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眼中的全球主义资本家:消灭传统、道德、民族和国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自由市场。
实际上的全球主义资本家:通过全球化来挣钱盈利,全球化只是手段,还常常间接地/无意地让很多国家及其民众文化右转。
大部分全球资本,凭借着资本的国际流动性远远比劳动力强的优势,选择劳动成本低税收政策好的地方投资建厂,让很多国家不得不尽量压低自己本国劳动力的薪资成本、实行给投资者企业减税等利好投资的措施,以吸引投资雇佣当地的劳动力来实现就业。
比如一个在印度投资建厂的跨国汽车厂商,企业要求不得再设立labor union并要求印度政府帮助平息劳工们的涨薪诉求,不然就撤出搬到孟加拉国去。那么印度政府是选择满足企业要求还是支持劳工呢?选后者的话,政府不得不面对着在企业撤资后留下的一大批失业劳工而发愁。而选前者的话,要么用威权点的手段对劳工来硬的,要么用点软的把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拿出来笼络迷惑劳工了(实际上常常是软硬兼施)。
所以全球资本主义者的当前只是在通过全球化的手段来挣钱,至于终极目标是不是消灭传统、道德、民族或国家,从他们目前的大部分实际操作上来说并没有明显看出来,甚至很多时候还起到了间接地刺激/强化了当地传统文化和前现代道德、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效果(尽管这些效果可能并非全球资本主义者的原本意愿)。
源自于这么多年来,某些集团、阶级、用心险恶之徒们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妖魔化。
其实,他们主要的攻击点,到底是什么?无非就是那句:
“工人没有祖国。”
其实,不联系上下文,你确实很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说这么一句话。
我给大家讲一下,这句话提出的历史背景,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暴起反抗,废黜了路易十六、法国贵族与教皇的统治。但这时普鲁士的皇帝竟然起兵支援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原因有二:
1.欧洲这几个皇室大家都明白,大家都是亲戚。
2.普鲁士国王怕法国的革命思想与火中波及到普鲁士,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
无独有偶,法国巴黎公社成立的原因也是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普鲁士侵略者选择了合作。
俄国革命期间,俄国资产阶级政府也与欧洲各资产阶级政府有所勾结。
这时候,无产阶级还没联合起来,但我看到这些妖魔鬼怪倒是联合起来了,为了巩固统治与利益脸都不要了,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国家、民族情怀全都成了马桶中即将被抽走的废水。
而这里有意思一点就是,路易十六是法国的国王,他可以将自己的利益轻易伪装成国家的利益。而各统治阶级的政府,也及其擅长将个人的利益,伪装成为国家的利益。
所以,工人没有祖国,这里祖国应该打上双引号:工人没有“祖国”。
换句话说就是,革命思想不能受资产阶级对“国家”这一名词定义的束缚。
现成的例子:
“中华民国”(非台湾,特指历史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都是中国,但前者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后者是无产阶级的祖国。如果1948年蒋委员长用“祖国”束缚你,让你上前线去和解放军作战,那么你是否认中华民国是你祖国?
《国家与革命》看似长篇大论,其实他只是在说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
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人民=国家
那么我们再回看,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定义:在政治哲学中关于全世界人民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共同敌人而实行国际团结的思想;是处理民族之间、各国民主政治力量和民主国家之间平等互助关系的基本准则。
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国际主义并没有要消灭民族与国家,相反我看到的是他更像一个“红色联合国”这样的系统。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难免有矛盾,那么大家能坐下来谈总比上来就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的好,不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