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圣归来》的成功是由于西游记这个概念吗?

回答
《大圣归来》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西游记”这个IP的天然优势那么简单。当然,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无疑为电影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但如果仅仅是“拿来主义”,把经典故事简单复述一遍,恐怕很难获得如此盛况。

在我看来,《大圣归来》的成功,更像是在经典IP的躯壳下,注入了新时代观众渴望的情感和价值观,并用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它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爆款,而“西游记”这个概念,更像是那块引人注目的招牌,但真正让大家走进影院并愿意为之买单的,是牌子下面的内容。

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1. 孙悟空的新诠释:一个“不完美”但更具人情味的英雄

传统的孙悟空,是齐天大圣,是无所不能的斗战胜佛。他在《大圣归来》里,却是一个被封印了力量,显得有些落魄、甚至有些“熊孩子”属性的神。他会犯错,会气馁,会因为被小唐僧唤醒而感到不耐烦。这种“下凡”的设定,让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变得更加接地气,更贴近现代人的情感认知。

想想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谁不是在各种挫折中摸爬滚打,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无所不能?《大圣归来》的孙悟空,他身上的那种“跌落神坛”的无力感,以及在与小唐僧的相处中逐渐找回初心、重拾力量的过程,恰恰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成长、对救赎的渴望。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波动的个体。这种“不完美”的英雄,反而更容易引起共鸣。

2. 师徒关系的重塑:从“我保护你”到“我们一起”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与唐僧的关系,更多的是师徒,是领导与被领导,有时甚至充满了矛盾和被误解。但在《大圣 गुंतवणूक》里,虽然依旧是师徒,但却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互相救赎”的意味。

幼年时的唐僧(江流儿),纯真善良,是那个唤醒孙悟空内心深处良知的存在。他用最纯粹的善意,拉扯着孙悟空从凡俗的欲望和绝望中走出来。而孙悟空,虽然一开始是被逼无奈,但在一次次的危险中,在江流儿的信任和坚持下,也逐渐找回了作为“齐天大圣”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小孩唤醒大人”的设定,在情感上非常讨喜。它展现了一种超越身份和能力的羁绊,是一种朴素的、源于真心的连接。观众看到的是一种温暖的互动,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历程,而不是单纯的神魔斗法。

3. 视听语言的革新:中国动画的“技术飞跃”

《大圣归来》最直观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中国动画的工业水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上映之前,我们对国产动画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低龄化、画面粗糙的阶段。而《大圣归来》,凭借其精良的建模、流畅的动作设计、以及充满东方美学的场景渲染,给了观众一个巨大的惊喜。

孙悟空战斗的场面,无论是腾云驾雾还是拳脚相加,都做得非常精彩,充满了力量感和速度感。那种“打斗的爽感”在当时是国产动画少有的。同时,电影中的场景,无论是长安城的繁华,还是山间的险峻,都充满了中国古典的韵味,色彩运用和光影效果都非常出色。

这种在技术层面的“硬实力”,直接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它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无限可能,也证明了国产动画不再是“给小孩子看的”,而是可以与国际接轨,能够拍出有格局、有深度的作品。

4. 唤醒民族文化自信:一个“中国式”的英雄故事

《大圣归来》的成功,也踩准了那个时代观众对国产优秀文化产品的渴望。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能够代表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超级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被重新演绎,并且是以如此精良的制作呈现,无疑极大地满足了这种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看到自己的文化符号,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创新的视角焕发新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振奋人心的体验。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西游记”这个IP的价值,也为后续的国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结来说:

“西游记”这个概念,是《大圣归来》的基石,是它能够吸引第一批观众的关键。但它的成功,更在于:

对经典IP的创新性解读,赋予了孙悟空更贴近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温情而动人的师徒关系,构建了具有深度的情感内核。
在技术上的突破性呈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契合了时代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呼唤。

