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96 明显违反劳动法,为什么会被提倡?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在中国科技行业盛行的工作模式。它之所以被提倡和接受,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尽管它在法律和个人健康层面存在明显的问题。

为什么“996”会被提倡和接受?

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

1. 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下的“效率至上”:

快速增长的科技行业: 中国的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为了抓住市场机遇、抢占份额,企业需要快速迭代产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班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竞争手段。
早期创业公司的生存压力: 许多科技公司,尤其是初创企业,资源有限,但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和发展,创始人和早期员工往往不得不投入超乎寻常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拼搏精神”在早期被视为必要的牺牲。
追赶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在某些领域,中国科技公司仍在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种“追赶”的心态也促使企业和员工愿意投入更多时间,以期缩短差距。
“时间就是金钱”的逻辑: 在一个以增长和效益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投入更多的时间被认为可以直接转化为更高的产出和更大的收益。

2. 企业内部的文化和价值观导向:

“奋斗者”文化: 一些企业有意塑造一种“奋斗者”文化,将长时间工作和牺牲个人时间视为忠诚、敬业和有价值的表现。这种文化鼓励员工将公司目标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榜样效应和群体压力: 当领导层或大部分同事都在加班时,其他员工往往会感到压力,担心不加班会被视为“不努力”或“不合格”,从而影响职业发展。
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 如果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晋升机制过于看重工作时长或“可见的忙碌”,而不是实际的效率和成果,那么加班就会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对人才的“筛选”: 一些企业可能潜意识地将能够适应996工作制的人视为“更有韧性”、“更拼命”的员工,从而在招聘和保留人才时加以偏好。

3. 个人层面的考量和动机(尽管是被动的):

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他们渴望通过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认可和晋升机会。加班成为他们积累经验、提升技能的一种途径。
经济收入的弥补: 虽然中国劳动法规定了加班费,但很多企业并未足额支付或存在变相克扣。即便如此,一些员工可能依然选择加班,以期获得更高的总收入,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许多人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因此希望通过当下更努力的拼搏来为自己建立更稳固的未来基础。
缺乏有效的法律和监管保障: 尽管法律规定了工作时长,但在实践中,劳动者维权往往面临证据收集困难、成本高昂、潜在的职业报复等问题,导致法律的威慑力不足。

4. 法律法规执行的模糊性和弹性:

“弹性工作制”的解释空间: 一些企业可能会将996包装成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声称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安排时间,但实际上是在变相要求长时间工作。
监管的滞后和不力: 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力度和覆盖面可能不足以有效监管到所有企业,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发展迅猛且高度集中的行业。
对某些行业特殊性的强调: 有时,科技行业会以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为由,要求比传统行业更长的工作时间,试图模糊劳动法的普遍适用性。

“996”为何明显违反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

工作时间: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加班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加班工资: 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补假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四十的工资报酬。

“996”工作制,每周工作72小时,远超法律规定的44小时,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加班也没有依法支付足额的加班费,因此是明确违反劳动法的。

总结一下, “996”被提倡和接受,并非因为它是合法的或理想的工作模式,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产物:科技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内部“奋斗者”文化的塑造、劳动者对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的考量,以及法律法规在实践中执行的滞后和不足。它反映了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和社会在追求快速增长时,个体劳动者权益保障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存在这些被提倡的原因,但“996”对个人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以及社会长远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过劳、职业倦怠、健康问题频发、生育率下降以及创新活力受损等。因此,近年来,关于反对“996”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部门也开始加强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的监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每天睡够十小时,长大如何适应996?”

十岁那年,要不是怕成为虐待儿童的证据,母亲差乎些就把这两行字刺在了我的背上。

然而,最终她把这两行字刺在了我的心上。

正是在这两句话的砥砺下,我学而有成,三十六而立,年纪轻轻便在一家人数规模近30人的大型公司成为了重要的业务领导——第三小组的小组长,下辖组员一名,并享有一名实习生助理配额。

升职那个星期的周末,我就去为自己定了一辆价格高达5.2万元的长安悦翔。不得不说现在的汽车价格真是越来越贵族化了,分明就是为我们这些企业的中高层领导量身定制的,普通的上班族别说买,光是看一眼就能让他的余生在自卑和屈辱中度过。

周一上班的时候,我内心的自豪洋溢成满脸平易近人的微笑,同事们都说我一脸的春风是因为事业的得意,而为了保留他们的颜面和自尊我也只能强忍着不告诉他们——这只是出于定车的一点小喜悦。看着他们真诚而善良的表情,我突然有些不忍——两个月后我拿到驾照,把车开到他们面前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是过于残忍的打击?

