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医疗纠纷要遵循举证倒置原则?

回答
医疗纠纷中引入举证倒置原则,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出于维护患者权益、平衡医患双方力量对比、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以及符合公平正义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一步步剥开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需求。

首先,理解“举证责任”和“举证倒置”的概念是基础。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原告)认为医生(被告)存在过错导致了损害,那么原则上应由患者来证明医生的过错及其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举证倒置”则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这个举证责任会发生转移,由原告转变为被告。也就是说,在医疗纠纷中,一旦患者证明了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性,那么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或过错不构成损害主要原因的责任,就可能转移到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身上。

那么,为何在医疗纠纷中要“偏袒”患者,将举证责任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倒置给医疗方呢?这背后有几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原因:

1. 医患双方力量的天然不对等: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

信息不对称: 医疗活动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患者很难掌握其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患者通常是信息弱势一方,他们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对于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决策的合理性、每一个药物使用的依据,乃至医疗设备的操作细节,都可能是一无所知。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则掌握着完整的病历资料、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所有细节。这种信息鸿沟是巨大的,患者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去揭示真相。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差距: 医疗专业性极强,非专业人士(患者及其家属)几乎不可能自行判断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是否存在过失。即使他们怀疑,也难以拿出专业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证据的获取难度: 医疗纠纷中的关键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影像资料等,都掌握在医疗机构手中。患者即使知道存在问题,也可能无法轻易获取这些原始、完整的证据。即使能够获取,也需要经过专业鉴定才能判断其价值,而鉴定本身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2. 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生命权”和“健康权”的特殊性: 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生医疗损害,其后果往往是难以挽回的,甚至会造成终身残疾或死亡。因此,在保障这些核心权益方面,法律往往会给予更大的倾斜和保护。
救济的现实需求: 如果完全要求患者承担全部举证责任,在上述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差距的情况下,许多遭受医疗损害的患者将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和救济,这将严重打击社会对医疗公平正义的信心。

3. 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客观需要:

倒逼医疗机构规范执业: 当举证责任向医疗方转移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会更加重视诊疗过程的规范性、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这种压力会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反向激励”机制: 如果医疗方知道一旦发生损害,而自己无法充分证明其无过错,则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谨慎、更加负责。这是一种有效的“反向激励”,鼓励医疗方提高警惕,避免疏忽。

4. 符合法律公平和正义的精神:

弥补事实真相发现的困难: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对事实真相的准确把握。在医疗纠纷这种特殊情境下,如果坚持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反而可能因为证据的不可得性而导致事实真相被掩盖,最终无法实现公平。举证倒置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事实发现上的困难,使司法更能接近真实。
避免“赢者全得”或“输者全失”的僵局: 举证倒置并非将所有责任都强加给医疗方,而是将其在特定情况下承担一部分本应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这更像是一种责任的“分担”或“转移”,以期在案件审理中找到一个更符合公平原则的平衡点。

具体到举证倒置的适用场景,通常会有一些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界定,比如:

医疗机构保管的关键证据缺失或不真实: 如病历被涂改、遗失、不完整,或者电子病历被篡改等。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举证责任,如果无法解释清楚,则可能被推定存在过错。
医疗机构提供的证据无法排除合理怀疑: 例如,在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医疗机构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已履行了告知义务,或者其采取的治疗措施符合当时的医疗规范。
某些高度危险或特殊诊疗行为中的过失推定: 对于一些本就存在较高风险的医疗行为,一旦发生严重后果,法律可能会倾向于让医疗方承担更高的举证责任,以确保其在事前采取了所有必要的防范措施。

当然,举证倒置并非一概而论,它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医疗机构并非因此就必须无条件承担所有责任。它们仍然可以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规范的,损害的发生与自己的过错无关,或者损害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原因(如不配合治疗、隐瞒病史等)。但关键在于,一旦满足了举证倒置的条件,那么证明“无过错”的“门槛”就会变得更高,证明的责任就会落在医疗方身上。

总而言之,医疗纠纷中遵循举证倒置原则,是基于医患之间天然存在的信息、知识和资源不对等,是保护患者生命健康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必要举措,也是促使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执业行为的重要法律机制,更是为了在复杂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更接近事实真相,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它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对传统举证原则的修正和完善,体现了法律在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方面的应有之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并不完全认同最高院的解释,与实践有一定差距,使得医生在面对疑难病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我保护,而不是病人的最大利益。考虑到全国医院条件的巨大差异,“举证责任倒置”有矫枉过正的问题,至少是立法技术不够精细。