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西游记的故事,《大圣归来》不可能成为现象级。正是这些元素的叠加和升华,才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爆款”,也为中国动画开启了新的篇章。它证明了,只要用心去挖掘经典,用创新的思维去解读,用精湛的技术去实现,中国故事,一样可以征服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看到这个题目非常激动!这是一连串史诗故事!回去酝酿了几天找了不少资料跑回来写。因为《大圣归来》火了后,有朋友感叹:“中国动画是靠孙猴子扛起来的。”仔细一想何止啊!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动画不仅仅贯穿了中国动画历史,更是见证了整个现代中国的变迁,简直就是荡气回肠!真的让人感叹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伟大。5郎超激动,来告诉大家《西游记》和大圣爷与中国动画的感人故事,题主也能了解“西游记”“孙悟空”这两个词汇对中国动画是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含义!就当是上次写的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 water five 的回答的前传吧:)


Chapter 1:【曾经的《铁扇公主》】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因果轮回特别有趣,如果你对中国动画或者电影史有点了解,会知道中国动画电影也起源于《西游记》和孙悟空。更有趣的是当时的情况和如今《大圣归来》特别相似!


1941年 上海


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在上海上映了。《铁扇公主》取自西游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在当时的“孤岛”上海,弥漫着对抗战和未来深深悲观的气息:

“别挣扎了、投降吧、放弃吧、不可能、没希望的、然并卵、呵呵哒”


在一片对中国绝望的氛围中,《铁扇公主》的上映简直就是四个字——横!空!出!世!啊!

所有观众们都惊呆了!肿么能辣么好看!和那些垃圾片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人居然能做出这个?那个西游记居然动起来了!咋做的!太牛逼了!老激动了!


更重要的是,故事中师徒三人动员人民齐心协力对抗牛魔王的剧情,简直就是冲击了压在大家心中的那块绝望的大石头,观众们被压抑已久的情绪迸发了!


就像《大圣归来》如今变态的逆增长票房一样,《铁扇公主》也是万人空巷连映几十天,场场爆满,它的票房收入秒杀了当时上映的所有故事片。


当然最激动的应该是老大万籁鸣,他站在影院门口,看着人头攒动激动万分

“我站在电影院的门口,只见人流如潮,拥挤不堪。广大观众是知音!他们懂得动画艺术!他们是最好的鉴赏家!我有时心里在想,观众们是否心有灵犀一点通,能够领略片中隐含的爱国抗日主题”

万籁鸣太爱西游记和孙悟空了!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逃难四方,奔走大半个中国都随身带着一本《西游记》。他从未知道人生将和《西游记》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伴随着历史的波澜壮阔动荡前行。当然,他也影响了许多人,《铁扇公主》在日本也引起了极大轰动。

作家小松沢甫在日记中写道:“抱着轻视的目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的人们,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此外大家都知道的少年手冢治虫,在看了日本上映的《铁扇公主》简直看傻了!从此走上漫画道路,手冢一生视万籁鸣为启蒙恩师,可是这对“师徒”相见,却是沧海桑田的四十年后了。


和当代的电影业一样,《铁扇公主》票房成功吸引了一大波投资人,投资人拍拍万籁鸣的肩膀:“动画是个好东西!有潜力!只管去做!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万籁鸣心中一直觉得 “大闹天宫”中无所不能、对抗十万天兵天将的孙悟空才是他心中的大圣!眼见有人愿意投拍《大闹天宫》,四十岁的万籁鸣踌躇满志,他开始招兵买马筹备前期。半年后当他意气风发和资本家见面的时候,投资人笑嘻嘻的表示:现在战乱物价飞涨,当时我们为电影买的胶片和药剂都翻了好几倍啊!我都卖了大赚了一笔!我们就不需要拍这个动画片了吧。


当时我第一次读到这个史料细节的时候,还是噗嗤笑喷了:他说的好有道理竟让人无法反驳!

