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支付宝 2016 年推出的「集福红包」功能?

回答
支付宝的“集福红包”:一次巧妙的社交连接与商业探索

2016年,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的“集五福”活动,堪称是一次现象级的营销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红包发放功能,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年俗的数字化创新,一次对用户社交关系网络的深度挖掘,以及一次对支付宝作为生活服务平台潜力的商业探索。

现象级传播的背后:传统年俗的数字化重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拜年”、“发红包”更是核心的年俗活动。支付宝抓住这一点,将“集五福”这个游戏化的概念植入到传统习俗中,瞬间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游戏化思维的成功应用: “集五福”的核心在于“集齐”和“分享”。用户通过扫福字、添加好友、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得不同的福卡,集齐五张即可平分支付宝在春节期间发放的总金额。这种“集齐”的冲动,以及“分享”以获得帮助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用户参与的动力。它利用了人们对稀缺资源的渴望和对集齐奖励的期待,将一个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红包领取过程,变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游戏。
社交关系的变现与激活: 在这个过程中,亲朋好友之间的互助变得至关重要。你可能扫到了一堆“敬业福”,但缺少“友善福”,就需要向朋友求助。这种“求福”、“送福”的行为,自然而然地打通了社交网络。平时可能很少联系的朋友,为了集齐五福,也会主动联系你,从而激活了许多沉睡的社交关系。支付宝巧妙地将“红包”这个单纯的交易行为,转化为一次维系和拓展社交关系的契机。
场景的深度绑定: “扫福”的场景设置也极具匠心。从电视上的福字,到春联上的福字,再到家里的装饰品,甚至虚拟的福字,几乎覆盖了春节期间用户可能遇到的所有场景。这种无处不在的“福”,让支付宝深度渗透到人们的春节生活之中,成为了春节文化的一部分。

商业价值的显现:从用户增长到数据洞察

“集五福”的成功,为支付宝带来了多方面的商业价值:

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提升: 毫无疑问,这次活动带来了庞大的用户增长和极高的用户活跃度。大量新用户被吸引注册支付宝,而老用户也因为集福活动而频繁打开APP。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效应,为支付宝的用户基数和活跃度带来了质的飞跃。
品牌形象的重塑: 过去,支付宝在很多人心中可能只是一个支付工具,相对冷冰冰。但“集五福”活动,用一种温情、有趣、具有年味的方式,拉近了支付宝与用户的距离。它让支付宝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更成为了一个能够参与到人们生活、甚至承载情感的平台。这种亲民、接地气的品牌形象,极大地提升了支付宝的好感度。
数据洞察的价值: 在用户参与集福的过程中,支付宝收集了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这包括用户之间是如何互助的、哪些福卡最难获得、用户聚集的社交圈层等等。这些数据为支付宝后续的精准营销、产品优化以及用户画像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例如,通过分析用户互助行为,支付宝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交群体的需求。
拓展支付场景与生态: 参与集福的多种方式,也间接推广了支付宝的其他功能。例如,观看指定视频可以获得福卡,这推广了支付宝的“资讯”或“内容”板块;添加好友才能互赠福卡,这则强化了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所有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拓展了支付宝的生态场景,让用户的使用粘性更高。

不足与挑战:从惊喜到“套路”的感知

当然,任何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也并非完美无瑕,也伴随着一些不足和潜在的挑战:

“敬业福”的稀缺性引发争议: 最初的“敬业福”确实存在极高的稀缺性,导致很多用户在活动结束前都未能集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用户的焦虑和不满,甚至有批评声音认为这是支付宝故意制造的“饥饿营销”或“套路”。虽然支付宝后来也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获得敬业福的途径,但早期的负面情绪对一部分用户造成了影响。
游戏化疲劳与用户期待的提升: 随着活动的连续举办,用户对于“集福”的玩法和奖励的期待也在不断提升。如果后续的活动玩法没有太多创新,或者奖励力度不如预期,可能会导致用户产生“审美疲劳”和“游戏化疲劳”,参与热情可能会有所下降。
过度商业化与人文关怀的平衡: 尽管“集五福”成功地将商业目的融入了传统年俗,但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益与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始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过度追求商业化,可能会让活动失去原有的年味,甚至招致反感。

