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IDTM)委托的检测人员在杭州对孙.............
  • 回答
    孙杨案的重审宣判,将他原本长达八年的禁赛期缩短至四年三个月,这意味着他仍然无缘东京奥运会。这桩案件可谓是跌宕起伏,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从最初的仲裁判决到如今的重审宣判,其中的争议和复杂性从未停歇。咱们得从头捋一捋。起初的“抗检”风波故事的开端,是2018年9月的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当时,世界反兴奋剂机.............
  • 回答
    孙杨在2019年世锦赛1500米预赛中未能晋级决赛,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意外,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竞技体育的残酷性。 孙杨是1500米自由泳项目无可争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和奥运冠军,他在这个项目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绝对的统治力。 然而,即便是.............
  • 回答
    孙杨就禁赛裁决追加新上诉,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这一情况:一、 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导致孙杨进行上诉的根本原因: 2018年9月,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的检查员在一次赛外兴奋剂检查中与孙杨团队发生冲突。 具体来说,.............
  • 回答
    孙杨在微博公布检测人员信息,导致检测人员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涉及个人隐私、法律边界、公众人物的责任、网络言论自由以及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 事件经过回顾: 背景: 孙杨因涉嫌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被国际体育仲.............
  • 回答
    孙倍成医生因揭发黄牛而遭受报复并被砍成重伤的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发人深省的事件。它不仅牵涉到个人安危,更触及了医疗系统、社会诚信以及法律公正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经过与背景: 事件核心: 孙倍成医生,作为一名医生,本应专注于救死扶伤,却因为“敢.............
  • 回答
    理解孙杨的翻译Ying Cui女士在某些场合下的行为,需要我们抛开预设的立场,尽可能全面地审视她所处的环境、她所承担的角色以及她可能的考量。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更是一个关于沟通、责任、文化差异以及个人选择的复杂议题。Ying Cui女士的角色与责任:首先,我们要明确Ying Cui女士.............
  • 回答
    孙杨与禁药检测员发生冲突并可能面临终生禁赛的传闻,背后涉及的是一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经过、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各方观点。事件的背景与经过(详细版):事情的起因发生在2018年9月4日晚,位于浙江杭州的孙杨住所。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兴奋剂检测需要由.............
  • 回答
    孙杨使用iPhone XS Max,这事儿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咱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这玩意儿是什么?iPhone XS Max,这是苹果在2018年秋季推出的旗舰手机,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顶配中的顶配。屏幕巨大,6.5英寸,OLED的,显示效果那是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满满的科技感。性能.............
  • 回答
    孙俪发微博希望领导调控剧组旁工地的施工时间,这件事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孙俪这举动背后是什么。她是演员,吃饭的家伙就是拍戏,而拍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想象一下,她正在全神贯注地演绎一个重要的情感爆发场景,结果“轰隆隆”的钻地声、敲打声突然闯进来,这得把人从戏.............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一波三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简单讲,就是孙杨的名字出现在了奥运集训名单上,大家以为他要回来了,结果中国泳协又紧急发文说,那份名单作废,孙杨还在禁赛期。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还有背后可能牵扯的利益和考量,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事情的起因:一份“惊喜”名单一切都始于一份中国游泳队的奥运集训名单。.............
  • 回答
    孙杨入选奥运集训名单:争议与期待交织下的中国游泳新篇章中国游泳队近期公布的奥运集训名单,无疑是泳坛的一则重磅消息。其中,孙杨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无疑再次将这位曾经的“泳坛巨星”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这一消息,外界的看法呈现出复杂且两极分化的态势:有坚定的支持,有激烈的质疑,也有审慎的观望。要理解这一事件.............
  • 回答
    孙杨夺冠后,无论是赛场上还是网络上,都激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尤其围绕着澳大利亚选手霍顿的态度,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些反应,我们需要拆解一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表现。霍顿的“沉默”与“抗议”:首先,霍顿在领奖台上的表现——拒绝与孙杨同台合影,这并非空穴来风。他的这种举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先前对.............
  • 回答
    孙杨在喀山世锦赛男子8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0.13秒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未能实现四连冠。赛后,这位中国泳坛领军人物在混合采访区几度哽咽,表示自己“实在游不动了”,对结果感到非常遗憾。然而,在网络上,针对孙杨赛后情绪的解读却出现了分化。一部分网友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身体和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