一生做动画的万籁鸣遇到这个比动画还搞笑的理由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战争的硝烟吞噬了一切!吞噬了万氏兄弟的家、设备、动画片和所有的梦想。动画梦在战争年代是最可笑、最卑微、最无足轻重。万籁鸣感到深深的绝望:

“所有的进步文艺事业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动画艺术又怎么能例外呢?我常常感慨地说,我这一生能够拿出这把“铁扇”也该满足了,我还有什么奢望呢?我对动画艺术的前途感到了绝望。”

Chapter 2:【横跨三十年的《大闹天宫》梦想】

我之前在评《大圣归来》的文章里写到,大凡动画导演成名,都需要“少年成名,大器晚成。”每个动画导演不蛰伏个五到十年是出不来的。但是这是世界平均值啊!对于中国动画导演却貌似是地狱难度,万籁鸣花了多少时间才能有机会做第二部动画电影呢?


尼玛!20 年!


万籁鸣在战后迁居香港,做一名低级绘景师,当年一起做《铁扇公主》的动画师们,每个人为了生计不是去拉黄包车,就是去当码头搬运工,可谓惨不忍睹。在1954年,万籁鸣跟随一个香港的文化考察团来上海,看到新建立的美影厂激动万分,于是当即留下!不回去了!


万籁鸣的一生似乎永远和历史与政治的洪流息息相关,1960年初正直中苏交恶,当时中国的文化方针转向了“自力更生”,于是厂里终于决定:我们要制作《大闹天宫》!而万籁鸣当时已经是花甲之年(60岁),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呢?


不过万籁鸣激动坏了:“只有在新中国,才使得‘孙悟空’这个死胎复苏降生了!”


真的惊讶!过了黄金创作时间的万籁鸣究竟爆发出多大的意志力让《大闹天宫》降临人间,整整等了二十年!这是一个对孙悟空有无限热爱和赤子之心的60多岁老人留给我们最伟大的文化瑰宝!万籁鸣是这么形容他心中的孙悟空:

他“美”在聪明、乐观、机智、勇敢、坚毅、果断,他对群猴友爱,他不以统治者自居、奴役驱使众猴,而是与众猴“合契同情”而受到众猴爱戴,他靠天命,不凭神授,以才德深孚众望!

二十年的等待终于得到了回报!然而命运还是给已是老人的万籁鸣开了个玩笑。

《大闹天宫》虽然在1964年完成上下两集,但是在只公映了上集便被叫停。


因为1966年开始的“你懂的”历史背景,《大闹天宫》陷入了传说中的“一颗痣”的事件。所有制作人员都受到了冲击。

【采访】 万国伟(万籁鸣先生儿子)

玉皇大帝一粒痣,老人家也有一粒痣,他这儿正好有一粒痣,它是小小三角形的胡须,胡须夸张一点,画得很小,黑的一个小三角,现在呢,造反派就说他,你画的一颗痣,你就是攻击我们伟大领袖!

历经无数磨难,当万籁鸣等到1976年《大闹天宫》下集终于得以上映的时候,却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从《铁扇公主》的意气风发到《大闹天宫》的完整上映,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Chapter 3: 手冢治虫:万老师!这是《我的孙悟空》!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外国人也被允许进入中国。这一年,一个五十岁的日本中年人下了飞机,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万籁鸣先生在哪里?”


这是手冢治虫和万籁鸣在远隔近四十年后的第一次相见,时间真是汹涌澎湃,此时万籁鸣已是八十岁的老人,手冢也不再是当年电影院看《铁扇公主》看的目瞪口呆的小屁孩。

万籁鸣和手冢第一次见面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和珍贵的合画。

手冢一生视万籁鸣为其启蒙导师, 他创作出属于他的《西游记》故事,名字也意味深长——《我的孙悟空》

“《我的孙悟空》也受到这套《铁扇公主》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火焰山和牛魔王那一段,我本来想把它删除的,但是那动画的影象却不断浮现在我心里,结果我几乎完全抄袭了那段动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孙悟空》似是那套动画的翻版,实在令人惭愧。”(秋田书店《我的孙悟空》后记,手冢治虫)