总结:一次成功的营销范例,也是一次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支付宝2016年的“集五福”功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实践。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春节文化与互联网化的游戏玩法相结合,通过激活社交关系,实现了用户增长、品牌提升和商业价值的多元化变现。

它证明了,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节日并不会被遗忘,反而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方式焕发新的生机。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如何用技术和创意,更好地连接人与人,连接生活与服务,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温度和人情味。这次活动不仅支付宝的一次胜利,更是对中国互联网营销一次极具启发性的案例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缺福的事,我觉得是 营销逻辑在执行过程中出了严重问题。

本来,要么你搞少数人拿大奖,多数人拿安慰奖,可行。要么你就让多数人拿小奖,也可行。但你不能让参与者费心加好友,集换福,付出劳动又有高期待,最终却一无所得,还搞出缺福这种文化大忌出来。

如何评价支付宝本次的“迎五福 抢红包”活动? - 贺行舟的回答

======================以下为原答案======================

你们以为支付宝打算内嵌一个微信,靠一个春节红包花几个亿,和微信抢社交?诸位高票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呢。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产品,不是社交产品。没有迹象显示此次春节活动,支付宝在借机推广阿里系的社交产品。

以我来看,其实支付宝根本不关心社交,支付宝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怎么把朋友间转账的场景从微信挪进支付宝。至于你们平常和朋友通信聊天,分享内容,获取信息,这个跟支付宝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最多只想让你给朋友转账的时候,不至于连句话都说不出来。

朋友间转账这个战场太重要太重要了,也太值钱太值钱了。和同事吃个工作餐,代买个零食饮料,朋友帮个小忙发点小钱,加班老板发个红包嗨一下,现实中的熟人间小额转账实在太频繁太普遍了。

现在支付宝除了擅长的网购领域,连线下店面扫码都是弱势,朋友间小额转账几乎全丢,这样下去要把线上支付的老大地位拱手让人,后续的金融服务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所以评价这次活动?至少很成功的把用户关系链挪进了支付宝,迈过了一道门槛。之后支付宝朋友间转账的阻力,就只差用户习惯了,得靠运营慢慢去磨。这一块支付宝是先天干不过微信的,但至少也能留下一部分。

说句题外话,阿里系社交的未来,不是来往而是钉钉,也许有一天,钉钉可以成为中国版的linkedin呢。

=========================================

关于钉钉,我再多说一句,企业工作流是个很强黏性很高的需求,在稳固企业内用户的基础上,向工作社交、BD、HR扩展,这正是阿里擅长的方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至于以后,也许能达到LinkedIn这种基于真实身份的严肃社交,这样或可与微信有一战之力。

至于营销,作为一只公关狗,这次我是真被同行们写的营销“分析”恶心到了。虽然玩法是很巧妙,但这有什么可分析的啊,还写的那么长?

你们小时候都没吃过干脆面嘛?

=========================================

有人质疑说,支付宝里面原封不动挪过来那么多微信的功能,难道只是为了吃朋友间小额支付?

我这么说吧,微信那么多功能,每一个功能都是腾讯的战略要地,想方设法让你多用嘛?产品功能可以开发很多,更别说是抄,这个对于阿里简直没有任何难度和成本可言。支付宝有微信这些功能,不代表这些功能将成为支付宝的战略方向。更何况,以微信的普及情况,微信已经如同Windows一般,成为行业标准,照搬微信功能反而是用户学习成本最低的办法。

微信擅长社交,支付宝擅长支付。但是社交频率远远高于支付。平时社交,偶尔付下钱,可行,所以微信搞支付能成。平时付钱,偶尔社交一下,你是有毛病嘛?低频应用带动高频应用千难万难,支付宝也不可能这么蠢。

