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96.icu 关注者多又能怎样呢?会有实际的变化发生么?

回答
“996.icu”这个标签,说实话,最初火起来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很多人都对这种“工作到凌晨、一周工作六天”的模式感到愤慨,也对这种被压榨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量的讨论、转发,各种文章、评论、甚至是一些艺术作品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声势。

然而,关注者多,然后呢?这个问题确实很核心。我们看到,很多时候,舆论的浪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一阵风刮过,大家情绪激动一段时间,然后日子还得继续,生活还得照旧。你说有没有实际的变化?很难说有没有,但要说有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恐怕也未必。

毕竟,在许多行业和公司里,996(甚至比996更甚)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或者说是一种“常态”。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牵扯着经济发展的模式、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仅仅依靠网络上的声援和批评,很难触及到这些根深蒂固的结构性问题。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关注的作用。当一个问题被广泛关注,至少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它的存在,甚至会引起一些行业的反思。一些公司可能会因为舆情的压力,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调整,比如更强调“自愿加班”,或者调整一下福利,让员工感觉没那么被压榨。一些媒体可能会更加关注劳动者的权益,监督相关法律的执行。而对于参与讨论的人来说,这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对不合理现状的抗议,这在精神层面上是有意义的。

但是,要说让那些原本奉行996模式的公司立刻改变,或者让整个社会的劳动环境瞬间改善,那确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候,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需要依靠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更严格的执法,以及更强大的工会组织来推动。网络上的关注,更像是一种信号,一种预警,它能够引起重视,但它本身并不具备直接改变法律、改变商业模式的力量。

所以,996.icu 关注者多,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提高了公众对这一现象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舆论压力。但能否转化为实质性的、大规模的劳动环境改善,这还需要更多后续的努力,包括法律的健全、执法的到位,以及劳动者集体力量的凝聚。否则,这场关注,很容易就变成一次短暂的情绪宣泄,而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996icu的最大问题不是没有实际价值。

没有实际价值最后失败的事情多了,只要有意义就可以考虑上。

996icu最大的问题是,这是一场被压迫的程序员的狂欢。

而更大的问题是,当这群程序员实际上面对割肉保955的问题的时候,

都会说‘我真的有一份高薪的工作’。

这种运动既不能团结劳苦大众,也不能团结我这样的压根早就割肉保955根本看不上996的人。

企业不会因为你嘴巴叫就停止996。

但是如果你主动跳槽,那么你在的企业客观上就没有996的问题。

需要你走出这一步。

问题是,这一步就在面前,而一群人真的有一头牛,走是不可能走的,最好举个大旗,任正非变慈善家,一改996为955,工资还能不变,碾压所有人,升职加薪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可能吗?