此后手冢每次来到中国都像个虔诚的小粉丝来拜访万籁鸣巨巨,并时常写信给他。1988年手冢拖着晚期胃癌的病弱之躯来到上海参加中国首届国际动画节并见了万籁鸣最后一次。1989年,手冢治虫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动画片《我是孙悟空》(ぼくは孫悟空)的草案,在画桌上赶稿中逝世。

松谷孝征(日本虫制作社长)

手冢先生是如此的喜欢孙悟空,当时他身体已经虚弱不堪,但他留下遗言说,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不忘把他这样多年的心愿转告给万籁鸣先生。

在手冢的遗作更像是他自传的动画《手冢治虫物语:我的西游记》(1989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手冢穿越到中国长城上,旁边人和他说:“手冢桑,这是你最敬爱的人哦。”远处一个人影出现,手冢激动的说:“万……万籁鸣老师!”随后二人沿着长城散步聊天:


“哦~你看了我制作的《西游记》了吗”

“是!”

“哦,那真是光荣”

“万老师”

“嗯?”

“实际上我想制作以孙悟空为主角的作品”

“Ho Ho~孙悟空吗?”

“是!”

“你来做的话肯定是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呢!”

“是!我所创作的孙悟空是以宇宙为舞台的!”

1997年万籁鸣也离开人世,他晚年饱受老年痴呆症的困扰,并且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记得了很多事,他活了98岁,墓碑上没有太多墓志铭,只有他一生所爱的孙悟空,托着蟠桃,手执金箍棒陪伴着他。

参考资料:

《万籁鸣・大闹天宫》

我与孙悟空 (豆瓣)


Chapter 4:失踪的儿时记忆:《金猴降妖》

两位大师故去,但是孙悟空长生不老,中国动画和大圣的故事还要继续。

2005年,美影厂出了一盒【金猴降妖(2DVD)(20周年限量版纪念含独立钢印)(金猴降妖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这个DVD如此重要,是因为收录了消失二十年的一样东西——《金猴降妖》的片头曲

《金猴降妖》当年制作时分为了5集,每一集都有片头曲。更重要的是,当年动画只在电影院上映,所以有一群幸运的孩子在儿时的电影院看到它的全貌和那个记忆中的主题曲。然而后来《金猴降妖》在电视上播出,这个主题曲就被删除了。有群孩子苦苦寻觅了二十年,为的是寻找在电影院中听到的主题曲,甚至曾有人还和人过打架:


“《金猴降妖》是有主题曲的!”

“胡说!你吹牛!你看电视里根本没有!”。

二十年过去了,这群70后已经已经向中年前行,但是还是有人不愿放弃那个仿佛是梦中见到的东西——《金猴降妖》的主题曲

所以当这份纪念版DVD上市时候,有那么一群70后激动的奔走相告:


“我说是有的!那个主题曲是有的!”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和他们写的博客的时候,非常感动,真的不知道世界上有一群人等待了二十年,来寻找这个消失的主题曲!这也是西游记相关动画中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插曲。

【MV】影视原声 -动画电影<金猴降妖

金猴降妖 主题曲

完全解密——令人困惑的《金猴降妖》

寻找《金猴降妖》主题曲博客


Chapter 5:西游记动画版的贾玲道歉事件

先推荐一本书,原美影厂副厂长鲍济贵写的《中国动画电影通史》里面记载了一件让人遗憾的事件。


中国动画永远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改革开放让手冢治虫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却也让美影厂面临困局,计划经济逐渐解体,美影厂需要自谋出路。于是“动画加工”似乎就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又能赚取外汇,又能培养人才!美影厂加工动画从1985年开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收入也蹭蹭蹭上来,但是矛盾也在1988年美影厂承接日本NHK 100集动画《西游记》时候爆发了!


因为尼玛加工动画赚钱啊!厂里的安排是年轻人做加工动画练手给厂里赚钱,熟练的老员工做参赛片和国家的计划指标。导致毛头小子赚钱比厂里前辈要多的多!