下午,人事把实习生助理给我派过来了,我不由眉头一皱——小姑娘的妆容与服饰简单中透着精致,一看就是个贪图享乐、不能吃苦耐劳的孩子。

不过小姑娘的表现倒是落落大方,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热情地说:“老师,我去给您冲杯咖啡吧。”然后拿起我的杯子颠颠地去了,那欢快的脚步中分明带着一种讨好领导后由衷的内心喜悦。

看在她态度殷勤的份上,我决定好好提点提点这个孩子:“嗯,来了就跟着我好好学、好好干。这个社会就像一张千层饼,如果你不吃苦、不努力,最终就只能处在千层饼的最底层,升职、买车这些好事就永远都轮不到你。听明白了吗?”女孩乖乖地点点头:“嗯,我记住了,谢谢老师。”

照例加班加到了夜里十点半,小姑娘表现还行,没叫苦,没言累。

我急匆匆带她出了公司门,她问:“老师,您这么着急,是还要赶时间吗?”

我点点头,连”嗯“字都省了:“快,不然最后一班公交车就来不及了!”

小姑娘说:“我有车,就在停车场,您在这里等我,我送您回家。”

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姑娘就转身跑远了。不多时,巨大的炸街声由远及近,一辆我不认识牌子但真的真的很豪华的跑车便停在了我面前。

“老师,上车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有些心慌,这时,最后一班公交车也驶了过来。

“不用了,你先走吧,公交车也到了,我坐公交更顺路。”

“哦,好吧,那老师明天见!”

炸街声再次响起并一路远去,最终消失不见。我愣在原地,迟迟回不了神。

终于,一声喇叭响起,我醒过神来。

看着已经远去的最后一班公交车,我再也控制不住,“哇”地一下哭出声来。

user avatar

应要求修改,换一个角度讲讲吧。

每一个愿意探索真理的,都能通过逻辑和事实自己得出结论。辩证逻辑和客观事实的关系之一就在于,辩证逻辑揭示了客观事实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我尝试提出几个问题,朋友们可以顺着这些问题思考。我个人觉得,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当然,这些问题还远远不够。

第一、什么是阶级

列宁对阶级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第二、什么是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就是掌握生产资料,并通过雇佣“自由得一无所有”的工人进行劳动,从而占有其劳动产品,并在市场上出售劳动产品(商品)获取剩余价值,以使其资本增值的那个集团。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有两种:(1)资本家单个占有生产资料。(2)资本家形成某种集团集体占有生产资料,这种集团最初的形式就是股份公司,其后发展出了各种形式。

第三、什么是统治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势必在政治上也会占统治地位。

第四、什么叫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占有主要的生产资料,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依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组织生产,并能够处分生产资料,且享有生产资料带来的主要收益的那个阶级。

第五、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认为: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user avatar

有的人以为,中国发展落后,要用996来降低成本去国际上抢市场。底层们996并不是给自己积累财富,只是混口饭吃,偶尔还要被超发的货币通货膨胀。只是给那些故宫开大奔,小学生研究基因的后浪们积累财富罢了。

如果996明确是给自己积累财富,改变阶层,我怕997都有人愿意干,这是希望,不愿意996,甚至都不敢辞职,这是绝望。

后浪们挥洒着财富,在汗水堆砌的中国基建上坐着飞机去买手办和高达,最后来一句小布尔乔亚的感慨:那群人真没素质,都不知道西餐怎么吃。


最过瘾的还是某些公司让你996不给加班费,一到福利待遇就开始,共克时艰,要你和公司共存亡,利用你的休息时间带你去团建做活动,然后说要学会感恩,年轻人不要那么浮躁,好好干就会涨工资。

user avatar

下面谈谈:计件工资制。

我生活在社会底层,拿我熟悉的浙江沿海中小企业来讲。这边的工厂的一线员工工资几乎都是计件,管理者把能计件的东西发挥到了极限,令人想都想不到。不仅衣服、零件、装配成品计件,连月饼厂的月饼馅也按炒制锅数计件,物流搬运按集装箱个数计件,人事工作成绩看收到简历数计件。

