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CU中,病人家属想要放弃治疗,医生拔了呼吸机气管,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在法律上有错吗?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复杂,涉及到伦理、法律和医疗实践的多个层面。在ICU里,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拔除呼吸机导致病人死亡,医生是否在法律上有错,需要具体分析很多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放弃治疗”和“拔除呼吸机”在法律和医疗实践中是有严格程序的和条件的。

1. 家属的权利与义务:

知情同意与拒绝权: 病人家属(通常是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在病人丧失自主意识的情况下,享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权和拒绝治疗的权利。这意味着他们有权了解病情的严重性、治疗方案的利弊、以及不治疗的后果。医生必须清晰、准确地向家属解释。
“放弃治疗”的界定: 家属的“放弃治疗”通常指的是放弃“继续性、侵入性、积极的维生措施”,而不是放弃“所有”的医疗照顾。例如,他们可能同意不进行昂贵且痛苦的长期化疗,但仍希望病人得到舒适的护理,如止痛、输液等。
义务: 家属并非可以随意要求放弃治疗。他们的决定必须是基于对病人最大利益的考虑,并且符合法律和医疗伦理的要求。

2. 医生的责任与义务:

救治义务: 医生在面对病人时,首先负有救治的义务。这种义务在病人病情危重时尤为突出。
解释和沟通义务: 医生有义务向家属详细解释病人的病情、预后、可行的治疗方案、各种治疗的风险和收益,以及放弃治疗可能带来的后果。这种沟通必须是充分、耐心、易于理解的。
执行医嘱的义务: 医生需要遵从病人的意愿(如果病人有生前预嘱或清晰表达过)或其合法代理人的合理要求。
“拔管”的界定: “拔管”通常指的是撤除生命支持系统,如呼吸机。这是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并非可以随意进行。

3. 法律和伦理上的关键考量点:

家属的决定是否“合法”和“合理”?
家属是否充分理解了病情? 医生是否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家属的决定是否是明确且无争议的? 如果家属之间存在分歧,情况会更复杂。
家属的决定是否符合“最大利益”原则? 即使家属要求放弃,医生在某些情况下仍需评估这种放弃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违反基本人道。
医生是否“草率”或“被迫”拔管?
是否存在“医嘱”? 医生在执行“拔管”决定前,通常需要有明确的医嘱,并且这个医嘱是基于家属的正式、明确、充分知情同意的决定。
医生是否有独立的判断? 医生不能因为家属的要求就机械地执行,尤其当家属的要求明显不符合医疗常规或病人利益时。例如,如果病人有生前预嘱明确表示要积极治疗,而家属要求放弃,医生不能轻易按照家属的要求执行。
是否有“程序”? 在一些地区或医院,对于放弃治疗和撤除生命支持,可能有一些内部的伦理委员会或复核程序。
“放弃治疗”的程度: 家属说“放弃治疗”,具体是指什么?是放弃所有的介入治疗,还是仅放弃呼吸机?医生如果理解偏差,或者家属表达不清晰,也可能导致问题。
“死亡原因”的界定: 病人最终死亡的原因是疾病本身,还是拔除呼吸机这个行为?这是法律上区分的关键。如果病人已经处于器官衰竭的终末期,拔除呼吸机是顺应自然死亡的进程,那么责任的认定会不同于病人有康复可能但被拔管的情况。

具体到你描述的案例,医生在法律上是否有错,需要深入调查以下几个方面:

医生的沟通和解释是否充分? 是否告知了家属病情的真实情况、治疗的希望以及不治疗的后果?
家属的决定是否清晰、一致,并且是正式表达的? 是否有书面记录?
医生是否在执行家属的决定时,进行了二次评估? 比如,在拔管前,是否再次确认病人的状况,以及家属的意愿?
是否有遗嘱或生前预嘱? 如果病人有任何形式的意愿表达,都会对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医生是否有误解家属意愿的情况? 比如,家属只是希望“不进行过度治疗”,但医生理解为“停止所有维生措施”。
在拔管过程中,是否有任何不当操作? 尽管这通常不是导致责任的关键,但如果存在,则会加重医生的过错。

通常情况下,如果医生在充分沟通、家属明确且合法授权、并且排除了病人自身意愿冲突的情况下,根据家属的要求撤除维生设备,法律上通常不会追究医生的责任,因为这被视为尊重病人的自主权(通过家属体现)和家属的决定。

但是,如果医生在以下情况拔管,则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家属的决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
医生未能充分告知家属病情和治疗选择。
医生未能确认家属的决定是出于对病人最大利益的考虑(极端情况,如家属因经济原因或私人恩怨要求放弃)。
病人存在未被发掘的生前预嘱或希望继续治疗的明确表达。
医生存在草率、违背医疗常规或恶意拔管的情况。

