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伞兵的跳伞包不让人碰?

回答
伞兵的跳伞包之所以不让旁人随意触碰,背后原因非常复杂且关键,这涉及到生命安全、专业操作、装备可靠性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生命安全至上:跳伞包是伞兵的“第二生命”

直接关系到生死: 跳伞包是伞兵在空中打开主伞和应急伞的关键装备。任何不当的操作、误触或意外触发,都可能导致主伞未能正常打开,或者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顺利打开应急伞,这将是灾难性的后果。跳伞者自身的生命安全是绝对第一位的。
复杂精密的机械结构: 跳伞包内部集成了复杂的机械装置,包括主伞、伞包、拉绳(或拉环)、备份伞、以及触发释放的引信、压缩气体瓶(部分伞种)等。这些组件相互关联,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灵。非专业人员无法理解其内部逻辑,随意触碰极易造成误操作。

二、 专业性和操作的严谨性: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懂

严格的操作规程: 伞兵的跳伞过程经过了极其严格和系统的训练。从装备的穿戴、检查,到跳伞时的动作、顺序,再到开伞后的姿态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的操作规程。跳伞包的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操作方式。
只有伞兵才能准确辨识和操作: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伞兵才能准确识别跳伞包上的各个部件(如主拉绳、备份拉绳、保险销等),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力度、以何种方式去拉动它们。例如,主拉绳的拉动时机和力度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备份拉绳则是在主伞未能打开的特定紧急情况下的最后一道保障。
心理上的默契和条件反射: 训练使得伞兵对跳伞包的操作形成了深刻的心理认知和肌肉记忆,即使在极度紧张的空中环境下,也能凭着本能和训练完成操作。旁人的触碰可能会打断这种默契,干扰他们的心理状态,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误判。

三、 装备的可靠性和防止干扰

防止意外触发: 跳伞包上的拉环或其他触发装置,设计上为了防止意外但又要在关键时刻易于拉动。非专业人员在不懂的情况下拨弄,有极高的风险会意外拉动拉绳,导致主伞在不该打开的时候打开,或者在不适合打开高度打开。这同样是极其危险的。
防止误挂或缠绕: 跳伞包的伞绳、拉绳等部分在打包时有特定的顺序和固定方式,以确保打开时伞衣能顺畅展开。外部人员可能无意间将其他物品(如衣物、绳索)挂到这些部件上,或者导致伞绳缠绕,影响开伞效果。
保持装备的完整性: 跳伞包是为特定任务和特定人员打包好的,其状态是经过严格检查和确认的。任何非授权的触碰都可能被视为对装备的破坏或改动,从而影响其后续的可靠性。

四、 装备的独特性和个体化

每个伞兵的装备可能略有不同: 虽然基本结构一致,但根据不同的伞种(如翼伞、圆伞)、不同的任务(如高跳高开、高跳低开)、不同的个人习惯,跳伞包的打包方式、某些细节的设置可能会有细微差别。这是经过个人训练和适应后形成的。
确保装备与个人匹配: 跳伞包与伞兵的体型、体重以及跳伞风格都需要相匹配。非专业人士无法了解这些匹配性,触碰可能意味着改变了这种匹配,导致后续的跳伞效果打折扣。

五、 保险和责任

责任归属: 跳伞是一项高风险活动,装备的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到伞兵的生命安全。如果非专业人员触碰了跳伞包,并因此导致了事故,那么责任的界定将变得非常复杂。为了避免这种潜在的责任风险,通常会严格禁止非专业人员触碰。
安全管理: 在任何军事或专业跳伞场合,都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禁止触碰跳伞包是其中的一项基本规定,旨在确保整个跳伞过程的安全可控。

总结来说,跳伞包不让旁人触碰,是因为:

它直接关系到伞兵的生死,内部是精密的生命保障系统。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伞兵才能理解其操作逻辑,并能在关键时刻正确使用。
触碰可能导致意外触发、装备损坏或干扰,从而带来灾难性后果。
装备的打包和设置具有一定程度的个体化和匹配性。
为了明确责任和保障安全管理。

