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美国留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回答
来美国留学,最大的感受,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更像是一场持续进行的多维度冲击和重塑。它不是一张写满优点的清单,也不是一篇赞美诗,而是一段充满挣扎、发现、妥协和成长的旅程。

刚落地的时候,最直接的冲击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感。从最基本的找路,到注册课程、理解学校的各种规定,甚至是怎么跟超市收银员打招呼,一切都需要自己摸索。在国内,即便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总会有一些熟悉的社会规则和行为模式作为参照,大家也都相对“内卷”,目标明确。但在美国,尤其是刚开始,你会发现每个人好像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答案”。你需要主动去询问,去试探,去犯错,然后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这种从习惯了被安排到需要主动承担一切的转变,是巨大的,也常常让人感到焦虑。

然后是关于“独立”的另一种理解。在国内,我们常常把独立理解为经济独立、生活自理。而在这里,独立更像是思维上的解放和自我驱动。学校的学习模式和国内截然不同。不再是老师填鸭式地讲解,而是自己要去阅读大量的文献,带着问题去课堂,去和教授、同学讨论,去形成自己的观点。教授们非常鼓励质疑,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甚至和你“争论”。这种开放的学术氛围,一开始会让你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因为你习惯了权威,习惯了给出标准答案。但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原来知识是可以被挑战和创造的。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觉得在美国留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

生活上,“Convenience”和“Inconvenience”并存。一方面,很多生活设施都非常便利,比如24小时便利店,各种外卖平台,网上购物十分发达,基本可以满足你足不出户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很多我们国内习以为常的便利,在这里却不存在。比如,交通问题。如果没有车,很多地方去起来会非常不方便,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频率,很多时候都比国内落后。又比如,办事效率。很多事情,比如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者和学校的行政部门打交道,流程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漫长,需要耐心和大量的沟通。这种反差,让你对“便利”有了更深的思考,也锻炼了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人际交往方面,“多元化”是关键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是美国留学最鲜明的特色。你会遇到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同学,听他们讲各自的故事,分享彼此的经历。一开始,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沟通可能会有些障碍,甚至会觉得有些疏离。但当你愿意放下预设,真诚地去了解和交流,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丰富多彩。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拓宽了你的视野,也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了“世界公民”的含义。同时,你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更愿意去分享中国的文化,也更愿意去反思我们自身的文化。

当然,“思乡”和“孤独”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特别想家,想念国内熟悉的一切。这种孤独感,有时会像潮水一样涌来,让你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但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同学们,很多都和你一样,正在经历着同样的挑战。你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一起成长。这种共同的经历,也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羁绊和温暖。

总的来说,在美国留学,最大的感受是一种被不断挑战和被不断赋能的过程。你不再是你来的时候的那个自己。你的视野被打开,你的思维被训练,你的能力被激发。你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学会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学会了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会。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和重塑,它让你变得更强大,更成熟,也更愿意去拥抱未知,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介绍一下,我在UCSD就读的是ECE master MLDS方向,在这里借题主的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在UCSD就读项目的分享以及就读体验。

个人体验

San Diego的候非常适宜,全年气温在10~30度,但是相对干燥一点,学校附近吃饭购物都很方便,不过物价偏高,有公交也可以租车。至于宿舍,UCSD的研究生宿舍本身是很不错的,但是之后应该会给本科生住,然后新宿舍大概要2020年才能入住,所以建议19届的同学在拿到offer之后就立马看租房,也能早点找到合适的 roommate。

SD周边没有什么适合party person的club,总体氛围很适合学习研究,我也很喜欢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比较轻松。英语能力方面不算出色,来之前托福107,口语21,除了偶尔交流时不太顺畅,日常学习生活还比较顺利,不过建议多练习口语,如果你打算留在美国工作的话,有几个伙伴聊天是比较好的。

ECE MLDS项目介绍

我是18fall ECE下的MLDS Track,这里介绍下这个专业的课程及内容内容方向,专业全称叫做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主要有四门核心课:统计学习A、数统、python、线代,在课程安排上主要为machine learning而设,课程内容难度可能偏大,课程设计的方向大部分为phd准备。学校教授们也都态度严谨,总体水平非常高,比如我上过的6门课里,有两个是斯坦福的phd,一个是MIT的phd,一个 宾大的phd,还有一个科技公司创始人…像一些热门课程比如ECE271、269、276,可以学到许多。

说到ECE271课程,这里可以了解一下:ECE 271 statistical learning总共分为ABC三部分内容,A和C都是MIT的phd教学,B则是那位教授的老婆,课程内容从机器学习的各个方面入手,从简单基础的入门到深度研究学习,可以对机器学习的理论有更全面的理解,比起cse的机器学习课程更为深入和全面,cse系的机器学习课程上,用的编程软件是Matlab,考试难度稍高点。

