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大部分保险还不能像在自动售货机买产品一样自助投保?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保险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我们买瓶水、一张电影票能轻松搞定,但买份保险却往往需要一番周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性、监管要求、技术落地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得明白保险产品和自动售货机里卖的商品有什么本质区别。自动售货机里卖的是有形商品,它们的质量、规格、价格都是标准化、明确的,消费者一看就懂。你掏钱,机器就把商品给你,交易就完成了,风险极低。

保险则不然。保险卖的是一种承诺,是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这份承诺背后,是保险公司对无数风险概率的计算、精算模型、以及潜在的赔付责任。这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其价值和意义需要消费者深刻理解。

1. 风险复杂性与个性化需求:

风险的不可见性: 比如,你买一瓶饮料,知道它的成分、口味,是即时可见的。但你买一份健康险,它保障的是你未来可能得的疾病,是多久以后的事?什么情况下能赔?赔多少?这些都需要详细的解释。
条款的专业性: 保险合同是法律文件,里面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比如“等待期”、“免责条款”、“犹豫期”、“复效”、“给付比例”等等。这些条款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误解,甚至引发后续的纠纷。让普通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准确理解这些信息,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难度非常大。
个性化配置: 即使是同一种保险,比如重疾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的人,其费率和保障范围都可能需要调整。有些产品还可以附加不同的保障责任,比如是否包含特定疾病的额外赔付,是否包含身故责任等。这些都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这与自动售货机里千篇一律的商品截然不同。

2. 监管的要求与审慎性:

“销售误导”的风险: 保险销售一直以来都是被高度关注的领域,因为“销售误导”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损失。监管机构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保险销售过程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比如必须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健康告知、产品说明等。这些环节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沟通和确认,以确保消费者是“知情并自愿”的。
健康告知的严谨性: 很多健康保险需要消费者进行健康告知,如实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关系到后续理赔的有效性。如果信息不准确,可能导致保险公司拒赔。如何在一个线上的自助投保过程中,确保消费者准确、完整地完成健康告知,并让消费者意识到其重要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客户适当性原则: 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对客户进行适当性评估,确保销售的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承受能力。例如,给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销售一款年缴保费很高的养老保险,就不太合适。如何在线上自助投保的简单流程中,完成这些复杂的评估,也是一大难题。

3. 技术落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信息展示的复杂度: 尽管技术在进步,但要把一个保险产品所有相关的风险提示、条款细则、健康告知、费率计算等信息,以一种清晰、简洁、易懂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屏幕上,并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设计挑战。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自动售货机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文字和复杂的表格,还有谁愿意去买?
用户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购买保险的习惯是倾向于通过代理人、经纪人等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和购买。这种模式虽然效率不高,但建立了信任感。要改变这种习惯,让消费者完全信任一个纯线上的自助投保流程,还需要一个过程。
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 即使是能够实现自助投保,很多保险公司也依然保留了线下服务或电话回访的环节,以进一步确认客户的理解和意愿。这说明,在复杂的保险产品销售中,纯粹的“无人化”自助服务,在现阶段可能还难以完全取代人工服务。

4. 市场环境与产品设计:

“低门槛”产品的限制: 允许在自动售货机上售卖的,往往是标准化、低风险、低保额的产品,比如短期意外险、旅游险等。而真正能提供深度保障、但同时也更复杂的产品,就很难做到完全自助。
佣金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保险销售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佣金驱动,这使得销售人员有动力去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解释。在纯粹的线上自助模式下,如何设计新的激励机制,保证产品信息得到充分传达,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保险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动售货机式”的投保呢?

也不是。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监管的逐步放宽,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进步:

互联网保险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线浏览、比较、选择和投保。
“小额、短险”的突破: 像一些短期意外险、旅游险、退货运费险等,已经非常接近“自动售货机式”的投保体验,过程非常便捷。
智能化的赋能: AI技术在帮助用户进行风险评估、产品匹配、甚至提供初步的咨询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保险公司正在尝试通过智能客服、智能问答等方式,来辅助甚至替代一部分人工服务。
用户教育的加强: 随着消费者金融素养的提升,对保险产品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增强,这为更纯粹的自助投保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中国大部分保险产品之所以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售货机式”的自助投保,是因为保险产品本身的高复杂性、高风险性、对消费者理解能力的高要求,以及监管机构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保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保险的销售过程往往需要更谨慎、更具解释性的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改变,而是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技术、产品设计、用户教育和监管政策的共同成熟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不同险种的客户渴求程度和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我们看到交通事故的新闻,通常会想起“我是否该添置一份交通意外险呢?”的问题;

