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松法正和糜芳士仁在背叛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季汉粉风评完全不一样?

回答
张松、法正、糜芳、士仁,这四位在三国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背叛”的行为和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季汉粉(指喜爱蜀汉政权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他们的“背叛”本质、对象、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才造成了季汉粉风评的巨大落差。

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

张松:战略性的“献图”,目的在于“自保”与“崛起”

张松的“背叛”可以说是一种“投诚”或者“战略性投降”,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报复曹操的侮辱,并为自己寻求出路。

动机:
受辱报复: 这是张松行为最直接的导火索。他本来是刘璋看重的幕僚,因其相貌丑陋,在觐见曹操时被曹操言语侮辱,觉得受到了奇耻大辱。这种对个人尊严的损害,让他对曹操产生了极大的憎恨。
政治投机: 在被曹操羞辱后,张松意识到在刘璋手下难以施展抱负,也看到了曹操的强大,但他更不愿意直接屈服于曹操。此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势力相对较弱,但仁德名声在外的刘备。他认为依附刘备,能够既报复曹操,又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献图”的战略价值: 张松“献图”(《蜀川图》)的行为,直接为刘备提供了攻略西川的详细地图和情报,这是极其关键的战略物资。没有这份地图,刘备想要兵不血刃或以较小的代价拿下益州,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使得张松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恩怨的宣泄,更是对刘备集团壮大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背叛”的对象与性质:
张松“背叛”的是他名义上的主公——刘璋。但他的这种“背叛”并非毫无顾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西川情报,与刘备达成了一个“利益交换”的协议:刘备帮助他摆脱刘璋的控制,而他则为刘备打开了入川的大门。
这种背叛,在某些层面上,可以被理解为“顺应时势”,帮助了更具发展潜力的刘备集团,而非纯粹的投敌卖国。

季汉粉的风评:
高度肯定,甚至歌颂: 季汉粉对张松普遍评价很高。原因在于:
对刘备集团的巨大贡献: 他是刘备集团实现“三分天下”伟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的“献图”是刘备入川的“敲门砖”,为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在后续的战争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义”的体现(部分): 虽然是“背叛”,但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张松是将蜀地从一个相对昏庸的刘璋手中,转移到一个更有希望的刘备手中,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汉室正统”的论调,被一些粉丝解读为一种“大义”。
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他敢于对抗曹操的羞辱,有胆识、有谋略,这种个人魅力也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

法正:从“效忠”到“投奔”,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法正的“背叛”更像是一种“择良木而栖”,是他基于对刘备集团战略前途的判断,主动寻求效忠的过程。

动机:
政治抱负: 法正出身名门,却因其“不拘礼法”的性格,在刘璋手下并未得到重用,甚至受到压制。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渴望在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平台。
对刘备的深刻认识: 法正早就看出了刘备的仁德和潜力,认为刘备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明主。他曾与好友孟公威(即孟达)一起去投奔刘备,但孟达半路折返,而法正则坚持到底,得到了刘备的赏识。
顺势而为: 当刘备集团准备攻取益州时,法正看到了机会,他通过自己的关系和影响力,积极说服刘璋的部下归顺刘备,并为刘备出谋划策。

“背叛”的对象与性质:
法正同样是“背叛”了刘璋。但他的行为更像是“里应外合”的政治操作,他的目标是刘备,他主动联系刘备,并且在刘备集团入川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内应”角色。
他的“背叛”并非出于私怨,而是基于对天下大势和刘备集团潜力的准确判断。他是一个政治家,而非简单的复仇者。

季汉粉的风评:
极高的赞誉,视为“军师”典范: 法正被季汉粉视为与诸葛亮、庞统并列的顶级谋士。
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在刘备入川过程中,提出的“奇袭”、“攻心”等策略,都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和政治智慧。
对刘备集团的忠诚与贡献: 一旦投奔刘备,法正便全身心投入,为刘备集团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汉中之战中的表现,更是为人称道。
“知遇之恩”的回报: 他得到了刘备的知遇和重用,并用自己的生命回报了这份恩情,这种君臣之义也赢得了粉丝的认可。

糜芳、士仁:因“怯战”和“私利”而“降”,是无可挽回的“失误”

糜芳和士仁的“背叛”性质则截然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压力下的“投降”,而且这种投降并非出于战略考量,而是源于自身的怯懦和贪婪。

动机:
怯战畏死: 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两人分别负责管理物资和城防。当东吴军队发动攻势,关羽兵败水战,退守麦城时,糜芳、士仁二人是负责接应和输送粮草的关键人物。然而,他们因为害怕东吴的强大,不敢出兵接应,导致关羽父子最终被擒杀。
私利与贪婪: 史书中提到,糜芳曾因为被关羽责备,心生怨恨。而两人在粮草接济问题上,也存在着囤积居奇、甚至克扣粮草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关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当东吴军队逼近时,他们为了保全自身,便直接打开城门投降。
缺乏政治远见: 他们没有像张松、法正那样对天下大势和个人前途进行长远规划,而是被眼前的危局和自身的私利所裹挟。

