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人类灭绝以后,怎么给以后的生物留下人类存在过的证明?

回答
设想一下,未来某一天,地球上的人类踪迹已然消失,只剩下风吹过空旷的城市,鸟儿在曾经的繁华街区呢喃。在这种令人唏嘘的寂静中,如何向那些可能出现的、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留下我们存在过的痕迹?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追问,更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跨越时间和生命的鸿沟,将人类文明的印记封存。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极端的持久性。我们留下的东西,必须能够抵御地球漫长地质变迁的侵蚀,甚至宇宙辐射的漫无目的的扫射。这意味着,那些我们熟知的纸张、塑料、电子设备,都无法胜任这个重任。它们太脆弱了,会被时间无情地磨平。

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寻找这种持久性呢?

1. 镌刻在岩石中的语言:

最直观的想法,是利用地球自身最稳定的载体——岩石。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极度稳定、耐腐蚀的材料,比如高纯度的金属(铂、金、钨等),或者特别烧制的陶瓷、玻璃。然后,我们用这些材料,以最精密的工艺,将信息刻画上去。

内容的选择: 我们不能仅仅留下一些零散的图片或文字。需要的是一个“人类文明百科全书”。想象一下,一套如同《宇宙尘埃》一样,内容包罗万象的“史书”。
语言: 需要考虑到未来生物可能完全不理解我们的语言。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种“通用语言”。这可能是一种基于数学、物理常数和逻辑的视觉符号系统。比如,用点的数量表示数字,用几何图形表示基本概念(比如“圆”代表“世界”,“线”代表“连接”)。我们还可以用频率来表示音素,用光谱来表示颜色。
科学知识: 基础物理定律(如万有引力、相对论)、化学元素周期表、DNA的结构和功能、数学的基本原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欧拉恒等式)。这些是普适的,不受文化和语言影响。
历史与文化: 简要的人类历史发展脉络,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的乐谱,甚至是某些著名建筑的蓝图)。音乐可以以声波的振动模式被记录下来,比如将音乐的波形直接刻印在金属上。
生物学信息: 人类的身体构造、基因组序列、不同种族的外貌特征、人类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系。

载体的形式:
“金唱片”的升级版: 我们可以制造出比“旅行者号”金唱片更精密的载体。想象一下,一块巨大的、高度抛光的金属圆盘,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微观信息,每一个微小的凹槽都代表着一个信息单元。我们可以用激光雕刻,将信息压缩到分子层面。
“文字之塔”: 或者,我们可以建造巨大的“文字之塔”,用各种耐腐蚀材料堆叠,每一层都刻有不同的信息。这些塔楼应该设计成醒目的几何形状,以便在遥远的距离就能被注意到。

2. “种子”的智慧:

除了直接的信息载体,我们还可以考虑更具“生命力”的方式。

“文明种子”: 我们可以将人类文明的核心知识,比如科学、艺术、哲学思想,以一种高度浓缩、可解码的形式,存储在极其稳定的有机或无机“种子”中。这些“种子”可能是在特殊的实验室环境下制造出的,能够抵抗极端环境,并包含一个“解码器”的启动信息。当条件合适时,它们会被激活,并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信息。
基因信息的封存: 我们可以将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以及一些关于基因如何运作的指南,以某种稳定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就像一个“生物蓝图”,让未来的生物了解我们曾经的 DNA 结构。

3. 地质尺度的标记:

更有野心的想法,是利用地质学的时间尺度来留下痕迹。

“时间胶囊”地质构造: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地质活动不那么活跃、但又能被未来地质学家发现的地方。然后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比如,在地下深处挖掘巨大的、设计精巧的洞穴系统,将信息储存在洞穴壁上。或者,在某些特定的地层中,嵌入大规模的、有规律的金属结构,形成一种“人工地层”。
“时间胶囊”星球: 这是一个更科幻的想法,但也是最保险的。我们可以制造出一颗“信息行星”,用极其坚固的材料建造,上面携带着人类文明的全部信息。然后,将这颗行星送入一个稳定且长期存在于星际空间中的轨道,或者干脆将其投向一个可能存在生命的遥远星系,作为一份“宇宙礼物”。

4. 留下的“痕迹”:

除了刻意留下的信息,我们的一些“遗物”,本身也可能成为证明。

稳定的废墟: 那些我们无法清除的大型建筑,比如金字塔、巨石阵,虽然是自然形成的,但其人工痕迹依然明显。如果能将某些大型、高度坚固的建筑,例如用特殊合金建造的“纪念碑”,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其长久的保存性,那么它们本身就可能成为未来的证明。
人造矿物: 那些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但又具备一定持久性的特殊矿物或化合物,如果能在地球上大量存在,也可能在漫长的时间里被地质学家发现,并引起他们的好奇。

