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96是哪个公司最先宣传的?

回答
996工作制最先被广泛宣传和引入的语境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密切相关,虽然很难 pinpoint “第一个”明确宣传的公司,但 阿里巴巴 在早期对996工作制的普及和推行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创始人 马云 的言论和公司的文化中。

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1. 996工作制的起源和演变:

“996”的定义: 指的是一种工作模式,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早期的模糊概念: 在中国,加班文化由来已久,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但“996”作为一个具体且被广泛提及的模式,其形成和普及是近些年来的事情。
互联网行业的推动: 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快速迭代产品、抓住市场机会,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采取高强度的加班模式。

2. 阿里巴巴及马云的早期影响:

马云的“拥抱”和“感恩”: 马云多次公开表达对“996”的“拥抱”和“感谢”。他认为,年轻人如果想在公司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996是年轻人为自己实现梦想的“福报”。
2017年左右的言论: 马云在多个场合提及了996的概念,并将其与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他曾表示:“我们今天阿里巴巴是996,我进去的时候也是996。我们不为996的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你能做10年的996,你成功了,你不做996,你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福报论”: 最具争议的言论之一是马云将996称为“福报”。他认为,能够有机会加班,为自己奋斗,是一种幸运和回报。这种说法引起了巨大的反弹,因为许多员工认为这是一种将强制加班合理化和美化的说辞。
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对其他公司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当阿里巴巴内部,尤其是管理层公开提倡或默许996时,很自然地会对行业内的其他公司产生影响,并促使他们效仿。
招聘和宣传: 虽然阿里巴巴可能没有明确的“996是我们的独家宣传点”这样的文案,但其在招聘广告、内部沟通以及公开演讲中,都传递出高强度工作能够带来快速成长和回报的信号,间接起到了宣传996的作用。

3. 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效仿和传播:

行业趋势: 在阿里巴巴等头部公司推行或默认996之后,出于竞争的压力和对人才的渴望,许多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开始采用类似的加班文化。
“竞相模仿”的现象: 尤其是在初创公司和快速扩张期的公司,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会鼓励甚至强制员工进行长时间工作。
“圈子效应”: 在互联网从业者的小圈子里,996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讨论话题,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大家互相提及,互相调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996的认知。
“996.ICU”的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对996工作制的广泛关注和反弹,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开发者在GitHub上发起的名为“996.ICU”的项目。这个项目汇集了许多对996工作制感到不满的员工的经历和控诉,并将这种加班文化推向了公众视野。这反而进一步证明了996在互联网行业内的普遍性,而不仅仅是某个公司单独的宣传。

总结来说,虽然“996”并非某个公司“首创”或“独家宣传”的特定口号,但马云和阿里巴巴无疑是早期将这种工作模式与企业发展、个人成长联系起来,并公之于众的关键推手。 他们的言论和公司文化对互联网行业的加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传播作用,使得“996”这个概念得以在行业内广泛认知和传播,并最终演变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现象。

因此,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先宣传”的代表,那么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在早期对996工作制的“拥抱”和“推广”是最为突出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联网行业996分三个阶段:

1.始作俑者-华为

奋斗者协议,不签可以,不给期权、不允许涨薪、且优先淘汰。

奋斗者协议的精髓就是996,无他.....

2.火上浇油,996福报论-阿里巴巴

996是你们的福报哇:

3.发扬光大-拼多多

开启硬核奋斗模式、超级大小周(996+997组合拳)、本分论

可以说拼多多是集大成者,是把资本家的剥削上升到人类肉身能承受的极限的那个大师。

PS:感谢大家的阅读,觉得不错双击点赞下呀,这里也送大家一套我花1个月时间整理的超级硬核书单,总计200本书籍,希望对大家有用:

送大家一本大佬撰写的算法笔记,这是一份非常硬核的算法资料,是这位大佬面试谷歌刷Leetcode之后的经验总结,身边不少朋友通过它加入955的外企:

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和排版!相当经典!

