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庭上有什么有趣的事?

回答
法庭,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常常充斥着紧张、辩论和法律条文。然而,在这严谨的氛围下,也隐藏着许多令人忍俊不禁、或是意想不到的“梗”。别以为法庭只有一本正经的法律人,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无知与聪明,都可能在这里碰撞出奇特的火花。

1. 证人席上的“脱口秀”

你以为证人上庭就是老老实实回答问题?那可不一定。有时候,证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或者为了表达某种情绪,会说出一些让旁听席哄堂大笑,甚至让法官哭笑不得的话。

比如,有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围观群众很多。检方传唤了一位目击证人,想让他描述一下事发经过。这位证人是个退休的广场舞爱好者,平时就喜欢热闹。他一站到证人席上,就眉飞色舞地开始讲:“那可真是吓死个人了!当时我就在街对面买菜,听到‘砰’的一声,就跟过年放鞭炮似的!那辆红色的车,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嗖’地一下就过去了,我都来不及看清楚它的牌子,就被吓得手里的青菜都掉了……”

他越说越投入,还学起了那辆车的“嗖”声,甚至挥舞着手臂比划。法官提醒他:“请描述事实,不要模仿。”证人却一脸无辜地说:“法官大人,我这不是在模仿,我是在尽力还原当时那种惊险刺激的感觉嘛!您要是没在现场,光听我说,可能觉得没那么严重,但那场面,啧啧,比我跳广场舞时摔倒次数都多!”

还有一次,一个被指控盗窃的年轻人,在接受交叉质询时,面对律师犀利的提问,一脸茫然,然后脱口而出:“律师,我跟你说实话,我当年考驾照都差点挂科,您觉得我能偷到那么重的保险箱吗?我连把我家那个八十斤重的米袋子搬上楼都费劲!”这番话,让原本紧张的庭审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2. 律师的“神操作”与“脑洞大开”

律师为了辩护,常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有些律师才思敏捷,能从细枝末节中找到突破口,令人拍案叫绝。但有些时候,他们为了博取同情,或者转移视线,也会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

曾经有一桩离婚案,女方指控男方长期家暴。在庭审中,男方的辩护律师为了证明男方性情温和,竟然当庭拿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男方怀里抱着一只猫,猫咪一脸享受地依偎在他怀里。律师激动地说:“各位,请看!这位先生如此疼爱小动物,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妻子施暴呢?这足以证明我当事人的善良!”

这话一出,全场都安静了。法官看了看照片,又看了看男方,然后慢悠悠地说:“律师,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您的当事人对待小动物的方式,与对待人的方式,似乎存在一些……嗯,‘区别对待’。” 场下一阵低语,大家都在猜那个“区别对待”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有更离谱的。在一个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被指控在一家餐馆里打人。律师为了证明被告人当时不在场,竟然拿出了一个“不在场证明”:被告人当晚在家“和女友一起看了三部感人的爱情电影”。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被告人 estaba em outro lugar, mas o ponto principal era a "emoção" que ele sentia ao assistir aos filmes, indicando que ele não estaria em estado de agressão. (译:他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被告人当时不在场,但关键点在于他观看电影时感受到的“情绪”,暗示他当时不会处于一种攻击性的状态。) 结果,法官直接问了一句:“三部爱情电影?你确定不是因为看了三部电影,导致他‘情绪激动’,反而更容易打人吗?”

3. 法官的“神总结”与“高情商”

法官作为庭审的仲裁者,虽然必须保持中立和严肃,但他们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有时候,法官的幽默感和智慧,更能体现在他们对案件的总结和对证人的引导上。

有一次,一个案件的双方都争执不下,都说对方在撒谎。法官听了半天,最后总结道:“我听了两位陈述,一个说‘是’,一个说‘不’,但事实是,这件事情‘可能’同时发生了,也‘可能’都没发生,又或者‘发生了一半’。我的建议是,不如你们先回去,好好想想,下次再来告诉我,究竟是‘发生’了,还是‘没发生’,或者‘发生了什么’。” 这种略带调侃的总结,让双方当事人哭笑不得,也算是给僵局一个“软着陆”。