加工片有多赚钱呢?那时候美影厂平均月收入在200块,深圳的加工动画公司的收入是3500元还包房子,加工动画简直就是暴利,十倍于当时工薪阶层的月薪!


这太不公平了!于是他们干了一件和花木兰研究协会一样的事情——向上级举报!


报告领导!日本版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造型不符合中国民族风格!有损中国民族形象!我们强烈反对这种辱华行为!加上我们正要举办1988年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就是手冢来的那届),需要一起做参赛片!请求领导取消加工日本鬼子的伪《西游记》!

最终领导迫于压力,在第一集试制作日方很满意的情况下,让美影厂停止加工片业务。


鲍济贵在书中痛心疾首表示:在电影节结束后,厂里37位心灰意冷的专业人才辞职南下做加工片,厂里断了收入,人才“胜利大逃亡”导致处于崩溃边缘,如果那时候趁着国际电影节的东风,又靠NHK送来的《西游记》加工业务积累雄厚经济基础,美影厂完全可以掀起振兴图强中国动画产业的热潮。

由于人性的弱点,彻底改变了中国动画的历史走向。


Chapter 6:活泼泼乱糟糟梦想时代的中国当代动画

中国动画从那以后再也不是美影厂一家独大的了,分化出了原创、加工等,但是特别奇妙的是,无论哪个方向,许多团队的成长却居然都由西游记而起。

1992年,青青树最早的原创动画《飞天小猴王》在电视台播出了。前两天看豆瓣有人吐槽:“哦哈哈!这也是孙悟空!?这是麻辣小龙虾吧。”有点失落。因为就我个人感觉这是青青树最好的作品,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以孙悟空为原型的小猴子学习飞行的故事。并且极具文学性。那时候没有后来的作品如此追求的分镜、构图、剪辑,只有最原始对梦想和自由的冲动。只可惜感觉后来青青树转向日式风格,真的挺有感触的。


1999央视版方润南先生导演的《西游记》动画的相关资料很少,包括为何分为两个制作版本也是未解之谜。PS彩蛋:你知道前7集猴哥的配音是谁吗……

是这位……张涵予思密达!!

张涵予同学还没出道时候的主要工作是配音演员,作品除了这个西游记还有《米老鼠与唐老鸭》《花木兰》《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画风差别太大让我去静静)

2005年台湾宏广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上映了,并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动画电影。(具体截图后面再放)

宏广代表的是中国动画总被忽视的一群:加工动画。80年代宏广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加工公司。由于惊人的产量以及制作效率,宏广被好莱坞称为“魔术般的宏广”(Magic Cuckoos Nest)。


2011年有一件和《西游记》动画有关的事很重要。就是某易居然宣布《梦幻西游》动画化!当时我们吐槽:“要shi了!要shi了!丁磊哥哥不养猪了!他要做动画!而且居然还是梦!幻!西!游!”(动画学院的学生当年很多都玩这个……可想而知我们的表情。)当时动画行业可以说是很惨淡的,不过物是人非,现在一下子变得超火,人们发现:哇!这是金砖啊!连美影厂那些经典IP都突然估值xxx亿……都要各种改编重新赚钱。

《梦幻西游》选择了改编动画,《大圣归来》却在授权手游和周边,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时代突然游戏、动画、漫画从未像以前那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样才是好的良性循环

他们都使用了《西游记》的角色和概念,但是内容选择了架空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一个是寻找自我,一个是基友间的友情(发现我的关注点不对……)。


但是!动画的事情从来没那么简单,你以为改编名著架空就万无一失了吗哈哈哈……

八卦,有同学在网易当制片,以前给我们发过一张他们电视版的总局妈妈改名建议表,妖魔鬼怪名全部不许出现,然后我们在群里看到狂笑啊。摘抄一些改名建议:

【蚩尤】—【蛮王】

【王母娘娘】—【瑶池娘娘】

【东海龙王】—【东海蛟王】(笑死,龙王降级了)

