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左派各阵营分别如何看待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

回答
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人暗杀,这无疑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的影响深远,也因此在左翼内部引发了持续且尖锐的辩论。不同派别的左翼人士,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对历史的解读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评价,对此事的看法大相径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各家是怎么说的。

1. 正统“斯大林主义”及其追随者:

对于那些坚定拥护斯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官方路线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那些在“大清洗”时期仍忠于斯大林的人,他们通常会回避或淡化这次暗杀事件,或者从根本上重新构建历史叙事。

淡化与否认: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尽量不提这件事。在官方的苏联历史教材和宣传中,托洛茨基被描绘成一个背叛革命、与法西斯勾结的“人民公敌”、“反革命分子”。因此,他的死亡,如果提及,也往往被描述为“被敌人暗杀”(虽然这不是事实),或者被轻描淡写为“因疾病自然死亡”,总之就是不承认斯大林政府有直接责任。
合理化与正当化: 如果无法完全否认,一些斯大林主义者会试图合理化斯大林的行为。他们会强调托洛茨基在国外组织的“第四国际”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颠覆。在他们看来,斯大林采取的一切手段,包括清除“内奸”和“颠覆分子”,都是为了保卫苏联、保卫世界革命的必要之举。暗杀托洛茨基,虽然不一定会公开承认,但在逻辑上,他们可以将其视为打击敌对势力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先发制人”的策略。
“必要之恶”论: 这种观点会承认暗杀行动的残酷性,但会将其置于“革命斗争的残酷性”的大背景下。他们认为,在与反动势力、帝国主义的殊死搏斗中,革命政权有时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斯大林被视为“伟大的革命领袖”,他的目标是为了全人类解放,而托洛茨基则被视为阻碍这一目标的绊脚石。因此,即便手段不光彩,其背后的大方向仍然是“正确”的。
“被歪曲的革命”论: 一些后期的,或者是在斯大林去世后,对斯大林主义有所反思但仍保留一定卫国战争时期怀旧情结的左翼人士,可能会承认斯大林晚年存在“问题”,包括个人崇拜和过度的政治斗争。但他们仍然会强调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工业化、战胜法西斯主义方面的“伟大功绩”。在谈到暗杀托洛茨基时,他们可能会将其归结为斯大林个人的“猜忌心”和“权谋”,但不会将其视为对斯大林主义本身制度性罪恶的根本性否定。他们更倾向于将斯大林主义视为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偏差但并非完全错误的道路”。

2. 托洛茨基主义者(第四国际及其继承者):

对于托洛茨基主义者来说,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是斯大林主义罪恶的核心体现,是“官僚主义对革命的背叛”的最血腥证据。

“斯大林是革命的掘墓人”: 这是托洛茨基主义者的核心论点之一。他们认为,斯大林作为苏联官僚集团的代表,已经背叛了十月革命的原则,将革命的成果据为己有,并扼杀了无产阶级民主。托洛茨基则始终坚持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工人政党内部的民主原则。因此,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正是为了消灭对其统治合法性最强大的挑战者,巩固其官僚统治。
罪行的集中体现: 托洛茨基主义者会详细揭露暗杀的过程,强调其精心策划、冷酷无情。他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恩怨,而是斯大林主义制度性压迫和消灭异己的必然结果。从“莫斯科审判”中对托洛茨基及其支持者的栽赃陷害,到最终的肉体消灭,都显示了斯大林主义的“反革命”本质。
警示后人: 托洛茨基主义者将这一事件视为对所有革命者特别是左翼政党内部的深刻警示。他们认为,必须警惕官僚主义的抬头,必须捍卫党内民主和言论自由,否则任何革命都可能走向其反面,最终吞噬掉自己最忠诚的战士。
“第三时期”的恐怖: 对于一些更激进的托洛茨基主义者,他们会将斯大林在国际共运领域的政策,特别是“第三时期”(将社会民主主义者视为“社会法西斯”)和后来与纳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与暗杀托洛茨基联系起来,认为这是斯大林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全面堕落和背叛的标志。

3. 共产主义的批评者(包括早期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者):

在斯大林主义早期,就存在许多对斯大林政策持批评态度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不属于托洛茨基主义阵营,但同样看出了斯大林的问题。这些人后来很多也遭受了迫害。