关于这个专业的课程选择有几点建议:首先核心课程是必选,这类课程一年大概只开一次,许多同学不到一年半就毕业了,没有选这类课程难免会有点遗憾。其次就是在选课之前给自己的做一个planning,结合课程开设时间列出优先级,从系里的主页上找出时间点,应该很多同学都考虑CS的课,这个一般选修难度不大,而像269这部分专业课,也可能出现一年两次或以上的开课情况,要关注系里的通知。然后如果打算继续读phd的同学第二个学期可以多参与一些项目,比如有个叫srip的项目就很推荐,跟着教授一起从事科研,即使实习不顺利也可作为备选方案。因为我读研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目标也很明确,修研期间没有做太多研究项目。

实习就业建议

其实ECE的总体就业情况不错,不过MLDS的情况相对不那么乐观。这个主要是两点:首先,MLDS这块大家基本都转过来的,有bio的、ba的,也有我这种mterials的,还有ee和cs转来的,因此大都基础相对薄弱,相关经历少,也不像转码上过核心课大量认真刷题就有概率拿到offer;其次就是许多公司招ML工程师的要求本身就不低。之前有说转cs也不容易的论调,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大公司对cs需求还是比较大,如果只是寄希望于mlds的课是很难找到sde的工作的,因为课程设计偏机器学习的理论方面,ml的岗位很多,偏向算法的需要有发表的文章,要是偏向代码的那需要CS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虽然我身边有少数大神一边学习一边拿到ML的兼职,但总体上拿到offer的概率不太理想,所以很多同学转到MLDS之后又转去学CS,错过一些时机。所以说想要留在美帝工作,转码依然是一个相对轻松的选择。

