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速度
我国常用的Mi-171直升机速度200来KM/H,伊尔-76运输机速度至少最快能飞850KM/H。驻扎在山东的空降兵想要在汶川伞降,坐运输机两个小时到了,坐直升机得花个6、7小时至少。
2. 航程
还是Mi-171为例,航程才不到500KM,伊尔-76轻轻松松飞个3500KM的来回。想要从山东飞到新疆,伊尔-76直接就过去了,大不了返程空中加油或者停靠一次,Mi-171至少要来几个机场在中间补给备降啥的。
就算是换成UH-60黑鹰,最大速度也不过350KM/H左右,转场航程也刚刚1000KM。
3. 载重
Mi-171最大载重四吨顶天了,装这么多东西根本飞不动;伊尔-76装进去50吨货还能轻轻松松飞个4000来公里空投再空中加油返场。
就算换成MH-53这种重型直升机,装10吨能飞个不到1000KM,装上15吨只能飞100来KM了……
4. 其他。
西方国家没取消伞兵这个兵种,至少美国还保留着82空降师这个编制。而且西方国家取消伞兵或者伞兵转型为机降型轻步兵(比如从101空降师转为101空中突击师,从Airborne变成了Air Assult,但依旧保留Airborne的编制),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因为维持一支师级编制的伞兵部队真的很TM贵。
5. 其他的其他
题主认为伞兵空降过程中很危险,但直升机在低空飞行中更加危险:要追求航程就得飞的高点儿,但直升机那速度和机动性根本躲不过地面中程防空火力,要追求安全就得非得低点儿,但是那又会受到地面轻型防空火力的威胁,航程也会大幅度下降。
6.多嘴
重型运输机与直升机之间的区别,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是能装上十几吨货一百多迈跑长途的卡车,一个是只能载俩人十几迈速度去买个菜的电动自行车。
和战斗机轰炸机配合使用,把空中通道打开紧接着就跟上了。不是你想象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孤零零的去敌占区。
直升机太慢跟不上。
空降兵是解放台湾地区的铁拳
几十年来台军对解放军空降部队心有戚戚,台军有四怕,解放军空降部队是第三怕。
(2002年12月)
王绍华中校,陆官校55期、步校正规班291期、陆院情参班第25期、军事情报学校情研班88年班;曾任排长、辅导长、连长、连络官、特情官、情参官;现任职于陆军总部情报资料处。(台军专业情报官!)
大陆自1980年代中期起,加速对空降兵部队之整建,已经摆脱了「步兵加跳伞」的传统模式,发展成为一支具步、炮、装、侦察等十余个功能的现代化特殊兵种,更具备了「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打」的全方位作战兵力。
二、共军近期于四川阿坝高原地区从事之空降伞训,为共军空降兵实施「科技大练兵」的一项重要突破及成果。
三、共军本次于超过4千公尺之高原地区实施伞训,克服了高原特殊气候执行作战任务,并且使用新型运输载具、新型伞具,以全员、全装、全训的方式,由原驻地跨越两个军区(约3千余公里)飞抵目标区,实施空降作战训练,突破了高原地形及天候对人体所造成的限制。
四、大陆对空降作战已达成共识:「可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形、任务和不同战役、战斗的需要,实施敌前突击、敌后破袭;实施快速部署、紧急增援;实施本地作战、海外干预;实施重点进攻、非线性防御」。
大陆空降兵部队于1950年9月17日成立,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已经摆脱了「步兵加跳伞」的传统模式,成为一支由引导、侦察、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工兵、通信兵、导弹兵、汽车兵等十余个兵种、36个专业技术密切协同的现代化特殊兵种,具备了「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打」的全方位作战能力。据情报显示,大陆空降兵某部于1999年6月4日,首次直接从驻地(济南军区河南省开封、郑州)跨越3千多公里(广州、成都军区)长途机动,「成建制」(全员、全装、全训)使用新机型、新伞型,并配合新型通装(导引装置)在海拔4千多公尺的川西阿坝高原地区(四川省红原县至阿坝县),配合地面部队实施野战伞降训练获得成功溯,共军空降兵空降作战能力再攀新高,本文仅将本次演训新装备使用、克服天候限制与变更空降导引方式摘述如次。
综情研整
近来,中大陆为强化空降战力,不仅在人员输具、武器装备上,投入巨资研制及外购,借以提升作战时之效能,并在部队训练上亦积极加强各种地形、恶劣天候等背景条件下演练。本次于四川阿坝高原地区从事之空降伞训,为共军空降兵实施「科技大练兵」的另一项重要突破及成果。伞训概情如后:
一、1999年6月4日空降兵某部成功将一支「天兵」洒向海拔4千多公尺的川西阿坝高原区,直接从驻地长途机动、成建制使用新机型和新伞型在高原实施野战伞降演习获得成功沴。
二、空降兵跨越战区施训,使用配备有新型通信设备之新装备,及于高原越点攻击时使用动力翼伞。据透露:该项伞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支空降部队使用了若干新装备和新技术。官兵配备有新型的通信设备,一着陆便可迅速定位,与部队沟通连络;一种空投识别器落地后,可发出声、光、电等信号,使物资收拢快速方便;一种新型的动力翼伞为高原越点攻击插上了轻便「翅膀」。本次伞训还检验了16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取2百多个数据和参数沊。