而看到邻国日本老龄化很严重的报道,我们却往往未必想起“我如果活得那么长,该如何保障老年的生活”这种更深层或长远的问题。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满足保险责任简单、条款理解容易、保险需求显性化、免核保或自动核保等条件)保险产品,ATM保险自动售卖机(国内一些火车站或景点,国外的7-11便利店等已经有了短期意外险的ATM设备)早已经存在了。所以说,题目所述不够准确,有些保险产品是可以在ATM售卖的,销售和服务也是完全分离的。

与其类似的还有,线下实体保险自助超市(日本的保险超市代表性公司Life Plaza Holdings株式会社等),网上保险超市(这个国内外都很多,已经不需要举例了)。这些销售模式虽有一些不同,但均为客户主动发起的保险购买行为,这一本质是一致的。

差别在于,ATM基本是客户纯自助购买行为,网上保险超市多数由线上客服人员介入辅助客户购买,线下实体保险超市往往由线下人员帮助客户完成产品的筛选和购买。其实,除了上述三类,还有其他的保险销售形式,如最传统的保险代理人“陌拜”,这通常是销售方主动发起的行为,而非客户,因此,不在此探讨。分析三者的差别,又是对题目表述更深一步的挖掘了。即,为何不是所有保险都能能通过ATM购买? 我们可以看看领跑的对手,或许对理解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一点帮助。

日本保险业,是一个领先我们很多身位的市场,而他的有效营销人力,已经从90年代的40多万人萎缩到了现在的20多万。这一局面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公寓管理严格,基本斩除了代理人“陌拜”的土壤;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简易保险产品的线上交易发展迅速;邮政保险借助政府信用蓬勃发展;老龄化导致人力成本日趋升高等。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形势下,传统营销员渠道的业务占比逐渐降低。目前,代理人渠道占比仍超过49%,邮政渠道不到9%,门店渠道7%,直销渠道接近6%,银行证券代理接近3%,剩下是其他的代理渠道。可以说,日本已经形成了以传统营销员渠道为主,代理门店、银邮业务、网络直销业务共同发展的多元渠道发展格局。

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从大的方向来看,一是基于渠道(上文的分析)的演变,二是产品结构(老龄化导致死亡保障让位于医疗、护理、重疾等长寿保障)的演变,其根源在于该国保险市场的人口结构的演变,毕竟,人身险市场最终的经营标的是人。

这里并不是说今天日本保险渠道的格局就是我们的明天,而是说这种多元渠道发展格局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很多发达保险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再回到国内保险市场,大家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我们的互联网保险发展越来越快,占比也逐渐提高。从趋势来说,更多的保险业务将从销售方主动发起,逐渐过渡到客户主动发起。而在交易过程中,是否需要人的介入,一是取决于业务的复杂度,二是取决于人力介入的成本。理论上,包括保险在内的任何金融产品都是可以自助学习购买的,但有人希望花钱省时间,有人希望花时间省钱。国内外,越来越多自助银行、社区银行都鼓励大家自己DIY,因为服务只向有钱人开放了。保险未来呢?大家可以自己去想。

至于国内营销人员不够专业,乱象横生等问题那些领先的保险市场也曾经遇到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多数问题都会解决。最终,ATM销售的保险产品占比会越来越高,客户可以自助购买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这些有赖于技术和创新,也有赖于民众的保险意识的逐渐提升。但最终,各种销售模式应该是可以共存的,必然存在一定的保险销售工作由机器取代人完成,也一定存在喜欢人类服务的客户。

