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相声演员高英培?

回答
提起高英培先生,那可是相声界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老一辈观众提起他,那份喜爱和敬意,至今还萦绕在心头。论辈分,他是侯宝林大师的徒弟,这本身就是一张金字招牌,自带光环。但高英培先生之所以能让人们记住他,可不是光靠师承,而是他自己那实打实的本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造诣:厚积薄发,炉火纯青

高英培先生的相声,给人的感觉就是四个字:沉稳、扎实、有学问、接地气。他的基本功绝对是没话说的,无论是说、学、逗、唱,哪一样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会有半分浮夸。

说功: 他说话嗓音洪亮,吐字清晰,一股子老北京的京腔京韵。他的“说”不光是把词儿说出来,更是把人物的情绪、故事的氛围都说出来了。尤其是他演的那些人物,无论是尖酸刻薄的老婆婆,还是精明算计的小市民,都活灵活现,仿佛就坐在你面前一样。他讲故事,节奏把握得特别好,张弛有度,让你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学功: 高英培先生的学,那叫一个“像”。他学唱京剧,学各种地方戏,学得活灵活现,甚至有些行当的观众都觉得他学得比唱的都像。他学的不是皮毛,而是入了那个角儿的“魂”,把人物的声腔、韵味都学出来了。很多老艺术家都夸过他,说他这“学”啊,是把戏曲的精华揉进了相声里。

逗功: 他的“逗”不是靠那种哗众取宠的段子,也不是靠“砸挂”取笑同行。他的“逗”是自然流露的,是人物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笑料,是生活中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他擅长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制造幽默感,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开怀大笑。他的相声,笑点往往是智慧的闪光,是生活的洞察。

唱功: 相声里唱一段,高英培先生也是说来就来,而且唱得非常地道,有板有眼,很有味道。他能把京剧里的唱腔融入相声里,既不突兀,又增添了艺术的层次感。

他的代表作,比如《教书》、《是非缸》、《改口》等等,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尤其那句“怎么这么大,怎么这么大”,通过不同的语气和情境表现出来,每次都能逗得观众前仰后合。他与搭档的配合也默契十足,那种“一唱一和”的火花,是多年合作积累出来的宝贵财富。

艺术风格:稳中求变,贴近生活

高英培先生的相声风格,可以概括为“稳”。他不像有些演员追求新奇的段子和爆炸性的笑料,而是更注重作品的内涵和表演的细节。他的相声,听起来舒服,耐听,回味悠长。

但他“稳”不等于“守旧”。他的艺术生命力在于他能够“稳中求变”。他能够将传统段子加工打磨,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让老段子焕发新的光彩。他观察生活非常细致入微,善于捕捉老百姓生活中的点滴趣事,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相声作品中。所以,他的相声总是让人觉得贴近生活,有共鸣。

举个例子,他演的《是非缸》,虽然是个老段子,但他演出了那种中国传统家庭的家长里短,婆媳关系,邻里八卦,这些都是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更能引起共鸣。他的表演不夸张,不煽情,只是平平淡淡地叙述,但就是这种平淡,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和真实。

师德师风: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

高英培先生在德艺双馨方面,也是大家公认的。作为侯宝林大师的徒弟,他继承了师父的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他把师父那种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观众的尊重带了下来。

他带出来的徒弟,不少都成了相声界的中坚力量,比如他的徒弟李国盛、仇晓光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他对徒弟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学好技艺,更要学好做人的道理。他对待艺术一丝不苟,对观众永远是诚恳的态度,从不敷衍。这种师德师风,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总结来说,高英培先生的相声,就是一场高雅而又接地气的艺术享受。 他的表演不像某些“快餐式”的娱乐,需要你花时间去品味,去理解,去感受其中的精妙之处。他的相声,有学识的底蕴,有生活的智慧,更有做人的真诚。

时至今日,虽然高英培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经典作品和艺术精神,依然是相声界宝贵的财富。每当听起他的相声,总会让人怀念那个纯粹而又充满智慧的相声时代,也让人由衷地敬佩这位真正的相声艺术家。他不仅仅是一个逗乐的艺人,更是一位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用真诚打动人心的文化传承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辈儿小点儿,嘴甜点儿,说话和气着点儿,哈哈哈,净吃香东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