三、使用动力翼伞降落四川阿坝山区。空降部队进行了成建制、跨越战区机动伞训,在气象和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降落,并进行了配有新装备、新技术的多项战术演练。显示大陆空降部队已能在本土多种复杂地域执行空降作战任务沝。
四、大陆空降兵新装备伞训:大陆空降兵部队装备新型战机和新型伞具,在中原大坝山区实施空降伞训。参加训练除空降兵外,还有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等十余个专业兵种,演习中,体现了「空地一体、立体突防、整体作战、纵深打击」的现代作战指导思想沀。
特点与限制因素
一、特点
突破以往人员导引,改采仪器导引
共军本次空降(投)伞训,首次排除人员先期至预定空投目标区铺设布板等地面引导标示,改采用「空投识别器」(与美军空降部队之伞降定点系统相仿),以仪器导引人员及物资实施空降及空投任务,此为共军在执行空降作战上的一大突破。本次共军伞训系为特攻作战之一环,规模有限(115人,为连或特遣队之层级),对敌实施特种空降作战,尤其是敌后破袭、夺取或破坏敌重要设施,使敌之指、管、通、情系统及指挥中枢瘫痪。共军系首次运用新型卫星定位系统之导引设备,不但体积小、功能强、用途多,再配合执行特种空降任务部队使用之「飞行动力伞」,将可精确、隐密的深入敌境目标区,并立即遂行特种作战任务,尤其在执行任务当中,可在敌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且不暴露本身之行动,达到隐密自己、打击敌人之目的。另外,在空降(投)后部队与物资收拢时间缩短,人员可依导引设备所发出的信号,迅速完成集结,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之战力。共军尔后空降作战若采用此种导引方式,势必形成另一种空降作战形式之改革。
克服高原特殊气候与复杂地理条件执行任务
本次伞训为首次在「高原地区」从事带有复杂战术背景的高原野战空降战术伞训活动,空降区域皆在4千公尺以上,共军空降兵部队克服了高原的特殊气候及地形,相对的提高了空降部队执行空降任务的限制因素;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低压缺氧、风势强劲(极易形成风切,瞬间风速最高可达1百公里/小时以上),使得空运机飞行速度无法与在平原地区执行空降任务一样维持在一定速度,否则将会危及飞行安全,而飞行速度大,对跳伞将带来危险及提高了困难度。「高原地区」的空气密度稀疏,致使空降部队在执行伞降任务时,必须面对下降速度加快、着陆冲击力加大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伞降人员的伤害;由于高原缺氧,一次跳伞所消耗的体力比平原地区跳伞三次还要大,因此基于上述三项不利于实施空降的条件下,共军此次在「高原地区」实施空降伞训,确实获得重要的成果及相关数据资料(如附表一)。
犴直接由驻地「成建制」完成任务
据共军第十五空降军军长马殿圣接受访问时表示:应付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为共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空降战役正是在局部战争中达成战略战役目的的重要手段。其全方位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纵深突击能力,在战略战役上占有极重要之地位。以空降兵团为主组成之快速反应部队,可实施应急部署,发挥威慑和遏制作用;实施空降突击能歼灭入侵之敌,或予敌以惩罚性的打击。大陆认为,运用空降战役作战方式,能有效提高大陆战略反应的速度及力度,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创造条件。而本次共军空降部队首次以「成建制」之方式,由原驻地(河南郑州、开封)跨军区(广州、成都,距离达3千公里)直接将部队投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高原地区(川西阿坝高原区),并配合地面部队从事多重复杂背景条件下空降(投)伞训任务。证明共军在「应急机动」能力上,获致相当之进展及成就。
超越人体极限,发挥作战效能
共军本次伞训区域为川西的高原地区(海拔均超过4千公尺),参训人员必须经过极严格的基础训练。在体能上,不论上从指挥官下至士官兵,都必须具有相当扎实体能根基,不论哪个职务、阶级及男女,都必须会跳伞、能跳伞;在技能上,共军空降兵部队官兵必须具备全面、多能的战斗素质,不仅要熟练步兵的各项技能,精通使用手中的武器外,而且还要掌握炮兵、工兵、防化兵、侦察兵、导弹兵、通信兵的一般技能。根据空降45师师长姚恒斌大校向传播媒体介绍:「我们空降兵部队的每个官兵都必须达到『五能』:即能使用连队配发的多种火器;能驾驶多种机动车辆;能跳多种伞型和机型;能在寒区、热带、亚热带、高原、海岛、森林等多种环境中进行走、打、吃、住、藏、救、供、管、修的野战生存训练;能正确运用各种防化学武器和通信设备泞。」因此除了基本的训练外,训练前的计画更是周密详尽,尤其要尽量减低跳伞高度,缩短空中降落时间,成为空降作战的重要课题。大陆空降兵部队为解决此一课题,从革新训练与研制装备着手,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检验等做法,大幅加快共军空降作战训练装备的现代化进程。
