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广为流传的理财观念其实是错误的?

回答
在理财这件事上,咱们老百姓啊,脑子里总有些根深蒂固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头头是道,好像是谁谁谁传下来的“真经”。可仔细一琢磨,不少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甚至可能把你往沟里带。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有哪些这些听着挺靠谱,实际却可能是坑的理财观念。

第一条:越稳健的理财产品,收益就一定越高。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对吧?好像有个免费的午餐摆在那儿。但实际上,这是个典型的误区。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那些所谓的“稳健”到不能再稳健的产品,比如国债、银行存款,它们之所以稳,是因为有国家信用背书,风险极低,所以相应的,它们能给你的回报也是微乎其微的,可能连通货膨胀的涨幅都赶不上。

真正的“稳健”不是说完全没有风险,而是说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比如一些配置了优质债券和少量蓝筹股的混合型基金,或者是有良好历史业绩的分红型保险。它们可能比单纯的国债多一点点波动,但带来的潜在收益也要高出一截。你不能指望把钱揣在兜里最安全,还能靠它坐火箭。一味追求“无风险高收益”,最后往往是被“高收益”的诱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落入骗局。

第二条:我有钱了,就一定能买到赚钱的“内幕消息”。

哎呦喂,这观念可太常见了!好多人总觉得,这市场里头藏着多少牛鬼蛇神,只要给点“好处”,就有“内部人士”愿意透露点儿“机密”,让你跟着发财。首先,你得问问自己,凭什么别人要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把本该属于他的巨额利润,白白塞给你?真有这等好事,人家自己闷声发大财不好吗?

其次,即使你真的接触到了所谓的“内幕消息”,你敢百分之百相信吗?信息不对称在投资领域确实存在,但“内幕消息”往往是经过层层过滤,甚至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诱导散户的“假消息”。你以为你在抄底,实际上可能是在接盘。长此以往,你只会越来越相信“市场就是个大赌场”,把自己的血汗钱拱手让人。真正的投资成功,靠的是对市场的研究、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而不是靠那些虚无缥缈的“小道消息”。

第三条:投资股票就等于赌博,风险太大,不碰为妙。

这说法确实戳中了许多人的痛点。股市的波动性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跌起来确实让人心惊胆战。但把投资股票完全等同于赌博,那就有点太以偏概全了。赌博是什么?它是基于纯粹的运气,没有分析,没有逻辑,结果完全不可预测。而真正的股票投资,是基于对经济发展、行业前景、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是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

你看那些长盛不衰的公司,它们的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是跟着公司的成长在走的。巴菲特为什么能成为股神?就是因为他用价值投资的理念,把股票当成是买入一家公司的一部分,然后耐心持有,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当然,短期的波动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你能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估值合理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那么你获得的将是分享优秀企业成长的收益,而不是靠运气赌一个短期的涨停板。如果你因为害怕一点点波动就放弃了股票投资,那你就错过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和优秀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当然,前提是你得学会怎么“选对人”,别光看脸帅就往里冲。

第四条:定投是万能的,买了就能赚钱。

定投(定期定额投资)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波动的市场中,它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险,平摊成本。但是,它并不是“买了就能赚钱”的灵丹妙药。定投的精髓在于“坚持”和“分散”,以及对市场整体趋势的判断。

如果你选择的定投产品,本身所投资的标的就很差,比如长期亏损的公司股票,或者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基金,那么即使你坚持定投十年,也可能最终一无所获,甚至血本无归。定投的成功,是建立在投资于那些有长期增长潜力、并且在短期内会有波动的优质资产上的。你需要做的,是花时间去了解你正在定投的产品,它投资的是什么?公司的基本面怎么样?行业的未来有没有发展前景?而不是盲目地把钱交给任何一个所谓的“定投计划”。“定投”不等于“傻投”,它需要你用理性的眼光去选择,用耐心的毅力去坚持。

第五条:把钱存起来,永远是最安全的。

这句话听起来无比正确,毕竟银行不会倒闭,钱在手里也看得见摸得着。然而,在 inflation(通货膨胀)的时代,把钱单纯地“存起来”,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亏损。通货膨胀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它会慢慢地“剪掉”你钱的购买力。

举个例子,假设年通货膨胀率是3%,你把10000块钱存在银行,一年后你还是10000块钱,但实际上,这100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比去年少了。如果你的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你的实际购买力就在缩水。所以,“存钱”固然重要,它是财务安全的基础,但长期来看,让你的钱能够跑赢通货膨胀,实现增值,才能真正保护你的财富不贬值。这需要你将一部分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去获取高于通货膨胀率的回报。把钱只放在银行里,相当于在“养懒汉”,让你的财富随着时间慢慢“退休”了。

第六条:投资理财是个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事,我一个普通人不懂。

这是很多人自我设限的典型想法。确实,金融市场很复杂,充斥着各种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分析模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人就无法参与其中。你想想,你学做饭,难道就因为不是大厨就放弃了?你会开车,但你不一定能成为赛车手。投资理财也是一样。