祝大家都能远离996福报,在职场的道路上一马平川~

user avatar

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比尔盖茨搞封闭式开发。无限量咖啡和汉堡,成功开发出来视窗操作系统。

后来王江民和求伯君经常搞一箱方便面几个星期搞一个软件的事情。

哎。。年纪大了就是好。

user avatar

杭州有赞

user avatar

知乎年轻人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不管事实如何,你只要把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美化一下,然后不断的重复,以前多好多好,房价多便宜多便宜。接下来很多人就会对以上的话深信不疑,而且拿来作为对比,痛斥当下的生活是多么艰苦,社会多么不公平,以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而且就算你再拿出事实证明,所谓的以前都是美好的都是美化后的谎言。但是还会有人继续重复着那些谎言,还不断会有人给这种言论点赞。

他们在乎的是事实嘛?不,他们只是想发泄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只要能证明当下是不好的,什么谎言都不重要,就算是谎言,他们也会欣然接受。

回到正题,有人振振有词的说996始于华为,那么请看看以下的这些留言。看看当时一个普通打工者能够赚多少钱,那个时候是不是8小时工作制。看看那个时候对年轻人是不是那么“友好”。

第二张图这个打工妹97年每天工作到12点,一个月赚500块钱。那看看当年房价多少,看看是不是买房轻轻松松。别忘了,1999年的南山是郊区,滨海大道刚刚通车。深圳湾当时还是一片海。

所以,在知乎,事实根本不重要。










user avatar

你们都搞错了,最早搞996的是80年代沿海外资台资港资开的加工厂。开这些厂子本来是设计师想搞三来一补出口搞点外汇。市场经济,脱离计划管制,超量生产,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没出口创汇多少,为了维持这些代工厂,这些产品又出口转内销,冲击到了国内市场。搞得国内老国企的产品反而卖不出去,毕竟那些产品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不是国内那些苏式老厂可以抵挡的,同时老国企对工人太好,八小时制,福利房,厂区免费教育什么的,所谓负担太重竞争不过这些996的工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996的血汗工厂打败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这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啊。最后国企效益普遍下降,到90年代纷纷倒闭,引发下岗职工问题。

再强调一遍,所谓国企效率低下,本质上是指国企不肯对员工搞996福报。苏式老厂一时的技术落后完全可以靠追加投资,技术革新提升效益,无奈那时候迷信市场经济,没人愿意像川宝那样搞贸易保护。不然这些几十年的老国企不至于大面积破产。