使用新型装备
由于施训区域地理环境特殊,必须研制新型并可肆应在特殊条件下执行作战任务的装备。因此,本次伞训不论在运输载具、空降伞具、通信装备等都采取新一代且先进之装备,概述于后:
运输载具
本次伞训采用了俄制「伊尔76」大型远程运输机、大陆自制「运8」中型运输机。
1.「伊尔76」大型运输机负责空降人员运送任务,此型俄制运输机具有4具喷射引擎,因载运量大、推力大、速度快、航程远,适合于地面辽阔之地区从事空降(投)任务,但经大陆自行研发改良,装备有「三门四路」单独跳伞和连续跳伞设置,突破在高原地区从事空降(投)任务,所面对的气压低、空气稀薄、飞行速度快的限制,可遂行全天候人员及装备空投,远程飞行不需加油,能达到大陆本土的任何地域。大陆目前具有此型运输机计26架(另外又与俄罗斯签约,购买10架可搭载伞兵305人或4辆BMD-3型伞兵战斗车如附图一)的伊尔76MF改良型运输机,于2001年起陆续运交使用),使大陆未来空降战力大幅提升。
2.「运8」中型运输机(可搭载一般武装人员96员、伞兵60员)负责装备空投任务,该型机为中共根据俄制AN–12型运输机自行研发改良而来的,航程达3,243浬,为大陆目前自制飞机中最大的机型,计有60余架(其中3架已改装为电子干扰机)分属空军及海航部队,为大陆之主力空运机型。
新型伞具
大陆空降兵部队此次演习所使用的伞具有「伞9型伞」(自行研发设计之第三代伞),首次投入伞训且为中共自行研制成功的「动力飞行伞」及「火箭制动伞」三种,验证了大陆在空降作战中的空降(投)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成果。
1.伞9型伞:为中共自行研制的新一代伞兵伞,据称该伞性能优越,最低跳伞安全高度仅300呎(美军为500呎、国军为800呎),且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便于操纵、下降时间短、水平运动速度快,具有滞空时间短、落地分散面积小、抗风性能强、着陆冲击力小、低空性能好等特点,特别适合使用中大型运输机实施大规模的伞降作战。共军利用此型新伞具配合俄制大型运输机(伊尔76),更突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无法实施「同机多路」的跳伞方式。
2.动力飞行伞:为共军于1993年10月研制成功,该型伞是动力装置与滑翔伞相结合的降落伞,最高可飞离地面3千公尺,最低则可贴近地面2公尺飞行,这种动力飞行伞可运用伞具所携带的动力,在空中可利用手操纵改变调整伞具飞行方向,增强了空降兵着陆的选择性与准确性,共军空降兵也因而增强了机动作战能力,适用于隐蔽接敌,进行侦察、破袭、抢点等作战任务。
3.火箭制动伞:以往空降兵作战的最大问题,是受运输机和空降技术的限制,无法装备战车、装甲车及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因此,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远不及地面部队,缺乏打高强度战争的能力。再加上空降部队往往深入敌后孤军作战,这些弱点都限制了空降兵的作战使用,尤其是大规模作战,所以要使空降兵具有大部队作战能力,就必须解决重型武器装备的空运和空投问题。近年来,大陆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除了换装中大型运输载具外,并为空降兵装备了重型武器,同时研制出为重型武器空投的火箭制动伞。「火箭制动伞」为共军于1990年代中期在俄罗斯军事科技专家的技术合作下研制成功,主要用于重型武器装备的空投。火箭制动伞是一套空降系统,包括巨型降落伞、承载武器的空降平台和装在降落伞下方的火箭喷气制动系统。据「解放军报」1997年12月报导:大陆空降兵部队在某项演习中,除伞兵外还空投火炮及伞兵战斗车等重型武器。据此推测,大陆目前研制的「火箭制动伞」应拥有使10吨物体安全空投降落着地之能力,也象征着大陆空降兵跨越了重要的门槛,向机械化和重型化的方向迈进。
新型通装、空投识别器
本次伞训共军官兵皆配备新型通信设备(据判为中共自行研发之卫星定位系统及通信系统相结合之新型装备),使伞降人员一着陆便可迅速定位,并与部队沟通连络,加速部队收拢集结并投入作战(如附表二)。
另一种新装备为「空投识别器」,于执行空降(投)任务时,先行投送至欲达之作战地区。该装备于落地后,可发出声、光、电等信号,与空投物资器材上的自动寻标装置相结合,透过地面控制器,并运用卫星导航接收装置将物资操纵到降落地点,使空投物资收拢快速方便,更使得人员与物资在空降(投)过程中,得以同时实施并自动分布于各战斗位置(如附图二)。
上述两项新型装备,目前仅文书资料显示,确切的实物(体)及相关诸元数据资料尚未搜获,一旦共军此项装备技术发展成熟及配发部队使用,未来对我实施特种作战时,将形成极大之威胁,殊值重视。