计件工资下,做一件给一件的钱,五天八小时形同虚设,被彻底架空破坏。

计件制貌似可以多劳多得,公平合理,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

计件的工价会被压的很低,一件通常只有几毛钱,低至几分钱。因为工价非常低,所以要非常快的干,没日没夜的干,否则根本挣不到钱。

用计件制约束的员工,是世界上最自觉的员工。他们早上6点就去工厂了,晚上干到10点都不下班。节假日全无,全部用来干活,且没有双倍工资。相比之下,996真的是“福报”。

如果因为订单着急发货,二十四个小时的干活的情况都有。除了着急发货这种情况,管理者几乎不需要催促工人。他们甚至会说,是工人自己来干的,我们并没有强迫他们啊。

干的慢的挣不到钱,被干的快的吃掉了。干的快的,如果收入特别高,管理者便会把工价降低,保证每天收入不会超过一定数量!降低工价的事经常发生,工人们往往毫无办法,要么接受,要么不干。管理者相信,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走的,大不了花高价招新人干。

没想到吧,不仅上学读书,连作计件工都需要天赋和勤奋。

计件工资的多劳多得,只是管理者的幌子。只有多劳,多得是不可能的。用最少的钱,压榨出最大的价值。

工人们自己会先破坏制度,因为名义上干多少给多少钱,所以他们会自动延长工作时间。再者,因为工价非常低,八个小时计件工资收入,可能最低工资都不到,这点钱只够基本生活,遑论成家生育了。

很多人不知道,过去和现在,是计件工资造就的廉价劳动力所生产出的廉价工业制成品,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的。背后的心酸泪,使经历过的人丝毫骄傲不起来。

user avatar

因为这一届中国人有出息

user avatar

终结所有争论——


之前有的图有讹传,但并非空穴来风——

user avatar

所有公司的本质就是追求效率。


虽然有些公司未必能理解这句话,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在追求效率。

从早些年某些厂房24小时不停工,到某些物流仓储公司投入重金采用机器人分拣,从西贝莜面村优化菜单提高翻台率,到互联网公司强行996解除35岁以上的员工,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在追求效率。

差异的是,有些合法,有些不合理,有些不合法。


为什么不是传统公司,反而看上去很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在 996?

因为传统公司大多是一个完整的价值生产链条,你在某个环节增加投入,必须也得在前后所有环节增加投入才能产出产品。

也就是说,它能做到的是增加了单位时间的产出,但并没有增加投入产出比(ROI),而加班费的支付反而可能降低了 ROI。

即使是提高了固定资产折旧或者生产资料的周转率,但受到传统市场的需求侧增速限制,这个周转带来的收益想象空间是有限的。

所以犯不着拼了命压榨员工。


但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房子?租的。车间?没有。机器?服务器租的,电脑,才几个钱。

盘点一圈,发现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产就是——人。

而且只要把人用好了,产品做得更好、更快,就能抢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它的边际回报率完全取决于你怎么使用人,让人实现最大化效率(注:最大化效率并不等同于最大化工时)。

所以如何让员工最大化发挥他的效能,是互联网公司最关注的,至于钱,那都是小事,因为现在的钱是有限的钱,未来的空间和想象力才是无限的。


刚才收到 @Sean Ye 老师的评论,说咨询公司也是重灾区,咨询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都是以人为最核心资产。

但两者之间在压榨时略有差异,一是咨询公司的压榨是提高人力的周转率,收益产出的边际成本是不变的,所以获得的收益还是有限的。

但互联网公司肯定会压榨的更狠,是因为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收益产出的边际成本近似 0,换句话说,人还是这群人,只要压榨的好,你就能赢得整个赛道。


那为什么不能多招人解决工时的问题?

一、互联网公司已经在多招人了。

二、人的增加会增加管理成本,比如沟通的成本、管理的难度,即使是不限制地让无限招,招到了你也管不过来。

如果这个人到了不能加班的时候怎么办?解除劳动合同,刚才说了,现在的钱都是小钱,用有限的成本解决了长远的包袱嘛。

所以不压榨人,你压榨什么?