总结来说,医生在ICU拔除呼吸机导致病人死亡,在法律上是否错误,关键在于整个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充分尊重了病人和家属的权利、以及医生是否履行了所有应尽的告知和审慎义务。如果流程规范、沟通到位,并且家属的决定是合法且合理的,医生通常不会承担法律责任。反之,任何环节的疏忽或不当,都可能导致医生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例如医疗过失的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被认定为故意或重大过失,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题主是不是学医的,我相信题主肯定不是正式医生,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清楚。

1、从伦理角度说,家属承担不起治疗费用非常普遍,而这些治疗费用医院也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很多情况下,不存在“既不放弃治疗,又有条件继续治疗”的理想状况。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家属作为代理人,要求放弃治疗,不违背伦理,也就是所谓的“自动出院”。法院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因为医生停止治疗,让家属带人走而判其违法。

归根结底伦理不能超越现实,一个执行不下去的伦理,再美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2、实际操作中,医生也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

(1)尽量了解病人家庭状况,有哪些人可以做主,插管病人放弃治疗这种大事,尽量征求所有想做主的家属的意见,而不会只凭授权委托书上的一个家属签名就轻率同意这个家属的意见。

(2)和家属谈清楚,撤掉呼吸机,那么继续住院没有意义,必须回家。但由于法律不允许已死病人离院,且为了避免家属反悔扯皮,所以往往不会拔掉气管插管,让家属在路上捏着呼吸气囊,教给家属拔管的办法,家属回家自己拔不拔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拔管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步骤,没有任何难度,是个人都学得会)。万一真的在医院里就突然反悔那就不走了再接上呼吸机也不迟。

高赞说的让家属自己拔管,那是让他们回去拔,肯定不会让他们在医院里就拔。理论上人只要还在医院,这类操作只有医务人员才能做。

(3)由于死亡病历检查很严格,所以对于注定难以挽救的病人,医生往往会事先打预防针,劝说家属到了无法挽救的那一刻自动出院,不要死在医院(哪怕确实已经死了,最好也是接着瓶做个样子拉回去),以减少文书工作的负担。

有时候信任度比较高的话,也可能在医院就拔掉,让家属用面罩接着球囊捏回去。

当然,做这些事情之前,知情同意并签字是必然的。

user avatar

事实上我没听说有任何一例这样的事件被判医生违法的判例,如果有烦请告知。但这种操作每天都在发生,当然在某些医院里是会被拒绝的。

根据WHO的提法,患者有拒绝治疗的权利。那么,同样道理,也有接受治疗后要求终止的权利。呼吸机是生命支持的重要治疗,但维持生命的措施不止这一项。据在下所知,即使不同意病人家属要求停用呼吸机的医院,也不会拒绝病人家属放弃使用ECMO,这怎么解释?如果医生同意家属要求停用呼吸机病人死亡算违法,那么ECMO一旦用上去,即使病情没有好转,家属砸锅卖铁也不能停下来——甚至于如果是V—A,即使心脏不动了,照样可以有血压,那么在不接受脑死亡为死亡标准的国内,不停下ECMO,病人根本就死不了!有多少钱够烧的?