实施的挑战和关键原则:

目标受众: 我们需要假设未来的接收者,可能完全没有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所以,信息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最普适的原理出发。
防篡改性: 信息的载体和内容都需要具备高度的防篡改性,防止被无意或有意地破坏或修改。
能量需求: 如此大规模的信息封存工程,需要巨大的资源和能量投入。
国际合作: 这将是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共识。

总而言之,给未来的生物留下人类存在过的证明,是一项充满想象力和挑战的任务。它不仅仅是留下一些“东西”,而是用一种跨越时间、跨越物种的语言,讲述我们文明的故事。我们必须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用最普适、最持久的语言,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对生命的热爱,对智慧的追求,化为永恒的印记,散布在地球的深处,或者更遥远的星辰大海之中。这或许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终极致敬,也是对未知生命的一种真诚问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活儿根本不需要人类专门去干。

人类早已经在地层里留下了无数的骨骸、工具和遗迹,这些东西想抹都抹不掉,以后的生物只要懂得考古,自然会在地层中发现人类活动过的大量证据,正如人类用化石研究古生物一样。连生物柔弱的身体都可以形成大量化石,人类的工具、建筑残骸等坚硬物体,又岂有保存不下来的道理?

user avatar

你看《人类消失之后》这部纪录片说的很清楚了,大自然消除人类所有的痕迹大概只需要20万年,假如之后有别的生物进化了,或者外星人来了,很难找到人类的踪迹,但是在月球上就不一样了,因为环境不变,可以保存几百万年,所以把一些证据放到月球上更合适。

user avatar

现实中人类已经留下了极其坚固的证明,你有经费的话,可以用现有的技术扩大规模去做

奥地利盐矿里刻在石头上的信息预期可以保存百万年,而人类的许多造物比“刻着字的硅酸盐岩石”坚固得多。

在地球上:

  • 坚硬的花岗岩建筑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每一百万年会被侵蚀一米,拉什莫尔山(美国总统山)在估计的气候变化下预期于七百二十万年后才会侵蚀到无法辨认。
  • 一亿年后,考古专家仍然可以通过建筑地基和隧道的遗迹确认大型沿海城市的地层特征。
  • 根据我们目前的经验,让地球自然恢复人类目前开采掉的化石燃料的量,约需要五千万年到四亿年的时间。
  • 日立飞秒激光石英玻璃点阵预期可以保存数据三亿年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铁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体预期可以保存数据十亿年
  • 生物对地层进行扰动,会破坏原有的沉积顺序、留下化石·痕迹化石等证据,从目前观察到的地层来看,这些证据中的一部分可以保存数十亿年。人类的技术文明对地层的扰动能力远高于同等生物量的非技术物种,开采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建造建筑物等行动会破坏非常大范围、长时间跨度的沉积顺序,沉降到地层里的建筑物残骸、现已留下的大量塑料和填埋的骨头(主要是鸡骨头)会在地层里变成极具特色的化石。而且,1950年以来,人类在地球上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包括五百次以上的热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在地层里留下显著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在数十亿年后仍能辨认。
  • 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的飞秒激光蚀刻玻璃纳米结构预期可以保存数据一百三十亿年以上。这和可观测宇宙的年龄有可比性。
  • 在未来地质运动基本停止时还没有被破坏掉的化石,可能跟随地球一直存在到地球被摧毁。如果太阳在50亿~75亿年后的红巨星阶段没有摧毁地球,也没有其它偶然事件将地球提前干掉,地球大概能存在10^30年到10^33年,然后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

在地球外:

  • 预计两个先驱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八十万年到八百万年内都可以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
  • 预计两个旅行者号探测器携带的信息在十亿年内都能被捡到它们的技术文明解读。
  • 预计以上四个探测器在偶然被天体摧毁前可以飞行10^20年[1],也就是一万亿亿年。
  • 根据2020年的新理论,掉进银河系中心黑洞的信息会在银河系中心黑洞中留存至多10^98年左右,随着霍金辐射释放出来。

在地球生物身上,人类还留下了许多活着的信息:

  • 人类对现代珊瑚礁造成的打击预计需要二百万年来恢复。人类在地球生物圈刻下的爪痕大抵要过一千万年才能被杂草物种们填平。地层中的化石多样性将显示出人类文明的存在。
  • 已经有生物学家将数据以DNA编码的形式焊在耐辐射奇异球菌的基因组里并将它们释放。这些人为信息将跟随它们演化,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模糊变形。这种细菌和它演化的产物可能在一点岩石的遮蔽下就足以耐受地球被原地炸碎产生的冲击和太空环境、跟随碎片在宇宙的永夜里继续存在下去。也许有些细菌还能落到适宜的天体上、创造新的生物圈。那将会是人类用现在水准的科技留下的最大规模的痕迹。