于是乎问题来了,干嘛非要「压榨」,我们让员工把更多精力和心思充分投入到工作中,不照样能产出足够多的效率吗?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让 HR 给你分析一下:把人管好、激励好,是复杂的工程,需要有耐心研究员工,了解员工心理,还得有专业的中层管理梯队,……

互联网公司老板哪有时间听你啰嗦:你去讲给投资人,问问他们等得了吗!别特么给我瞎扯,能让员工996你就干,不能就滚!


但明明都违法了,怎么还不收手?


一是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全世界唯二能形成互联网巨头的国家(地区),中国和美国具有相同的条件:人多,语言统一。


在市场广阔的情况下,只要你随便有某些方面的优势,就有崛起的机会,我们可以看中国一个三四线小明星,粉丝数都能秒杀韩国娱乐界的扛把子。


无他,只是因为市场基数大而已。


在这样市场驱动的竞争环境,大家谁还不想着凭一技之长分一杯羹,所以互联网巨头也很怕被抢了地盘,没法给背后的资本交代。


但中国各省市、地区发展异常不均衡,关于劳动法规,某些城市执法严格,某些城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别的,如果从自己的城市再崛起一个新的互联网巨头,哪个政府不开心?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上的概念,用口语说就是当大多数人都做坏人,你还做好人,你就会承担很高的成本。


如果对手都已经996了,我还在855,老板肯定想:我才不管自己是「劣币」还是「良币」,不能让投资人骂我「傻币」。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谁有很高的竞争壁垒?没有护城墙,自然不敢抛弃加班战术。


二是违法成本太低。


在我国,企业违法行为成本太低,印象里很多处罚顶格也就50万?

而且有许多方法可以解决直接违法问题,比如劳务外包,把员工从公司转移出去,即使出现问题,跟我没有直接关系。

直接的法律风险,转为间接的经济风险(罚款)。

面对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如果每天交50万元罚单就允许超时用工,会有一大批公司排队报名。


而且中国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大家都很重视集体利益,尤其当我成了内部人,我就开始在意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其实不太会出现很多员工举报公司违规用工的情况。


而员工在入职时就被告知了工时是怎样的,所以大家是有这样一个虚拟契约的(虽然这也不应当是违法的理由)。


所以你见过员工举报公司违规用工吗?


你要不来,后面还有几十个比你更年轻的员工等着入职呢。



讲了这么多,好像我在帮互联网公司洗白,但其实我想说,这样发展下去,互联网巨头除了垄断市场、扼杀创新,不会对市场有正向的外部性影响。


这就像某些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在前些年多火啊,去年开始,流量的神话就开始逐渐破灭了,影视圈已经逐渐意识到,最后还得靠本事说话。


所以,除了反垄断调查,还得严格执法,把职场人从996中解放出来,让企业的竞争从内卷竞争走向有序的创新竞争。


长远来说,这也是为这些互联网巨头好。


这也给了那些创新驱动的公司更多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成长成为大公司,这样随着我国对RCEP协定果的开放,我们才能有像苹果、谷歌一样不怕别人来挑战的科技与互联网航母。

user avatar

我刚加完一个月班,早8晚10,一周7天。比996每天多两小时,没周末。

辛苦吗?肯定辛苦。

开心吗?拿到工资的时候开心。因为工资开的是2倍而非劳动法规定的1.5倍,一个月班加下来光加班费我都能买台高配版的ip12还有富余。一年这么加几次的话除了房车其它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想买就买别问价。

问题在于

那些叫着996的公司,有几个能发加班费的?我不说两倍,就正常上班的工资有几个是给的?

马云说996是福报,那是因为他给的回报对于员工来说真的是福报。而一般企业只想着白嫖。

user avatar

朝九晚五,符合劳动法,工资5000。996,违反劳动法,工资1.5万。根本不用老板提倡,员工会求老板,您就让我们996吧,求求你,我们保证说是自愿加班,想入职的是想离职的100倍。互联网大厂是996重灾区,985211研究生还不是一样拼命往里挤。支付宝大楼几乎每天晚上10点钟还灯火通明,现在谁还拿996说事,都羡慕上市后可以一大批人财务自由,眼红的要死。

大部分老板提倡的是以公司为家,大家同舟共济,就是不提钱的事。

不是996的问题,是钱的问题。

user avatar

囚徒困境。

对于山寨其他公司产品的公司来说,996就是效率高。毕竟不用自己摸索,美国人已经成功了,甚至做出来卖钱了。

一家怎么干,其他家不这么干就会被干掉。倒逼整个行业996。

user avatar

007的人远比996的人多得多得多!