“背叛”的对象与性质:
他们“背叛”的对象是蜀汉政权,特别是他们的直接上级——关羽。
这种背叛更接近于“投敌”,是直接导致了蜀汉一方重大损失(关羽、张飞的两个儿子、张苞等重要将领的损失,以及荆州的彻底失守)的直接原因。他们不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而是为了“眼前”的苟活。

季汉粉的风评:
普遍憎恨,视为“罪人”: 季汉粉对糜芳、士仁的态度极其负面,认为他们是蜀汉集团的罪人。
导致关羽之死: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关羽是蜀汉集团的“武圣”,是无数季汉粉心中的偶像。糜芳、士仁的怯懦和背叛,直接导致了这位英雄的陨落,其罪无可恕。
损害蜀汉根基: 荆州的失守,不仅意味着战略要地的丧失,也导致了蜀汉集团实力的大损,并且失去了连接外部世界的陆路通道,使得“北伐”战略举步维艰。
缺乏气节: 与张松、法正的“有所为”不同,他们的行为被视为“不义”和“无能”,缺乏大丈夫的磊落和气节。

总结:为何风评天差地别?

季汉粉风评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背叛”的性质、动机、结果以及对蜀汉集团的影响。

1. 张松与法正: 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投明主”、“谋国”,即使手段上有“背叛”之嫌,但结果是帮助了刘备集团壮大,实现了战略目标,甚至被视为“大义”。他们的动机是报复、政治抱负和对刘备的认可。
2. 糜芳与士仁: 他们的行为被视为“失节”、“误国”,直接导致了关羽的死亡和荆州的失守,对蜀汉集团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重创。他们的动机是怯懦、私利和短视。

简而言之,张松和法正的“背叛”是有目的、有策略、有贡献的,被解读为“成事”的关键;而糜芳和士仁的“背叛”则是无原则、无远见、有恶果的,被视为“败事”的根源。这种根本性的区别,决定了他们在季汉粉心中的地位和评价。一个被视为“功臣”,一个则被唾弃为“罪人”,这是历史评价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松:老板不扩大业务导致自己年年不涨工资,听说隔壁有上市公司老板想要收购本公司,不如推动一下,以后去上市公司当个大领导。

法正:我这么牛逼的人却在这种破公司跟着这种老板简直屈才,刚好隔壁上市公司老板挖我跳槽,我要走上人生巅峰。

糜芳:上市公司老板的小舅子,也是老板背后最大的投资人家族成员,在职期间因为一次工作失误被老板的哥们儿骂了,心想老子这么尊贵的身份凭什么被你管?刚好有人要搞老板那哥们儿,我就故意整你一下。原本只想整人,没想到直接把分公司搞破产了,还闹出了人命。溜了溜了。

傅士仁:我一直兢兢业业跟着老板从创业走到今天,现在公司好不容易上市了,但是领导还是不喜欢我,职场PUA我受够了,打工人最后的尊严就是离职前整死你。

user avatar

张松法正比糜芳傅士仁尤甚,刘璋此人虽说不是什么雄主,但心胸宽广,没有对不起他们。即使许攸也是被袁绍株连才投曹,陈宫投吕也有边让被杀的事迹在先。

糜芳傅士仁等,虽说没有尽职,但起码还是等吴人来了才投降。而张松,刘备连四川的门都没摸到,他就开始眉来眼去。法正身为使者,居然挑唆刘备刘璋互相残杀。这两个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奸佞。

