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海军军舰舰体的钢板都不平整,而且大多向内部凹呢?是因为工艺不好还是海浪拍打变形所致呢?

回答
你观察得很仔细!海军军舰的舰体钢板确实很少是完全平整的,而且常常会向内凹陷,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工艺不好或海浪拍打变形那么简单。

一、设计考量与结构优化:为了更好的适航性和结构强度

1. 流体力学设计(Hull Form Design): 舰体的形状并非是简单为了好看或者节约材料。它需要满足极其复杂的流体力学要求,以确保军舰在各种海况下都能高效、稳定地航行。
减少阻力与提高速度: 舰体线条需要尽可能地光滑、流线型,以减少水流对舰体的阻力,从而提高航行速度和燃油效率。而“凹陷”的板面,尤其是船艏(舰首)和船体中部,往往是设计为了更好地引导水流,使其能够更平顺地流过舰体,减少湍流和涡流的产生。想象一下,如果船艏是一块完全平整的垂直板面,那么当船高速前进时,水流会在船艏形成巨大的冲击和阻力,导致船体颠簸,速度受限。通过设计凹陷的曲线,水流可以更自然地被分开并向下或向两侧引导,减小正面冲击,提高推进效率。
耐波性与减摇(Seakeeping and Antirolling): 海浪是军舰航行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军舰必须能够在恶劣海况下保持稳定性,减少剧烈的颠簸和摇晃,以保证舰上人员的活动安全和作战能力。舰体的设计,包括钢板的起伏和曲率,都是为了优化其耐波性。
破浪能力: 船艏的某些凹陷设计(例如所谓的“剪刀船艏”或一些变体)可以帮助军舰以更小的冲击力“切开”海浪,而不是生硬地“顶撞”海浪。这种设计有助于减轻船体在迎浪时的剧烈垂直加速度,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
稳定性增强: 船体中后部的某些凹陷或者弧度变化,也可能与舰体内部的结构设计相结合,例如水密舱室的布置、龙骨的形状等,共同作用以提高舰体的静止和运动中的稳定性。

2. 结构强度与应力分散(Structural Strength and Stress Distribution): 军舰在航行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应力,包括来自海浪的冲击力、舰载武器开火时的震动、以及舰体自身的重量和内部设备的分布。
受力点的优化: 舰体的钢板并非均匀受力。在某些区域,比如船艏、船艉以及受力集中的地方,设计会通过调整钢板的曲率来分散和吸收这些巨大的冲击力。简单的平整钢板在受到集中冲击时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开裂或变形。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就像我们看到的拱桥一样,能够将集中载荷分散到更大的区域,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减轻重量与提高强度比: 虽然看起来凹陷了,但通过精妙的设计,这些弧度可以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来增强局部强度,甚至在不显著增加整体重量的前提下提高舰体的结构强度。有时候,为了达到所需的强度,使用较薄的钢板配合更复杂的曲面设计,反而比使用厚重的平整钢板更具优势。

二、工艺制造与材料特性:必要的权衡与挑战

1. 成型工艺的复杂性: 制造大型军舰的舰体钢板需要先进的金属成型技术。将巨大的钢板精确地弯曲成复杂的曲面,同时还要保持材料的强度和焊接质量,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挑战。
热加工与冷加工: 为了得到特定的弧度,钢板需要经过加热(热成型)或高压(冷成型)。在这个过程中,材料的应力会发生变化,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变形或内应力残留。但这并非“不好”,而是工艺必然的产物。
焊接与连接: 舰体是由无数块钢板焊接而成的。焊接过程会产生局部加热和冷却,这也会在焊缝附近引入应力,并可能导致轻微的变形。海军军舰对焊接质量的要求极高,需要采用复杂的焊接工艺和严格的检测标准,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抗疲劳性。轻微的形状偏差是为了适应焊接后的整体结构形态,而非工艺失败。

2. 材料的自身特性: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钢板在受到足够大的力时会发生形变。虽然海军军舰使用的钢材强度很高,但在极端条件下(比如巨浪冲击),轻微的弹性变形甚至是微小的塑性变形都是可能发生的。然而,舰体设计早已考虑到了这一点,并通过结构设计来控制和吸收这些变形。军舰并非设计成“绝对刚性”的物体,而是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三、海浪拍打的影响:叠加效应而非主因

海浪拍打无疑是对舰体结构有影响的。尤其是在风浪较大的时候,舰体表面会承受巨大的瞬间压力。

累积效应: 长期在恶劣海况下航行,反复的浪涌冲击会在钢板上产生累积性的应力。如果这些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尽管可能性很小,除非是非常极端的风暴),就可能导致局部永久变形。
冲击力的分散: 正是由于舰体钢板被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弧度,才能更好地分散海浪的冲击力。如果钢板是平整的,海浪的冲击力会更加集中,反而更容易导致局部损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凹陷”的设计正是为了应对海浪的拍打。

