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影响人类生活,对于野生动物好还是不好?

回答
新冠疫情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否对野生动物是利是弊,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审视。

首先,从某些方面来看,疫情确实给了一些野生动物喘息之机。

人类活动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 为了控制病毒传播,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旅行限制、封锁措施,甚至关闭了许多旅游景点和国家公园。这意味着原本喧嚣的人类活动,比如旅游、狩猎、伐木、采矿等,大幅减少。
旅游的影响: 许多依赖旅游业的区域,比如非洲的保护区,原本充斥着车辆和游客。疫情期间的旅游停滞,减少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降低了噪音和光污染。一些之前可能因为游客活动而躲避人类的动物,开始更自由地在它们原本的活动范围内活动。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在封锁期间,运河里的水质明显改善,甚至有海豚和海豹出现在港口区域,虽然这更多是城市环境的改善,但也间接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干扰程度。在一些山区或森林区域,缺乏徒步和越野活动,也让一些本就警惕性高的物种有了更安心的觅食和繁殖环境。
非法活动受到影响: 旅行限制也让偷猎者和非法伐木者在一些地区难以进行活动。过去,一些偏远地区是偷猎活动的高发区,但疫情导致交通不便,执法人员可能也面临资源调配的困难,但总体上,大规模、有组织的非法贸易链条因为物流和人员流动受阻而受到一定打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非法活动完全消失,在一些缺乏有效监管的地区,情况可能反而恶化。
栖息地恢复的可能性: 一些暂停的开发项目,比如建筑、采矿等,也可能因为疫情带来的经济停滞而暂时搁置,这为一些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提供了一个短暂的恢复期。

然而,事情并非总是积极的,疫情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

经济衰退导致保护资金短缺: 新冠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大幅减少。许多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依赖政府拨款或捐赠,这些资金的削减直接影响了巡护工作的开展、反偷猎行动的力度、以及栖息地管理和恢复的进展。
反偷猎力量的减弱: 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可能面临降薪、裁员甚至失去工作,导致反偷猎巡护的力量大大削弱。这给了偷猎者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认为执法力量薄弱,从而更加猖獗。一些研究表明,在疫情初期,某些地区的偷猎事件反而有所上升。
社区生计压力: 许多依赖保护区旅游业生存的当地社区,在疫情期间失去了收入来源。为了维持生计,一些人可能会转向利用自然资源,比如非法狩猎或砍伐,这会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压力。
栖息地侵占风险: 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一些贫困社区可能会因为缺乏其他收入来源而更加依赖狩猎和采集,这可能导致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进一步侵占。
物种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对野生动物种群的整体影响程度尚不完全清楚,但确实有证据表明某些野生动物(如水貂、猫科动物、灵长类等)可以感染并传播新冠病毒。这为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带来了新的未知风险。如果病毒在野生动物种群中大范围传播并导致大量死亡,那将是毁灭性的。
科研监测中断: 许多针对野生动物的长期监测和研究项目因为旅行限制和研究人员无法进入野外而中断。这使得我们难以准确评估疫情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具体影响,也可能延缓了对某些物种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加剧的可能性: 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压力,人们可能会更深入地进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增加了人兽冲突的风险。例如,缺乏食物的人可能会冒险捕猎野生动物,或者进入森林寻找资源,这既威胁了人类自身安全,也威胁了野生动物。

总体来看,新冠疫情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双刃剑”。 短期内,人类活动的减少可能给一些野生动物带来了暂时的宁静和恢复的机会。但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保护资金的削减,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工作造成更深远和负面的影响。

我们不能简单地断言疫情对野生动物是好是坏。它的影响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取决于具体的地区、物种以及当地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例如,在那些拥有强大保护体系、资金充足且当地社区与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区域,负面影响可能相对较小,甚至能抓住机会进行一些长期的生态恢复。但在那些资源匮乏、保护力度不足的地区,疫情的冲击可能会导致情况恶化。

因此,疫情的教训之一,或许就是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只有强大的保护体系和稳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帮助野生动物更好地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包括像疫情这样的全球性危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有生活安定富足,才会有人关心野生动物的生存。

标签是“野生动物保护”,那我们讲的自然是亟需保护的野生动物。大型哺乳动物的野外生存状况已经相当凄凉,非濒危物种物种数目大多也就是万计。做个对比,灰狼的一个亚种——家犬——全球数量在十亿左右。鸟类稍好一些,也只是“一些”而已。目前鸟类中数量最大的,是家鸡。

对于很多野生动物活动区域,早已经不是“不去管他”就能自然恢复的了。

新冠造成经济衰退,失业问题加剧,小经营者破产,人口向城市集中趋势会减缓,甚至返流。曾经困扰人类几千年,一度大大减轻的土地问题,或许有一天会再次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人们不得不再次毁林造田来增加耕地。

海洋生态也差不多。很多沿海地区不适合耕种,自古以来靠渔业维持生计。近几十年来旅游业兴起,很多渔业从业者兼营服务运营,不再完全依赖渔业,一些限制捕捞的政策才得以推行。经济衰退,旅游业受到重创。从业者迫于生计压力,地方也很难维持现有的禁渔力度。

还有工业三废的排放问题。疫情时代,实体经济生存艰难,为了给企业续命,工商环保消防,先牺牲谁不言而喻。

短期来看,工业衰退对减碳倒是有所裨益的。但是,靠衰退来减碳,不过是把问题拖得更久而已。长期的低水平工业,到底是要把地底下的化石燃料都挖出来的。倒不如趁着经济形势大好,把问题都激化出来,逼一场技术革命更能解决问题。

还有不少小的问题,比如说疫情加重了宠物弃养的比例,大量的流浪猫狗进一步蚕食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再比如疫情防控产生的大量一次性废弃物。

新冠的影响,从能看到的部分而言,至少是弊大于利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