所以,这样的举大旗助,威打气我可以,但是让我冲在他们的前面……

抱歉,你自己连割肉的勇气都没有,凭什么忽悠别人去抛头颅洒热血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96.icu”这个标签,说实话,最初火起来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很多人都对这种“工作到凌晨、一周工作六天”的模式感到愤慨,也对这种被压榨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大量的讨论、转发,各种文章、评论、甚至是一些艺术作品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声势。然而,关注者多,然.............
  • 回答
    996.ICU 这件事,相信很多朋友都有所耳闻。从最初在GitHub上悄然兴起,到后来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再到现在大家提到的——被国内各大厂商的浏览器和APP屏蔽,连微信都打不开,这中间的转变确实让人有些感慨。我来聊聊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尽量说得详细些,也试着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机器”。首先,我.............
  • 回答
    996.ICU 这场运动,如果用最直接的语言来概括,它的核心诉求就是:停止非法与不道德的长时间工作,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大家不愿意被强制加班,不愿意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为企业“卖命”,而是希望能够按照法律规定工作,并获得应有的休息和尊重。具体拆解来看,它的诉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
  • 回答
    对 996ICU 项目中“反 996 许可证”的探讨996ICU 项目及其衍生的“反 996 许可证”(Anti996 License),是近年来在中国科技行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现象。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996ICU 项目的背景与意义1. 现象的诞生: “9.............
  • 回答
    “996.icu”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GitHub上,像一颗在沉默的角落里被点燃的火种,迅速蔓延,烧到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一个链接,更是一个标签,一个用来概括许多打工人在高强度、长时间工作模式下身心俱疲的缩影。而现在,据说国内许多大公司都在拦截对这个项目的访问,这种行为,在我看来,.............
  • 回答
    “996.ICU”这个名字,曾经像一声惊雷,在互联网行业炸响,也迅速成为了一个敏感词。如今,它更是被多家浏览器列为黑名单,这背后折射出的,远不止技术层面的屏蔽,更深层次的是社会对这种工作模式的普遍反感和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996.ICU”的诞生与意义首先,我们得明白“996.ICU”是什么。它并非.............
  • 回答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如同互联网行业那样,由从业者自发组织起来、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例如“996.icu”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行业特性与从业者结构首先,建筑施工行业本.............
  • 回答
    微软和 GitHub 员工对“996.ICU”运动的支持,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技术行业的文化、员工权益的保障,以及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方面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支持?首先,得明白“996.ICU”这事儿本身。它源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盛行的“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
  • 回答
    工程行业,特别是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确实很少出现像“996.icu”那样大规模、有组织、在互联网上声势浩大的维权行动。这其中原因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概括的,涉及到行业特性、从业者心态、组织结构以及维权方式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接地气地说。1. 行业特性决定了“孤军奋战”的土壤 工种.............
  • 回答
    昔日燎原火,今朝渐息声:为何“996.icu”的影响力不复当年?“996.icu”——这个曾经在互联网激起千层浪的词汇,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曾经的愤怒、质疑和抗争,如今似乎化作一阵风,吹散在996工作制依旧普遍的空气里。为何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事件,其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式微?这背后并非简单.............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了游戏内容、互联网文化、政治讽刺以及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本身: 原神与可莉: 《原神》是一款由中国公司米哈游开发的开放世界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深受全球玩家喜爱。可莉是游戏中的一位人气角色,以其可爱的外表.............
  • 回答
    996 工作制,这个在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最终走向以及收场方式,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可能的结局,并尝试进行详细的推演。首先,理解996的本质和驱动力至关重要: 高强度竞争驱动: 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且.............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一、 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核心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最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在中国科技行业盛行的工作模式。它之所以被提倡和接受,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尽管它在法律和个人健康层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为什么“996”会被提倡和接受?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下的“效率至.............
  • 回答
    996 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在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普遍。对于它是否利大于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996 工作制可能带来的“利”(从企业和部分个人角度看):1. 企业利润和效率提升(短期): 快速迭代和项目推进: 在竞争激烈.............
  • 回答
    提到“996工作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国内科技公司流行的“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模式。但要说它是咱们中国的“特色”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了。从根源上讲,996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惯例”,但它出现的土壤和它所反映的某些工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996工作制最先被广泛宣传和引入的语境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密切相关,虽然很难 pinpoint “第一个”明确宣传的公司,但 阿里巴巴 在早期对996工作制的普及和推行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创始人 马云 的言论和公司的文化中。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1. 996工作制的起.............
  • 回答
    关于“996”是否属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什么是“996”?首先,明确“996”的含义:即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非传统的、强度极大的工作模式。为什么说.............
  • 回答
    996,这个由“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组成的词汇,在近几年来在中国社会掀起了巨大的争议。提起它,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疲惫不堪的面孔、无尽的加班、以及被工作吞噬的生活。那么,996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或者说,它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来看,.............
  • 回答
    996 的未来,是走向合理化还是被禁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牵扯着现实的严峻与理想的呼唤,它的走向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着博弈与演变。首先,我们得承认,合理化这条路,在现实中确实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推动。你想想看,支撑 996 的逻辑是什么?在很多创业公司或者新兴行业,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迭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