重装空投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共军空降兵于本次伞训中,首次进行「重装备」和「伞兵战斗车」空投,显示大陆空降兵部队由「单一伞降作战」向「合成作战」迈进了一大步。共军称为「机式仓库」的应急保障部队,携载数十吨战备物资,可根据作战需要随队空投到任何地方;既可集中一个方向使用,又可分小件空投,分散配置,多方向实施战场补给,达到立即可维修的能力。另据15空降军军长马殿圣说:「此次伞训获得重大成果,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装备了大陆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新型伞具(判为火箭制动伞)。」显示大陆空降兵可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中国的任何一个地点,独立遂行作战任务,这将对我造成极严重之威胁。
二、限制因素
「小建制」参与空投演习
共军于高原地区从事空降兵部队首次伞训,并对外称:以「成建制」达成任务,而非采用临时编组的「表演团体」。由大陆传媒报导显示,共军此次伞训计115人参与(判为支援地面部队所实施的大纵深特种空降作战,以夺取敌后方指挥所或重要设施为主),规模有限,应属「连级」阶层且为实验性质,就共军空降兵部队整体空降战力而言,是否已具备此能力,尚待查证。
通信保密及指挥能力受限
共军自行研发生产之「卫星通信指挥车」无法运送至施训地区参加配训,必须使用传统通信设备及手段,由参训部队重新开设对上、对下及各梯队间连络等三个通信网路。另由于共军此次演习中使用之备份「自适应」及传统通装不足,在通信保密上仍有极大之缺失,且导致上级与下级部队在通连中无法有效做到整体指挥一元化,在上级命令下达或下级状况回报时,必须透过各层级由上(下)向下(上)连络,在通信指挥上受到一定之限制。
高原复杂背景仍为最大限制因素
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于4千公尺,其特殊的地形、复杂的气象条件,皆非一般生活于平原地区的常人所能适应,除了演习前订定详尽的计画外,在执行空降作战任务中,更是必须整合各专业兵种及技术做好全面、精确的计算及掌握,否则将造成极大的伤亡;另外空降部队在着陆后,更须立即适应高原各种不利人类生存条件,并拥有过人的高原野战生存能力,否则将造成第二度的人员损伤。虽然共军空降兵部队首次于川西高原地区完成了「实验性」的高原空降作战训练,因仅有115人参加实兵伞降,共军未来是否实施「营级」或更大部队空降伞训,殊值观察与重视。
对我之影响
至目前为止,大陆对空降作战已达成共识:「在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空间已不再限于敌后,任务不再限于破袭,行动不再限于战役、战术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地域,而是覆盖和贯穿战役作战的全过程、全纵深和全地区,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形、任务和不同战役、战斗的需要,或实施敌后破袭、敌前突击;或实施快速部署、紧急增援;或实施本地作战、海外干预;或实施重点进攻、非线式防御。」
一、定点着陆、敌后破袭
本次伞训中,共军空降兵成功的运用「动力飞行伞」以「机载空投」方式,使空降兵隐密的深入敌境并破坏指挥所及重要雷达、通信设施,立即阻断敌之指、管、通、情系统,使其指挥中枢瘫痪,无法遂行作战指挥。换一个角度来说,我军重要之雷达设施,均设置于高山(阳明山、乐山、大小冈山等)且无多条联外道路,后续兵力支援不易到达,而共军此次演习展现的成果,证明可在台湾的任何一个地形、区域对我实施空降袭击。若以空中渗透之方式,对我重要设施(指、管、通、情系统)实施破坏或摧毁,将造成我军重要指挥枢纽(关节)的严重瘫痪。
二、快速机动、夺取扼守
由于大陆空降兵部队在运输载具上已逐步换装中大型运输机,替代以往中小型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具有速度快、航程远、可超越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结合「跨海作战新任务」的需要,加强了高科技作战特点训练科目,其中包含了伞降与机降结合、夜间空降、多机场、多航线、多机型、多波次、大规模空降的强化训练,为跨海作战做了积极的准备。共军未来空降作战在其装备不断提升下,随时均有可能在「无预警」(无征候)状况下,直接由各驻地载运兵力对我纵深内重要目标、地域发起攻击,破坏我指挥机构、机场、港口、交通枢纽、后勤基地、重要武器等,将对我造成重大之威胁。
三、重装空降、火力、机动力强大
大陆空降兵部队在武器装备以跃进方式提升下,积极朝机械化、装甲化的方向发展,借以突破空降部队落地后缺乏机动力及突击力的问题,除了换装中大型运输机及研制新型伞具外,就是自俄罗斯引进新一代伞兵战斗车(人员可随车空投,着陆后立即遂行战斗任务),及自行研制的自走炮车等重型武器装备空降部队,致使空降作战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近来,共军在历次演训中,积极验证及强化「空降机械化」的实战训练,据悉,已获致一定之成效,并不断对外宣称,随时可解决国境内任何的紧急情况及突发状况。就此而言,共军若装备完成其空降部队机械化、重装化的目标,对我防卫作战中地面部队以「反登陆」为主轴之兵力部署及运用将造成不可轻忽之威胁。
四、颠倒正面、形成夹击
