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际主义属于左派,民族主义属于右派?

回答
理解国际主义为何属于左派,而民族主义属于右派,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历史演变以及在政治光谱上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两种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

一、 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 及其左派属性

国际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国家界限,强调国家之间的合作、团结和互助,认为人类是一个整体,共享共同的命运和利益。 它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主张通过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性挑战。

1. 核心价值与理念:

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 国际主义相信存在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和原则,例如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和平等等,这些原则应该超越国家主权而得到普遍尊重和实践。
团结与互助 (Solidarity and Mutual Aid): 国际主义者认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应该相互支持,共同为实现人类的福祉而努力。这种团结可能基于共同的阶级利益(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共产主义)、共同的价值观(如民主自由的国际联盟),或共同的生存挑战(如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与合作 (Global Governance and Cooperation): 国际主义倾向于支持和建立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跨国问题,如战争、贫困、疾病、环境污染等。
人权优先 (Human Rights First): 许多国际主义者将个人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不受歧视的权利)置于国家主权之上,认为国家有义务保护本国公民的人权,并在必要时,国际社会也应介入以防止人权侵犯。
反殖民与解放 (Anticolonialism and Liberation): 在历史进程中,许多反殖民运动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都带有强烈的国际主义色彩,它们寻求与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并呼吁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2. 为何倾向于左派?

国际主义的左派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阶级斗争的国际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lass Struggle): 马克思主义是国际主义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分支之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全球性的,工人阶级的解放也必须是国际性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其最响亮的口号。这种观点将国内的阶级矛盾延伸到国际层面,认为无产阶级共同对抗的是国际资产阶级的剥削。
追求平等与公平 (Pursuit of Equality and Fairness): 左派普遍强调社会平等和经济公平。国际主义将这种追求延伸到国家之间,反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不平等待遇,主张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例如通过援助、减免债务、改革贸易规则等。
进步主义与改革 (Progressivism and Reform): 左派通常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推动者,而国际主义正是通过跨越国界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进步和改革,例如推广民主、人权、环保等理念。
对国家权力的审慎态度 (Skepticism towards State Power): 许多左派思想家对国家权力的集中和滥用持警惕态度。国际主义通过强调国际法和国际机构来制衡单一国家的主权和权力,这与左派对强权政治的批判是一致的。
人道主义与同情心 (Humanitarianism and Compassion): 左派通常更强调人道主义关怀,对弱势群体和受苦难的人们抱有同情心。国际主义将这种同情心扩大到全球范围,关注饥荒、贫困、战争受害者等,并呼吁国际援助和干预。

3. 历史上的表现:

第一、二、三国际: 工人运动的组织和行动,如共产国际、社会党国际等,是国际主义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
反战运动: 许多反战运动都具有国际主义色彩,它们认为战争是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产物,号召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战争。
人权运动和环保运动: 这些跨国界的运动,如 Amnesty International, Greenpeace,它们的目标和行动都超越了国界,强调人类共同的责任。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主义也面临新的挑战和争议,例如关于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国家主权与全球义务的平衡等。

二、 民族主义 (Nationalism) 及其右派属性

民族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强调民族的独特性、民族的统一、民族的利益和民族的认同感,并将民族置于高于其他集体或个人利益的地位。 它通常将国家视为民族的载体,并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和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

1. 核心价值与理念:

民族认同与归属感 (Nation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民族主义强调共同的语言、文化、历史、血缘(有时也包括宗教或地理)等因素所形成的民族认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强大的国家凝聚力。
国家主权至上 (Sovereignty Above All): 民族主义者认为,国家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外部干涉或国际协议都不能削弱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民族利益优先 (National Interest First): 民族主义者将维护和增进本民族的利益视为首要目标,这可能体现在经济政策(如贸易保护主义)、外交政策(如“国家优先”)和国防政策上。
民族优越感或独特文化 (National Superiority or Unique Culture): 一些形式的民族主义会宣扬本民族在文化、历史或种族上的优越性,或者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有时甚至会排斥或贬低其他民族文化。
国家统一与强大 (National Unity and Strength): 民族主义追求国家内部的团结,反对分裂主义,并致力于使国家在军事、经济和国际地位上强大。

2. 为何倾向于右派?

