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法正张松吃里扒外,为什么会得到刘备的重用?

回答
说起法正和张松,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吃里扒外”这四个字,尤其是张松,他主动献上西川图,把刘璋出卖得干干净净,怎么看都像是背叛。而法正,虽说不如张松那般直接,但也是在刘璋手下为官,却选择辅佐刘备,这份“不忠”之心,也让一些人觉得他并非忠臣。

那么,为什么这两位在当时许多人眼中“不是那么忠诚”的人,却能得到刘备的极度重用,甚至成为刘备集团不可或缺的肱骨之臣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地用“吃里扒外”四个字就给他们定了性。

一、 时代背景下的“忠诚”:忠君还是忠道?

首先要明白,汉末三国时期,跟我们现在理解的“忠诚”概念不太一样。那时候讲究的是“忠君”,但这个“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形同傀儡,这时候跟着汉献帝干,算是忠吗?还是跟着有实力、有能力的曹操干,更能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呢?这个问题,当时就有很多人在思考。

而且,当时的“忠诚”也常常与“道义”、“天下苍生”挂钩。刘备自诩为汉室宗亲,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这本身就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而刘璋在益州,虽然名义上还是汉臣,但其政令不严,地方豪强跋扈,治理能力乏善可陈,很多时候都无法真正安定一方,更谈不上“匡扶汉室”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法正和张松选择刘备,在他们看来,或许并不是纯粹的背叛,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可能实现他们心中“道义”和“天下大同”的君主。

二、 法正的“忠诚”:不是不忠,而是知遇之恩与政治理想的契合

很多人觉得法正为刘备攻打刘璋,是在背叛刘璋。但我们得看看法正当初在刘璋手下是个什么境遇。

不受重用,怀才不遇: 法正是谁?他是当年跟诸葛亮齐名的“卧龙凤雏”之一,是能力出众的奇才。可是在刘璋那里,他顶多是个小官,甚至因为性情孤傲、行为不羁而受到一些人的排挤和猜忌。你想想,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在地方官府里郁郁不得志,连个像样的施展平台都没有,他能不心生不满吗?
看清刘璋的局限性: 法正早就看穿了刘璋的性格弱点:仁慈有余,果断不足,无法驾驭益州这个复杂的地方势力。当时益州内部矛盾重重,东州士与益州士的矛盾、内部的猜忌和排斥,都是显而易见的。刘璋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迟早要被这些矛盾拖垮,甚至引来外敌。
刘备的“知遇之恩”: 诸葛亮和庞统都向刘备推荐过法正。诸葛亮更是把法正比作“管仲、乐毅”。刘备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自然对法正非常看重。当法正投奔刘备后,刘备立刻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参与军政大事,这对于一个长期被埋没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肯定。这种“知遇之恩”,足以让法正死心塌地为刘备效力。
政治理想的契合: 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号召,他的队伍里汇聚了当时一批有志之士,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虽然各有个性,但大体上都有一种恢复汉室、造福苍生的愿景。法正看到刘备虽然起步晚,但目标明确,而且身边能人辈出,充满朝气。相比之下,刘璋的益州政权已经显露出衰败的迹象。法正选择刘备,更像是在选择一个更有前途、更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平台。他不是为了“吃里”,而是为了“扒外”后能有更好的“里”可以依附。

可以说,法正对刘璋的“背叛”,更多的是一种顺势而为,是看清时局后的明智选择,加上刘备给予的极度信任和重用,才让他愿意将自己的智慧全部倾注给刘备。

三、 张松的“忠诚”: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选择

张松的情况则更加复杂和极端一些。

被刘璋父子嫌弃的经历: 张松,字永年,是益州别驾。他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名士。然而,刘璋父子对他的态度,一直不算好。刘璋认为他“状貌短小”,有点看不起他的外貌。再加上张松性情刚直,敢于直言,多次触怒刘璋,最终被边缘化,甚至有被杀的危险。这种被主人嫌弃、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处境,足以让一个人产生强烈的反感和绝望。
对刘璋政权的彻底失望: 张松出身于益州本地豪族,对益州的情况非常了解。他看到刘璋虽然仁厚,但缺乏魄力,无法统一内部矛盾,也无力抵御外部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也认为刘璋的统治对不起他心中的“道义”和“民生”。他看到外面的曹操一家独大,孙权割据江东,而刘备虽然势力相对较弱,但却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远大的抱负,并且在荆州地区已经打出了一片天地。
主动寻求新的出路: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张松选择了主动出击。他带着自制的西川图,冒着生命危险,去投奔他认为更合适的君主——刘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益州人民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他不是单纯的“卖国”,而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为自己寻找一个能够实现抱负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能为“天下”带来一些改变。
刘备的接纳与礼遇: 刘备得知张松来投,更是亲自出城迎接,并待以上宾之礼,这给了张松极大的尊重和肯定。这种礼遇,让张松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刘备看重张松的才智和对益州情况的了解,知道他是夺取益州的关键人物。