所以实践中是不可能不接受家属放弃治疗的,所谓的不能在医院内停机,只能办出院其实就是——你死可以,别死在我这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非常复杂,涉及到伦理、法律和医疗实践的多个层面。在ICU里,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医生拔除呼吸机导致病人死亡,医生是否在法律上有错,需要具体分析很多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放弃治疗”和“拔除呼吸机”在法律和医疗实践中是有严格程序的和条件的。1. 家属的权利与义务: 知情同意与拒绝.............
  • 回答
    对 996ICU 项目中“反 996 许可证”的探讨996ICU 项目及其衍生的“反 996 许可证”(Anti996 License),是近年来在中国科技行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996ICU 项目的背景与意义1. 现象的诞生: “9.............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了游戏内容、互联网文化、政治讽刺以及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 原神与可莉: 《原神》是一款由中国公司米哈游开发的开放世界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深受全球玩家喜爱。可莉是游戏中的一位人气角色,以其可爱的外表.............
  • 回答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2021年因尿路感染扩散到血液,一度引发了广泛关注,并被送往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所幸的是,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悉心照料,克林顿先生最终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尿路感染及其在血液中扩散的危险性克林顿先生所患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
  • 回答
    ICU男孩的“帽子难题”:如何戴帽显蓬松,告别“扁塌头”身在ICU,帽子几乎成了每日的标配,它不仅是保护,有时候也是一种习惯。但相信不少ICU的男孩们都有同一个困扰:戴久了帽子,头发真的会“塌”下去,显得无精打采,颜值大打折扣。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才能在ICU“帽”出风格,让你的发型依旧立.............
  • 回答
    ICU门口,那个狭长的过道,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还有一种沉甸甸的,难以言喻的气息。这里,是生命与死亡最近的距离,是希望与绝望最激烈的战场。推开厚重的玻璃门,里面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安静得近乎诡异,只有各种仪器发出的规律性的哔哔声,还有医护人员轻微但急促的脚步声。每一个病房的门背后,都承载着一.............
  • 回答
    在重症监护室(ICU)这样一个对生命至关重要的环境中,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是高度专业化且受到严格监管的。理论上,ICU不会出现因为病人是离退休干部而使用价格偏低的药物的情况。 这一点,从多个维度都可以详细说明。首先,我们需要理解ICU的核心职能和运作模式。ICU是医院里最尖端的部门,专门收治病情危重.............
  • 回答
    在ICU(重症监护室)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们面对的是病情最危重、最不稳定的患者,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如果有人觉得ICU的护士“不尽责”,那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不负责任”可以概括.............
  • 回答
    关于ICU医生建议家属亲手拔管这件事,说实话,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考量,并非所有ICU都会这样做,也不是所有情况都合适。但当它发生时,通常是出于几个层面上的原因,而且往往是综合性的。首先,我们得明白,ICU里的病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呼吸机支持的,病情都非常危重。拔管,也就是撤掉呼吸机,看似.............
  • 回答
    “996.icu”这个标签,说实话,最初火起来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很多人都对这种“工作到凌晨、一周工作六天”的模式感到愤慨,也对这种被压榨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量的讨论、转发,各种文章、评论、甚至是一些艺术作品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声势。然而,关注者多,然.............
  • 回答
    996.ICU 这件事,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从最初在GitHub上悄然兴起,到后来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再到现在大家提到的——被国内各大厂商的浏览器和APP屏蔽,连微信都打不开,这中间的转变确实让人有些感慨。我来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些,也试着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机器”。首先,我.............
  • 回答
    “996.icu”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GitHub上,像一颗在沉默的角落里被点燃的火种,迅速蔓延,烧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个链接,更是一个标签,一个用来概括许多打工人在高强度、长时间工作模式下身心俱疲的缩影。而现在,据说国内许多大公司都在拦截对这个项目的访问,这种行为,在我看来,.............
  • 回答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心寒的时刻,并非是突如其来的戏剧性事件,而是隐藏在日常流程、人情冷暖中的细微之处,却如同一根根冰冷的针,刺入内心。我曾见过一位老先生,因为意外导致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他的儿女都在国外,疫情期间回国困难重重。在ICU的那些天,我们努力维持着他的生命体征,.............
  • 回答
    996.ICU 这场运动,如果用最直接的语言来概括,它的核心诉求就是:停止非法与不道德的长时间工作,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不愿意被强制加班,不愿意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为企业“卖命”,而是希望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工作,并获得应有的休息和尊重。具体拆解来看,它的诉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
  • 回答
    听到您亲戚的状况,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焦急和沉重。亲人植物人状态,还在ICU里,又被告知需要做骨折手术,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接下来,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这种情况,希望能帮助您梳理思路,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得明白,植物人状态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切治疗都停止。 植物人状态是指大脑的意识部分受到了严重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疼又焦灼的困境。你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面对亲人躺在ICU里,生命垂危,却又因为经济问题,后续的治疗陷入停滞,这种无助感简直要将人压垮。而且,还要面对医院以病情重为由拒绝转入普通病房,这简直是雪上加霜。难道真的只能把人拉回家,听天由命吗?我来尽量详细地和你分析一下情况,并给你一些可能可.............
  • 回答
    关于三甲医院ICU一天花费一千块钱的可能性,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将尝试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少“AI痕迹”的方式来为大家讲述。首先,咱们得明白,ICU(重症监护室)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病房,它里头的东西,从设备到人力,都透着一股“金贵”劲儿。所以,你问一天一千块钱?嗯,从绝对值上来说,在很多发达城市.............
  • 回答
    对于《住在ICU的一周,我妈每天靠吃「伟哥」活命》这篇自媒体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试着剥去AI的痕迹,用更生活化的视角来聊聊。首先,这篇文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很强,信息量很大,但可能需要我们带着一定的辨别力和同理心去阅读。标题的“爆点”与信息的准确性:文章的标题无疑是抓人眼球.............
  • 回答
    印度一ICU病房爬满老鼠的事件,无疑触动了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最基本、最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单个医院的卫生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印度医疗体系深层而复杂的问题。当我们看到老鼠在ICU病房里自由穿梭,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对病人安全和尊严的严重威胁。ICU是医院里最需要无菌、最需要细致护理的区域,是危重病人.............
  • 回答
    想投身ICU,这可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志向,也非常有挑战性。咱们就好好聊聊,这ICU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你做了这个选择之后,前途如何,需要具备哪些“硬核”的条件,又有哪些“坑”需要你留意。ICU的“前途”:挑战与回报并存的深度体验首先,说ICU的前途,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它更像是一条铺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