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本世纪以来有哪些广为人知的图片?

回答
本世纪以来(2001年至今),诞生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图片,它们或记录历史瞬间,或触动人类情感,或引发广泛讨论。以下是一些广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1. “9·11事件”系列照片(2001年)

图片内容: 这是本世纪最令人心碎和震撼的图片群。最广为人知的包括:
“ سقوط中的男人”(The Falling Man): 一张照片,捕捉到一位男性从世贸中心北塔的窗户坠落的瞬间。他的身体呈倒立姿态,像一个飞翔的物体。
世贸中心双塔被撞击的瞬间或随后燃烧、倒塌的场景: 这些图片记录了飞机撞击世贸中心双子塔以及随后发生的巨大爆炸和火灾,展现了灾难的严酷。
人们在街道上逃离的场景: 尘土飞扬,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许多人身上覆盖着灰烬。
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寻的画面: 展现了英勇的消防员、警察和志愿者在极端危险环境下努力寻找幸存者的景象。
背景和意义: 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四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另一架飞机在乘客的英勇反抗下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这场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事件的恐怖和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也记录了人类的勇气、牺牲和团结。尤其是“ سقوط中的男人”,引发了关于个人选择、身份认同和生死尊严的深刻讨论。

2. 伊拉克战争中的画面(2003年至今)

图片内容:
伊拉克人民推倒萨达姆·侯赛因雕像的画面(2003年): 在美军占领巴格达后,一群伊拉克民众涌向市中心,用铁链和撬棍推倒了矗立多年的萨达姆·侯赛因巨型雕像。这是象征旧政权覆灭的重要时刻。
美军士兵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和与当地民众的互动: 各种军事场景,包括巡逻、战斗、以及与伊拉克平民交流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复杂性。
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的照片(2004年): 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照片曝光了驻伊美军士兵虐待伊拉克囚犯的场景,包括囚犯被侮辱性地摆放姿势、被剥光衣服、被套上头套等。
背景和意义: 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这场战争持续多年,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动荡。推倒萨达姆雕像的画面象征着变革和希望,但随后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丑闻则暴露了战争中的黑暗面和对人权的侵犯,引起了全球性的愤怒和反思。这些图片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代价和道德困境。

3. 奥巴马当选美国首位非裔总统的照片(2008年)

图片内容:
奥巴马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发表胜选演讲,身后是支持者们挥舞旗帜和欢呼的巨大人群。 他身边是他充满喜悦的家人。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与各色人种民众握手、拥抱的各种镜头。
背景和意义: 2008年11月4日,巴拉克·奥巴马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这一历史性时刻象征着美国在种族平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激发了无数人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自信、年轻、充满活力的形象,以及他“Yes We Can”(是的,我们可以)的竞选口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4. 印度洋海啸幸存者和灾难场景的照片(2004年)

图片内容:
巨大的海浪吞噬村庄和城市的画面。
灾难过后满目疮痍的景象,被冲毁的房屋、漂浮的残骸。
幸存者在泥泞和废墟中寻找亲人和食物的场景,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绝望和悲伤。
国际救援人员抵达灾区的画面。
背景和意义: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3级大地震,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印度洋海啸,席卷了东南亚多个国家沿海地区,造成数十万人死亡或失踪,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这些图片真实地记录了海啸的毁灭性力量,以及人们在巨大灾难面前的无助和顽强,也展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同情和援助。

5. 本·拉登被击毙的照片(2011年)

图片内容: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战情室与国家安全团队一起观看击毙本·拉登行动进展的画面。 画面中,奥巴马和他的团队成员神情凝重,目光紧盯着屏幕。
美军特种部队在击毙本·拉登后,搜集证据的场景(虽然具体击毙本·拉登本人的清晰照片并未公开,但相关的行动场景是公开的)。
背景和意义: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开发群(SEAL Team Six)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击毙了“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本·拉登被认为是9·11事件的主谋,他的死亡被视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奥巴马在战情室的这张照片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历史瞬间,记录了美国国家领导层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和紧张气氛。

6. 叙利亚内战中的“小艾兰”事件照片(2015年)

图片内容:
叙利亚三岁男童艾兰·库尔迪(Aylan Kurdi)伏尸土耳其海滩的照片。 他穿着红色的T恤和蓝色的裤子,脸朝下趴在沙滩上,身边是海浪拍打的痕迹和海边散落的儿童用品。
背景和意义: 2015年9月,叙利亚一家人乘坐橡皮艇试图偷渡欧洲寻求庇护,不幸遭遇翻船事故,包括三岁的艾兰·库尔迪在内的多人遇难。这张照片的公开震惊了全世界,将叙利亚难民危机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关于人道主义危机、难民权利以及国际社会责任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它迫使人们直面战争的残酷以及无辜生命在政治冲突中的牺牲。