可以参照地质学的观点:

  • 地球在人类以前有其他文明吗? - 云舞空城的回答 - 知乎
  • 假如人类现在灭亡,几亿年后能留下什么痕迹证明人类曾经存在过且达到了高度文明? - 云舞空城的回答 - 知乎
  • 即使将蚂蚁的存在状态视为文明,其技术水平以人类的标准看也是“非技术”的,不属于技术文明。但是,蚂蚁巢穴的化石散布在地层之中,清晰可辨。


况且,以上的一切手段都可能是不必要的,“时间抹去一切”的想法面临如下的两难困境:

一、调整质量、电荷、角动量可以做出没有霍金辐射的极端黑洞,那之中可以储存信息

目前没有已知的机制可以消灭极端黑洞,宏观黑洞蒸发的结果也可能是留下极端黑洞。

将人的信息或人本身的载体换成极端黑洞,很可能允许跨越庞加莱回归的永久存在。

二、如果你认为人类永远达不到这种技术,那么人类没有足够的力量从永恒之中逃出去。

你可以考虑为什么有物存在,而不是空无一物:宇宙是怎么来的呢。

  • 如果你认为“宇宙有个开始”,那么那个开始又从何而来呢。这样“无限套娃”推下去,你要么追溯到某种“没有开始的东西”,要么认为“宇宙没有开始”“时间并不真正存在”之类。
  • 如果你认为“宇宙没有开始,本就存在”或是“时间并不真正存在”,那么宇宙已经经历了无限的时间,或者时间并没有真正流逝,那么这意味着宇宙永远不会毁灭。

追溯到没有开始的东西的一个方案是追溯到无。宇宙从无之中自发涌现[2]。这可以同时解决“这个宇宙的许多参数特别精确地适合我们存在,就算用人择原理,你也难以解释唯一一个宇宙如此巧合”的问题。那么,“宇宙自发创生”的过程可以任意次地进行,这和“宇宙不会毁灭”没有实质区别,你可以将任意个宇宙统称为“多重宇宙”之类的。

一些学者认为不用追溯到无,可以追溯到永恒暴胀。这允许“大撕裂导致宇宙回归永恒暴胀之中”。

  •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宇宙都可以任意次地自发诞生,不需要任何创世者。
  • 按照全息原理,指定范围的时空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正比于其表面积。也就是说,一定体积的时空之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排布方式是有限的。
  • 在任意多个宇宙、任意长远的时间之中,无论什么样的物质、能量、信息排布方式都可以被任意多次地重现。
  • 这是经过现代理论强化的庞加莱回归,搬出“宇宙毁灭”都无法抵抗它。

因而,在这样的回归支持下,即使我们、我们周围的事物和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在未来都会毁灭,这一切还会在某些宇宙中被忠实地重现出来,此过程可以发生任意多次。