共军空降兵部队不论在武器装备、部队训练、干部素质不断提升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兵种」,具有全天候、全方位的作战能力及编装,非从前之「步兵加跳伞」。近年来,在其大力提升空降兵整体战力,并要求达到「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之能打」的基础上,极有可能在未来对我实施武力进犯时,以其优势之兵、火力,于我后方数十公里防御薄弱地区实施空降,拉长战场纵深,形成夹击,进而分割击破,打破我之兵力运用,为我所必须深思的问题。
结论
大陆空降兵着眼于未来空降作战的需要,以及强调其「空地一体、立体突防、整体作战、纵深打击」的现代化作战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全天候、全方位作战的能力,并结合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立体性、纵深性和合成性」的特点。近年来,共军空降兵战术演训摸索了「多机型运载、多机场起飞、多航线追赶编队、直接贴近目标突然空降」等战术手段,结合「夺取扼守、空降增援、纵深配合、敌后破袭、特种行动」等空降战法,并突破夜间训练所遭遇的障碍,使部队在「降得下、合得成、协同好、会指挥」等方面有相当的进展。
本次共军空降兵在特殊高原地形、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的空降伞训(虽然在台湾地区并无类似地区及环境),验证了武装跳伞及野战生存的能力已获得极大的成果。相较之下,我军更应在既有防卫条件下,除作好反登陆作战外,尤应正视反空降之战备整备,随时予以迎头痛击。
注释(略)
(2002年12月)
罗吉伦少校,陆官校56期、步校正规班288期、军事情报学校研究班88年班;曾任排、连长、裁判官、作战官、情报官,现任职于航特部。
一、世界各国均将空降部队视为战略快速部队。波湾战争使大陆深切了解到在区域冲突中快速机动战略打击能力之重要性,而其空降部队近年则不断提升快速部署与机动打击能力。
二、共军除空降15军所辖部队能遂行空降作战外,另外其他特种部队也具备有空降作战能力并且配备动力飞行伞与翼伞。针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战区遥远或位于边境地区,空降15军曾先后于大兴安岭、西藏、广西十万大山、昆仑高原、海南岛及四川红原等地区,进行空降作战和野战生存训练,以期具备「到处能降,到达能打」的作战能力。
三、大陆空降部队不断增加新装备与举行多次实兵演练,已由以往之连、营级演训提升至师、团级作战训练,并依不同之任务,研拟出完整而具体的新战术战法,其基本战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侧重于联合作战需要,确定空降战役主要行动的方法;另一方面侧重于空降部队为完成任务所应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四、预判未来共军将一个空降师改编以直升机为主之空骑师,并维持一个具高度机动与战略打击力之空降师,作为处理解决区域冲突之快速部署兵力。
情报摘要
一、共军空降部队编组与能力
共军空降15军兵力编组判断
大陆空降兵部队番号:空降15军下辖3个空降师、1个航运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约3万余人,编组及驻地判断如附表一、二。
其他具空降能力部队判断
除空降15军所辖部队能遂行空降作战外,另外其他特种部队也具备有空降作战能力;隶属军区特种侦察大队与陆战队亦从事跳伞训练,并且配备动力飞行伞与翼伞。
支援空降作战兵力判断
空运师
共军空军空运师专责支援空降15军空降作战,现有伊尔76MD型运输机14架,每架可搭载伞兵125员。
陆军航空兵
大陆陆军航空兵现有各型直升机共182架,在必要时可搭载特种部队遂行高空渗透或特种空降。
空降作战能力
大陆空降部队近年来购买大型运输机,及研究各种战法之空降作战层级已由连、排级小规模作战,发展到团、营级中规模空降作战。依现有空运机数量研判:第一次出击可空降伞兵4千4百余人(约6~8个营兵力),或空降伞兵突击车57辆之能力。
针对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突然、战区遥远或位于边境地区,空降15军曾先后于大兴安岭、西藏、广西十万大山、昆仑高原、海南岛及四川红原等地区进行空降,体验高原、雪地、城镇、沙漠戈壁、山岳丛林、水网稻田等地形,以及白昼、夜间、多云、强风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降作战和野战生存训练,以期具备「到处能降,到达能打」的作战能力。由于空降兵驻地位处中国中央地区,因此其战略地位更形重要。
二、主要装备特点
伞具
动力飞行伞
1993年10月,大陆空军宣称成功研制出动力飞行伞,在部分人士不察下引起一阵骚动。然中共动力飞行伞,实为国内动力飞行伞好手至大陆发展该项运动,并授予大陆民间此一运动技能,而后由大陆人民引进共军特种侦察大队使用;初期引进300个动力飞行伞。
动力飞行伞是动力装置与飞行伞相结合的超轻航空器,在地面即可滑行升空,然后靠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向前飞行。
动力飞行伞受限于人体可承受空气含氧限制因素,在不携带氧气装备最高升空高度可达3,000米,低空飞行可在2米左右,一般升高到1,000米以上,地面目视难以发现,可用于隐蔽接敌,遂行侦察、突袭等特种作战。但动力飞行伞受气流限制因素颇大,在起飞时需上升气流辅助以利起飞,在无上升气流情况下则不易起飞或升高受限,若遇下压气流则无法起飞。因此台湾沿岸地区均适合动力飞行伞活动。