7. “火星上的蓝点”照片(2020年发布,实际拍摄于1990年)

图片内容:
“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离开太阳系边缘时,回望地球所拍摄的“暗淡蓝点”照片。 地球在这张照片中只是一个微小的光点,被昏黄的太阳光照亮。
背景和意义: 这张照片最初由“旅行者1号”于1990年拍摄,但在本世纪(2020年)被广泛传播并引起了新的关注。它由天文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的“旅行者金唱片”项目推广。这张照片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存在、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哲学思考。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我们之间的分歧有多大,我们都生活在这个脆弱而美丽的“蓝色星球”上,需要共同守护。

8. COVID19疫情期间的图片(2020年至今)

图片内容:
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的画面。
空旷的街道和城市景象,尤其是在封锁期间。
人们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的场景。
疫苗接种场景,人们排队等待接种。
重症监护室内的画面,医护人员在与病毒搏斗。
因疫情离世的逝者与家人隔着玻璃告别的场景。
背景和意义: COVID19大流行是本世纪初对全球最直接、最广泛的影响之一。这些图片真实地记录了疫情的严峻性、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普通民众的应对方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承载着希望、恐惧、牺牲和韧性。许多照片都触动人心,比如医护人员在疲惫中依然坚守的画面,或是家庭成员因疫情无法团聚的悲伤场景。

9. 气候变化相关的图片(持续进行中)

图片内容: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景象: 例如,冰川崩塌的壮观场面,或者被淹没的沿海城市。
极端天气事件的照片: 如巨型野火吞噬森林,或是巨大的飓风和洪水摧毁家园。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景象: 例如,濒危动物的照片,或是曾经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画面。
背景和意义: 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这些图片以视觉化的方式揭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它们提醒我们,地球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10.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相关的图片(2020年至今)

图片内容:
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颈执法致死的视频截图或照片。
各地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的画面。 抗议者举着标语,高呼口号,有的是和平游行,有的是发生冲突。
“Black Lives Matter”标志和口号的各种呈现方式。
背景和意义: 2020年5月,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被警察膝盖压制颈部致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议浪潮。这些图片直观地反映了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问题,引发了关于社会公正、种族平等和人权保障的深刻讨论,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对种族主义的审视。