民族主义的右派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秩序与稳定 (Emphasis on Order and Stability): 右派通常更看重社会秩序、传统和稳定。民族主义通过强调国家认同和忠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这与右派的保守主义倾向是一致的。
对传统和身份的尊重 (Respect for Tradition and Identity): 右派倾向于尊重历史、传统和既有的社会结构。民族主义所强调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恰恰是右派所珍视的。
国家主义与强硬外交 (Statism and Hardline Diplomacy): 右派倾向于支持强大的国家,并可能采取更为强硬的外交政策来维护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对国家主权的强调以及对国家利益的优先考虑,与这种立场不谋而合。
保护主义与本土利益 (Protectionism and Local Interests): 在经济层面,民族主义常常表现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保护主义政策,这与右派对本土经济和工人利益的关注相关联。
对“他者”的警惕 (Wariness of "The Other"): 民族主义常常通过突出本民族的独特性来构建身份,这有时会导致对外部世界、外来文化或移民的警惕甚至排斥。这种对“他者”的疏远或敌视,是右派保守主义和排外情绪的体现。
对激进变革的抵制 (Resistance to Radical Change): 国际主义往往伴随着全球性的社会和政治改革的诉求,而民族主义则可能将这些改革视为对本国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威胁,从而倾向于抵制。

3. 历史上的表现:

民族国家兴起: 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催生了大量民族国家的建立,这是民族主义强大力量的体现。
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本民族是优越的,有权统治或“文明化”其他民族,这催生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 极端的民族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诱因。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都是极端民族主义的代表。
冷战时期的对峙: 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上,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国际主义(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民族主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虽然其意识形态更为复杂,但其对抗苏联也带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之间的对峙。
当代的地缘政治: 当今世界,许多政治动荡和国际冲突的根源都与民族主义的抬头有关,例如民族冲突、领土争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三、 为什么存在这种分类,以及一些细微之处:

这种分类并非绝对,存在一些细微之处和重叠,但总体上是历史经验和理念逻辑形成的共识。

历史根源: 现代意义上的左派和右派划分,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支持革命、追求平等和改革的激进分子(多为支持普遍主义和人权)坐在了会议厅的左侧,而支持君主制、教会和传统秩序的保守分子(多为强调国家、社会等级和传统价值)坐在了右侧。国际主义的许多核心诉求与革命时期的左派理念相契合,而民族主义在早期往往与维护国家统一和秩序的保守力量联系在一起。
共同目标的不同侧重:
国际主义者 更关注“人”这个个体,或者“工人阶级”这个超越国家的集体,他们希望通过全球性的合作和改革来解放和提升所有个体或特定集体。
民族主义者 更关注“国家”这个实体,或者“民族”这个独特的集体,他们希望通过强大的国家和团结的民族来保障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地位。
对“他者”的态度:
国际主义 倾向于拥抱“他者”,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建立联系和合作,认为“他者”也是人类共同体的一部分。
民族主义 倾向于对“他者”保持警惕甚至敌视,认为“他者”可能构成对本民族利益或认同的威胁。
复杂性和演变:
左派内部也存在民族主义倾向: 例如,一些左翼政府可能会采取“国家主权优先”的政策,或者在发展本国经济时强调民族产业的保护。同样,一些左派的民粹主义也可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
右派内部也存在国际合作的动机: 例如,保守派可能支持基于共同价值观(如民主、自由市场)的国际联盟,或者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而参与国际合作。
民族主义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可以是温和的,强调民族文化和团结;也可以是极端的,带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和侵略性。
国际主义的实践也并非总是积极的: 例如,某些以国际主义为名义的干预行动,可能被视为大国霸权或文化输出。

总结来说:

国际主义之所以常被归为左派,是因为它强调普遍主义、平等、团结、全球合作和人权,这些价值与左派的进步主义、改革和社会公平的追求高度一致。它将人类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并致力于通过跨国界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的福祉。

而民族主义之所以常被归为右派,是因为它强调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国家秩序和民族认同,这些价值与右派的保守主义、传统主义和对国家力量的重视高度一致。它将国家视为最重要的集体单位,并优先考虑本国的利益和发展。

理解这两种思潮的根源和各自的政治属性,对于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以及不同政治派别的立场至关重要。它们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语境中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爱国主义:

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列宁把爱国主义称为“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内容。