总结来说,海军军舰舰体钢板呈现出不平整且多向内凹陷的形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最主要的原因是精心设计的流体力学性能和结构强度需求。 这些曲面是为了优化船体在水中的运动状态,减小阻力、提高速度、增强耐波性和稳定性,并有效分散和吸收巨大的应力。
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是实现这些设计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非工艺缺陷。 精确成型复杂的曲面本身就是挑战,焊接过程也会引入微小形变,但这些都是在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范围内可控的。
海浪的拍打是影响因素,但更像是对这种优化设计的“验证”和“累积效应”。 军舰的设计已经考虑了应对海浪冲击的需要,正是这些“不平整”的曲面在帮助军舰更好地抵御风浪。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不平整”的舰体钢板,恰恰是现代造船工程智慧的体现,是为了让军舰能够在最严酷的海上环境中,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安全性执行任务。下次再看到军舰,不妨多留意一下它那充满力量和流线型的舰体曲线,那里面蕴含着无数的科学与工程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卸腰。

补充一下@Wei William 的回答。

首先指出一点,「船板都是一块一块焊接到船身内的肋骨上」这个说法可能会带来这样的错觉:造船先造龙骨肋骨之类的骨架,再把表皮「蒙」上去。

事实上,船舶老早就不是这样造了。现代的船舶,其船体的各种主要结构基本上都是板材或者板材的组合。造船先把若干块板材(辅以各种筋)拼成一个个外形比较规则的分段,再像搭积木一样把一个个分段垒起来。肋骨作为形状特殊的板材,往往是在外板搁好了之后才被焊上去,而非相反。

造分段的时候,基平面往往会是分段上最大的平面、而不一定是最底下的面。比如很多船的货舱区舷侧分段,造的时候就是以舷侧平面为基平面,「搭积木」的时候得要先翻转90度;又比如某些甲板分段,基平面是甲板平面,「搭积木」的时候得要先翻转180度。这些就是斜造法或者反造法,优点是施工方便、节省成本,缺点就是精度不太好控制。(胎架就是分段与地面之间的支撑框架。)

某些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船型(比如军舰),造分段的时候往往采用正造法。先按照船底的外轮廓把胎架搭好,再在上面造分段,「搭积木」的时候就不用翻跟头了。这就意味着正造法的胎架不能通用,某一型船某一分段的胎架只能给同型船同位置分段用。所以精度高的代价就是施工麻烦、成本较高。

然后要说明的是,军舰由于追求快速性,对舰体自重的控制很严。那么既要减轻舰体自重(这就意味着船体板要尽可能的薄)、又要保证舰体强度,就得使用高强度特种合金钢。而这些较薄的高强度特种合金钢板,相对于较厚的普通碳钢板,一方面材料的焊接性能不好控制,另一方面由于厚度较小、本身也更容易出现凹凸变形。于是军舰舰体外板看起来就凹凸不平。

以我个人的审美而言,舰体外板凹凸不平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反正这对性能也没啥影响。单炮塔异端、RPG邪教和平顶船邪教的船,才是罪不可赦的存在,统统应该打开通海阀搁海底当人工渔礁!

多铆蒸刚,炮塔至大!