因此,我们看到伞兵在跳伞前,会非常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跳伞包,并且只允许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并尊重这一点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专业人士,随便写写,本问题下有几个专业玩跳伞的老哥,还有退役伞兵,大家可以看看他们的回答。


主伞包(背后的那个大的)就算了,碰了就碰了,骂你几句,大不了再检查一遍。

副伞包(身前的那个小的)这种东西,你碰一下真的要跟你翻脸的。一是因为如果弹开 重新叠起来极端麻烦。二是假如真出意外,这是保命的东西啊。

以美军为例,跳伞完毕以后,主伞是可以自己叠的,而副伞是交由专门的保障分队的(也可以都给别人叠)。

——————————

这个问题真的很憨,这就好比:

列兵 :中士,我被那个狙击手打了!

中士: 为什么打你,你干了什么?

列兵 :我摸了摸他的瞄准镜,拧了一下。

中士: 打得好!

此时军械士官从远处跑来

军械士官: 是不是你小子瞎调人家的瞄准镜?

……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0865979603300352

伞兵从标准跳伞高度跳出舱,一般是挂好钩子出舱自动扯开主伞包的(一般是通过一个小的牵引伞带出主伞),假如主伞不开、手动拉副伞也不开,伞兵的剩余寿命就只剩十几秒了,伞包就是伞兵的命,枪只是他们的第二生命,你碰他的命根子,你觉得他会让你碰?

特种部队更惨,潜入时为了减少被发现的可能,一般选择HALO——高跳低开,从几千米甚至上万米高的飞机跳出,直到离地面两百米再开伞,这时候下落速度普遍几十米/秒甚至接近百米/秒(看姿势),如果主伞不开,甚至有可能来不及开副伞,因为副伞是手动的,倘若主伞不开就只剩一两秒钟的反应时间了,假如你没拉开……就算拉开了但是高度太低,速度没降下来,那大概率就是断腿骨折甚至摔死。

另一种情况则是HAHO——高跳高开,从几千米甚至上万米高的飞机跳出舱然后直接开伞,这样可以在空中滑翔几十分钟,能飘出去几十公里。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方运输机难以(不适合)深入敌军领空时使用。这时,需要佩戴氧气面罩,并且穿戴抗寒服装,毕竟高空的温度还是很低的。


顺便说一句,开副伞的时候要尽力仰头,不然副伞会狠狠地撞到你的下巴和脸上。(真-打脸)

还有,伞兵在登机-乘坐-跳伞前后,左手要时刻放在副伞的拉柄上面,确保拉柄不被勾到,否则会在舱内弹出……够呛,假如你好奇的拉了一下……









user avatar

卸腰,我不是伞兵,只是玩跳伞的。

我倒是不太介意别人碰我伞包,但是如果有人碰我伞包我一定仔仔细细检查一遍。

但我知道有很多人你碰他伞包他会跟你急,前两天我一个朋友穿着一套动物的装扮跳伞,我觉得好玩就揪了他尾巴一下,他以为我动他伞包了,摸了一下引导伞,确认没事以后转头就跟我急了,我当时还纳闷,后来他跟我道歉,说别人碰他伞包他会疯,我说我其实揪的你尾巴,然后他就笑,说尾巴你随便揪,想啥时候揪就啥时候揪。

最主要的几个地方我一般不让人碰:我的引导伞,切主伞的handle,开备伞的handle,还有3-ring system。

先说引导伞,引导伞在包底部(Bottom of Container,简称BOC),你要开伞的时候把引导伞揪出来甩出去,会带出你的主伞。引导伞如果没有完全塞进BOC里面,有可能下落过程中会被风吹的揪出来,会造成pre-mature opening,如果你速度没有慢下来,开伞会极快,你的脊椎可能会出问题,严重的话也会死人,还可能会造成你的主伞破裂等等

