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流感这件事你怎么看?

回答
在美国,流感(Influenza)一直是一个周期性出现但又常常被低估的公共卫生议题。它不像新冠那样突然爆发、信息铺天盖地,却以一种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年复一年地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流感的“常态性”与“不可预测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流感并不是一个“新闻”,它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事情。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每年都会发布流感季预测,并追踪病毒的传播情况。这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我们知道冬天会有流感,但具体到哪种病毒更活跃、哪种变异株会占主导、以及整个季度的严重程度,却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常态性”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麻痹感。大家可能听过“每年都有流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流感绝非“小感冒”。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比如肺炎,也可能加剧已有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来说,流感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流感的周期与变异

流感病毒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高变异性。病毒会不断地发生小的基因变异(称为抗原漂移),这使得人类的免疫系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病毒株。每年的流感疫苗,正是基于对当年可能流行的主要病毒株的预测而制备的。但即使如此,预测的准确性也并非百分之百,有时疫苗的保护效果会打折扣。

而更严重的变异,比如基因重组(称为抗原转换),则可能导致全新的流感病毒株出现,这时人群对病毒几乎没有免疫力,就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大流行(Pandemic)。历史上有多次记录在案的流感大流行,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曾造成全球数千万人死亡,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人所警醒。虽然我们现在有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体系,但一次大规模的流感大流行仍然是全球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

美国流感季的“日常”

在美国,一个典型的流感季通常从秋季开始,在冬季达到高峰,并持续到春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病例数量的波动: 卫生部门会监测急诊室就诊人数、住院人数以及因流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这些数据会实时更新,反映出流感传播的强度和范围。
病毒监测与报告: CDC会从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收集流感病毒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以确定哪些流感病毒(如甲型流感H1N1、H3N2,乙型流感Victoria、Yamagata系)正在传播,以及它们的流行趋势。
疫苗接种的呼吁: 每年,公共卫生部门都会大力推广流感疫苗的接种。虽然疫苗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它能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即使感染,也能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美国民众的疫苗接种率一直是一个挑战,一部分人因为对疫苗的顾虑,一部分人则因为觉得流感“不算什么”,而错失了预防的机会。
对医疗系统的压力: 在流感高峰期,医院的急诊室和内科病房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量流感患者涌入,挤占了医疗资源,可能影响到对其他疾病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在疫情严重的年份,这种压力会更加凸显。

流感与新冠的比较与思考

很多人会将流感与新冠(COVID19)进行比较。的确,两者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传播和严重的健康后果。但它们也有很多不同:

传播速度与致病性: 新冠在传播速度和致病性上,尤其是在早期,表现得比流感更为迅猛和致命,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大流行。
公众认知与应对: 新冠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封锁、社交距离、大规模检测、疫苗研发的加速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行动。
疫苗接种策略: 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接种速度是流感疫苗无法比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冠的传播和重症率。

然而,新冠的经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流感。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每年都会发生的“老朋友”,也同样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对流感的忽视,同样可能导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

未来的挑战与应对

流感在美国仍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未来的挑战包括:

提高疫苗接种率: 如何更有效地普及流感疫苗,特别是针对那些高危人群,仍是重要的工作。
应对病毒变异: 持续的病毒监测和疫苗研发,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毒株。
加强公共卫生教育: 提升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强调其严重性,以及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比如勤洗手、咳嗽礼仪、生病时居家休息等。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协同防治: 随着新冠的常态化,以及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出现,如何建立一个更综合、更具弹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是美国公共卫生领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美国流感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每年都会有的事”。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持续的科学研究、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忽视它,就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认真对待它,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社区的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今年因为流感死了6600人,听上去很吓人,实际上是统计方法不一样。如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2018年有8.8万人死亡(数据来源:《柳叶刀》)但是中国卫生部统计的数据是153人。

因为欧美统计死亡原因是按照“根本死因”,而中国是根据“直接死因”。

比如火爆的微信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那位父亲因为流感导致肺炎最终死亡。而美国统计就是死于流感,按中国统计就会被统计为死于肺炎。