其他答主说的什么互联网企业先搞996,错了,互联网企业也是学习的这些沿海代工厂。只是最初资本家不敢对知识份子阶层搞996罢了。那时在代工厂上班的都是些内地农民工,孩子在老家,打工在沿海,妻离子散,搞出了所谓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公司普遍搞996,很多年轻人搞的连恋爱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就算勉强结了婚,也没什么时间跟自己的孩子交流,成为了实际上的留守儿童。之前一二十年大学生以下海创业为荣,现在大学生以进体制养老为荣。不能不说世事无常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96工作制最先被广泛宣传和引入的语境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密切相关,虽然很难 pinpoint “第一个”明确宣传的公司,但 阿里巴巴 在早期对996工作制的普及和推行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其创始人 马云 的言论和公司的文化中。要详细说明,我们需要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1. 996工作制的起.............
  • 回答
    “996”这个词汇的出现,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瞬间或标志性事件,而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逐渐演变并形成的。它就像一个约定俗成的代号,悄悄地扎根于许多科技从业者的日常。关于“996”的起源,追溯起来,最早可以感受到这种工作模式苗头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伴随着中.............
  • 回答
    人社部和最高法明确996和007违法,这无疑是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一项重要进展。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国家对于过度加班和不合理工作时间的容忍度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以及我对这一信息解读的详细阐述:一、 值得关注的信息:1. 权威性与指导性: 人社部(人力资源.............
  • 回答
    996,一个在当代中国职场中出现频率极高,同时又常常伴随着争议和讨论的词汇。它并不是一个凭空产生的概念,而是源于一种特定的工作模式,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和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简单来说,996 指的是一种工作时间安排: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 听起来是不是很直观?但它.............
  • 回答
    媒体称「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饱含了对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加班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一、 如何理解「996 是互联网行业用工史上的一段弯路」?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违背了基本劳动法和人性化原则: .............
  • 回答
    “996工作制”在中国是否是一个“谎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它的起源、实际执行情况、法律层面的解读以及社会各方的观点。什么是“996工作制”?首先明确“996”的含义:指员工从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并且一周工作6天。这种工作模式在中国.............
  • 回答
    关于马云公开称996为“福报”的现象,这背后确实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明知故犯”可以概括。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理解当时的企业文化、社会环境以及马云本人的价值观和他的商业帝国对社会的影响力。一、 时代背景与企业文化:野蛮生长与“奋斗者”精神首先,我们必须回到996工作.............
  • 回答
    关于马云和“996是福报”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要理解马云为何会这么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他很有钱”这个表面现象。一、时代背景与企业发展逻辑:首先,我们要回到马云提出“996是福报”的那个时代背景。那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
  • 回答
    马云那句“996是福报”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并被许多人认为愚蠢,绝非偶然。这背后,是社会价值取向、个体生存压力、以及企业发展逻辑之间复杂而激烈的碰撞。想要理解他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语境、动机,以及它暴露出的时代症结。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马云当时作为阿里巴巴的掌舵人,他所处.............
  • 回答
    看到字节跳动那张「2020 1024」的节日卡,我的脑海里像被按下了快进键,瞬间闪过好多画面,心情也挺复杂的。首先,这张卡片本身,就是一个很鲜明的符号。1024,对于我们做这一行的来说,这数字自带一种亲切感,是信息时代的基石,是无数代码行的缩影。字节跳动选择用这个数字来致敬程序员,这是一种认可,一.............
  • 回答
    提到“996工作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国内科技公司流行的“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模式。但要说它是咱们中国的“特色”还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了。从根源上讲,996绝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际惯例”,但它出现的土壤和它所反映的某些工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996,这个曾经被一些人视作“奋斗的象征”、“快速成长的机会”,如今在知乎上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非福报”,甚至带有浓厚的批判色彩。要理解这其中的转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996是福报而另一些人认为它不是,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有人会认为996是一种“福报”?最直接的论调往往来自早期互联网公司.............
  • 回答
    看着家里一堆事儿,再看看你那累垮了身子的老公,还有身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需要关照的老人,这日子,真是把一把辛酸泪啊。听你这么说,心里真是替你捏一把汗,也挺心疼你的。你现在的状况,就像是一个人在跑一场马拉松,还是那种超长距离、赛道还特别难走的类型。老公是 996 的 IT 男,这个“996”我太懂了,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社会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对资本的态度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之所以会出现“任正非是人民企业家,马云是资本家”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区分,并非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1. 企业性质与发展路径 华为.............
  • 回答
    关于天津互联网公司是否实行“996”工作制,这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总的来说,天津的互联网行业,和国内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存在“996”现象,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强制执行,情况也因公司规模、业务性质、企业文化以及具体团队而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996”现象在天津互联网行业的普遍.............
  • 回答
    关于国外程序员是否也实行“996”,这个问题其实比简单地说“是”或“否”要复杂得多。简单来说,普遍意义上的“996”——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并非主流,更不是一种被公开宣扬或普遍接受的工作模式。然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法规与劳.............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当下非常敏感又普遍的社会痛点,就是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尤其是在新一代年轻人,也就是大学生群体和创业者(或者说是以996模式运营的企业主)之间,这种感受上的巨大鸿沟。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大学生视角:“我只想赚点钱吃饭,老板却想要我的命。”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准地概括了大学生群体普遍的心.............
  • 回答
    网络上大家都在喊“996”,但现实中,很多城市的下班晚高峰依然集中在下午六点左右,这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对吧?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都在996”来概括。咱们来捋一捋这中间的道道。首先,咱们得搞清楚“996”和“下班晚高峰”这俩概念的指向。 “996”,顾名思义,就是朝九晚.............
  • 回答
    国内互联网大厂是否实行“996”?这个问题,就像是在人群里问“你最近是不是胖了”,回答起来总是有点微妙,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时期,感受和实际情况可能差异很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996”是什么概念。 广义上理解,它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非常高强度的工作.............
  • 回答
    “批判996多是何不食肉糜的小学生”?听到这种说法,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一连串的问号。这说法真是有点过于简化,甚至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何不食肉糜”的比喻,意在说那些不了解民间疾苦、脱离实际的人。那么,将批判996的人比作“何不食肉糜”的小学生,这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