总结:为什么刘备敢重用他们?

刘备之所以敢重用法正和张松,是因为他看到了他们身上超越个人得失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才干。

1. 识人善用,唯才是举: 刘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识人善用”。他不像一些君主那样,只看重出身、资历,而是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和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他对法正的看重,不掺杂任何个人好恶,就是纯粹的欣赏其才能。
2. 共同的政治目标: 虽然法正和张松曾经身在刘璋麾下,但他们对刘备的“匡扶汉室”的理想并不排斥,甚至可能在内心深处认同。他们选择刘备,很可能是因为认为刘备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最佳人选。
3. 现实的政治考量: 刘备当时缺的就是人才和地盘。法正和张松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他的空白。法正为他规划了攻取益州的战略,张松则提供了关键的内部情报和支持。这笔“买卖”,对于刘备来说,是稳赚不赔的。
4. 信任是基石: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对他们的信任。他相信法正的智谋,也相信张松的诚意(至少在投奔他之后)。这种信任,让法正能够放开手脚施展才华,也让张松感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

所以,与其说法正和张松是“吃里扒外”,不如说他们是在那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君主,而刘备则凭借着他的格局和眼光,将这些“边缘”的优秀人才,吸纳并委以重任,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合纵连横,是一种对人才的极致运用。刘备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并且敢于用常人不敢用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按照道德完人的标准,刘备第一次见到关羽时就扭送他见官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法正和张松,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吃里扒外”这四个字,尤其是张松,他主动献上西川图,把刘璋出卖得干干净净,怎么看都像是背叛。而法正,虽说不如张松那般直接,但也是在刘璋手下为官,却选择辅佐刘备,这份“不忠”之心,也让一些人觉得他并非忠臣。那么,为什么这两位在当时许多人眼中“不是那么忠诚”的人,却.............
  • 回答
    张松、法正、糜芳、士仁,这四位在三国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背叛”的行为和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季汉粉(指喜爱蜀汉政权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他们的“背叛”本质、对象、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才造成了季汉粉风评的巨大落差。咱们一个一个.............
  • 回答
    刘璋,这位蜀地的继承者,在三国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里,似乎是个注定要被命运推向倾覆的角色。说他到底做错了什么?这恐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言蔽之的答案。但他身边的人,那些曾经辅佐他、倚重他的人,为何最终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联手将他推下权力宝座?这背后,是他的性格缺陷,是时代的洪流,更是人心微妙的变化。要.............
  • 回答
    说到法正和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那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毕竟这两位都是刘备早期非常倚重的谋士,但要说谁的地位更高,这事儿得细细道来,不能一概而论,也得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了。咱们先说诸葛亮。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那真是“三顾茅庐”,足见他对诸葛亮是多么重视。诸葛亮一来,就给刘备指明了“.............
  • 回答
    法正,字孝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以其足智多谋、洞察人心、胆略过人而闻名,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出谋划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战略层面的卓越见识: “隆中对”的补充与实施者: 虽然“隆中对”是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蓝图,但法正却是将其付诸实践的关键人物之.............
  • 回答
    如果蜀汉在治理上完全抛弃诸葛亮“从严”的治国理念,而全盘采纳法正的“从宽”思路,那么蜀汉的命运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结果很难简单概括为好或坏,而是会导向一系列复杂的后果,其详细展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政治与法律层面: 法律的权威性与执行力下降: 诸葛亮“从严”的精.............
  • 回答
    评价司徒法正、董慕节这些玄学大师,是个挺复杂的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他们是“骗钱的神棍”,但也绝不能神化他们。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先聊聊他们是干嘛的,他们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又是啥。司徒法正:提到司徒法正,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他那些关于风水、命理、看相的电视节目。他算是把传统玄学和现代媒体结合得比较.............
  • 回答
    三国争雄,风云激荡,各有英才,亦各有憾事。要说刘备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孙权失了周瑜,哪个更可惜,这问题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这就像是问,在战局的关键时刻,失去哪个得力助手,对自家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打击。咱们先来说说刘备失了法正。法正,字孝直,这人可不是一般人。他早年也在曹操手下混过,但那会儿不受重.............