但在“为何”这个问题上,司法解释起草者的回答还是比较权威的。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答记者问》

问:在涉及医疗纠纷的诉讼中,医疗机构对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定》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不理解,认为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不合理?不知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民事诉讼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提出权利请求和事实主张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条规定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患者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在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中,患者应当对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成立,负有初步的举证责任。即原告应当首先证明其与医疗机构间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接受过被告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如果患者不能对上述问题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其请求权是不能得到人民法院支持的。

第二,举证责任是可以转移的。如果患者对损害赔偿请求权成立的证明达到了表见真实的程度,证明责任就向医疗机构转移。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证据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即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医疗机构提不出具有合理说服力、足以使人信赖的证据,医疗机构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并非倒置,而是举证责任转移的法律后果。

第三,确定证明责任转移的依据。确定由医疗机构对不存在因果关系和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证明责任,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患者的医学知识非常有限,并且其在治疗过程也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医疗机构则通过检查、化验等诊疗手段掌握和了解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制定治疗方案、熟悉治疗过程。如患者因手术治疗过错造成损害的,其在手术过程中一直处于麻醉的状态,对医疗过程是不可能知道的。因此,依据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应当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

其次,按照举证责任的实质分配标准,举证责任应当由距离证据最近,或者控制证据源的一方当事人负担。诊疗过程中的检查、化验、病程记录都由医疗机构方面实施或掌握,医疗机构是控制证据源、距离证据最近的一方,由其承担举证责任,符合举证责任分配的实质标准。

再次,对因果关系和医疗过失的认定,涉及医学领域中的专门问题,一般都要通过鉴定才能认定。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医疗机构所需要做的,不过是申请鉴定、启动鉴定程序。这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而言并没有过分加重其负担,也不会出现所谓“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那样一种证明责任分配的风险。

所以,我们不赞成在医疗侵权证明责任负担的问题上,过分夸大其“举证责任倒置”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说,举证责任倒置的前提是过失推定、因果关系推定,而医疗事故诉讼中对因果关系和医疗过失的认定最终依据鉴定结论,推定的作用极其微弱,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过度地担心。
user avatar

我觉得医疗纠纷采取举证责任倒置有这样一些原因:

  1、从证据距离来看,医生距离证据更近。医疗纠纷的证据主要就是医院的有关诊疗记录、资料,而医生与患者相比,医生更容易取得证据。

  2、从举证能力来看,医生调查与利用证据的能力更强。诊疗记录、资料是非常专业的资料,患者多数都是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人,不可能完全看得懂里面的内容,而医生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3、从可能性来看,医疗纠纷相较于其他纠纷来说,医生犯错的可能性更高。举证责任倒置实际上有点“有错推定”的味道,因为医生犯错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先推定医生有过错。