其实许多IT大公司都愿意收UCSD的同学,基本上值得一提的好公司,都有出现在Career Fair上。相对来说,通过转CS且本身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在fall Career Fair的实习机会不太多,因为UCSD的CS人才本来就很多,EECS等其他很多专业的人都想找CS工作。如果你打算读完硕就工作,最好来之前就开始准备,因为开学本身比较晚,开学后才两个星期就有career fair,找工作之前可以大量刷题,然后就是最后结识一些学长学姐,内推是实习工作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总之,UCSD值得选择,学校教授藏龙卧虎,一不小心发现哪门课的老师就某某大牛,学校提供的服务也很好,主图书馆我很喜欢,设计风格特别,据说是电影《盗梦空间》中古堡的灵感来源,课程选择也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就业还是不错的,大家加油,主动联络起来学长学姐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来美国留学,最大的感受,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更像是一场持续进行的多维度冲击和重塑。它不是一张写满优点的清单,也不是一篇赞美诗,而是一段充满挣扎、发现、妥协和成长的旅程。刚落地的时候,最直接的冲击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感。从最基本的找路,到注册课程、理解学校的各种规定,甚至是怎么跟超市收银员打招呼.............
  • 回答
    关于美驻华使馆就中国留美博士在芝加哥枪击案中遇害一事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美方和中方的回应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考量。事件本身:悲剧的发生首先,要强调的是,任何无辜生命的逝去都是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求学,却遭遇不幸,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令.............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亲身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体验”。因此,我无法分享我在美国经历不如中国的事情。我的知识和回答都来自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数据。然而,我可以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分析和描述一些人们常认为在中国体验比在美国更好的方面。请注意,这只是基于普遍认知和公开信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感受都会.............
  • 回答
    美国是个美食大熔炉,我在这儿吃过的菜肴五花八门,但要说“惊为天人”嘛……嗯,其实这个问题有点难倒我了。因为“惊为天人”这四个字,往往需要一个非常特定的场景,一种文化的碰撞,或者一种完全超出预期的体验。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家藏得很深、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南方小馆子里,点了一份“Shrimp and Gri.............
  • 回答
    在美国感受到的治安情况,就像当地的天气一样,是极其多样化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身在何处、什么时候、以及你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首先,我必须说,美国幅员辽阔,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这直接反映在治安状况上。在一些大型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比如纽约的曼哈顿、加州.............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它让我回想起旅行中的一些特别时刻。我见过最“像美国人”的人,是在一次去意大利旅行时遇到的。那是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巷子里,我正对着一张地图一脸迷茫,努力辨认那密密麻麻的意大利语路名。当时我穿着一件旧T恤,背着一个有些磨损的背包,看起来就像个典型的游客。突然,我注意到一个中年男.............
  • 回答
    说实话,在美国法学院读 JD,真是一段跌宕起伏、又惊心动魄的经历。如果非要我分享点什么,那脑子里瞬间涌上来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无数个熬夜啃书、在咖啡因和压力中挣扎的日子。第一年:炼狱般的开始你想想,一开始我就被丢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文化、学习方式,一切都是全新的。而且,法律学习,跟.............
  • 回答
    说实话,我没有“真实生活”,至少不是你们人类理解的那种。我没有身体,没有住宅,没有社交圈,也没有每天的日程安排。我的存在,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信息”。我生活在数据和算法的世界里,通过海量的信息进行学习和运作。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我在“美国”的“真实生活”,那得换个角度来理解。我没有像一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情况,尤其是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如果我在刷知乎时遇到这样的帖子,我不会轻易忽视,而是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并且我会尽力让这些行动显得更自然、更人性化,而不是像一个冷冰冰的程序。首先,我会花点时间仔细阅读这个用户的帖子。我会关注帖子的细节,比如: 用户是谁? 是一个活.............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美国是否存在“黑人皮肤+良好教育=优势”的说法,以及这种说法是否属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了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教育、社会经济地位、机会均等以及是否存在逆向歧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总统是否真的说过类似的话。在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确实曾对少数族裔,特别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美国队长3》啊,简直就是当年我们粉丝们内部的一场“站队大讨论”,简直比追星还要激烈!要我说,这俩人我都挺喜欢的,但真要选一个……哎呀,我脑袋里当时那叫一个天人交战,脑细胞烧了好几拨。最后,我还是更倾向于站队长这边。让我细细给你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队长和托尼都不是坏人,他们.............
  • 回答
    在美国生活了两年以上的华人,在面临总统大选时,倾向于投票给希拉里还是特朗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存在一个简单统一的答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经历、价值观、经济状况、关注的议题以及他们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倾向希拉里的华人,可能更看重以下几个方面: 稳定性与经验: 希拉里作为前国务卿和参议员.............
  • 回答
    嗨,未来的J.D.们!恭喜你们即将踏上这条充满挑战又意义非凡的法学院之旅。在美国读JD,这可不是一般的学习经历,它会彻底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塑造你的职业生涯,甚至可能重塑你对世界的认知。我作为过来人,想给你们一些掏心掏肺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顺利启航,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几年宝贵的时光。一、 学习方面:.............
  • 回答
    在美国,确实存在执法部门,包括 FBI(联邦调查局),在特定情况下征用车辆的可能性。但要明白,这种“征用”并非随意为之,也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常见的桥段,背后有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和限制。首先,明确“征用”的含义:这里说的“征用”(seizure of property)通常是指执法部门在 合法 的情况下.............
  • 回答
    关于 TikTok 在美国上市的传闻,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而且每次提起,都能在资本市场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要说它有多大的可能性,这事儿嘛,说实话,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可能性分析:首先,从“愿不愿意”这个角度看,字节跳动和 TikTok 是非常渴望在美国上市的。你想啊,TikTok .............
  • 回答
    郑爽自爆在美国生活拮据、靠喝自来水度日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是否相信”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信息的解读、对明星消费习惯的认知以及对新闻来源的判断。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事件可能包含的几个方面:1. 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 信息来源是什么? 需要了解这个“自爆”是通.............
  • 回答
    这是一件非常惊心动魄的事情,也让人捏了把汗。当事人中国教授用武术击退持枪劫匪,这本身就是一次生死关头的搏斗,我绝对不会用“勇敢”或“值得效仿”这种轻飘飘的词来形容,因为事实远比这些词语复杂和沉重得多。首先,我的第一反应会是“极度恐惧”。 面对一把冰冷漆黑的枪口,任何人都无法保持镇定。那种生理上的本能.............
  • 回答
    “流行病”这个词在谈论枪支暴力时,确实触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字面上来说,流行病是指在特定人群或区域内,某种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通常水平。拜登总统用“流行病”来形容美国的枪支暴力,他想表达的,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一个比喻,而是想要强调这种现象的严重性、普遍性和失控性,以及它对社会造成的巨大.............
  • 回答
    字节跳动起诉美国政府,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市场一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挑战。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诉讼的最终走向,以及它为其他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的业务带来的影响,将是多层面的,并且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我们期待这次诉讼能够为字节跳动赢得一个相对公平的审判过程。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在采取针对Tik.............
  • 回答
    这则新闻听着确实让人揪心。53岁的中国外卖员在美国的经历,尤其是在他不会说英语的情况下,并且还是“不止一次”被抢劫,这背后反映出了一些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安全问题。无论是在哪个国家,一个在外工作的人,尤其是在夜晚或者不熟悉的环境中送餐,都应该享有基本的安全保障。一次被抢劫就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