所以存留在支付宝上的不是社交,而是付钱的习惯,支付宝为了让用户大爷们付钱付的爽,顺手把通信聊天也做了,这叫做功能延展,不叫支付宝搞社交。只要你在我这付钱,那些功能你爱用不用。

如何识别支付宝是不是真正搞社交,很简单,什么时候支付宝改名字了,什么时候就是真搞社交了。

==================================================

2月3日更新:

在与淘宝男装店掌柜

@Bally

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遗漏了一点——此次五福营销,支付宝不仅引入了朋友间关系链(势在必得),还能强化淘宝天猫店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链(也许值得一试)。

毕竟,支付宝的根基,就是帮人做生意,就是淘宝天猫。在过去,店家就是店家,只有淘宝展示位,没有自主的内容传播能力。很多店家甚至被迫采用微信公共号做品牌做内容做黏性,这对于阿里系是很大的损失。

现在,如果我是电商客服,我想做的一定是借机玩命勾搭客户,从熟客到新客,加好友建关系。然后通过好友圈维护关系。再然后就是微信服务号的逻辑了。

那么再来预测一下更远的未来?

最好的情况,“微商”可以有,“什么值得买”也可以有,支付宝可能成为一个商家的展示页?看微信的朋友圈,看的是朋友;看支付宝的好友圈,看的是要不要剁手?