翼伞
据解放军报指出,翼伞为大陆研制成功的降落伞。其滑降比一般为三比一,适用于特种作战。
由于大陆与我名称不同,因此产生对翼伞认知误导,其实翼伞就是一般的方形伞。民间使用方型伞主要的用途是表演,如:高空接力与定点着陆等跳伞运动;军用方形伞主要运用于高空渗透。民间跳伞运动用方型伞滑降比约在一比二~三左右,军事用途渗透伞滑降比可达三比一以上。
伞9型伞
90年代中期研制出第二代伞兵伞,代号:伞9型伞。该型降落伞,最低跳伞安全高度仅300公尺,且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便于操纵,具有滞空时间短、落地分散面积小等特点,特别适合较大规模部队使用中大型运输机的伞降作战。1997年1月7日大陆报导指出,到1996年底,空降15军的一个空降师全部官兵已能使用该型伞遂行伞降作战任务。
火箭制动伞
火箭制动伞是前苏联空降兵部队的配套装备,主要用于战车、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的空投。
火箭制动伞是一套空降系统,包括3个降落伞、承载武器的空降平台以及在降落伞下方安装的火箭喷气制动系统。空降平台底部安设有探测棒,当任何一根探测棒触及地面的瞬间,火箭制动系统就会启动产生巨大的向上推力,从而抵销重型武器的下落冲击力,使空降平台缓慢平稳降落。
火箭制动伞适用于平原、空旷地区空降(投)使用。
制压武器
2S9120mm自走迫榴炮车
大陆强化空降兵火力的重要行动,是引进120mm自走迫榴炮车。大陆在引进BMD-3型伞兵战斗车的同时,还引进了120mm自走迫榴炮车。这种自走迫榴炮车代号2S9。2S9自走迫榴炮车,底盘为BMD-1型伞兵战斗车的加长型,该自走迫榴炮车配有封闭式炮塔,装有一门120mm迫榴炮,采炮尾式装填,具有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双重弹道性能,既可间接瞄准射击发射榴炮、导引炮弹和火箭增程弹,也可直接瞄准射击发射破甲弹,特别适合空降作战的多种需要。迫榴炮的最大射程为14.5公里,射速每分钟6至8发,能发射杀伤榴弹、穿甲弹、燃烧弹、烟幕弹和照明弹等多种弹药,可摧毁坚固工事与歼灭有生力量;该炮可以发射对付坦克的攻顶导引炮弹,因此还可运用于反坦克作战。整体上看,这种自走迫榴炮多用性和灵活性好,机动性和生存力强,是空降部队的机动火力支援武器。
BMD-3型伞兵战斗车
大陆自苏联解体后引进俄制BMD-3型伞兵战斗车。BMD-3型伞兵战斗车重约9吨,内载3名车组乘员和4名战斗人员,可由中大型运输机空运空投。空投时,乘员可在车内与车辆一起伞降。该伞兵战斗车具有相当的防护力,可有效防护轻武器和弹片的杀伤。该伞兵战斗车的密封性良好,可使乘员免遭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危害。据信,大陆向俄罗斯购置了100辆BMD-3型伞兵战斗车。
空运机
运9运输机
运9运输机为大陆仿制苏联AN-24运输机,运12运输机属排级运输机,搭载乘员30员。
运8运输机
运8运输机为中共仿制苏联AN-12运输机,运8运输机属中型运输机,搭载乘员60员。
伊尔76运输机
90年代,大陆强化空降战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即是从俄罗斯购进伊尔76运输机,机上装有控制飞行和降落的电子计算机,具有全天候飞行能力,并具有两项特殊优点,一是起降轮多达二十多个,对地面压力小,在土质野战机场降落时,不需要很长的跑道起降,非常适合军事运输的需要;二是载重量大、航程远,最大载运量45吨货物,可载运伞兵125人或空投BMD-3型伞兵战斗车2辆(空运?辆),为运8飞机载运量的5倍。伊尔76运输机兼具战略与战术用途,在不断改良下衍生出多种机型,主要有TD、MD、MF三种型式,TD型为商用型、MD型为加装电战仪器及机尾加装机炮之军用型、MF型为军用加长改良型,可搭载305员武装战斗人员。
三、预期尔后发展
虽然美军空降82师是波湾战争第一个到达中东的部队,但是波湾战争全程除特种部队遂行空中渗透外并未实施空降作战,其主因在于掌握空优,及作战纵深均在直升机作战半径内,所以空降82师均以直升机机降作战遂行陆空作战。预判未来共军将一个空降师改编以直升机为主之空骑师,并维持一个具高度机动与战略打击力之空降师,作为处理解决区域冲突之快速部署兵力,以及若干战斗与勤务支援部队。
四、攻台可能运用方式
先期作战
空降(特种)部队以小队方式运用翼伞、动力飞行伞、潜艇、民航机、渔船等各种方式实施渗透,遂行侦察、狙杀、破坏及向我重要桥梁、交通、电力设施与C4ISR系统突击,并以激光制导系统引导二炮、海、空军实施精确攻击,瘫痪我C4ISR系统,尔后潜伏浅山或流窜都市实施游击作战,伺机向有利目标实施突击,扰乱社会秩序,妨碍我动员编成,削弱总体力量。
登陆作战
空降部队在登陆部队发起突击登陆的直前或同时,趁我防空武器遭敌各式炮火攻击、电战装备遭敌制压,且敌掌握制空权时突然实施空降作战,方式如下:
利用夜晚或不良天候,在空中武力攻击最后一批火力突击后实施空降。
趁我调整部署疏于警戒时,适时以空降(特种)部队直接袭击我反击部队附近目标设施,牵制我反击力量,并以空(机)降部队迅速夺取我反击部队机动路线上的要点和交通枢纽,重创我作战有生力量。
登陆部队采重点突击与多方向上陆结合,使我难以判明其主登陆方向,无法集中兵力实施反击。以规模不等之空降(特种)部队结合预先潜伏之特种部队,在我纵深地区内实施突袭、袭扰、破坏、狙杀以牵制分散我作战力量,并配合空(机)降部队,夺取开放港口、近岸机场,以滩岸登陆、港口上陆、空运着陆并用迅速增长战力。