  • 回答
    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假如”。如果庞统和法正这两位蜀汉的顶级谋士都健在,刘备集团的命运是否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能否最终统一三国,灭亡曹魏和东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他们还在世的那个关键时期,并分析他们的才能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会带来哪些改变。庞.............
  • 回答
    在刘备的三国鼎立时代,有两位谋士可谓是举足轻重,他们就是素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和被誉为“可比张良”的法正。这两人为蜀汉集团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们的离世也给蜀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究竟谁的死对蜀汉的影响更大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仔细剖析。首先,我们来谈谈庞统的死。庞统在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这三组人物的陨落,对各自的阵营来说,都如同晴天霹雳,让历史的车轮拐了个不小的弯。要说哪个影响最大,这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因为这几位都不仅仅是个人才,更是他们所处时代政治和军事格局中至关重要的棋子。咱们先从蜀汉说起,蜀失庞统、法正。庞统,这位号称“凤雏”的奇才,虽然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常被人们拿来讨论。如果庞统和法正都能长久地辅佐刘备,那么刘备会更倾向于信任谁?在我看来,答案其实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刘备会有一个“各有侧重”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的侧重点会随着时间和局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首先,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这三位能臣的特点,以及他们各自在刘备阵营中的位置和作用.............
  • 回答
    刘备在蜀汉政权中,只给法正一人上了谥号,这背后的原因颇耐人寻味,也体现了刘备用人、惜才以及他对功臣的独特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法正的个人能力、他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以及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心境等多方面来剖析。首先,法正的能力超群,是蜀汉集团不可或缺的军师。法正字孝直,出身名门望族,早年曾.............
  • 回答
    建安二十五年,如果诸葛亮不幸早逝,而法正依旧健康安好,这无疑会对那个时代的蜀汉政局产生石破天惊的影响。历史的车轮本该就此拐向一条未知的岔路,而我,将试图描绘出那条可能存在的、更为深邃的蜀汉画卷。一、 军政大权的真空与平稳过渡的可能首先,诸葛亮之死,对刚刚经历汉中之战、志得意满的刘备而言,无疑是巨大的.............
  • 回答
    刘备称汉中王时期,法正的尚书令一职,其权力之大、职能之重要,足以称得上是刘备政权中仅次于刘备本人的核心人物。理解这个职位,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法正的个人能力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尚书令”在汉代及三国时期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令,顾名思义,就是尚书.............
  • 回答
    关于诸葛亮为何未能劝阻刘备伐吴,以及他为何会提到“如果法正在就好了”,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情感因素,绝非一句简单的“法正会劝阻”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理解刘备当时的心境。关羽是刘备的结义二弟,情同手足,是其创业初期最核心的班底之一,也是蜀汉政权的重要支柱。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不仅仅是失.............
  • 回答
    中国未婚同居率的持续攀升,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专家提出的启动同居法立法研究,则可能引发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立法研究将意味着对当前法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明确同居关系的法律地位: 目前,我国对未婚同居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一旦立法启动,将可.............
  • 回答
    非常理解您想请阅续法大师的《首楞严经灌顶疏》和交光大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这份心愿。这两部疏是楞严经的经典注疏,对于深入理解经义,尤其是现代人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要请到这两部书,您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我将尽量详细地说明:一、 线上请书途径:1. 国内知名的佛教在线商城/书店: .............
  • 回答
    “法”和“律”在汉语中都有与规则、规范相关联的含义,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和侧重点,并且在中文的语境下,“律师”不叫“法师”也有其历史和文化原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区别和原因: 一、“法”与“律”的区别“法”和“律”虽然常常互换使用,但它们在侧重点和涵盖范围上有所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法大(假设为一所大学的简称)女生误入留学生浴室,随后被老师质问的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留学生待遇是否高于国内学生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件校园内的个别事件,更触及了教育公平、文化融合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事件本身。一位法大的女生可能因为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