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特殊兵种有身高上限,而伞兵有身高下限?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军事训练、装备适配以及实战需求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很多特殊兵种设身高上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装备和环境,而伞兵有身高下限则主要关乎安全和训练效率。

为什么很多特殊兵种设身高上限?

这里说的“特殊兵种”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体能、灵活性、隐蔽性以及装备适应性要求极高的单位,比如:

特种侦察兵/特种作战部队(例如,某些国家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等):
装备适配性: 现代军事装备,尤其是单兵防护装备(头盔、防弹衣)、通讯设备、夜视仪、以及用于渗透的潜水服、攀爬装备等,很多都有尺寸设计上的考虑。过高的身高可能会导致这些装备穿着不适、影响活动甚至无法有效使用。例如,紧身的潜水服或作战背心,身高过高的人可能穿不下,或者穿上后活动受限。
载具适应性: 特种部队经常需要搭乘各种载具执行任务,比如直升机、小型潜艇、特种车辆等。这些载具内部空间有限,特别是执行低空渗透、隐蔽撤离等任务时,乘坐姿势和空间利用率非常重要。身高过高的人在狭小空间内行动不便,容易暴露或发生碰撞。
隐蔽性与行动: 在渗透、侦察、伏击等行动中,士兵需要尽可能地贴近地面,在复杂地形中隐蔽行动。身高过高可能会增加被发现的几率,尤其是在植被茂密或低矮的掩体中。同时,在进行诸如匍匐前进、翻越障碍等动作时,身高过高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不便。
体能与耐力: 虽然这与身高上限的关系不那么绝对,但总体来说,体型过大(包括身高过高)的人在某些需要极高爆发力和持续高强度输出的体能训练中,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维持相同的水平。当然,这要看具体训练项目和个人的身体素质。
心理与团队协作: 在长期、高压的特种作战任务中,团队的紧密度和默契至关重要。尺寸上的差异过大,虽然不是主要因素,但可能在某些极端环境下对装备共享、协同作战产生细微影响。

为什么伞兵有身高下限?

伞兵,即进行空降作战的士兵,他们的身高限制主要集中在“下限”上,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安全着陆: 跳伞落地时的冲击力是伞兵训练和作战中最大的风险之一。伞兵落地时通常采用“海鸥式”着陆姿势,用脚、小腿、臀部、大腿等部位依次承受冲击。
腿部长度与缓冲: 相对较长的腿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缓冲能力,有助于分散落地时的冲击力,减少骨折、扭伤等伤害的发生。身高过矮,腿部相对较短,落地时缓冲效果可能不如身高较高的士兵,更容易直接承受更大的冲击。
身高与姿势控制: 身高低于一定标准,可能会影响伞兵在空中对伞具的控制,以及在接地时的身体姿势调整。过矮的身高可能导致难以在接地前充分伸展腿部,增加落地风险。
伞具适配与操控:
降落伞的吊带系统: 现代降落伞的吊带系统( Harness system)通常是可调节的,但也有其设计的适应范围。身高过矮的士兵可能难以将吊带调整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影响操控的精准性和舒适性。
空中姿态调整: 在空中,伞兵需要通过身体的摆动来调整方向和速度。身高过矮的士兵在摆动时,其身体的力臂可能不足,或者难以做出有效、协调的动作来控制降落伞。
装备与伞具的整体协调: 伞兵除了降落伞,还会携带武器、弹药、通信设备等。这些装备与伞具的整体协调至关重要。身高过矮可能导致重心位置不理想,影响整体平衡和操控。
训练效率与一致性:
标准化的训练: 军事训练讲究标准化和效率。设定一个身高下限,可以确保参训人员在基本生理条件上相对接近,便于统一教学和评估训练效果。
训练器械的适配: 某些模拟跳伞或伞具训练的器械,其设计也可能考虑到一定的身高范围。

为什么一个有上限,一个有下限?

这两种限制是基于不同兵种的任务特性和面临的挑战:

特殊兵种(上限): 强调的是“适应性”和“隐蔽性”,以及在高科技装备和狭小空间内的“灵活操作”。身高过高会显著影响这些方面。
伞兵(下限): 强调的是“安全性”和“操控性”,尤其是在空中和落地时的身体控制能力。身高过矮则会增加落地风险,并可能影响伞具的操控。

所以,一个兵种设身高上限是为了“进去”得更方便(指潜入、穿越等),另一个兵种设身高下限是为了“下来”得更安全(指跳伞落地)。

当然,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国家、军队、时代以及技术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例如,随着装备技术的进步,某些装备的适应性可能会增强,从而放宽一些身高限制。但从根本的物理原理和作战需求出发,这种差异性的身高要求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拿空降兵和坦克乘员、水兵之类的比没有意义。

坦克乘员和水兵是长时间在载具里作业的,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所以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而空降兵不是空勤人员,而是地面部队。空降兵搭乘飞机只是短暂的行为,到地方就跳伞或者机降,不是工作常态,所以没必要在这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

就算个子太高,那在飞机上也是坐着的,还怕坐着都头顶着舱顶不成?

就算跳伞前站起来,那也只要克服那一小会儿就可以了,跳伞都能跳,还怕弯一会儿腰?

又不是说飞机上的全是大个子,飞机就承重不了。

空降兵就是地面部队,空降兵的步兵和陆军的步兵一样,陆军步兵不设身高上限,空降兵的步兵自然也不用。

再说了,陆军步兵在战争中也可能坐飞机机降呢,那是不是也要给陆军步兵设个身高上限呢?