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但带有阶级的局限性。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它从本国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出发,既反对外国侵略者,热爱自己的祖国,进行忠诚的卫国斗争,也反对本国资产阶级对其他民族的压迫,支持别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帝国主义者、社会帝国主义者的所谓“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幌子的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推行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的。

这种“爱国主义”是同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根本对立的。

国际主义:

全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从共同的革命利益反对共同的阶级敌人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团结的观点。……它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反对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援助。

世界主义:

为垄断资本侵略扩张政策服务的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

它攻击民族文化传统和国家主权是“过时概念”,反对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和爱国主义,主张取消国界,组织所谓“世界国家”、“世界政府”,统一世界经济和文化,实际上企图把世界上一切民族、国家都置于帝国主义反动统治之下。

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用以掩盖侵略政策、垄断世界市场、妄图独霸世界的思想工具,也是反动阶级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借口。它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根本对立。

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作用。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以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为限

资产阶级巩固政权后,就加紧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人民和其他民族,或者侵略其他国家,实行扩张主义。

当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力或本民族人民的反抗时,又往往出卖民族利益,企图保存其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

在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

抹煞阶级本质,以抽象的国家概念欺骗人民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思想。

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对内,企图用国家至上的口号取消阶级斗争,欺骗劳动人民服从剥削阶级。

对外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处于对立、仇视状态,甚至用“保卫祖国”的名义叫嚣侵略战争。


左派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再正确不过了,抗日的时候我们就是要爱国主义,也不反对进步的民族主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则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统一。

“给反法同盟带路”不属于国际主义,那是法奸。要注意反法同盟是一堆外国皇帝帮波旁皇帝,没有一个国家无产阶级做主。

了解一下“世界主义”的词条,再想想前些年比较猖獗的公知,是不是挺符合的?涉及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他们对于苏联和中共都是尽可能抹黑贬低,夸大美英、国民党的作用,对于阶级斗争也是深恶痛绝,一般都会彻底否定三年解放战争,否定土改的进步性,继承《河殇》一派吹捧西方制度,贬低中国的一切,认可美国的一切,比如“人权高于主权”。

这些人也抨击社会阴暗面,有一定进步性。但是他们的主要思想都是反动的。他们也不懂得团结群众,总是高高在上,只接受吹捧,容不得批评,最后把自己搞到差不多绝种了。

题主看到非洲左翼政党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感到意外,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1959年毛主席接见喀麦隆人民联盟代表和几内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青年代表,说非洲当前的革命是民族解放,以反对帝国主义为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提到中国和争取独立自由的非洲国家要互相支持,中国会牵制帝国主义的力量,让他们不能集中力量压迫非洲,西欧的工人阶级也会支持我们。1963年接见几内亚经济代表团的时候,他赞扬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革命行动。可见被压迫的国家里,进步的政党有强烈民族意识也是普遍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现在有一种错误倾向,键政里一提到左派就是只能谈国际主义,说一点民族、爱国,好像就成了叛徒一样,这是不对的。民族主义有进步的一面,是无产阶级支持的。

另外摘抄一段,看看主席对非洲青年的态度:“我有这两个建议,请你们考虑。我不熟悉非洲的情形,我又不是非洲人。我讲我的意见,供你们参考。”

他建议一不要急躁,二依靠自己的力量。最后还说:“这两点是否对,请你们考虑。”

以主席的地位和成就,面对贫穷弱小的国家都没有一点傲慢,完全平起平坐的态度。我们这些普通人要是成了种族主义者,那实在是不应该。

关于题主疑惑的“资本家不带民族主义”,这也正常。可以看看二战时期,搞绥靖出卖小国的,静坐战的,早早投降的……这都是资产阶级政府的表演,要不就流亡海外,他们很善于妥协。中国网络公知泛滥的年代,提到苏联就一个卡廷,提到八路就开始讽刺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这种军教片。提到美国二话不说开舔。还有袁腾飞那种谄媚人家英国公主去打探照灯……我就奇怪了,王室吉祥物常年白吃白喝,打个探照灯咋了?袁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但是面对洋贵族他从来是四脚着地,没一点尊严。