这只是本世纪以来广为人知图片的一小部分。每一张有影响力的图片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个时代的回响,它们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塑造着我们的记忆,并可能促使我们思考和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用图片一同见证了哪些事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本世纪以来(2001年至今),诞生了无数令人难忘的图片,它们或记录历史瞬间,或触动人类情感,或引发广泛讨论。以下是一些广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意义:1. “9·11事件”系列照片(2001年) 图片内容: 这是本世纪最令人心碎和震撼的图片群。最广为人知的包.............
  • 回答
    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瑰宝——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结晶的建筑,如同风中残烛,不少都未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战火的洗礼,甚至是人为的漠视,而化为尘土。它们曾是时代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声叹息。“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并非仅仅是自然因素的简单叠加,更多的是历史洪流中,那些无法预料的变故,.............
  • 回答
    21世纪以来,基础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已不再是简单的统计分析或建模的辅助工具,而是日益深入到理论构建、方法论革新乃至政策制定的方方面面。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学工具的日益精细化、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对精确性和普适性要求的不断提升所共同驱动的。1. 行为经济学与博弈论的深.............
  • 回答
    21世纪以来,数学这门古老而严谨的学科,在人文科学领域的触角正变得越来越敏锐和深入。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地将数字搬进文学作品,而是借助数学的逻辑框架、建模能力和分析工具,去探索和理解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只能凭借直觉和感性来把握的人文现象。1. 计算语言学与文本分析:拆解文字的基因密码人文科学的核心载体是语言.............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本以为是大案,实际上小事”的典型案例,涉及公众误解、媒体炒作或调查澄清后的真相。这些案例中,表面的严重性被夸大,但经过深入调查后,实际后果或法律后果并不如预期严重: 1. 美国“伯尼·埃克塞尔”案(Bernie Madoff) 公众误解:2008年,美国前纽交所副主席伯尼·埃克塞尔被揭露.............
  • 回答
    “本以为才开始,没想到是巅峰”这种感受,往往来自于那些经历过辉煌时刻,然后迅速衰落,让人不禁感慨“啊,原来那才是最高点啊!”的事件或人物。这类例子很多,遍布历史、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下面我来详细讲述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 1. 音乐领域:英年早逝的音乐天才例子:科特·柯本 (Kurt Coba.............
  • 回答
    生活中的“本以为是巅峰,没想到才开始”的故事,其实藏在很多我们以为已经足够好的时刻里。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而是细水长流中悄然发生的转变。故事一:那个卖煎饼果子的小伙子我常去楼下那个街角买煎饼果子。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皮肤黝黑,手脚麻利。刚开始,他只是个普通的摊主,煎饼的味道还不错,用料也.............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我愿意聊上几句的话题!“菜鸟互啄” vs. “神仙打架”,这中间的落差感简直能让人拍案叫绝。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我给你讲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尽量说得细致点。1. 街边不起眼的小店,隐藏着米其林三星的味道我曾经在一家老城区里发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面非常陈旧,招牌也模糊不清,甚至连个像.............
  • 回答
    家,这个承载我们生活百态的空间,总有些不起眼的小物件,曾被我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不曾想,一旦用了,便如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瞬间让我成为了它的忠实拥趸。今天就来分享几件这样让我“真香”的家居好物,保证不是广告,全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一、角落清洁神器——缝隙刷套装我家有个老房子,装修的时候也没太在意.............
  • 回答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中华文化,甚至被认为是本土的传统,殊不知它们其实是漂洋过海而来的舶来品。这种文化融合的现象,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与活力,也常常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惊讶于那些被“中国化”的外来元素。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春节吃饺子”是中国人过年的必备习俗.............
  • 回答
    在咱们博大精深的汉语大家庭里,方言词汇就像是隐藏的宝藏,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它是个“土生土长”的词,好像从来就没有书面语中的“本字”。但深入一挖,却能发现不少它其实是有根有据,只不过是被时间长河冲刷得模糊了模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这样的“漏网之鱼”,看看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1. “疙瘩”—— 不只.............
  • 回答
    北京大学汇聚了众多在人文社科和历史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每一位都拥有独特的思想和深厚的学术造诣。要从中挑选几位进行采访,确实是一件既令人兴奋又颇具挑战的事情。在众多闪耀的星辰中,我个人非常推崇以下几位学者,他们不仅在学术上达到了顶尖水平,其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钦佩:1. 葛兆光教授(历史学) .............
  • 回答
    国内学术界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年轻学者,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学者不仅代表着中国科研的未来,更成为激励后辈奋发向上的榜样。下面,我将尝试描绘几位在40岁以下、深耕本土或学成归国后在本土贡献科研成果的年轻学术之星,力求从他们的经历和成.............
  • 回答
    1949年之后,中国本土设计的建筑,要说能称得上“有思想的好建筑”,这可不是简单搜罗一番就能轻易盖棺定论的。它涉及到对时代精神的捕捉,对地域文脉的呼应,以及对建筑功能与美学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这些建筑,绝非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它们像一个个沉默的叙述者,在讲述着中国社会变迁的故事,也在回应着人们对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新世纪以来,关于“三国”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IP,主流看法究竟发生了哪些细致而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历史研究的范畴,更深深地烙印在流行文化、大众心理,甚至是集体记忆里。过去,当我们提到“三国”,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自带光环的刘备,义薄云天关羽,智绝天下诸葛亮,以及勇猛无双张飞.............
  • 回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但也伴随着一些“车匪路霸”现象。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一些偏远地区、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以及一些物流集散地。“车匪路霸”现象的特点: 勒索钱财: 犯罪分子通常会利用暴力、威胁或设置路障等手段,强行向过往车辆索要“过路费”、“保护费”或其他名义.............
  • 回答
    自20世纪以来,放眼全球,我们确实看到一个现象:绝大多数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即便经历过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却鲜少走向“亡国”的命运。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若要深入剖析,不妨从几个关键层面来解读。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具备的内在适应性和自我修正能力是核.............
  • 回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或停滞。需要强调的是,“倒退”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很多时候是伴随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原有问题的深化。以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 回答
    21世纪以来,中国确实经历过几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让人感受到离“热战”只有一线之隔的时刻。这些紧张局势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历史恩怨、国家利益的博弈以及国际力量格局的微妙变化。台海地区的紧张对峙: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时刻。 2000年前后: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在2000年左右一.............
  • 回答
    15世纪以后,欧洲国家确实积极地从亚洲引入火器技术,并进行了大量仿制和改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技术交流过程。早期接触与火器的传入当欧洲人开始与亚洲进行更广泛的接触时,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亚洲在火器制造和使用上的先进之处。尤其是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火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的巨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