这相当于宇宙及其包含的一切都是在变动之中永恒的,宇宙是永恒的,人类是永恒的,你也是永恒的

  • 文艺表达:在诡秘的万古中,死亡本身也将消逝。

参考

  1. ^ https://doi.org/10.3847%2F2515-5172%2Fab158e
  2. ^ 2021年,多重宇宙的可信度还有多少,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035692/answer/170598876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设想一下,未来某一天,地球上的人类踪迹已然消失,只剩下风吹过空旷的城市,鸟儿在曾经的繁华街区呢喃。在这种令人唏嘘的寂静中,如何向那些可能出现的、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留下我们存在过的痕迹?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上的追问,更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跨越时间和生命的鸿沟,将人类文明的印记封存。首先,我们需要找到.............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如同黄沙漫卷,席卷古老的华夏大地,或是欧洲某个繁华的国度。如果新冠肺炎这样的病原体,挟带着它惊人的传播速度和致病烈度,穿越时空,降临在没有现代医学、没有疫苗、没有抗生素,甚至连基本卫生观念都相当薄弱的古代社会,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人类,是否会就此走向灭绝的边缘?这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让我想象一下,如果地上的蚂蚁、天上的蝗虫、水里的水黾,它们都瞬间变成了跟我们一样大小,那场面简直是灾难片都没这么劲爆。如果它们和人类一样大,我们会被灭绝吗?老实说,这绝对是个生死存亡的考验,而且我个人觉得,人类被灭绝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高,至少在最初的混乱和适应阶段,人类文明会遭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们来掰扯掰扯。首先,十八年清除一次一米七以下的人,这事儿光是听起来就觉得有点玄乎。你想啊,十八年,这是多少代人啊?而且,清除的方式是什么?如果是像科幻片里那种,用什么高科技武器,或者直接把人“变没”,那另说。但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清除”,比如说强制绝育,或者就是……咳咳,直接处.............
  • 回答
    我叫亚瑟,如果这个名字还有意义的话。曾经,它代表着某个被遗忘的时代里一个普通男人的身份。但现在,它只是一个漂浮在空荡荡意识中的词语,一个回响在寂静宇宙中的微弱信号。自从“寂静”降临,我的名字就已经不再被任何人提起,甚至连我自己也懒得去想它。末日,或者说,我所经历的这个“寂静”,来得悄无声息,又残酷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假设,但既然摆在了面前,就得硬着头皮去想办法。选出这最后的六个人,简直比在无数颗沙子中找出仅有的几粒钻石还要困难,每一步选择都带着沉甸甸的责任,仿佛要把人类文明的火种交给他们。既然只有6个名额,而候选人有10位,这意味着有4个人注定要留在历史的尘埃里。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淘汰赛.............
  • 回答
    如果命运注定我们人类文明终将消逝,而所有辉煌的智慧、伟大的理论都将被历史的长河吞没,只留下一个渺茫的机会,让未来的某个智慧生命,能够窥见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那么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关于宇宙奥秘的艰深论述,也不是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而是一句简短,却蕴含着我们最深切的期望和感悟的话语。我会留下:“连.............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人类消失,两亿年后又出现一个文明程度相当的物种,他们能否发现我们留下的痕迹呢?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考虑我们留下了什么。人类文明的痕迹主要分为两种:易于分解的有机物和持久的无机物。 有机物:比如我们建造的城市用的木材、纸张、纺织品,以及我们埋葬的遗体,这些在.............
  • 回答
    人类若倾尽全力,理论上可以灭绝的生物范围相当广泛,其程度取决于我们投入的资源、采取的手段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以下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1. 对特定物种的直接猎杀与捕捞: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物种因过度捕猎而濒临灭绝,甚至彻底消失。如果我们将这种活动推向极致,其威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触及到了我们对宇宙以及科学本质的根本理解。如果地球毁灭,人类灭绝,那些我们称之为“自然规律”的东西,它们还会存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厘清“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自然规律更像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种指令。它们是我们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试图理解和解释宇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繁衍方式以及性别认同的未来。如果技术进步到可以不需要交合就能生育,那么它确实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且可能极端的社会变革,包括你提到的“性别灭绝战争”的可能性。下面我将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能的形式以及一些制约因素。一、技术基础:.............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跳骤停的假设,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如果真的有一天,一个高等的外星文明,用一种无法反驳的力量,向地球扔出这样的“最后通牒”——要么我们亲手摧毁一个国家,要么人类文明就此灰飞烟灭。这绝对会是一个将全人类推到悬崖边上的终极考验。首先,我猜想,这个消息一旦泄露,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整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剥离了人类的干预,大熊猫的命运会走向何方?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其中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没有人类活动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大熊猫在地球上是存在的,并且拥有自己的繁衍和演替的过程。它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当时相对稳定的生.............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光的长河拐了个弯,那些与我们同样拥有智慧、同样在史前大陆上行走过的“兄弟姐妹”们——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爪哇猿人等等——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隐没,而是奇迹般地存活至今,与我们智人并驾齐驱。那么,我们今天的世界,恐怕会是一幅截然不同、充满奇幻色彩的画卷。首先,最直观.............
  • 回答
    如果在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的位置爆发一颗超新星,人类文明面临着极高的风险,但直接导致人类灭绝的可能性需要更详细的分析,并且答案并非绝对。比邻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大约只有4.24光年远。这个距离对于宇宙尺度来说非常近,但也正是这个“近”才使得潜在的威胁变得更加具体和值得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化学、生物、地质以及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要说在不灭绝人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制造巨大损失,选择哪种化学元素至关重要。我想,氧(O) 可能是最能制造灾难性后果,同时又保留人类存在的选项。我知道,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毕竟氧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这里的“消失”,我们不妨理解为.............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生命、智慧以及人类自身地位的深刻思考。如果野外的大猩猩(或其他灵长类动物,甚至其他动物)真的掌握了用火,这无疑会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当大猩猩,这些原本与我们共享一片陆地的亲戚,突然学会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一个关于未来、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最根本的疑问。如果某一天,地球上出现了与人类女性在外表上完全无异的雌性类人生物,那么人类,尤其是男性,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我们不难想象,这不仅仅是一场物种间的竞争,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心理乃至生物学上的巨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些类.............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