再说切主伞的handle,这个东西在我肋前右侧,这个东西会断开我的伞包和主伞之间的链接,是主伞出故障的时候用的,如果被人揪出来了,可能我开伞以后主伞出来直接就飞了,而我还在自由落体。我一个朋友之前跳伞过程中不小心被人把这个handle拔了,然后他一开伞,过了几秒以后备伞直接就出来了,是主伞连着的RSL在主伞断开链接的时候帮他直接开了备伞。

开备伞的handle在左侧,顾名思义会把备伞开开。高速下落中如果不小心开了备伞也可能会死人,因为备伞比主伞开的快多了。

3-ring是保持主伞和伞包链接的,并且需要的时候可以断开,其中一侧有RSL(Reserve Static Line),会在你断开主伞的时候帮你把备伞揪出来,所以当你需要断开主伞的时候是没有RSL的那一侧先脱离,然后才是RSL那一侧,就是要保证主伞先脱离,再开备伞。如果你动了我的伞包,把RSL那一侧断了,那就有问题了,我一开伞,RSL把我的备伞揪出来了,而我主伞还有一边连着,这个时候不完全打开的备伞和不完全打开的主伞缠一起,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微笑着迎接死亡了。

我一般不相信任何人碰我的伞包,有些不跳伞的朋友喜欢没事碰我的伞包,我一般不说什么,但是我一定会仔仔细细来一套全面检查的。

术语比较多,我真心不知道怎么翻译成中文,而真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凑合看吧



更新一下,评论里有几个要看动物套装的,我就去盗了一下他们的图,我当时也在那,但是我在玩翼服,就没和他们跳,也没照片


1.21再更新一下,没想到突然多了这么多人看,谢谢大家的赞和喜欢还有评论关注,不过就这位有点特别,所以把这个柠檬精放出来给大家乐呵乐呵,大家不用继续去到他底下打击别人自信了,看看就得,毕竟咱也不是来吵架的,欢迎大家多问跳伞问题啊,我能回答的我会尽力解释明白的。

至于还有说我中文夹英文这事的,不好意思,在美国这么多年就这语言习惯,真不是装,我又没在国内学跳伞,专业名词我就是不知道中文怎么说,你让我怎么跟你翻译?看不习惯完全可以不要看,去看看抗日神剧嘛,连日本人都说中文,是不是很有民族优越感?

1.24看见评论里有人说我左一个handle右一个handle而不用把手,好,我再解释一下关于为什么用handle的问题。首先,我从学到现在这玩意就一直叫handle没叫过把手,我改称呼会不习惯,其次,就算它中文叫把手,我也从来没用过,也可能忘了或者根本想不起来中文该怎么叫,再有,这就是我的语言习惯,不会因为你们看不懂或者看不习惯而改变,最后,现在知乎回答个问题这么难了吗?我略微有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看到这个问题,来大概科普一下,不求关注不求点赞,一个个在这挑挑拣拣的?还有拎着翻译器翻译出来的截图讽刺我不会翻译的,怎么答是我的事,怎么读是你的事,愿意拎着翻译读没人管你,但我没义务给你翻译好,我要是个外国人我还得会中文哦?我要是你我就翻译完了拿个小本本记下来下次见了就认识了,而不是怨答主不给你翻译,有这时间学点东西比啥不强?

此外,这几个人发现看不懂以后第一个想的居然不是''我该补充知识了/我需要多学点'',而是''对方为什么不用我看得懂的方式说话'',不觉得这很可怕吗?

真心想知道什么意思的会去自己翻译,如果实在看不懂我也欢迎你问我,我都会尽力给你解释明白。好,我也可以照顾一下看不懂的人,在这立个flag,我会抽空整理跳伞方面的英文术语并尽量配图和文字解释然后当文章发在个人主页,也会在这个回答底下更新链接,这样如果你不想关注我可以不用关注也能看到,这个解决方式应该大部分人都满意了?不会再挑三拣四了吧?

2020.02.08评论里有好奇的,更新翼服开伞和落地视频,在其他回答里用过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9643723904524288


https://www.zhihu.com/video/1209643846831058944

2.21更新!新伞包们!还有新伞!






Look cool, have fun, safety last.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