【二郎神】—【灌江神】(这个最最搞笑2333333)

【玄奘】—【唐长老】(江流儿叫唐长老XDDDD)

【天蓬元帅】—【天河元帅】

【鬼将】—【邪将】(我咋觉得邪匠更邪恶呢--)

所以同学抓着狂笑的我们反复摇:“我们很认真很用心做的,不过你们一定要看网络版啊啊啊,音乐和打击感更好!!!”2333333


彩蛋:

2013年中国动画出了件不光彩的事情。一部《火焰山历险记》上映了。但是尼玛这其实就是05年的《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啊!他们居然把主创名字全部换掉,公司名换掉重新当部新片上映!成为一时之间的丑闻。物是人非,宏广和加工动画走向末路。若非一个公司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哪会把自己最心爱和引以为豪的动画电影,打扮成另外一部片来要钱呢。

曾经看到Yolfilm叔叔写过关于台湾动画的话:

“曾几何时,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动画,全是产於台湾。代工是条死路,宏广作为全世界一度的,最大的动画公司,可作再多代工,台湾到现在,也不是动画王国……。”

这也是加工动画最后的结局和故事。


结束语:

西游记和大圣爷和中国动画的故事结束了吗?远远没有。

上次 @NealDie 萌呆呆发给我一张2016年和2017年《西游记》题材的中国电影。

看后我们都晕过去了!

“要屎了要屎了!大家真的一窝蜂去做西游记了!这还只是真人电影。”


其实我觉得万籁鸣老先生一生颠沛流离的故事才超级有波澜壮阔的戏剧性!真心希望老先生自己的故事能有朝一日被搬上大荧幕!这远比西游记的改编故事更感人,更是中国电影的史诗。


