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从来不在知乎评论具体的司法案例,因为我看不到案卷。
国内合法羁押时间能这么长
2003年,在美国工作的清华博士孙夕庆动员7名海外博士回国,并到潍坊创立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坊中微),孙夕庆担任董事长兼总裁。但他没有想到,自己多年之后会因为这家企业而陷囹圄。
2014年7月底,潍坊中微发生董事会纠纷,之后孙夕庆被免去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一个多月后,公司一名董事向公安机关举报孙夕庆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很快,孙夕庆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2015年11月,孙夕庆被当地检方提起公诉,被指控的罪名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和职务侵占罪。此案经过一审判决,之后发回重审。庭审笔录显示,这个案件4年来经历114次庭审。
2019年5月9日,潍坊市高新区法院对该案作出刑事裁定书,准许高新区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撤回对孙夕庆的起诉。10月18日,潍坊高新区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书》,向孙夕庆支付人身自由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合计54万余元。
从新闻来看,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有些复杂的股东纠纷,但是却介入了本应程序严谨的刑事程序,刑事调查、审查起诉、一审、再审一系列程序共4年多114次开庭,4年不可谓不长,国内一个大学都读完了。
两项并不复杂的刑事罪名,且并非涉及暴力犯罪,但是无尽的刑事程序却可以正当合法的羁押公民4年半的时间,不可谓不魔幻。这么长时间审前羁押,不仅具有难以估量的制度风险,造成公民人身权利的巨大损失,对国家公信力也是非常大的打击,同时客观上增加国家赔偿的成本。
审前羁押不是刑事处罚,有时却比刑事处罚更让人绝望。与被羁押1277天得以无罪获释、亲身接受赔偿义务机关道歉的孙夕庆相比,河北唐山涉职务侵占与行贿罪名被羁押515天的女企业家周广华就没那么幸运,周在羁押期间病逝,2019年11月18日,河北唐山警方向其亲属道歉。
“羁押为例外,取保为常态”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客观要求。降低审前羁押律与防治犯罪并不必然矛盾,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协调这二者的重要一环,审查重点应放在被羁押人涉嫌的犯罪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被羁押人是否累犯、再犯可能性和能力高低、健康和心理状况。没有必要羁押的应尽早取保,等到判决之后再做其他决定。
降低审前羁押率,扩大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适用,不仅是国家法治对身陷刑事追究的公民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的表现,更能客观上降低办案机关与人员的职业风险、减少国家赔偿成本。让审前羁押手段回归其本来面目,避免用羁押变相替代刑事惩罚的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
7月,孙夕庆向吉尼斯官方申报了“开庭次数最多的刑事案件”世界纪录,并获受理。
我钦佩他这种苦中作乐、笑对人生的精神。
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宁院士至今已经被羁押5年还没有判。2019年2月,沈国舫、任继周等15位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致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希望尽早审结李宁院士。
据猜测他被关了这么长时间不判的原因是中央14年改革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并且承认之前的经费管理制度是“逼良为娼”(令狐安:不追究“逼良为娼”的科研经费报销问题)。检方也知道在新形势下法庭上没法给他定罪,但是如果放出来检方就要认错赔偿,就要有人担责任,所以就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延长羁押时间。
最近这种事情频频曝光出来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好事,要知道这种事情在过去肯定只多不少。
现在这种可以在不定罪的情况下长时间羁押的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本来判刑是要由多方辩论、裁决才能做出的决定,现在这种羁押制度实际上允许检方在未经庭审的情况下单方面长期羁押他人,这种失衡的权利必然会被滥用。
有关李宁案详情,可以看以下视频:
这个案子实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纪委和最高检都点过名,党媒光明网也写过社评为李宁叫屈,不知为何至今悬而未决。
此类案件为何不能取保候审?毕竟连华公主都可以!
科学家和资本家玩永远都是被玩的。
信誉什么的不是血槽,出点什么事就降一点。而是过个几代人,突然一下似乎就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