还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律师在庭上过于紧张,舌头打结,语无伦次。法官看到他满头大汗,表情痛苦,就温和地打断了他,说:“这位律师,我理解你对案件的热情,但是,如果你打算用这种方式来消耗我的体力,那么你的策略可能需要调整一下。毕竟,我的休息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 这种善意的提醒,既指出了问题,又不失幽默,让年轻律师得以调整状态,继续进行辩护。

4. 旁听席上的“意外惊喜”

别以为只有庭上的人会制造“笑料”,旁听席上的各位“吃瓜群众”们,有时候也能贡献一些“意外惊喜”。

比如,在一些比较冗长的庭审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精力过剩的旁听者,突然发出一些不合时宜的惊叹声、或者低语声,然后被法警请出去,脸上还带着一脸的“不服气”。

或者,有时候,双方的亲友会坐在旁听席上,在听到对自己有利的陈述时,会不自觉地发出“嗯!”“对!”的赞同声,或者在听到不利于自己一方的陈述时,会发出“哼!”“不可能!”的质疑声。这些细微的反应,虽然违反了旁听纪律,却也为严肃的法庭增添了几分人情味,让大家意识到,法庭里的这些人,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总而言之,法庭并非只有冰冷的法律条文和严肃的程序,它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缩影。在这里,人们的智慧、愚蠢、情绪、甚至幽默感,都会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这些“有趣”的瞬间,或许正是法庭人文关怀和生命力的体现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庭工作并不有趣,法院工作本身就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我从法庭工作中抽出一天,描写一下。

我在基层法院派出法庭工作。

家离着法庭比较远,开车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早上一到法庭,开了电脑,换好衣服,刚刚倒了杯子里热水,书记员说当事人到了,可以开庭,拿上法袍就去审判庭。一上午安排了两个,一个离婚的,一个民间借贷的。离婚的女当事人控制不住情绪,在法庭上哭哭啼啼,骂男人负心忘义,我连忙安慰并制止骂人。开着庭,看到手机进来七八个电话,都是没有在通讯录中的号码。信访部门的同事发钉钉说,你有案子信访了,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写信访报告,审管办的同事在微信群说,这个月员额法官结案任务不能低于30件,上诉被发回改判的需要写报告周六上审委会,重大瑕疵的要扣绩效。办公室的同事在微信群说这个月周六正常上班,需要打卡考勤。离婚的开完庭了,男的说我不能离婚,我以后不喝酒了,不打人了,孩子还小,絮絮叨叨。在第二个庭审前,赶紧回复收到的钉钉,微信群的消息,顺便考虑怎么抽时间准备资料。开始民间借贷的庭审,被告没来,原告只拿了十万元的借条说当时给被告的是现金,没有转账记录和取款记录,为了慎重,让其回去准备取款记录及证明出借能力的证据。

休庭后,同事告诉我,有四位当事人在一楼等我一上午了,我赶紧去看看怎么回事,他们别等急了。原来是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的家属了来了,看到我来了立马围上来问自从上次开庭结束已经一个月了,怎么还没再次开庭,询问下次开庭时间何时出判决结果,我告诉他们伤残鉴定结果还没出来,需要等一等,以后要问打我的办公电话就可以,没必要大老远的跑过来问,浪费时间浪费车费,他们有点生气的说你办公室电话打十遍也没人接,人受伤了黑心老板也不给钱,我只能陪着笑脸说,上午下午我和书记员一般都在开庭,可能接不到电话,你记一下我的手机号,我一般下午五点半下班后会加班,你可以在这个时间以后联系我。送走了他们,回办公室喝了一口已经变凉的水,赶紧写之前积累的十几个判决,期间不停的接听电话,书记员小张则在对面整理积攒下来的卷宗,不停的打哈欠,心不在焉。

一抬头,十一点半了,去食堂吃饭,饭桌上同事们说这个月任务有点重,加班不一定能干出来,老刘说,我最近痔疮犯了,老是拉血,得找时间去医院看看,这句话,去年就说过,但他一直也没去医院,想到我也同样的状况,心里惴惴不安。