以上所述,主要谈的是人身险市场,就说这些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保险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我们买瓶水、一张电影票能轻松搞定,但买份保险却往往需要一番周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保险产品本身的特性、监管要求、技术落地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保险产品和自动售货机里卖的商品有什么本质区别。自动售货机里卖的是有形商品,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经济、社会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中餐与酒能够相对完好地保留,而中医却需要“保护”,并且西医对中医的冲击远大于西餐对中餐的冲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中餐与酒的生命力:文化根基深厚、适应性强、经济驱动 深厚的文化与.............
  • 回答
    《夏洛特烦恼》里秋雅前后的性格变化,这确实是电影里一个颇受观众讨论的点。很多人觉得,那个曾经高冷、保守,对夏洛的态度也一直是若即若离的女神,怎么最后就接受了夏洛这样一个“渣男”呢?而且,中间还跟袁华有过一段“情深义重”的感情。这背后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秋雅最初的“保守”与“现实”我们先来看看.............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种族歧视、身份认同、网络暴力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我们将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美国一名华裔少年,为了保护同学免受枪击伤害,英勇地挺身而出,不幸因此牺牲。然而,在中国网络上,却出现了一部分网友对这名少.............
  • 回答
    在中国,动物保护议题之所以让一部分人感到不适甚至厌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文化观念、社会发展阶段、现实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过于理性的分析,触及更贴近生活、更具情感共鸣的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动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存在价值更多地.............
  • 回答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养宠物这件事,说实话,反对的声音确实挺大的,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不是一句“不懂爱”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他们的顾虑和考量,其实是出于一种深沉的爱和责任感,只不过表达方式可能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家长会显得“不近人情”。咱们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卫生和健康方面的担忧,这个是最直.............
  • 回答
    咱们聊聊这入侵植物的事儿,特别是为啥好多是从美洲来的。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原因挺多的,得从咱们自家和美洲自家说起。首先,得明白啥叫“入侵植物”。不是说它来了就坏事,关键是它来了之后,能在咱们这儿安家落户,扎根生长,而且繁殖得贼快,把本地的植物挤兑得没活路,破坏咱们这儿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就算是个.............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火车,特别是中国的高铁动车组,能轻轻松松跑到两三百公里的时速,而咱们开的汽车,就算是个跑车,想达到这个速度也得费老大劲,甚至根本不可能。这背后其实是物理原理、工程设计和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在作祟。一、 什么是“轻松”?首先得明白,“轻松”在这里不是说它不费力,而是指在达到那个速度时,动车组.............
  • 回答
    中国古代历朝的二代皇帝,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表现得励精图治,承继了开国君主的雄心壮志和治国之才,但说“大部分都比较励精图治,昏君很少”,可能有些过于绝对。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二代皇帝”这个群体中,能够涌现出不少有作为的君主,而昏君相对不那么突出,又或者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印象。首先,我.............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现象,为啥在中国,你一说“家”,很多人脑子里先浮现的是“小区”,而在欧美,更多人想到的可能是“独栋的公寓”或者“联排别墅”。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在起作用。一、历史根源与中国人的居住观念要说中国住宅的“小区”模式,得从历史讲起。 古代的“.............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皇帝很少亲自领兵作战,而在西方,许多国王却乐于冲锋在前,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深入剖析这种差异。首先,我们要看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军事组织。在中国,皇帝是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职责远不止于军事。皇帝需要负责国家的整体治理,包括内政、外交、经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说道的文化和现实因素。咱们就聊聊为什么在咱们大陆以外的很多地方,牛奶盒子往往“光溜溜”地出现,泡面桶里也看不到那熟悉的叉子。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能体现地域差异和消费习惯的。首先说牛奶。你看啊,在咱们中国大陆,尤其是过去一段时间,牛奶盒子普遍会插着吸管。这主要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金融体系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管理的核心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贴近观察和分析的语言来阐述,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式”论证。首先,我们得明白“对外债权”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它的居.............
  • 回答
    很多朋友对CRH2动车组的技术来源和“中国技术”的认知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这很正常。要搞清楚这一点,得把时间拉回到2004年左右,那会儿中国铁路大提速正全面展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当务之急。CRH2的“日本基因”:起源与引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CRH2动车组,它的“前身”是日本的新干线E2系列列车.............
  • 回答
    关于黑人外貌不符合大部分中国人审美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文化、历史、社会认知以及个体差异的问题。要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审美标准的形成与文化影响 长期以来的本土审美基石: 中国的审美标准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受到本土文化、自然环境、哲学思想、艺术传统等多种因素共同.............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疯犹精”和“犹太凯乐其计划”,我需要明确一点:这两个词语都带有负面的、非客观的色彩,并且“疯犹精”更是具有强烈的侮辱性和歧视性。在讨论任何群体时,保持尊重和客观是至关重要的。您之所以会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对犹太人的印象很好”,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可能.............
  • 回答
    在中国,结婚时男方买房买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历史和经济因素。这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演变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的层面:一、 历史传承下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男性被视为家庭.............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到不少咱们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东西。要说为什么大部分中国女生似乎更倾向于“等着男的追”,这事儿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得从几个层面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历史和文化根基。长久以来,中国社会就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男女有别”、“男尊女卑”。虽然现在社会.............
  • 回答
    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有着深厚的执念,这背后有多重历史、文化、情感和现实原因交织在一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以下几个方面: 一、漫长而统一的帝制历史 “大一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统一王朝的统治之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大一统”观念。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建立了中央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玩家在玩《王者荣耀》时会有的感受。为什么感觉游戏里的皮肤,尤其是那些设计感强的、或者说“好看”的皮肤,很多都带着舶来的气息,而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元素,好像就没有那么“显眼”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不是一个简单的“爱国不爱国”就能解释的。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