视战况进展与气象条件适时实施空降
夺取登陆场内要点,接应登陆部队可在登陆直前实施。夺取开放近岸机场(中正机场、小港机场)、港口(左营、高雄、台中港)实施空运着陆与港口上陆兵力投送时,可在登陆突击上陆同时或稍后实施。
夺取纵深阵地、要点交通枢纽,制止我反击部队机动,或配合登陆部队夺取扩大登陆场,可在登陆突击上陆同时或稍后实施。
陆上作战
交替使用城市进攻、山地进攻、机动作战等多种作战方式夺取各要域攻占全岛。对城市进攻作战并用多路突穿、越点攻击等方法。
空降部队以机降作战方式,纵深立体打击、夺点控道、分割围歼战法遂行山地进攻战斗。
五、敌空降部队特点
兵种齐全具独立作战能力
近年来大陆空降兵朝专业化发展,成为导航、侦察、步兵、通信兵、工兵、炮兵、防化兵、汽车兵等十余个技术兵种。配备包括现代化新式钢盔、城市迷彩服、新式步、机枪、自走火炮、夜视器等作战装备,编组成为兵种齐全具备独立作战之部队。
演训结合全方位作战能力
空降兵除一般战斗课目外,并须依时序及战斗地区之不同而采取特殊任务训练,例如冬天在东北寒带地区进行高山、林区伞降及求生训练;在青海南部昆仑山进行高原跳伞;在广西十万大山进行热带丛林地区作战训练,亦曾在沿海及南海小岛进行多次侦察、夜袭、求生训练等快速反应部队必备的战斗技能。具备「随时能飞、到处能降、降下能战」的技能。1996年3月台湾海峡军事演习中,共军强袭东山岛,其空中登陆之项目即由空降兵担纲,由9架次1舟波之伞降演习,空降1营伞兵于东山岛内陆山丘,以配合海上陆战队之攻击。
部署适中具快速反应部署能力
大陆与美、英、法等先进国家相同,将空降兵置于战略快速部署部队之首,平时保持全员、齐装、满编状态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成员素质高、年轻化,平日经常演训并引进新装备,且部署在中国大陆最中央地区。
具重装空投作战能力
以往大陆空降部队空降着陆后仅具轻装突击能力,但自俄罗斯引进伞兵突击车、自走迫榴炮车、火箭制动伞与伊尔76运输机,已具备空投机械化战斗车辆之能力,目前虽未有情资显示大陆演训曾空投伞兵突击车,但是共军有此项装备,显示其有此能力。亦即将来我反空降战斗,地面部队所面对的大陆空降兵不是步、机枪轻装备,而是装甲战斗车辆与自走迫榴炮车重装备。
六、对我之影响
就预警而言
台澎防卫作战具有「预警时间短、外援困难」之先天不利特性,以往判断共军空降部队对我突击,自驻地出发我可获4至5小时预警时间。然空降15军与空运9师现驻地在我雷达侦搜范围外,共军空降部队自驻地装载出发,若电侦截情无法侦知空降部队装载发航通话内容,在空运机到达我雷达侦搜范围,预警时间概约仅剩1小时之时间,各级部队应变力将面临重大考验。
就共军战力提升而言
大陆空降兵单兵改用新型步、机枪,配备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引进大型输具、伞兵突击车、自走迫榴炮车与电战机等装备,使其电子作战、导航、空中运输及空降后,不论在防空、反坦克及近接战斗中,火力大幅度提升,近年不断演训从事高原、城市等复杂地形空(机)降作战训练,使空降兵着陆后生存能力大幅增长。目前我虽可掌握军事优势,但大陆经济成长速度快,相对购买力也增加,而大陆军事外购或合作生产时程比我快速,未来更能掌握军事科技优势与主动权。
就空降着陆后影响而言
大陆实施空降突击对我可能产生之影响如后:
经常战备时期以高空跳伞或使用动力飞行伞,由外海机渔船上起飞对我突击渗透,使我预警及防范困难。虽不至产生决定性之明显效果,但对我可产生相当程度之影响。
我地面部队在无空优状况下实施反空降战斗,机械化部队除面临共军地面反装甲武器外,在机动期间更面临空中武力攻击;陆航直升机除可能遭敌苏恺27等战机俯视雷达锁定外,更需面对大陆空降部队红缨5型防空导弹的攻击,因此增加反空降作战之困难度。
敌在我反击反登陆作战时,我地面道路、桥梁、机动路线与指管通情系统若遭敌破坏,我兵力转用,部队协调连络、指挥掌握困难,敌如实施空降作战,将造成各守备区各自为战,相互支援不易。
空降占领开放机场、港口后,敌战力增长迅速。
易造成部队恐慌畏战心理,减弱我军心士气。
七、因应之道
建立量小质精的有效吓阻战略攻势部队共军遂行空降作战有一定之征候,而空运机必须仰赖战管、观通雷达,在掌握征候初期派出特种部队,对东南沿海雷达(战管、观通系统)与沿岸机场、港口实施突击,或以空中武力(战轰机或攻击直升机)对沿岸雷达观通系统、港口、机场实施突击,造成共军无法有效管制空中作战部队及如期装载上船出发,而不敢贸然发起攻击。
加强敌情掌握
策定下一代兵力整建规划时,整建我军整体情搜即时显示网路、更新侦搜装备,购置或租用国外侦照卫星,针对敌空降特种部队成立专责智库,整合各军种战情中心及全民情报网,监控敌空降特种部队与渗透本岛潜伏敌特种部队,主动掌握敌空降兵(特种)部队突击时间,使敌无法发挥奇袭之效果。
早期战场经营
各作战区结合新一代兵力及交通经济等建设,重新研判敌可能实施空降之地区,在重要且适宜空降地区,运用地区可用物资,广植有经济价值或观赏性植物,并预置机动性阻绝器材(货柜屋、电线、电缆等),改变空降场为非空降场;增加敌空降着陆集结困难,使敌空降初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发挥战力,配合机动阻绝措施,封锁围困空降之敌,迫其于我预定歼敌地区歼灭之。
落实官兵敌情教育