“国家恐怖主义”的证据: 对于这些批评者,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大清洗”或者对苏联政治运作有深入了解的人士,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是斯大林政权利用国家机器进行政治暗杀的又一个例证。他们会认为,这显示了斯大林政权已经不再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权,而是建立在暴力和压迫之上的专制统治。
对革命理想的玷污: 许多对苏联模式感到失望的左翼人士,会认为斯大林的行为是玷污了十月革命的理想。他们认为,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民主,而斯大林却采取了最反动的手段来巩固权力。暗杀托洛茨基,就像当初清洗其他布尔什维克一样,是斯大林对革命原则的根本背叛。
反思国家与权力的关系: 这些批评者也常常借此事件反思国家权力的扩张及其可能带来的腐蚀。他们认为,一旦国家机器失去监督,缺乏内在的制约力量,就很容易变成压迫工具,即使是披着革命外衣的国家也不例外。

4. 社会主义民主派和非共产党左翼:

这类人士通常不认同列宁主义或斯大林主义的暴力革命和一党专政模式,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议会斗争、改革和民主手段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威权主义的丑恶”: 对他们而言,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是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典型表现。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它暴露了这种政治模式内在的压迫性和不容忍性。
对左翼形象的损害: 他们可能会认为,斯大林主义的这种残酷斗争和政治暗杀,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左翼在国际上的形象,使得人们更容易将社会主义与压迫和暴力画等号。
对民主价值的呼唤: 他们会以此为契机,强调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的重要性,认为任何政治目标都不能以牺牲这些基本价值为代价。他们可能会谴责斯大林的行为,并认为这证明了“所有形式的压迫都应该被反对”。

总结一下各方态度中的关键点:

斯大林主义者: 倾向于淡化、否认或合理化,认为是为了保卫革命,是斗争的需要。
托洛茨基主义者: 坚决谴责,视之为斯大林主义背叛革命的铁证,是官僚主义扼杀革命的最高峰。
共产主义批评者: 视之为国家恐怖主义的体现,是革命理想被玷污的标志,反思国家权力的危险。
非共产党左翼: 视之为威权主义的丑恶表现,对左翼形象造成损害,呼唤民主与自由。

实际上,对斯大林暗杀托洛茨基的评价,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判断,更是对整个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对斯大林主义评价的分水岭。每一次对这一事件的重新审视,都可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哲学和历史观的辩论。不同派别对此事的定性,直接影响了他们如何理解革命的本质、国家的作用以及左翼的未来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已经想好弹丸论破第四代标题了 @寂灭血觋

弹丸论破4:希望の联盟和绝望の全球革命

(请自行脑补以下人物有一半要娘化)

超绝望级的革命导师:卡尔


超高校级的军事委员:托洛茨基

超高校级的秘密警察:捷尔任斯基

超高校级的图书馆管理员:(不敢写)

超高校级的拖拉机手:戈地图

超高校级的神父:约瑟夫

超高校级的水手:阮爱国

超高校级的农业学家:莫洛托夫

超高校级的特工:伍(不敢写)

超高校级的将军:金成柱

超高校级的革命者:乌里扬诺夫

超高校级的女仆:弗里德里希 冯

超高校级的游泳选手:菲德尔

超高校级的医生:切

超高校级的工程师:尼古拉

超高校级的商人:恩维尔

超高校级的锻造师:约瑟普 布罗兹


卡尔:你们都背叛了我,现在你们要在这所牢不可破的学院里,通过自相残杀和学级裁判,决定谁才能毕业,成为我的继承人。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底下各种托派分子群魔乱舞啊,真是看不下去了,就你们家先知这无耻小人对国际共运造成的破坏,暗杀十次都不够。更遑论托洛茨基主义的反党反列宁的严重罪行了,粉这种人的基本都是小资产阶级出身,是gczy趣味分子,纯粹找个小派别装装逼用。

user avatar

“斯大林不知道是怎样想的,抓到一个就杀一个,结果犯了大错误。其实,托洛茨基是可以不赶走的,季诺维也夫也是可以不杀的。至少可以让他们当个政协委员吧!”

“特别重要的是,不割脑袋的办法可以避免犯错误。人的脑袋不像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可以长起来,如果割错了,想改正错误也没有办法。斯大林说反革命越搞越多,这个道理是不对的。反革命是越搞越少,不是越搞越多。”