虽然欧洲有的共产党在二战初期认为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内讧,但是最后都跟法西斯打到底。比如意大利加里波第游击队、希腊全国人民解放军、法共义勇军游击队、波兰工人党人民近卫军。法共牺牲了7万多优秀党员,加里波第旅牺牲6万多人。铁托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牵制着15万德军、33万意大利军、9万保加利亚军和2.8万匈牙利军以及大批伪军。在中国,有白山黑水间杨靖宇、赵一曼的东北抗联、热带海南岛的琼崖纵队,以及八路军、新四军。东线战场上的主力是苏联红军。

谁说共产党人不爱国?他们最爱国。资产阶级就不好说了,得看情况,嘿嘿。

共产党游击队那些抵抗战士完全可以苟上几年,保住性命。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人不会像狗一样活着,哪怕一分钟也不行。也正是这样,战争总是带走最勇敢最优秀的人。

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新闻。

“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都是常见的句子。涉及抗美援朝,还会出现赞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但是几乎不会出现什么“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也看不到对这些词汇作正面的使用。

这些词多是网民天天用。有人支持本届政府,自认为国家主义者,把“爱国”等同于“国家主义”,就像根据“汉奸”字面理解为“大汉奸雄”一样,其实不是一回事。

2021年3月7日的新闻里倒是出现了一次“民族主义”。不过这里的民族主义肯定是负面的。

user avatar

现在还有许多人,包括题主都对左派右派的划分稀里糊涂的,也对事物的分类知识稀里糊涂。

左右派的划分虽然起源于法国,但是现在对左右的划分已经与当时的法国没有关系了,舟已行矣。现在不过是借用了当时的这个称呼。

拿“枪”这个词来说,它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一个词,可是今天的枪和古代的枪一样吗?

所以不要拿今天的左右派往法国时期的左右派上套,刻舟求剑。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左右派的含义都不一样。

左右派是给人群的分类,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这里要讲讲给事物分类的知识。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要给事物分类。研究的内容不同,就要给事物分不同的类。

我们为了研究性别对人的影响,我们把人类按性别不同分为男人和女人。为了研究年龄对人的影响,我们按年龄不同把人类分为老年人、中青年人、孩童。为了研究身高对人的影响,我们按身高不同把人类分为高个和矮个。

你看,因为分类标准不同,人类可以被分为好多类。一个人,可以把他分到男人类里去,也可以把他分到老年人类里去,也可以把他分到高个里去。难理解吗?不难理解。

可是有人就不理解。我的邻居小王就不理解。

一天我和小王逛街,我指着一个老头对他说,这是个老年人。小王点头表示理解。过一会,我又指着一个老太太对他说,这也是个老年人。小王大惑不解地问我: 你刚才说男人是老年人,怎么现在又说女人是老年人了?怎么老年人一会是男人,一会又是女人?你这是给人乱扣帽子吧?过一会我又指一个人对他说,这个人是高个,是年青人。他又迷惑不解地问我:一个人怎么可能一会儿是高个,一会儿又是年青人呢?你开什么玩笑。他想了一会,好像恍然大悟地说,哦,明白了,高个的就是年青人。

小王的错误在哪?他不知道分类是有标准的,他也不知道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更不知道同一个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被分到不同的类里去。

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 一个资本家,怎么一会儿说他是右派,一会儿又说他是民族主义者?难道民族主义者就是右派?这和小王误以为高个就是年青人一样,不知道分类是有标准的。

现在就谈谈各种分类的分类标准。

民族主义的分类标准,就是看这个人爱不爱国,爱不爱本国民族。爱国爱本国民族,他就是爱国主义者,或者就说是题主所说的民族主义者。不爱国,不爱本国民族,就说他是卖国贼。这种分类标准,目的就是区分一个人爱不爱国,爱不爱本民族,让爱国的人别把枪口瞄错了。

左右派的分类标准是按照主要矛盾来分类的,但是因为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主要矛盾不同,所以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分类标准都不一样,比较复杂。

例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这一时期,把主张抗日的叫左派,把主张投降的叫右派。例如汪精卫就是右派。国民党里主张抗日的将领,则被称为左派。蒋介石因为摇摆不定,有向右倾斜的危险,所以说他右倾,比右派强一点。