为什么你们还光抓着996不放?

在我们007的人眼里,996就是TMD福报,是8192辈子也修不来的福分,岂止是祖坟冒青烟,简直是祖坟喷火!

咋的,指责一个杀人犯随地吐痰,这就是你们的本事?!

user avatar

本质上,996是个有法不依,没人执法的问题。如果相关执法部门把996的企业一个个的罚一遍,就没996了。

法律就是这种东西,你摆在那不执行,就等于没有。企业毕竟是逐利的,没有法律约束,当然会996。

但目前来看…执法部门并不打算执法

user avatar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爱干干不干gun!”

“公司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不加班你当公司是慈善机构么?”

“我作为管理者,我就必须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拿一份工资就能干两个人的活,那这样的人肯定更适合留在我的团队嘛。”

“谁谁谁带病工作,谁谁谁爹妈挂了都没请假,谁谁谁加了班也从不要求调休,我昨晚还加到凌晨五点呢今天早上不是照样来了么。”

“谁说请假期间就不能在家处理工作了,谁还没有点急事没有点头疼脑热的?你还有半点责任心么?你心里还有这个团队么?啥,你说你请假期间没有工资?切,TMD你以为公司真在乎你这点钱啊?”

当你的上司(某打工型非著名精神zbj)对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想了想自己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好不容易从老家来到了大城市,熬过了合租时的烧饼室友和热衷于涨房租的房东;想了想自己好不容易掏空父母的棺材本凑够了在大城市买房的首付,却依然逃不过接下来几十年中每个月的房贷车贷信用贷;再想了想家中嗷嗷待哺的娃和拿着微薄退休金且身体还不太好的父母,你突然觉得,还能有机会996保住饭碗,这真是一种“福报”啊。

user avatar

外卖小哥就没有996的苦恼

user avatar

为什么会被提倡?从来都没有人提倡。既然没人提倡为什么996不被反对?因为当初把自己绑架上车车门焊死的人就是5年前的自己啊。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有2份offer放在他面前。一份955,但是月薪5000;一份996,但是年薪20000。对于大部分没有很多社交生活,也没有很多生活压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当然选择的是996啦,他们有精力有时间,反正955下班也就是刷剧打游戏,唯一缺的就是钱。于是在资本家的诱惑下,他们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绑上战车,并且坚决焊死车门。

当5年时间过去,当他们发现996不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想做出改变的时候。结果发现和5年前的自己一样的大学毕业生正在车下虎视眈眈,盯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空座准备上车,又或者把想要跳车的人拉下车来。于是只好悻悻的摸摸5年前的焊缝,把想少加班的话又吞了回去。

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明明是不好的政策。但是在车下的人纷纷表示拥护并且想上车,在车上的人明明很讨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表示反对。

user avatar

在1836年之前。

能够让工人阶级996的都是人民贵族,人民布尔乔亚。

虽然英国人口不多市场广阔。似乎会人力不足。但是他们让我们996,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样不就不缺人了嘛!

我们不愿意996怎么办?这样容易,只有提高生存成本,且让市场上没有非996的工作。

你不996,你就没有工作,你就养不起妻子。

让社会谴责没有工作的人,把没工作的人以济贫的名义抓捕,变成国家的奴隶。作为国家的奴隶,你不是某个人的私产,那么用坏了官员也不会心疼。

那么工具人们没有钱去消费,996的商品怎么办!

不用担心,反正大英帝国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还有一批外国人,不生产消费品,却通过挖钱,拥有强大的消费能力。

user avatar

你可以辞职啊,又没有不让你辞职。。。

user avatar

因为跟其他阶层的辛苦比起来,程序员的996根本就排不上号,无非是程序员在网上人多势众喊起口号来震天响罢了。

别看现在口号喊得响,只要朝九晚五工资低了也情愿,上次取消大小周多少程序员反对来着?