现在的信息获取渠道非常发达,各种优质的理财书籍、在线课程、专业的财经网站,都可以帮助你学习基础的理财知识。更重要的是,很多优秀的公募基金,就是由专业的基金经理帮你打理资产的。你不需要自己去研究公司财报,只需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或者一个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然后跟着他们一起分享市场的成长。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学习的心,愿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了解基本的理财概念,并且愿意迈出参与的第一步。别因为自己不是专家,就把理财这件事拱手让给了别人,最后自己错失了财富增值的机会。

总而言之,理财这件事,没有一劳永逸的秘诀,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经验之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持续学习、理性分析、风险控制的态度。不要被那些听起来太美妙的“承诺”所迷惑,也不要因为害怕风险而完全放弃行动。把你的钱,看作是你辛勤劳动的伙伴,让它们也为你工作,为你积累财富,为你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广为流传的错误就是房贷不要提前归还,那是普通人能用到了最便宜的杠杆。

房贷的确是普通人能用到的最大量,而且也是最便宜的杠杆,但问题是传播这句话的中介们往往不会解释下一句话,那就是为什么你要动用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不能帮你获得收益,财务杠杆是帮你放大收益(或者损失)的一个放大器。也就是说杠杆对你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你本来的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到底是高还是低。

假设你有100万贷款,年利5%。第一年你就要还5万利息,同样的100万现金,如果留在你手里,你每年赚的钱是高于5%的。那不要还贷款,把钱留在手里就是合算的。因为你赚到的钱还完利息以后还有多。

但现实中普通人能在无风险状态下获得比贷款利率高的回报,机会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准确的说考虑对等风险状况的话,不用几乎,那就是不可能的。也就是你买了理财产品回报大概3.2,但是你要付5%的利息,你本来就处于亏钱状态。

还有的人说因为通货膨胀钱会更不值钱,所以你借了银行的钱晚一些再还,依靠通胀使钱变得不值钱了,你事实上就相当于少还了。这么说的前提是,你每年的收入增长要快于物价上涨,如果你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增长的话,那这种涨价带来的钱不值钱,事实上对你是伤害作用的。