目前敌情教育,仅对共军本质及现况作一概况介绍,且全年时数仅4小时,有关空降兵装备介绍与战术战法运用都非常欠缺及生疏。尤其部分我军干部,对共军仍留存在装备落后、素质低劣、小米加步枪之印象。干部为部队骨干,战力之发挥有赖干部指挥与领导,若干部对敌情认知不足,将严重影响部队安危与战力发挥。因此在部队军官团教育、学校教育及部队训练中,加强对大陆空降兵编装训练及战术运用深切了解;对士官兵教育则以认知敌新装备发展,使士官兵对敌空降兵能有一深切了解。
建立地空整体作战模式
共军空降部队由大型运输机采三门四路跳出,装备伞9型伞,其滞空时间短、操控容易;并购置可人车一起空投之伞兵突击车,自机门跳出至落地集结时间已大幅缩短;及夜间可使用的声光导航设施。台澎防卫作战大陆可利用先期潜伏人员担任导航,换言之,空降部队致命50分钟,缩短为30分钟。故为防范共军新装备与新战法,可妥善运用空骑部队于敌空降初期,以A、O型机之火力摧毁敌重装备武器;并可引导地面机动部队实施扫荡,以适时、适切完整有效之战力围歼敌人,确保我战力之完整。
强化野战防空能力
「精实案」新一代兵力,防炮连由作战区统一指挥运用,除配备檞树飞弹单位外,其他防炮单位均缺乏防空雷达,必须仰赖上级或友军提供防空预警情报,而打击、守备部队防空武器仅有50机枪或20机炮,足见地面部队预警能力及防空武力之不足。在面临敌空降时,地面部队并无法击敌空运机于空中航道;扫荡部队机动期间亦无法确保本身防空之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守备与打击部队野战防空能力。
结论
大陆在不断吸取空降理论,积极仿效美军在波斯湾战争中之特点,企图以外科手术式闪击战法进行武力攻台,在其登陆战役中,空(机)降为其第三、四层次立体输送之战力,故其空降作战在登陆战役中,占有极重要之地位。
鉴于大陆积极提升空降作战能力,我军应精密研究发展,购置先进科技武器,建立吓阻武力;加强干部指参素养,灵活战术作为,落实战备训练;强化侦搜能力;全面掌握敌情;实施软杀。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我反空降之能力,立于不败之境地,期能击溃空降之敌
注释(略)
按你这种逻辑,那什么兵种都没必要保留。
1伞降空降兵在被空投后降落的过程中是没有防御能力的,而且空降所使用的运输机既飞行速度低、又体积庞大,极易成为防空武器的打击目标。
答:所以你可以不那么容易被攻击呀,比如,有战斗机护航,比如,先用导弹摧毁地面防空火力等等。伞兵下落过程没有防护力,但你可以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落下来,比如敌后,比如没有太多防范力量的地方,比如趁夜…
2,空投下来的载具(比如装甲战车)考虑到重量限制,它的火力必十分有限,防护能力也十分有限。
答:按你的逻辑,地面上的主战坦克在反坦克导弹和直升机面前也很脆弱。但空投载具却可以落在你想不到,或者你也只有步兵防卫的地方……
3,使用直升机直接着地机降释放武装人员,这样还能免去空降兵在降落时受到意外非战事伤害的风险。
答:这还不容易想吗,直升机飞的更低更慢,按你的逻辑,运输机会被打,直升机就不被打了?运输机一次扔两百人下来,直升机一次20人下来还没载具……你觉得哪个脆弱?
说白了,每个兵种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在不同的场景要灵活运用取长补短,而不是有什么绝对强还是绝对弱就决定不要这个兵种了。按你的逻辑,什么兵种都不需要存在了,弹道导弹很牛了吧,被特种部队摸到跟前了呢?一样废了。
好象没人讨论现代伞兵已经可以使用滑翔伞。
这种东西只有要热气流,不用动力能飞行几十上百公里。而且能上飞,这种东西目标极小,低空飞行。可以在远离目标区域上百公里进行投放,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伞降了。
是低空侦察和突袭的利器啊。
看新闻成都军区陆军特种大队(代号猎豹)有使用动力伞(这个声间有点大,但是可以从平地起飞)
鄙人也曾经在广州练过这个,真是象鹰一样飞翔,只要抓热气流,可以上升飞到一千都没问题。
这是无动力的,必须要从一个有坡度的场地起飞。
这是当年我听到教练说的一件事,现在网上有人披露: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军事人员做这事有什么后果。
1999年4月28日下午,北京华联航空俱乐部在北京市昌平县蟒山组织训练飞行。
教练员高兴哲起飞后临时决定改变飞行计划飞向北京城。由于是顺风飞行,他很快就进入市区,而且飞行高度也急剧下降,当高兴哲的飞行高度只有200米左右时,他的飞行位置在北京市的正中心故宫上空,这时他除了天安门广场已经没有合适的降落地点。4月28日下午15:45分,高兴哲操纵滑翔伞降落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东侧50米处,完成了他的这次不寻常的飞行经历,同时也结束了他的飞行生涯。高兴哲在落地后随即被广场公安人员扣留。
至此高兴哲这次飞行创造了一项滑翔伞飞行或航空体育运动的新纪录。高兴哲本次飞行空中飞行时间1小时50分钟左右,飞行距离50公里,最高飞行高度3148米。
当时广场因为要准备50年大庆,正在重铺地砖,所以没有游客。但是那时候,朱相正在大会堂里会见泰国总理。
高同学落地后迅速被警察叔叔摁住,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自己不是飞机空投下来的,最后被拘留了15天,无限期禁赛,俱乐部也让勒令解散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