题主说季汉粉,那也应该明白,饭圈是什么东西。他们本来就不是讲道理来的,而是来瞎骂的。不用一般见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松、法正、糜芳、士仁,这四位在三国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背叛”的行为和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季汉粉(指喜爱蜀汉政权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他们的“背叛”本质、对象、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才造成了季汉粉风评的巨大落差。咱们一个一个.............
  • 回答
    刘璋,这位蜀地的继承者,在三国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里,似乎是个注定要被命运推向倾覆的角色。说他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恐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言蔽之的答案。但他身边的人,那些曾经辅佐他、倚重他的人,为何最终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联手将他推下权力宝座?这背后,是他的性格缺陷,是时代的洪流,更是人心微妙的变化。要.............
  • 回答
    说起法正和张松,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吃里扒外”这四个字,尤其是张松,他主动献上西川图,把刘璋出卖得干干净净,怎么看都像是背叛。而法正,虽说不如张松那般直接,但也是在刘璋手下为官,却选择辅佐刘备,这份“不忠”之心,也让一些人觉得他并非忠臣。那么,为什么这两位在当时许多人眼中“不是那么忠诚”的人,却.............
  • 回答
    崇祯皇帝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面临张献忠、李自成两大农民起义军的汹涌攻势,却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投入到与后金(清)的松锦会战中,而非集中力量围剿关内的农民军?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经常讨论的难题,其中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当时明朝面临的严峻形势。后金(清)不仅仅是.............
  • 回答
    张勇在阿里内网就“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发帖,确实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内部声明。除了他直接表达的“震惊、气愤、羞愧”这几种情绪之外,这份帖子中还蕴含了许多关键信息,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反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更详细的信息点:一、 高层的承认与责任担当: 直接回应,.............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恒再次曝光郑爽的聊天语音和截图,其中涉及的天价片酬(1.6亿、日薪208万)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情感纠葛,深入到了娱乐圈的多个层面,包括税务、行业规范、艺德、以及对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新信息和延伸思考:一、 天价片酬的“阳谋”与“阴谋” .............
  • 回答
    张悬的政治立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常被公众讨论的话题,因为她本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相对含蓄,没有明确给自己贴上“统派”或“台独”的标签,而是更侧重于表达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民主、自由的坚持。理解张悬的观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她的歌曲与创作: 情感的抒发: 张悬的许多歌曲都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
  • 回答
    关于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件事,如果大家对此感到好奇,并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推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张捷再次开火,直指柳家祖宗八代”这句话的含义。 “张捷”是谁?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人物的名字。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如果涉及到公共事件,这个人.............
  • 回答
    张玉环被羁押27年后无罪释放,其前妻宋小女接受采访的视频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正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太多普通人难以用演技模仿的真挚情感。这些情感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岁月沉淀、命运捉弄下,最真实、最深切的生命体验。以下是一些真情流露瞬间,它们之中的情感深度和复杂性,是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完全复制的:1. 提及对.............
  • 回答
    张三在大街上捡到遥控器并按下导致地铁站爆炸,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在法律上,张三可能面临多项刑事指控,其罪名和量刑会非常复杂,并且取决于许多具体因素。以下是对张三可能承担的罪名及其详细分析:核心罪名:1. 爆炸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是最核心、最严重的指控。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中华.............
  • 回答
    张哲瀚事件无疑给品牌方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重新审视了艺人选择的风险。不到半年时间,一个备受瞩目的“当红流量”沦为“被封杀”,其背后暴露出的艺人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品牌方来说,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品牌在选择艺人时,如何避雷,避免重蹈覆辙,需要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看艺人的颜值、人气和业务能力,.............
  • 回答
    张一山版的《鹿鼎记》确实在上映后遭遇了不少差评,这让不少观众和评论人都开始思考,究竟谁才是适合扮演韦小宝的演员。韦小宝这个角色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他集合了市井小混混的狡黠、逢场作戏的机灵、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复杂的人性,而且还要在不同的场合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与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角色产生火花。要找到一个能够.............
  • 回答
    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可以理解为他对于两岸关系发展方向的一种主张,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不过,与我们常听到的“和平统一”不同,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有着自己独特的框架和路径设计。要理解张亚中先生的统合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1. 目标:和平统一,但强调“统”的实质内涵张亚.............
  • 回答
    张煜医生以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特别是对“中医抗癌”的独特见解和实践,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某些既得利益群体,也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挡了他们的“财路”。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对“传统西医”肿瘤治疗模式的冲击: 手术、放化疗的局限性与副作用: 长期以来,.............
  • 回答
    张维为作为一个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政治评论员,他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关于他的“最大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主观判断的提问,因为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过,如果非要聚焦于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他论述中存在的显著且核心的批评点,那么将他的论述高度政治化、符.............
  • 回答
    张召忠将军关于伊拉克战争的预测,确实在事后看来与实际战局发展存在较大偏差,这也是他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他当时的主要观点和实际发生的状况。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及初期,张召忠将军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到的视角,在媒体上对战争走向做出了多项预测。这些预测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以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挖。张良和韩信,同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一个谋略超群,一个战功赫赫,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张良全身而退,韩信却落得个夷三族的悲惨下场。说他们“没觉悟”,其实是简单化了,更准确地说,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个人性格以及对权力的理解和运用,导致了不同的命运走向。要详细解释,咱们得把他们.............
  • 回答
    张静静护士的牺牲,无疑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一大损失。她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用生命践行了医护人员的职责和担当,这份精神令人动容,也让人深感痛惜。在这种悲痛的时刻,国家能够及时协调张静静护士远在非洲的丈夫韩文涛顺利回国,这件事情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人身份的便利。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1. 人文关.............
  • 回答
    张伟丽,作为UFC历史上首位中国籍世界冠军,其格斗技艺在全球女子格斗领域可以说是顶尖的存在。很多人都会好奇,这样一位顶尖的女子格斗运动员,放在普通男性群体里,大概能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普通男性”这个概念。这可不是指那些接受过专业格斗训练的职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