陆军特种兵也要跳伞,不也没设置身高上限?

海军陆战队的伞降部队也要跳伞,不也没设置身高上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军事训练、装备适配以及实战需求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很多特殊兵种设身高上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装备和环境,而伞兵有身高下限则主要关乎安全和训练效率。为什么很多特殊兵种设身高上限?这里说的“特殊兵种”通常指的是那些对体能、灵活性、隐蔽性以及装备适应性要求极高的单位,比如: 特种.............
  • 回答
    在探讨为何部分中国人会支持俄罗斯以及希望其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中获胜的原因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媒体宣传以及对国际秩序的认知等多个层面。历史渊源与情感联系:首先,中俄两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在过去,两国曾是盟友,共同抵御过外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在动漫作品中,一些角色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塑造方式,即便有着争议性的背景,也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修特海姆和《我的英雄学院》中的一些角色,虽然都被“法西斯”这个标签所笼罩,但他们获得的市场反馈却天差地别,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法.............
  • 回答
    很多人确实会下意识地把儿化音和北京话划等号,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着挺复杂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清楚了:1. 媒体的强势输出和“北京标签”的固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想想,我们接触到的关于“北京话”的影视剧、相声小品、广播电视节目,有多少是带有浓重儿化音的? 影视剧: 很多以北京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国人在看欧洲和美国北部一些住宅项目时会有的一个普遍疑问。咱们中国人对“坐北朝南”的执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这背后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气候环境的实际需求。但反观北欧和美国北部那些动辄占地几十公顷、几百上千户的大型社区,你会发现它们在户型朝向上,似乎不像我们这么“讲究”.............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人种学、社会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掰开了说。首先,人种差异是绕不开的起因。 众所周知,不同人种的基因构成存在差异,而这直接影响着体脂分布、骨骼结构以及身高发育等。在日本人群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可能使得一部分女性在身.............
  • 回答
    提起古代中国的宋、明、清三朝,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腐败”二字。这并非空穴来风,史书中关于官员贪污受贿、裙带关系、效率低下等等的记载确实不少。但如果我们就此断定中国古代王朝就是腐败的代名词,那未免过于片面。而且,将中国放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观察,特别是与同一时期的欧洲王朝进行对比,或许能勾勒出更丰.............
  • 回答
    关于“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对特定食物过敏,而在中国很少听说”这个问题,实际上,食物过敏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并不能简单地说在中国就“很少听说”。然而,从流行病学数据、公众认知、诊断率以及文化饮食习惯等多个层面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差异,使得人们产生这样的印象。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数据.............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多人关心的,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原因还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一句“老外就是有魅力”或者“中国男生不行”就带过。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别那么死板。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实:文化差异和刻板印象是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女孩身上可能带有他们所认为的东方女.............
  • 回答
    社交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微信等平台已成为谣言的重灾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谣言,往往带着一些“似曾相识”的典型特征。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谣言的典型特征:首先,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它们的“敲门砖”。这类谣言往往会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使用夸张、绝对.............
  • 回答
    我认识的一些日本朋友,在互联网使用体验上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中美非常普及但日本普及度不高的功能上。这些痛点很多都源于日本社会的一些独特之处,或者说是文化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我来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官方,就好像我跟你在聊天一样。最明显的一点:购物与支付的“不便利”感 .............
  • 回答
    你说的这颗特别亮、发黄光的“星”,确实有点意思。它可能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那种遥远而闪烁的星星,反而更可能是我们身边一位“老朋友”——金星。让我想想怎么跟你说清楚这事儿,就像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去野地里看星星一样。他总是会指着天上那些亮晶晶的小点,然后告诉我,不是每一颗会发光的就是咱们说的那些“远方的太.............
  • 回答
    在中国,许多二本、三本院校开设基础学科专业,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沿革、市场需求,也有教育政策和学校自身发展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格局来看,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的培养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
  • 回答
    关于中国父母鼓励孩子与陌生外国人搭讪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的“鼓励”或“怂恿”就能完全概括。这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期盼、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考量。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解释这种现象:1. 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能力培养需求: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随着中国.............
  • 回答
    在中国拍摄的许多历史剧,确实常常会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这种“干净”并非单指视觉上的整洁,而是包含了一系列文化、审美、叙事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些剧集在呈现历史时,往往会剔除掉一些在我们现代视角看来可能不那么“体面”或“舒适”的元素。一、 审美追求与文化传承: 古典美学的延续: 中国传统.............
  • 回答
    中国古代社会对“奇技淫巧”的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这一观念并非简单地否定科技本身,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权力关系与价值观冲突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影响1. "正统"与"末业"的价值分野 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官方意识.............
  • 回答
    在中国,医学领域确实专家辈出,特别是在医生群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各种领域的顶尖专家。然而,相较之下,护士领域的“专家”称谓似乎并不那么普遍,或者说,我们对“护士专家”的认知和期待与医生专家有所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职业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定位等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
  • 回答
    中国机械工程师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体系、市场供需以及社会价值认同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根本原因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因素。中国的经济体量虽然庞大,但人均GDP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你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学费比国外不少大学低,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咱中国的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些历史原因。为什么中国大学收费相对较低?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国家财政投入的比例较高: 咱中国大学,特别是公办大学,很大一部分办学经费是来.............
  • 回答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的精细化和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的交叉学科倾向,背后存在着历史、文化、教育理念、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中国大学专业划分精细化的历史渊源和逻辑:1. 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影响: 需求导向与人才培养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