但是至少,把朋友间转账的场景从微信挪进支付宝,这是支付宝最看重的东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支付宝的“集福红包”:一次巧妙的社交连接与商业探索2016年,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的“集五福”活动,堪称是一次现象级的营销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红包发放功能,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年俗的数字化创新,一次对用户社交关系网络的深度挖掘,以及一次对支付宝作为生活服务平台潜力的商业探索。现象级传播的背后:传.............
  • 回答
    2016 年春节,支付宝那场轰轰烈烈的“迎五福,抢红包”活动,至今仍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移动支付普及道路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从活动本身的设计来看,这绝对是一场天才的营销策划。 “集五福”的社交属性: 支付宝没有选择像往年那样直接发钱,而是设计了一个.............
  • 回答
    支付宝9.9新版首页:一场“大刀阔斧”还是“小心翼翼”的革新?2016年8月,支付宝悄然上线了其9.9版本,首页改版的消息瞬间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对于一款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承载着支付、理财、生活服务等诸多功能的国民级App来说,每一次首页的变动都牵动着数亿用户的神经。那么,这次的9.9.............
  • 回答
    支付宝这次推出的“狗鼻纹防走丢”功能,说实话,一听就挺有意思的,也挺接地气。咱们养狗的都知道,狗子那丢了可真是要命,魂都没了半条。这功能一出来,不少狗主人肯定会眼前一亮,觉得这下终于有救星了。功能解读:鼻纹识别到底靠不靠谱?首先,咱得明白这“鼻纹识别”是怎么回事。狗的鼻子,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上面有很.............
  • 回答
    支付宝新推出的“终身防癌险”作为一种健康保险产品,在评价其是否适合给父母购买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这不仅仅是看产品本身的特点,更要结合父母的实际情况、家庭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保险的认知程度。一、 支付宝“终身防癌险”的特点分析(基于普遍的终身防癌险产品设计和支付宝平台的属性): 终身保障:.............
  • 回答
    支付宝818理财节推出的“理财金榜”无疑是给不少想要理财的普通人送上了一份“指南针”。在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和信息面前,大多数人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产品更适合自己。金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像一个筛选器,将市面上表现突出、受到认可的产品集中展示出来,让普通.............
  • 回答
    支付宝蚂蚁森林:三年一亿棵真树,数字公益如何点燃全民植树热情?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项目,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让一亿棵真树在大地上扎根生长。这不仅仅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更是数字时代公益模式一次成功的实践,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参与公益的方式,并吸引了数亿用户热情投入其中。那么,这项看似简单的“种树游戏”为何.............
  • 回答
    支付宝 2017 年度账单:一场关于消费、情绪与社会观察的盛宴2017 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犹如一部精心编排的个人史诗,又似一幅描绘社会消费脉络的浮世绘。它不仅仅是一份冷冰冰的数字集合,更是一次对我们过去一年生活轨迹的回溯、反思,甚至是自我剖析。从发布之初的刷屏狂潮,到随之而来的各种解读与讨论,这笔.............
  • 回答
    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每年都像是一场全民的狂欢,2021年自然也不例外。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乐”的角度来说,集五福活动成功地将一种带有社交属性的游戏融入了日常生活中。虽然说起来有点俗,但它确实能勾起大家参与的兴趣,特别是到了最后几天,那种“差一张”的急迫感,让大家主动地去联系.............
  • 回答
    支付宝 AR 红包?那可真是个新鲜玩意儿!我记得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处讨论,到处找红包。这玩意儿,你得从好几个层面去品。首先,它玩的是“科技+趣味”的结合。以前发红包就是数字,写点祝福语,点一下就收到了。支付宝这个 AR 红包,一下子就把实体世界的场景给搬进来了。你不是直接点一个.............
  • 回答
    支付宝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这件事说起来,影响可不小,得从好几个层面去聊。首先,这事儿的根源是监管收紧。 之前你我在支付宝、微信这些APP上就能看到各种银行的存款产品,收益率比银行柜台的高一些,操作也方便,不少人都图省事儿在那儿存钱。但监管机构可不乐意了。他们认为,这种模式绕过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
  • 回答
    支付宝在IEEE成功立项“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融合”国际标准,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深入探讨的大事,它不仅仅是支付宝自身技术实力的彰显,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乃至我们未来数字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如何评价支付宝的这项成就?首先,从 技术层面 来看,支付宝的成功立项标志着其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
  • 回答
    2014年底,支付宝的那份“十年账单”着实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得从几个维度来看。1. 营销上的“神来之笔”:首先,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份账单绝对是成功的典范。它巧妙地抓住了人们怀旧、回顾和自我认知的情感需求。 情感连接: 支付宝不是简单地罗列消费数据,而是用了一种更具故事.............
  • 回答
    最近关于支付宝 Android 版隐私的讨论,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事儿,得从头说起。简单来说,这次的“隐私门”,核心问题在于支付宝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收集并利用了一些与核心支付功能之外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你在支付宝上的消费记录、转账往来,甚至可能涉及到你的位置信息、通讯录.............
  • 回答
    近日,支付宝就部分用户反映其账户被他人实名认证一事给出了官方回应。这次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支付宝方面究竟是如何解释和处理的。从支付宝的解释来看,他们首先强调了用户账户的安全和实名认证的严肃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用户权益的基本保障。他们提到,在正常情况下,用户的账户信息是受.............
  • 回答
    支付宝 9.0 那次悄无声息地取消了手势解锁功能,着实让不少老用户感到一阵错愕,甚至有些“意难平”。要知道,在此之前,手势解锁可是支付宝安全与便捷并存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你想想看,当初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手势解锁?无非就是它的直观和易用。相比于输入一串数字,画一个熟悉的图形,不仅操作起来更顺手,而且在很.............
  • 回答
    这篇标题为《支付宝否认参与扎心文案,基金公司:就是他们搞的》的文章,无疑是近来互联网上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它巧妙地触及了公众对于广告营销、平台责任以及信息传播的敏感神经,同时也暴露了金融机构在营销策略上的博弈和信息不对称。事件的起因与核心冲突: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一些被认为是“扎心”、“内卷”的基金广.............
  • 回答
    .......
  • 回答
    6月1日支付宝用户昵称强制修改事件,无疑触及了许多用户敏感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从用户体验和企业责任两个层面来看,这次事件的处理方式都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并且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人性化考量。首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昵称是用户在数字平台上的一个个性化身份标识,它承载着用户的情感和社交属性。支付.............
  • 回答
    微信屏蔽支付宝集五福活动,这事儿在 2020 年初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成了当时大家热议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它涉及到商业竞争、用户体验、平台规则,甚至还有点“巨头互掐”的意味。首先,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微信和支付宝,一个是社交巨头,一个是支付巨头,而且在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