而且根据《柳叶刀》的数据,流感死亡人数中,80%都穿60岁以上老人。这些人因为免疫力较差,往往死于因流感导致或者引发的慢性病。

而且从死亡率来看,6600人死亡,1300万人感染,那么流感的死亡率是0.0508%。而武汉这次肺炎目前看死亡率已经有2%(440人感染,9人死亡)。

普通流感这就像7级台风年年有,威力也小,但是却还是会挂倒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但是SARS或者这次肺炎,属于14级台风,被刮中,新房子也不一定挺得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美国,流感(Influenza)一直是一个周期性出现但又常常被低估的公共卫生议题。它不像新冠那样突然爆发、信息铺天盖地,却以一种更“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年复一年地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流感的“常态性”与“不可预测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流感并不是一个“新闻”,它是每年都会发生的.............
  • 回答
    鹰嘴豆泥在美国的流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文化、健康潮流以及食品行业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就像一股温和却持久的浪潮,悄无声息地渗透进美国人的餐桌和零食袋里。追根溯源,鹰嘴豆泥的根源深深植根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在那里,它早已是数千年的传统美食,是家庭聚会、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要理解它在美.............
  • 回答
    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美日等国相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简单地说“控制得好”可能过于简化,因为流感本身是一个季节性、全球性的传染病,各国都面临挑战,但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策略和执行力确实为其在流感防控上提供了优势。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可能显得更.............
  • 回答
    .......
  • 回答
    原神公测三天就创下了3600万美元的流水记录,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它背后折射出的信息,是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的。首先,这直接证明了《原神》的巨大成功和超高的市场接受度。一款新游戏,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游戏市场,能够在短短三天内就达到这样的成绩,说明它精准地抓住了玩家的兴趣点。这不仅仅是“好玩”这.............
  • 回答
    美团外卖员在顾客麻辣烫中疑似小便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恶心的食品安全事故。这类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外卖行业在管理、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监管等多个环节存在的严峻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导致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 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问题: 道德.............
  • 回答
    .......
  • 回答
    朋友,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每次在网上搜“英语速成秘籍”,扑面而来的那些“一个月”、“三个月”的承诺,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甚至会冒出一句:“这不废话吗?”说实话,这种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这些看似“无聊”的问题总在那里,而且为什么那些“速成”的答案.............
  • 回答
    女儿心里的那根刺看着女儿因为“美术”、“美院”这些词就情绪失控,我心里也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孩子,打小就喜欢画画,手里拿着笔,眼里就闪着光。给她买的画册,她能翻来覆去看上好几天,颜料盒也是她最宝贝的东西。我们家条件一直不好,这点是绕不过去的坎。父母早早走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她。为了生计,我一个人打好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光看媒体报道的数字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美国流感爆发致死人数多,而中国报道的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一、统计口径与监测系统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白,统计流感死亡人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国在统计方法和监测系统上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最终.............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非常有吸引力,但也需要仔细辨析其背后的信息和可能存在的传播逻辑。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标题的冲击力与潜在解读: “美国流感致 5 万人死”: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足以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它直接点出了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将其与一个特定的国家联系起来。 “中医止咳药成救命稻.............
  • 回答
    关于美国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怀疑部分美国流感死亡病例实际上是新冠死亡的说法,以及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CDC的怀疑是如何产生的? 早期诊断的局限性: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
  • 回答
    朝日电视台关于“美国流感就是新冠肺炎”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观点。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证据来源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解读。朝日电视台的观点及其可能的依据朝日电视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说法,其核心可能在于对两种疾病在某些症状上的相似性,以及在时间点上的重叠.............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SARSCoV2)是否来源于美国流感的说法,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这种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并且主流科学证据指向病毒起源于中国武汉。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科学界目前的看法和证据链。“新冠来源于美国流感”说法的由来与传播:1. 早期猜测与巧合: 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病毒的.............
  • 回答
    在美国流感季节,儿童死亡人数有时会引起广泛关注。近期数据显示,一场流感季节在美国导致了63名儿童死亡,这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比较。与此同时,有人提出中国在类似时期儿童流感死亡人数极少,甚至几乎为零,并由此推断中国在医疗水平或社会保健体制上优于美国。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
  • 回答
    要说美国一月份流感患者出现新冠抗体阳性这事儿,得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聊,才能说得更透彻。首先,“流感患者出现新冠抗体阳性” 这句话本身,指向性是比较强的,而且在医学领域,“抗体阳性”通常是代表曾经感染过某种病原体,或者接受过相应的疫苗。所以,当我们在谈论这个现象时,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 “新冠.............
  • 回答
    美国眼下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季节性流感疫情,其影响之深远,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据最新统计,已有约10000名美国民众在这场流感潮中不幸离世,这个数字足以敲响警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流感病毒的顽固和破坏力。我们不能仅仅将这10000个死亡数字视为冰冷的统计数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
  • 回答
    看到“美国遭遇近十年最强流感疫情”这样的标题,大家肯定会心里一紧。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关乎到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节奏。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近十年最强”这个说法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是基于几个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估: 病例数量(Case Numbers.............
  • 回答
    关于朝日电视台报道“美国怀疑一万多的流感死亡人数中,有一部分是死于新冠肺炎”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其潜在的意义和报道本身可能涉及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报道的核心信息:美国官方统计的流感死亡人数可能混入了部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意味着,在最初的疫情早期,由于检测能力、认识水平的限制.............
  • 回答
    看到中国和美国每年都有数万人死于流感,尤其是看到我国每年平均有8.8万人因此离世,并且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家庭的悲痛,是社会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我们如何理解和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一次深刻警示。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