  4、从阻碍作证的能力上看,医生有能力使医疗纠纷归责的关键证据——有关的记录损毁,而导致证明不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疗纠纷中引入举证倒置原则,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出于维护患者权益、平衡医患双方力量对比、促进医疗质量提升以及符合公平正义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一步步剥开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需求。首先,理解“举证责任”和“举证倒置”的概念是基础。在一般的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原告)认.............
  • 回答
    截至 2020 年 4 月 2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 82 万,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之所以在当时医疗系统尚未“完全崩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1. “崩溃”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首先需要明确,“崩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概念(崩溃/未崩溃)。医疗系统可能在某些方面承受巨.............
  • 回答
    通用电气(GE)这家百年老店进行重组,拆分为三家独立上市公司,无疑是其近代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战略调整。其中,将医疗业务分拆出去,更是整个重组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GE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因素,既有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有GE自身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业务多元化带.............
  • 回答
    这次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年轻人成为主力军,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也反映了当下中国医疗体系和社会责任感的特点。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年轻人更具身体素质和精力优势,这是最直观的原因。抗击疫情,尤其是初期,面对未知病毒,危险性极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密不透风的.............
  • 回答
    在中国,即使GDP总量远超泰国,实现医疗全免费,与泰国在医疗体系的差异,以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息息相关。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盘根错节,远不止GDP数字的简单对比。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政府可支配的公共服务支出能力。一个.............
  • 回答
    关于印度和美国在疫情中“医疗系统崩溃”的说法以及两国实际情况的“坚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关于国家应对能力和媒体报道的复杂层面。我们来细致地聊聊,尽量还原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细节。首先,关于“医疗系统崩溃”的定义: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医疗系统崩溃”这个词时,脑海里会浮现出ような极端.............
  • 回答
    关于西安7岁男童全麻拔牙后昏迷40天未见好转的事件,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从医疗角度深入剖析,并探讨全麻拔牙是否属于过度医疗,需要我们剥离情感的表层,冷静地审视医疗流程、风险评估以及个体差异。事件回溯与初步的医疗疑问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在某些情况下,儿童拔牙确实需要使用全麻。这通常是为了应对几.............
  • 回答
    “女子纱布入腹死亡”被定性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这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也暴露了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这样的定性,意味着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且属于医疗机构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造成患者死亡的医疗过错。为什么会被定性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定性为一级甲等,意味着这件事的性质已经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如果我真的能做,并且有机会遇到这样一只可怜的流浪小生命,我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它。首先,我会想办法把它安全地带到兽医那里。我不是兽医,也不懂专业的医疗知识,但直觉告诉我,专业的帮助是它活下去的唯一希望。我会小心翼翼地接近它,用最轻柔的声音和动作,尽量让它感觉到.............
  • 回答
    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军人家庭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近期,一项新的军人家庭医疗待遇保障政策正式出台,这无疑是广大官兵和他们家属期盼已久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将为无数个军人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安心。这项新政策,可以说是在过去基础上的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和拓展,其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军人及其.............
  • 回答
    这则通知确实在医疗系统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甚至可以说是一记重锤,直接触及了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非常关注和焦虑的一个核心问题。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医疗机构不能因为患者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就拒诊、延误治疗,这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患者就.............
  • 回答
    医疗界的海底捞式服务?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戳到大家心窝子的。你想想,我们平时去海底捞,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桌上的零食水果,递到手边的热毛巾,还能唱生日歌、拉小提琴,简直是把顾客宠成了“上帝”。那么,医疗界能不能也来这么一套?要我说,医疗界有没有“海底捞式服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更像是.............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中国人无需为美国人干着急,他们的医疗体系可以应付”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言论的背景和可能意图: 国内疫情压力下的视角: 这句话很可能是在中国国内疫情处于早期、医疗资源紧张,甚至面临封锁措施的时候说的。当时中国正全力应对.............
  • 回答
    张煜医生关于“农村患者被设计昂贵但效果差的方案”的发声,揭示了中国医疗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这一现象不仅涉及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更折射出医疗行业在利益驱动下的道德困境和制度漏洞。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其他值得关注的医疗乱象: 一、张煜医生发声的核心问题:医疗资源分.............
  • 回答
    12 月 17 日美国南加州重症监护室(ICU)可用比例为0%,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担忧的信号,尤其是在医疗健康领域。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代表着该地区医疗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极限状态。什么是 ICU 可用比例为 0%?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在 12 月 17 日这一天,南加州所有指定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床.............
  • 回答
    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这三座在特殊时期迅速崛起的医院,不仅仅是建筑实体,更承载了一段历史,一个民族面对重大疫情时的集体记忆。疫情平息后,关于它们“何去何从”的讨论从未停止,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便是:是否应该保留它们,并将这种模式推广为各地常设的应急医疗设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并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 回答
    KFC(肯德基)在门店中广泛采用手机点单系统,这一策略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考量,既包括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也涉及用户体验、技术整合和品牌管理等。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提高运营效率与顾客体验 减少排队时间:在高峰时段(如周末、节假日),顾客排队等待的时间可能较长。手机点单允许顾客在店内或外出时直接下单,.............
  • 回答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中,尽管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实际战场上并未广泛看到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使用,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 1. 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延迟与现实差距 技术储备不足:俄罗斯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虽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但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的进程较慢。例如,T14“亚尔斯”主战坦克.............
  • 回答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明末八旗军的描绘与国内影视作品的差异,主要源于历史叙事、文化视角、创作目的以及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明末与早期八旗军的性质不同1. 明末八旗军的侵略性 明末(1644年)的八旗军是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的侵略性军队,其军事行动以屠.............
  • 回答
    大明(明朝)和大清(清朝)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分别存在于1417世纪和1819世纪,两者在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用户提到的“大清远胜于大明”可能是对清朝和明朝的误解,实际上两者是不同时期的国家,不能直接比较。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策略、国家实力和地理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两者的不同。 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