好,这时候你们高收入中产又要说和我们打工仔是同一个阶层不要内斗了,现在国家开始整治996了,整治完了你们不用996了,过两年我看知乎上谁会为工厂里一个月只能休息1天的工人们在知乎上继续呼吁贯彻劳动法。

user avatar

不是提倡不够,而是反抗不够。

你别看大家都说996不行,996不好,各种声讨996,但是一旦落在自己身上,要他跟老板说,不能再996,要给加班费,这点反抗都不会有。

因为这么做了,很有可能自己的岗位不保,还便宜了别人,现在工作也不好找。

在国内劳动力供大于的基础上,10个人竞争6个岗位的基础上,企业占据了主动权,作为员工是很难有什么实际的反抗资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损失,默默的承受。

最后就只能变成只能嘴巴上说说反对996,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会反抗。


反抗不够是因为讨厌不够,因为虽然996,但是还提供工资,相对西方资本家对中国的996讨厌程度要比中国的员工要激烈的多,要反抗的多。

中国的员工被搞996,被迫这么拼,从侧面来讲,硬生生的把中国的产业发展托了起来,升了一级又一级,都要威胁到全球西方高端产业了,这可是要挖西方超高垄断利润的祖坟,你说他们能不对中国的996深恶痛绝吗?

在他们的眼里,这帮中国人聪明,还又努力,工作时间又长,比其西方养尊处优、工作时间又短的员工有竞争力多了,这可是会威胁到自己生存地位的事。

所以他们反抗了。美国搞贸易战,搞芯片封锁搞科技封锁,就是简单粗暴的反抗。

再搞舆论战,在国内过度抹黑、丑化996,制造员工和企业对立,试图扰乱国内的社会秩序,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真的是伤害有多大,反抗就有多激烈。

user avatar

事实上996真的是刚需。别看互联网上喷996喷得欢,沉默的大多数心里大概率是觉得宁可996也不能少挣钱。更有甚者会觉得别人反996会成为自己靠996上位的契机。所以劳动者根本不可能自发组织起来反对996。而某个组织虽然靠组织力发家,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组织反996下并不能获得足够大的支持,反而会惹一屁股麻烦。

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阶段没到。脱贫和城市化的刚需摆着,过去几十年凭“劳动”实现阶级跃升的幻觉还没有清醒。等大多数人意识到靠996实现的“脱贫”只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认识到“劳动”实现阶级跃升只是某几十年留下的相对公平的社会的遗产;认识到教科书里讲的“阶级”真的存在,认识到谁才是阶级兄弟的时候,反996才能成为可能。

user avatar

对于我身处的行业来说,996就是福报,先别着急喷,是时候告诉中国低调且强大的行业了:基建

中国被人称为基建狂魔,难道外国就不搞基建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在同等质量下,保证工程短,造价低。这就导致基建行业不止996,基本上都是007。如果你不信,雷神山医院的在线云监工、前段时间的港珠澳大桥的纪录片麻烦重温一下,一个项目忙起来奋战15个小时以上家常便饭。工人们还有轮班,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生产调度人员等轮班?就算要轮班,各种表格、文件、人员、生产一个个电话催着,稍不留意就会出安全生产事故,996已经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安排了。

我是一个管理文职人员,我对项目一线人员有崇高的敬意,他们是一腔热血献给了基建行业,项目上是孤独的、是高度紧张的。工资收入比起那些996的程序员、大湾区的白领、后厂上班族低很多,一线工人不含高级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资月收入在1万的,已经算上高的了。他们不仅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需要懂得施工技术、安全、机电、工程力学、养护等一系列知识,才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施工一线安全、有序、高效完成任务。

我们不是提倡996,而是各种行业都存在996或者更累的工作制,只是人们都在沉默。996.icu这个事情出来之后,我和同事讨论过,我们都快007了,为啥没人说话,他说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特工007。

而且我要说月薪4000,让你996,你肯定说wdnmd ,月薪40000呢?60000呢?