大圣没有离去,大圣陪伴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见证着一切沧海桑田、英雄轮回。

这便是《西游记》和大圣爷与中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圣归来》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西游记”这个IP的天然优势那么简单。当然,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无疑为电影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但如果仅仅是“拿来主义”,把经典故事简单复述一遍,恐怕很难获得如此盛况。在我看来,《大圣归来》的成功,更像是在经典IP的躯壳下,注入了新时代观众渴望.............
  • 回答
    《大圣归来》的营销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市场洞察的综合体现。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一、精准的市场定位与情感连接: 唤醒集体记忆与怀旧情怀: 《西游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IP,孙悟空更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电影精准抓住了这一点,通过对经典形象的创新演绎,成功.............
  • 回答
    关于罗建平在湘潭大学和湖南大学从事舱外航天服设计研发工作,如何认定成果归属的问题,这涉及到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原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通常遵循“谁投入,谁贡献,谁享有”的基本原则,但具体情况会受到合同、协议、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
  • 回答
    李可入选里皮二期国足大名单,这个消息无疑是近期中国足球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作为中国男足历史上首位归化球员,李可的到来,不仅仅是名字出现在一份名单上那么简单,它承载了太多关于中国足球发展方向的讨论和期望。首先,如何看待李可进入里皮二期国足大名单?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长期以来,中国足球一直在为“人才.............
  • 回答
    《大圣归来》的高口碑,说它是纯粹的营销产物,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要说营销在其中一点作用都没起,那也未免太轻描淡写了。这更像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而营销,就是那个恰到好处的“添柴火”和“引爆点”。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圣归来》能取得如此高的口碑,其核心内容——电影本身的质量,才是基石。 情怀的.............
  • 回答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营销推广堪称中国动画电影营销的经典案例,其成功之处在于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营销推广方式:一、精准定位与口碑发酵:核心战略 目标受众的精准捕捉: 影片的核心目标受众是80后、90后怀旧群体,他们对经典《西游记》故事有着天然的情感连接,同时也是当下具有.............
  • 回答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现象:一场国产动画的“口碑逆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现象,是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一次关于电影宣发模式、观众情感连接以及国产动画发展方向的深刻讨论和实践。所谓“自来水”现象,是指在电影上映初期,并未获得.............
  • 回答
    《大圣归来》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其在特效上的突破令人瞩目。然而,与皮克斯、迪士尼这些拥有数十年积累的动画巨头相比,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差距。从技术层面剖析,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渲染技术与硬件设施的深层差异: 渲染质量与效率的权衡: 皮克斯和迪士尼拥有业界顶级的渲染农场(.............
  • 回答
    孙悟空,这位曾搅得天翻地覆的齐天大圣,在五行山下镇压了五百年后,终于等来了他的解脱。金色的光芒穿透乌云,伴随着一声震天的怒吼,五行山裂开一道缝隙,从中跃出的是一个更加矫健、更加霸气却又带着一丝沉寂的身影。他甩了甩头,金色的毛发在阳光下闪耀着不灭的光泽。头上的紧箍咒虽然还在,但那股压制他桀骜的戾气,似.............
  • 回答
    《大圣归来》(2015年上映)作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虽然在技术和艺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但与十几年前的游戏或动画作品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和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不如以前”的原因: 1. 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对比 游戏技术的飞跃: 十几年前(如2000年代),游戏技术以2D或早期.............
  • 回答
    将《大圣归来》誉为“中国的《千与千寻》”,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比喻,也触及到了许多观众心中对国产动画的期盼。那么,我们不妨深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以及其中究竟有多少共鸣,又存在哪些差异。共鸣之处:一次令人惊艳的“归来”与情感的唤醒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大圣归来》的出现,本身就带有几分“归.............
  • 回答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所以能获得很多人的推荐,即使有人认为它剧情相对薄弱,其魅力所在更在于它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并在视觉呈现上带来了惊喜。首先,情怀的唤醒是其核心驱动力之一。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古典小说,更是一种刻在童年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孙悟空,那个神通广大、叛逆不羁.............
  • 回答
    恒大,真的背负了国足“不硬”的全部罪名吗?俱乐部又该为国家队的失败买单吗?在中国足球的语境里,“恒大”这个名字,尤其是巅峰时期的广州恒大,是一个绕不开的符号。然而,在不少体育媒体的笔下,它却常常与国家队的低迷表现联系在一起,被描绘成导致国足“不硬”的根源之一。这种说法是否准确?俱乐部又是否应该为国家.............
  • 回答
    关于恒大集团近期发布的声明——“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从未出现借款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声明,它牵涉到金融市场、房地产行业,甚至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一、声明本身的意图和潜在信息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恒大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发布这样的声明,其首要.............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后,塞瓦斯托波尔(不是尼古拉耶夫)的造船能力以及对俄罗斯建造航母能力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关键事实: 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国际政治议题。 俄罗斯在2014年对克里米亚采取了行动,并将其纳入俄罗斯联邦。然而,国际社.............
  • 回答
    “因封城无法归家的西安女孩”被山东舍友接回威海,这件事确实触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关于大学舍友之间感情深度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这件事,并探讨舍友感情的深度:一、 事件本身:一份跨越地域的深情与担当1. 困境与无助: 西安的疫情封锁是突如其来的,对于原本计划回家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
  • 回答
    如果高考允许以一百万人民币一分的惊人价格无限量购买分数,这无疑将给整个社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巨浪,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甚至会彻底颠覆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这场“分数交易”可能带来的方方面面冲击。教育公平的彻底崩塌:金钱的游戏规则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影响,莫过于教育.............
  • 回答
    印度在科学技术领域拥有众多杰出的精英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要寻找一个能够像钱学森那样,在回国后“大幅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人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印度自身独特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路径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钱.............
  • 回答
    将中国近期反日情绪的爆发简单归咎于政府的“有意为之”,并从中推断出“大棋党”复兴的说法,这确实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逻辑链条,看看它是否站得住脚,又潜在地暴露了哪些观察者们的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国际关系中,政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家需要凝聚内部共.............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