国共战争时期,国共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这一时期把支持国民党的称为右派,支持共产党的称为左派。蒋介石因为极恨共产党,所以叫他极右派。因为他极恨共产党,所以抗日时必然摇摆不定,被逼的紧了就抗日一下子,逼得不紧了逮个机会就灭共,在抗日上表现右倾。他的消极抗日和积极灭共是有联系的。

有一个国民党将领,抗日时非常积极勇敢,也和共产党合作,他就是左派。国共战争时期,他灭共又极其积极勇敢,这时他就成右派了。这个不难理解吧。

社会主义建立之后,进入建设时期,此时存在两种对立思想,一种主张公有制计划经济,一种主张私有制市场经济,这一对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时期就按照是否主张公有制来作为划分左右派的标准——主张公有制的是左派,主张私有制的是右派。

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左右的。

假设有一个资本家,他爱国,按照爱国主义的划分标准,他就是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但是他支持私有制,不喜欢公有制,那么按照左右派的划分标准,他就是右派。这个人同时是民族主义者和右派。就会让许多人误以为民族主义者就是右派。其实民族主义者和右派没有丝毫关系。就好比高个和年青没有丝毫关系一样,高个和年青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只是巧合,高个也可能不年青。

例如梁漱溟这个人,他爱国,想让中国富强,所以他是爱国主义者。但是他不喜欢公有制,喜欢私有制,他又是右派。批私有制思想的时候他作为右派要批判他,歌颂爱国主义者的时候,又得表扬他。

比如一个高个子老头,大家骂老年人无用的时候,他就被骂了,而当大家夸高个子能力强的时候,他又被夸奖了。

能明白了吗?

其它国家对左右派各有各的划分标准,所以这个国家的左派和另一个国家的左派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不要以为天下左派是一家,右派是一家。


另外,题主对国际主义的含义也有误解。国际主义,意思是一个人不仅让自己国家好,还想让外国好,这才是国际主义。例如白求恩不图个人利益,帮助中国抗日,想让中国好,所以说他有国际主义精神。可是一个资本家,想让国际自由贸易,就是国际主义?一个资本家到外国做生意,就是国际主义?这个资本家所做的一切还都是为了他个人利益,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是为了让自己国家好,也不是为了让外国好,这分明是个人主义。如果白求恩为八路军治病,收很高的费用,赚得盆盈钵满,他就不是国际主义,他纯粹就是来做生意的。


评论区里有人说,现实中很难区分左右派,动不动就有人开除别人的左籍。

现实中有人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男女有时候也难区分。不过,我们只要掌握标准,撕掉外衣,就很容易区分男女。

对左右区分也一定要掌握标准——主张公有制计划经济的就是左派,主张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就是右派。要抓住这个唯一标准不放。