user avatar

法?谈什么不好,要谈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在中国科技行业盛行的工作模式。它之所以被提倡和接受,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尽管它在法律和个人健康层面存在明显的问题。为什么“996”会被提倡和接受?我们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经济发展和竞争压力下的“效率至.............
  • 回答
    人社部和最高法联合发声,明确“996”工作制违法,这无疑是劳动权益保障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于这一消息,我的看法是多层次的、相对比较深入的,并且力求能够抛开那些空泛的AI式表述,来谈谈我的真实感受和思考。首先,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肯定和保护,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长期以来,“996”.............
  • 回答
    关于马云公开称996为“福报”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明知故犯”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理解当时的企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马云本人的价值观和他的商业帝国对社会的影响力。一、 时代背景与企业文化:野蛮生长与“奋斗者”精神首先,我们必须回到996工作.............
  • 回答
    两部门争议案例明确 996 工作制违法,员工拒绝 996 被辞退后获赔偿,996 工作制可能消失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近期,中国两位劳动法律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996工作制”是违法的,并援引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随后,一位因拒绝996工作制而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在法律诉.............
  • 回答
    人社部和最高法明确996和007违法,这无疑是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对于过度加班和不合理工作时间的容忍度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以及我对这一信息解读的详细阐述:一、 值得关注的信息:1. 权威性与指导性: 人社部(人力资源.............
  • 回答
    996,这个曾经被一些人视作“奋斗的象征”、“快速成长的机会”,如今在知乎上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福报”,甚至带有浓厚的批判色彩。要理解这其中的转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996是福报而另一些人认为它不是,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有人会认为996是一种“福报”?最直接的论调往往来自早期互联网公司.............
  • 回答
    996 工作制,这个在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最终走向以及收场方式,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其可能的结局,并尝试进行详细的推演。首先,理解996的本质和驱动力至关重要: 高强度竞争驱动: 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且.............
  • 回答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中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一、 中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核心规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最核心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
  • 回答
    996 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在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普遍。对于它是否利大于弊,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996 工作制可能带来的“利”(从企业和部分个人角度看):1. 企业利润和效率提升(短期): 快速迭代和项目推进: 在竞争激烈.............
  • 回答
    提到“996工作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国内科技公司流行的“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模式。但要说它是咱们中国的“特色”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了。从根源上讲,996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惯例”,但它出现的土壤和它所反映的某些工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996工作制最先被广泛宣传和引入的语境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密切相关,虽然很难 pinpoint “第一个”明确宣传的公司,但 阿里巴巴 在早期对996工作制的普及和推行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创始人 马云 的言论和公司的文化中。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1. 996工作制的起.............
  • 回答
    关于“996”是否属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什么是“996”?首先,明确“996”的含义:即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非传统的、强度极大的工作模式。为什么说.............
  • 回答
    996,这个由“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组成的词汇,在近几年来在中国社会掀起了巨大的争议。提起它,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疲惫不堪的面孔、无尽的加班、以及被工作吞噬的生活。那么,996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或者说,它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性?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来看,.............
  • 回答
    996 的未来,是走向合理化还是被禁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牵扯着现实的严峻与理想的呼唤,它的走向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着博弈与演变。首先,我们得承认,合理化这条路,在现实中确实有着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推动。你想想看,支撑 996 的逻辑是什么?在很多创业公司或者新兴行业,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迭代.............
  • 回答
    “996”的本质,说白了,是一种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企业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和利润,而对员工劳动时间进行的一种极端压缩和透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加班现象,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逻辑、社会心理和文化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996是“人力资本”的粗放式使用和“时间红利”的榨取。 效率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
  • 回答
    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而言,可以说是极其不现实,并且存在巨大的隐患。虽然一些特定时期、特定项目为了赶工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超长工作时间,但从行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员工的健康安全以及法律法规层面来看,996并非一个可行的模式。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原因:1. 身体.............
  • 回答
    这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一个很多人心中的疑惑:996工作制明显违反劳动法,为啥就没有律所出来组织集体诉讼,像国外那样,以此大赚一笔呢?这背后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法律、现实操作、行业生态以及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力量对比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996工作制确实违法。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时上限和休.............
  • 回答
    996,一个在当代中国职场中出现频率极高,同时又常常伴随着争议和讨论的词汇。它并不是一个凭空产生的概念,而是源于一种特定的工作模式,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和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简单来说,996 指的是一种工作时间安排: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 听起来是不是很直观?但它.............
  • 回答
    996工作制,这个话题,说实话,我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它像一股看不见的潮水,时不时地拍打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至于我能“扛多久”?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用数字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牵扯太多,涉及到太多方方面面,也取决于太多变化。先来说说“扛”这个字。它本身就带有一种被动和忍耐的意味,仿佛我们是被推着,.............
  • 回答
    “996”这个词汇的出现,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瞬间或标志性事件,而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逐渐演变并形成的。它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代号,悄悄地扎根于许多科技从业者的日常。关于“996”的起源,追溯起来,最早可以感受到这种工作模式苗头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