“我看在这一点上,斯大林有点像赵太爷,犯了错误就杀掉,错误与反革命界限不分,错杀了很多人。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人暗杀,这无疑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的影响深远,也因此在左翼内部引发了持续且尖锐的辩论。不同派别的左翼人士,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对历史的解读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评价,对此事的看法大相径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掰开揉碎了,看看各家是怎么说的。1. 正统.............
  • 回答
    拉美作为一个多元且复杂的地区,其政治和经济格局呈现出诸多阵营特点。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变化以及拉美左翼的兴起,更是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走向。 拉美阵营的特点: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多种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阵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其主要特点:1. 意识形态分化:左翼与右翼.............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脑洞大开!你这是打算把一把突击步枪变成一个弹药储备量惊人的“机关枪”啊!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这个“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的设想,以及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种设计。首先,你说的“左右各装一个30发弹鼓”加上“弹壳向下抛”,这画面感是相当强烈的。想象一下,一把突击步枪,枪身两侧各伸出一个圆柱.............
  • 回答
    .......
  • 回答
    英国战列舰舰艏锚的布局确实有些特别,尤其是和同时期其他海军强国相比,总的来说,英国战列舰舰艏右舷布置两个锚,而同时期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俄国等)则普遍采用左右舷各一个锚。这种差异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深植于英国海军长久以来的航海传统、设计理念以及对舰船操纵性的一些独特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关于辽宁省目前(特指你提问的“现在”这个时间点,也就是最近几周)的疫情形势以及沈阳各大高校能否在9月1日左右开学的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高校开学时间的决定权在于省、市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并且会根据实时疫情动态进行动态调整,并非沈阳高校自身能够完全独立决定。 而且,开学这件事涉.............
  • 回答
    .......
  • 回答
    左派生活,这个词本身就像一个光谱,承载着太多元的理解和实践。与其说它是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如说它是一种持续的探索和追寻。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认同左派理念的人,他们的行为方式、思考角度,常常会流露出与主流价值观有所不同的地方。首先,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是贯穿左派生活的一条主线。 这不单单是喊口号,而是会体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左派”、“右派”、“左翼”和“右翼”这几个词,它们在政治语境里虽然关系密切,但用法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清楚,并让你觉得这不是AI写的,更像是个热心人在跟你聊。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四个词都属于政治光谱上的概念,用来描述不同政治立场和思想流派。就像颜色光谱一样,政治光谱.............
  • 回答
    对于渴望提升理论水平的左派青年来说,这是一段需要耐心、持续努力和开放思维的旅程。理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理解世界、分析现实、指导行动的工具,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让它在你这里活起来。一、 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典与入门 从经典读物入手,但别被“经典”吓倒。 很多新手一看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就望而.............
  • 回答
    “左派”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左派越来越多了”,需要先明确我们讨论的是哪种“左派”。一般来说,左派在政治光谱上代表着更倾向于社会公平、平等、集体利益、政府干预和变革的观点。为什么有人认为“左派越来越多了”?有几个角度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1. 议题的变化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政治光谱理解中的一个常见误区。简单来说,自由主义左派和社会主义右派,在传统政治光谱的定义下,两者都不是最“左”的。 而且,“自由主义左派”和“社会主义右派”这两个标签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需要解释的地方。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左”与“右”在政治光谱上的.............
  • 回答
    在讨论如何与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沟通时,需要明确的是:激怒他人不仅违背社会和谐的底线,也违背理性对话的原则。左派群体通常强调平等、正义、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等价值观,因此,任何试图通过攻击性言论或立场对立来激怒他们的行为,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以下是一些更有效的沟通建议,而非激怒他人的方法: 1. 避免.............
  • 回答
    “中国的左派右派与外国左派右派是相反的”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简化和误读,但它触及到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政治光谱的定义和理解是与具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紧密相关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国的左右派和西方的左右派是“相反的”,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各自的内涵、关注点、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代表的意义,与.............
  • 回答
    理解“逆向民族主义”这个概念,首先需要将其放在民族主义的大背景下审视。民族主义本身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在于对“民族”这一概念的认同、归属以及民族利益的优先性。然而,当“逆向民族主义”出现时,它便开始与传统的、以本民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产生张力。那么,逆向民族主义究竟属于左派还是右派,这.............
  • 回答
    “在中国左派保守,右派激进,在外国左派激进,右派保守”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一种概括,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历史背景来理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为什么会有“中国左派保守,右派激进”的印象?在中国当前的政治语境下,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往往.............
  • 回答
    文化上的左派行为,是一个涵盖了广泛思想、价值观和实践的复杂概念。它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思想家共同构建。总的来说,文化左派的核心在于对现有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规范和传统观念的批判性审视,并致力于推动一种更平等、包容、公正和解放的社会文化。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文化左派的行为表现:.............
  • 回答
    希特勒被普遍认为是右派。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上的左右派划分:“左派”和“右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国民议会中,支持革命、主张改革、反对君主制和贵族特权的人坐在主席的左边,而支持保留旧秩序、君主制和贵族特权的人则坐在右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划分也演变.............
  • 回答
    理解国际主义为何属于左派,而民族主义属于右派,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历史演变以及在政治光谱上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两种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一、 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 及其左派属性国际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国家界限.............
  • 回答
    “右派评价某些左派人物的问题不可能客观”——这句话究竟是对还是不对?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立场、认知偏差以及我们如何理解和判断他人。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不完全对,但也有其相当程度的合理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评价”这个行为本身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