无论一个人说的话多么好听,多么动人,或者多么可恶,你都不要管,不要被干扰,你只要看他主张公有制计划经济就是左派,只要看到他不喜欢公有制计划经济,而喜欢私有制市场经济,他就是右派。绝对准确无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国际主义为何属于左派,而民族主义属于右派,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历史演变以及在政治光谱上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复杂但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两种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一、 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 及其左派属性国际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国家界限.............
  • 回答
    二战中中国战场,毫无疑问,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许多国际二战史的叙述中,中国战场的重要性往往被淡化,甚至“一笔带过”,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一句简单的“忽略”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史学视角下的考量。.............
  • 回答
    波多黎各这个地方,名字听起来挺熟悉,毕竟很多美国人知道它,也有些体育赛事上能看到“波多黎各”的队伍,但它究竟是个啥?为什么它和美国本土那些我们熟知的50个州不一样,却又跟美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其实是一段挺复杂的故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公民身份”这个概念。波多黎各人确实是美国公民,这一点毋.............
  • 回答
    中国冷兵器格斗在国际上的地位,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聊聊。要说它属于什么水平,其实不能简单地用“高”或“低”来概括,因为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如果非要给一个大概的定位,那可以说:中国冷兵器格斗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树一帜的技法体系,在某些领域和特定人群中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但整体而言,在.............
  • 回答
    常设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简称PCA)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其地位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需要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国际法院(如国际法院ICJ)有所区分。1. PCA的性质:一个仲裁设施和机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法院”最重要的一点是,PC.............
  • 回答
    在探讨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时,我们可以从历史证据和国际法的角度进行梳理。这两个方面都提供了理解这一复杂议题的框架。历史证据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与台湾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相当长的时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和证据: 早期记载与联系: 尽管关于台湾岛早期居民的记载不多,但中国史书在较早时期就已出现提.............
  • 回答
    中国自由主义者对集体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态度,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细微差别的话题。笼统地说他们“普遍”反对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支持国际主义,其实是过度简化了现实。不过,这种看法之所以存在,背后确实有其逻辑和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支撑。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理解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核心关切:个.............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问题:国际主义者和全球主义资本家们似乎都有着模糊的“消灭民族和国家”的倾向,但为何国际主义者常常看不起全球主义者呢?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这两个概念的出发点、核心理念、方法论以及最终愿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张力。首先,让我们明确这两个概念.............
  • 回答
    关于“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简称“国关”)学生被污名化为“国关傻逼”的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重社会、文化和学术层面的原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学科性质与社会认知的错位国际关系作为一门研究国家间关系、国际法、地缘政治、外交政策等的学科,其理论体系复杂.............
  • 回答
    国际象棋、围棋这类智力运动,在很多情况下确实会区分男女组别进行比赛,这背后有着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歧视”或“刻板印象”,而是历史、社会、生理和竞技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历史与传统:从性别分工到性别运动最初,很多活动,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上的,都带有鲜明的性别色.............
  • 回答
    国际上之所以存在“元清是中国被殖民史”的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这一观点的基础:核心论点: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的性质,以及政权的性质。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从本质上.............
  • 回答
    国际奥委会(IOC)于2017年12月5日宣布,由于俄罗斯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禁止俄罗斯国家队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然而,在满足严格的审查和条件的情况下,部分“干净”的俄罗斯运动员可以以“来自俄罗斯的奥林匹克运动员”(Olympic Athletes from Russi.............
  • 回答
    《国际歌》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大的鼓动力,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内容以及历史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想要拆解这份力量的来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音乐本身。 旋律的庄重与激昂并存:《国际歌》的旋律由皮埃尔·狄盖特创作,这并非一首轻柔舒缓的小夜曲,而是一首充满力量的.............
  • 回答
    听到国际学校老师劝学生别去日本,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我们深入聊聊的。毕竟,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教育资源丰富,文化也很有吸引力,通常大家想到的是积极的一面。但老师们这么说,肯定有他们站在教育者和过来人的角度看到的实际问题。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希望能还原一些真实的考量。首先,.............
  • 回答
    “英特纳雄耐尔”的来龙去脉:一份对国际歌歌词音译的解读当我们唱响《国际歌》,那激昂的旋律和铿锵的歌词总能点燃我们心中的火焰。而在这宏大叙事中,一个词语——“英特纳雄耐尔”——如同一个神秘的咒语,在无数中文听众的耳边回响。它为何以音译而非意译的方式出现在这首传遍世界的战歌中?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要理.............
  • 回答
    关于中国武器装备在国际上的评价,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看法,认为其评价“似乎不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产品本身的好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积累与技术代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军事技术发展史上,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洲)拥有更长的研发和实.............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征程中,国际空间站(ISS)无疑是人类合作精神最耀眼的象征之一。它汇聚了多个国家最顶尖的航天科技与最优秀的宇航员,共同进行着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研究。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迄今为止,中国籍宇航员并未出现在国际空间站的成员名单中。这并非简单的疏忽,而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巧合,让人不禁想探究背后的原因。国际单位制下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g$ 表示)的数值,确实非常接近圆周率($pi$)的平方。大约是 $9.80665 ext{ m/s}^2$,而 $pi^2$ 大约是 $9.8696 ext{ m/s}^2$。这中间的差异很小,但确.............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足球运动在组织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是国家队之间的较量,比如世界杯、欧洲杯,或者俱乐部之间的比赛,像欧冠、解放者杯。但如果细究起来,确实很少有“城市之间”的正式足球比赛。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足球运动的天然组织框架.............
  • 回答
    国际象棋中,“后”之所以拥有至高无上的威力,并非偶然,这背后既有棋盘上强大的功能性设计,更有它曲折而引人入胜的历史演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穿越几个世纪,从古老的印度棋盘游戏追溯到现代国际象棋的模样。“后”的威力解析:为何称霸棋盘?简单来说,“后”的强大源于其无与伦比的移动能力。它集“车”和“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