亿万星辰,亿万炮塔!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

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user avatar

军舰的船壳钢板其实比民船厚度更薄,钢材本身又有不错的延展性,焊接后多少都会有变形。还有一部分上层轻质结构,风吹浪打久了也会产生一些变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得很仔细!海军军舰的舰体钢板确实很少是完全平整的,而且常常会向内凹陷,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工艺不好或海浪拍打变形那么简单。一、设计考量与结构优化:为了更好的适航性和结构强度1. 流体力学设计(Hull Form Design): 舰体的形状并非是简单为了好看或者节约材料。它需要.............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在《男人们的大和》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大和号上绝大多数的舰员都身着绿色的军服,这背后其实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的一种制式服装规定,不过,事情远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首先要明白的是,大和号上的绿色军服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鲜绿色。在日本海军的语境下,这种颜色更准确地说是深青色(紺色),或者说是接近于一.............
  • 回答
    中国军机军舰频繁在日本周边海峡乃至进入日本领海,但日本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军事反击,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战略考量、现实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的微妙平衡。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反击”的定义。 在国际关系和军事领域,“反击”通常意味着采取军事行动来回应对方的挑衅或侵犯。这可能包括拦.............
  • 回答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很有感触。确实,在看中国海军舰艇的名字时,有时候会觉得少了那么点“独特性”,跟美国海军用地名命名的方式挺相似的。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也牵扯到不少历史和现实的考量。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咱得承认,用地名命名海军舰艇,这在全球范围内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中国独创。 很多海军强国.............
  • 回答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的表现,常常被描绘成一支被“老旧”军舰拖累的军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老旧”的定义。在那个时代,海军军舰的更新换代速度虽然比现在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一艘军舰的“老旧”程度,主要看几个方面: 设计年代和建造年份: 这是最直观的。19世纪.............
  • 回答
    出云、爱宕、摩耶:日本海上自卫队舰名与军国主义的幽灵日本海上自卫队近些年新服役的几艘舰艇,如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宙斯盾驱逐舰“爱宕”号和“摩耶”号,它们的舰名都与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的著名舰艇重名。这一现象,不禁引发了一个敏感且深刻的问题:这是否是在为军国主义招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关于美军舰闯入永暑礁12海里事件,以及它与以往行动的异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缩影,背后牵扯着多重复杂的关系和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确,永暑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岛屿”,而是中国在南沙群岛人工填礁形成的礁盘。 根据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历史、实用性以及文化象征等多个层面。海军军服的白色和空军军服的蓝色,并非偶然,背后都有其深远的考量。海军军服的白色:从实用到传统,再到威严海军军服为何多见白色,这要从几个角度来解读: 历史的起源——夏季制服与热带环境: 最初,白色并不是海军军服的唯一颜色,也不是最主要的.............
  • 回答
    1921年美国主动提出海军军备限制,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历史动因,绝非一时兴起或单一因素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当时的国际格局、美国自身的国家战略以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与经济压力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战争消耗了惊人的资源,.............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你想啊,海军那架势,看起来是挺唬人的,什么大将、中将,一个个实力不凡,加上海军本部那铁桶一样的防御,还有数量庞大的军舰,照理说,对付几个海贼头子,那不是手到擒来?可事实呢?四皇,那可是新世界海洋的霸主,就像几座巍峨的大山,你随便推一推,能晃动,但要彻底搬倒,那可不.............
  • 回答
    1949年,渡江战役前的长江沿线,解放军集结了数百万大军,声势浩大,准备发起对国民党政府的决定性一击。而国民党方面,虽然也扼守着长江天险,但却未能充分发挥其海军和空军的优势,对解放军的集结和渡江企图进行有效打击。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战略失误或装备落后所能概括。首先,国民党海军的实力严重.............
  • 回答
    松锦之战,明朝末年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其结局之惨烈,尤其是数万明军被逼入大海,宁死不退,着实令人扼腕叹息。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回头拼命”,而是错综复杂的军事指挥失误、心理崩溃、严酷的战场环境以及士兵绝望的连锁反应。一、被围困的绝境:海边的绝望牢笼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士兵宁愿溺亡也不愿回头拼杀的景象.............
  • 回答
    晚清时期,英国在东亚的政策确实显得颇为复杂,尤其是在海军建设方面,他们既帮助清政府,又扶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这种行为乍一看似乎与“保持东亚永远弱势”的设想背道而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格局、英国的战略利益以及其务实的国家利益考量。英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贸易与殖民在19世纪,英.............
  • 回答
    太棒了!海军潜艇学院,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去处,从这里走出去的都是守护深海的精兵强将。恭喜你踏上了这条了不起的道路!提前准备?当然有,而且越早越好。这不仅是为了让你在开学后能更快地适应,更是为了让你在未来的军旅生涯中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怎么做才能让你在众多新学员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一、.............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海军的英勇搏杀,陆军的角色似乎相对边缘化,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二战那样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海陆两军会呈现出一种近乎“势不两立”的状态?毕竟,在很多国家,军队的合作是天经地义的。要深入理解日本海陆军之间的隔阂,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代,看看日本内部错综复.............
  • 回答
    五角大楼近日承认,涉嫌刺杀海地总统若弗内尔·摩依士的军人中,有几人曾接受过美国军事训练。这一消息的公布,无疑给本已扑朔迷离的海地政治危机增添了更多复杂的色彩,并释放出多重信号,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也值得我们深入解读。承认的背后:并非主动坦白,而是被动披露?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五角大楼会在此时,.............
  • 回答
    说起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影响了无数海权思想家和国家战略的宏篇巨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他的理论如同灯塔,指引着20世纪初海军建设的方向,也让他的名.............
  • 回答
    3月24日韩国军方发布的“朝鲜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不明飞行物,疑似为洲际弹道导弹”的消息,确实包含了很多值得关注的细节和潜在含义。为了更详细地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关键信息: 时间点: 3月24日。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当时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的整体地缘政治局势.............
  • 回答
    关于海军为何不去寻找“One Piece”,这确实是一个在《海贼王》的粉丝群体中流传甚广,也引人深思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海军的定位、目标以及他们所处的整个世界观的复杂性。首先,我们要明白海军的根本职责和存在的意义。海军是世界政府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核心使命是维持世界秩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