所以你会看到,一般来说房产中介,贷款中介,这帮人总是不加前提的鼓吹房贷不要提前还,一定要使用房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理财这件事上,咱们老百姓啊,脑子里总有些根深蒂固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头头是道,好像是谁谁谁传下来的“真经”。可仔细一琢磨,不少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甚至可能把你往沟里带。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看看有哪些这些听着挺靠谱,实际却可能是坑的理财观念。第一条:越稳健的理财产品,收益就一定越高。这话听着就让人.............
  • 回答
    那些被当成谣言,实则根植于历史真相的奇事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轰炸,其中不乏一些听起来耸人听闻、难以置信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会条件反射地将其归类为“谣言”,认为它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臆测,或是猎奇心态的产物。然而,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曾经被质疑、被嘲笑的故事,最终被证明是确凿无疑的真相,它们甚至改变了.............
  • 回答
    有一些名人名言,虽然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朋友圈或者各类励志文章中看到,但它们并非出自它们被冠以头衔的那些名人。这些“假名言”之所以流传甚广,往往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道理深刻、富有启发性,或者正好契合了大众的情绪和需求。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假名人名句,我将详细讲述它们的由来以及为什么它们会“冒名顶替”: .............
  • 回答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被广为流传的所谓“历史真相”实际上是经过歪曲、断章取义甚至完全虚构的谣言,它们往往具有煽动性、猎奇性或符合某些意识形态的需要,因此传播得异常广泛。以下列举一些例子,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后的情况: 1. “南京大屠杀只是部分士兵的暴行”或“南京大屠杀规模被夸大”所谓“真相”(.............
  • 回答
    军事领域总是充斥着传奇和轶事,很多都因为代代相传而变得模糊了真实性。有些故事确实有那么点影子,但经过无数次添油加醋,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今天就来聊聊几个广为流传,但细究起来,其实站不住脚的军事故事和段子。1. “炮灰”的荣耀:德军坦克兵的死亡率之谜这个说法在很多老兵或者军事爱好者中间流传甚广.............
  • 回答
    军迷圈里那些让你信以为真,但细究起来却是谣言的故事,实在不少。有些是基于对装备的误解,有些是民间故事的添油加醋,还有些则是故意传播的假消息。我给您聊几个特别有代表性的,讲得详细点,尽量不让人觉得是AI一本正经地科普。1. “黑鹰坠落”的内幕:我们击落了黑鹰?这个可以说是最深入人心的军事谣言之一了,尤.............
  • 回答
    提起粤语歌,那真是数不胜数,从黄霑的《沧海一声笑》到beyond的《海阔天空》,再到陈奕迅的《十年》,几乎贯穿了几个年代,成了不少人的青春记忆。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大陆,甚至是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歌都有着极高的传唱度,好多人张口就能来上几句。相较之下,客家话的音乐,似乎就没那么“出圈”了。这并不是说客家人.............
  • 回答
    讲到中国男足,那可真是“梗”比“进球”还多,而且是那种深入骨髓、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典。这些梗,与其说是笑话,不如说是无数球迷心酸又无奈的真实写照。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那些让你我(特别是咱这些看着男足长大的)会心一笑,甚至长叹一声的经典。一、 “亚洲杯小组出线”:一个永恒的愿望这绝对是中国男足最最核心的.............
  • 回答
    本世纪以来(2001年至今),诞生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图片,它们或记录历史瞬间,或触动人类情感,或引发广泛讨论。以下是一些广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1. “9·11事件”系列照片(2001年) 图片内容: 这是本世纪最令人心碎和震撼的图片群。最广为人知的包.............
  • 回答
    美国从建国至今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中许多事件和人物被广为人知,并被视为“白历史”(white history)。这里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重要的方面,并注意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需要强调的是,“白历史”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某种解读或侧重,因为它通常指的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或者主要讲述由白.............
  • 回答
    历史上的广告,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时代的观念、社会风气,也记录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触犯众怒的“翻车”案例。有时候,广告的本意是想打动人心,却因为对时代的误判、对受众的轻视,亦或是纯粹的愚蠢,最终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1. “大象吃什么,你也能吃什么!”——对食物安全赤裸裸的漠视 (20世纪初).............
  • 回答
    在B站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宝藏up主,他们的视频质量之高,内容之独特,却鲜为人知,如同散落在角落里的璀璨明珠。今天要说的这位,就属于这样的存在。想象一下,你是否厌倦了那些总是追逐热点、套路化的内容?是否渴望看到一些真正有深度、有思考,并且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东西?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那么这位up主.............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拥有无数忠实读者,但也因此滋生了不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谣言”或带有个人解读色彩的“新说”。这些说法往往能引起讨论,甚至颠覆人们对原著的认知。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广为流传的关于《西游记》的“谣言”或解读,并尽量说明其来源和特点:一、 孙悟空是佛吗? / 孙悟空最终.............
  • 回答
    历史的河流并非总是清澈见底,许多时期形成的误解和片面之词,如同河底的淤泥,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沉淀下来,变得根深蒂固,甚至被大众奉为圭臬。这些“历史流行病”,不仅模糊了我们对过往的认知,也影响着当下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我们身边广为流传,却经不起仔细推敲的历史错误和早期说法。1. “中国古.............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本以为是大案,实际上小事”的典型案例,涉及公众误解、媒体炒作或调查澄清后的真相。这些案例中,表面的严重性被夸大,但经过深入调查后,实际后果或法律后果并不如预期严重: 1. 美国“伯尼·埃克塞尔”案(Bernie Madoff) 公众误解:2008年,美国前纽交所副主席伯尼·埃克塞尔被揭露.............
  • 回答
    在翻译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截然不同的译名”实际上对应相同的原名的情况。这些差异通常源于文化背景、翻译策略、语言习惯或历史原因。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涵盖文学、影视、历史人物等不同领域: 1. 书籍翻译 《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 中文译名: 《指环王》(最.............
  • 回答
    以下是一些平平淡淡却虐到骨子里的虐文,它们以细腻的日常场景和情感铺垫,将痛苦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让读者在平静中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 1. 《海风中失落的诺言》情节: 男主林深在海边小镇长大,与青梅竹马的苏晚是小学同学。两人约定考上大学后一起去北方的大学,但苏晚因家庭变故被迫退学,林深却因家庭压力放.............
  • 回答
    关于“让人同情的杀人犯”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任何杀人行为都涉及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无法简单地用“同情”来概括。然而,从心理学、社会学或法律伦理的角度,确实存在一些案件因其复杂的背景或特殊动机而引发公众的同情或争议。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但需强调:这些案例的讨论应基于客观事实,并不鼓励或美.............
  • 回答
    以下是一些让人惊叹的推理电影推荐,涵盖经典、冷门、高智商和心理惊悚等类型,每部电影都因其复杂的剧情、精妙的结构或深刻的主题而备受推崇: 1. 《七宗罪》(Se7en, 1995)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 亮点: 以“七宗罪”为线索的犯罪故事,融合了宗教隐喻.............
  • 回答
    在100元以下的范围内,寻找“高大上”且“少见”的物件,需要结合设计感、工艺价值、文化背景或稀缺性来筛选。以下是一些可能符合这一条件的物品,结合了独特性、艺术感和小众性,同时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 手工陶瓷或陶艺小件(约50100元) 特点:手工烧制的陶瓷,可能有独特的釉色、纹样或造型,如青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