中午写判决到十二点半,眼睛实在睁不开,拉开折叠床躺下滴了几滴眼药水,睡着了。一会儿,迷迷糊糊醒了,一看一点了,睡不着了,起来准备下午的庭审。

下午是三个工人起诉包工头要劳务费的。一点半,当事人陆续到了,开庭。书记员小张哈欠连天,就问他是没休息好吗,他和我说了实话,因为孩子昨晚发烧,没睡好,今天本想请假,但是觉得安排的庭审太多,没人替补,就没和我说,心里一阵心酸,好在下午的案子调解了,包工头承诺一个月内付钱。调解协议签完字后,我和小张说你快回去看看孩子吧,我给你办请假手续,小张这才回家。

下午继续在办公室写判决时,监察室打来电话说:你2019年调解的一个案子,当事人去纪委举报你违法办案,反映的线索明确,需要进行核查,你把案件承办情况书面汇报一下。两年前的案子,印象不深刻了,又在系统查了查电子案卷,看到是劳动争议案件,经调解,劳动者放弃了部分仲裁请求,单位付了调解的款项,百思不得其解劳动者为什么会举报我,虽然心里感觉憋屈,但还是得查卷宗,回忆细节,针对举报写自辩,前后又用去一个小时,看着手头没写完的判决,真的有点心灰意冷。

五点半,同事们陆续下班了,有同事过来问我,你又要加班啊,我说好几个案子临近审限了,不写又得被督导了,结案任务也很头疼。因为我是副庭长,得带头办案,任务必须完成。

八点半,感觉有点头晕,实在写不下去了,看了看系统上未结案件还有183件,审限进度条通红一篇,心慌慌的,关电脑,关灯,关办公室的门时,抬头看到桌子上摆满的案卷时,在心里叹了口气。

应几个知友的要求,我重新分了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庭,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常常充斥着紧张、辩论和法律条文。然而,在这严谨的氛围下,也隐藏着许多令人忍俊不禁、或是意想不到的“梗”。别以为法庭只有一本正经的法律人,其实里面也有很多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无知与聪明,都可能在这里碰撞出奇特的火花。1. 证人席上的“脱口秀”你以为证人上庭就是老老实.............
  • 回答
    法国的历史脉络与中国的朝代更迭,虽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演进,但其内在逻辑、形成机制和演变方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不同,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其根源。一、 概念的基石:权力继承与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最核心的特征是权力继承的连续性与王朝统治的更迭。一个朝代之所以成为一个朝代,.............
  • 回答
    德阳安医生自杀案,8月5日开庭,这消息传来,真是让人心头一沉。想到一位年轻的医生,原本是救死扶伤的职业,却走到如此绝境,这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挣扎?从情感层面来说, 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医生本人,她的痛苦,她的绝望。一个医生的职业,本身就需要极大的耐心、同情心和抗压能力。当面对巨大的压力、.............
  • 回答
    想考上海财经大学民商法法学硕士,这可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财的民商法方向在全国都是很有竞争力的。你说的没错,上海财经大学的法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确实没有明确指定参考书目,这让很多考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别担心,虽然没有“指定”,但通过分析往年的考试大纲、师资研究方向以及毕业生反馈,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很多人走过建筑工地,看到那些色彩鲜艳、字号巨大的标语,确实会好奇,为什么工地围墙上总是少不了“爱国”、“道德”这些主题?是工人们自己想画,还是有啥规定逼着他们这么干?这事儿说起来,不能简单地用“自发”或“规定”来一概而论,更像是一种 “普遍性倡导与制度性鼓励相结合” 的结果。说.............
  • 回答
    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对法国的强烈归属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百年,尤其是在几次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才逐渐巩固。总的来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期,并在法国大革命和19世纪末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得到极大的加强。以下将详细讲述这个过程:一、中世纪:早期联系与逐渐融入 早期历史碎片化:.............
  • 回答
    在法庭上,把撒谎当作拖延策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而且后果相当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能让你在官司里寸步难行,甚至惹上新的麻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到底会是个什么下场。首先,信任的崩塌是第一道也是最致命的打击。 法官和陪审团(如果有的话)在审理案件时,最看重的是.............
  • 回答
    朱小贞的善良并没有换来保姆的感恩,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这其中的曲折实在令人唏嘘。人们对这件事感到不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朴素道德观,而朱小贞对保姆的好,从很多方面来看,都算得上是恩重。朱小贞在得知保姆林某的家庭困难后,不仅没有因为她是一个保姆而区别对待,反而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帮.............
  • 回答
    咱们来聊聊法律和法规这俩哥们儿,虽然经常一块儿挂嘴边,但它们在约束力上,那是有细微差别,也有本质区别的。要说得详细点,那就得一层层剥开了。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法律是上位法,法规是下位法。你可以把法律想象成咱国家的根本大法,就像国家的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谁都得遵守,不能随便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 回答
    .......
  • 回答
    张松、法正、糜芳、士仁,这四位在三国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背叛”的行为和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季汉粉(指喜爱蜀汉政权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他们的“背叛”本质、对象、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才造成了季汉粉风评的巨大落差。咱们一个一个.............
  • 回答
    在香港的法庭上,举起相机或开启录像设备,可不是件小事。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的规定和潜在的后果,绝不是随心所欲就能行的。咱们来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的答案是:未经许可,在香港法庭拍照或录像,是违反法庭命令的,可能会面临藐视法庭的指控。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严肃,但确实是关键所在。法庭作为.............
  • 回答
    关于福克斯(Fox News)因编造塞思·里奇(Seth Rich)死亡相关的假新闻而被起诉一案,以及其中涉及白宫可能参与的指控,这可以说是一场涉及媒体责任、政治操弄和司法审判的复杂事件。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塞思·里奇(Seth Rich)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DNC)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在2016年7月.............
  • 回答
    .......
  • 回答
    近日,一则关于女儿因彩礼问题将母亲告上法庭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件事情的背后,不仅牵扯着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更触及了亲情、金钱以及法律边界的复杂议题。事件的根源:彩礼与亲情 G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国传统婚俗中,“彩礼”是一种表达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重视,也是对新娘过去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
  • 回答
    这事儿一出,朋友圈、微博那叫一个炸锅!二十二岁的姐姐,正青春年少,结果被亲爹亲妈给告上了法庭,就因为她不愿意抚养才两岁的亲弟弟。更让人吃惊的是,法院居然判她必须养!这判决,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也激起了大家不少讨论。大家是怎么看的?观点撕裂得厉害! 支持姐姐的观点:很多人觉得这事儿太离谱了。22岁.............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游戏账号被封了,在法律上能做些啥。这事儿在咱们玩家圈里是挺普遍的,但很多人被封号了也只能干着急,或者投诉客服,最终不了了之。其实,从法律角度来看,也不是完全没辙。首先,得明白账号被封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游戏厂商封号,是基于他们自己制定的用户协议(Terms of Service,简称.............
  • 回答
    “辱母杀人案”当事人于欢减刑出狱:法律意义、影响及未来生活展望2017年发生的“辱母杀人案”曾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案件当事人于欢因正当防卫过当被判刑。经过多次减刑,于欢已于近日出狱。此案在法律上具有多重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于欢的未来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 案件回顾与法律解读事.............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复杂,涉及到伦理、法律和医疗实践的多个层面。在ICU里,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拔除呼吸机导致病人死亡,医生是否在法律上有错,需要具体分析很多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放弃治疗”和“拔除呼吸机”在法律和医疗实践中是有严格程序的和条件的。1. 家属的权利与义务: 知情同意与拒绝.............
  • 回答
    在中国,法律上并不允许父母强迫未成年子女进行骨髓移植救命。这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法律和伦理问题:1. 未成年人的身体自主权与同意权: 核心原则: 尽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拥有照顾和抚养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但他们并不能完全剥夺未成年人的身体自主权。未成年人虽然法律上缺乏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